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飲食安全知識常識(通用11篇)

愛好 閱讀(7.88K)

食品安全關係著我們的身體健康,我們不得不重視。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飲食安全知識常識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飲食安全知識常識(通用11篇)

  

飲食安全知識常識 篇1

一 中國小生購買食品應注意哪些問題?

1、到正規商店裡購買,不買校園周邊、街頭巷尾的“三無”食品。

2、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食品,儘量選擇信譽度較好的品牌。

3、仔細檢視產品標籤。食品標籤中必須標註:產品名稱、配料表、淨含量、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準號等。不買標籤不規範的產品。

4、食品是否適合自己食用。

5、不盲目隨從廣告,廣告的宣傳並不代表科學,是商家利益的體現。

二 中國小生應注意哪些飲食衛生習慣?

1、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一些飲料含有防腐劑、色素等,經常飲用不利於少年兒童的健康;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預防腸道寄生蟲病的傳播;

3、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乾淨後再吃,以免造成農藥中毒;

4、選擇食品時,要注意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

5、儘量少吃或不吃剩飯菜,如果吃剩飯菜,一定要徹底加熱,防止細菌性食物中毒;

6、不吃無衛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魚片、生荸薺;

7、不吃無衛生保障的街頭食品;

8、少吃油炸、煙燻、燒烤的食品,這類食品如製作不當會產生有毒物質。

三 中國小生吃甜食多多益善嗎?

各種飲品中富含糖分,孩子多吃後易患面板炎症和多種疾病。攝取過多的糖分,還會產生大量酸性物質,從而打破血液正常的酸鹼平衡,使孩子變成酸性體質的人。有醫學資料表明,70%的疾病發生在酸性體質的人身上,這無疑使孩子成了疾病“溫床”。除了上述影響,許多飲料中還缺乏孩子發育所必需的蛋白質與脂肪,喝得過多,將影響孩子吃正餐,造成營養不良,所以喝飲料每天最好不超過100毫升。

四 使學生聰明的營養食物有哪些?

使學生聰明的營養食物有:

1、多吃魚,蛋黃,蝦皮,紫菜,海帶,瘦肉

2、每週吃一次動物內臟如豬肝、動物腦

3、每天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蘋果

4、每天吃豆類或豆製品

5、每週吃蘑菇1—2次

6、多吃香蕉、紅蘿蔔、菠菜

7、多吃牛奶,最好是含牛磺酸的兒童專用配方奶,而不是麥乳精類。

五 個人怎樣預防食物中毒?

1、飯前便後要洗手;

2、煮熟後放置2小時以上的食品,重新加熱到70℃以上再食用;

3、瓜果洗淨並去除外皮後才食用;

4、不購食來路不明和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5、不購食無衛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的小店或路邊攤點上的食品(尤其是這些店、攤上沒有密封包裝的食品);

6、不吃已確認變質或懷疑可能變了質的食品;

7、不吃明知添加了防腐劑或色素而又不能肯定其新增量是否符合食品衛生安全標準的食品。

六 飲用牛奶應注意哪些?

1、不宜空腹飲。不少人喜歡將牛奶煮沸後,放涼飲用,視同一般的飲料、果汁,這樣雖然方便了,但空腹飲奶使牛奶在腸胃中停留的時間過短,過快地進入排洩系統,從而影響營養成分的全面吸收。飲牛奶時要吃點點心,如麵包。餅乾之類,以利延長其在消化系統內停留的時間。

2、不宜飲冰牛奶。將牛奶冷藏或加冰塊飲用,雖然口感爽,但冰牛奶對腸胃的刺激,易致發腹瀉。

3、不宜溫藏。有人喜歡圖省事,將牛奶早上煮好後,裝入保溫瓶中存放,想喝時再倒出來飲用。殊不知,牛奶這種營養豐富的飲料,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中,極易滋生細菌,導致牛奶腐敗變質。

4、不宜久煮。有人將牛奶煮沸時間過長,其實這樣不好。因為煮牛奶一般要放白糖,煮時過長,奶的賴氨酸與白糖在高溫下產生果糖基賴氨酸,而這是一種難以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物質。

5、不宜飲結塊奶。牛奶中若出現塊狀或絮狀性物質,即不宜再飲用,因為這樣的牛奶已變質。

七 如何分清食品保質期和儲存期?

所謂保質期(最佳食用期、最短適用日期)是指標籤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超過此期限,在一定時間內依然可以食用。

儲存期(推薦最後食用日期)是指在標籤指明的貯存條件下,預計的終止食用日期,超過此期限,產品不宜再食用。

八 如何正確選購飲料?

首先、要看清標籤標註、QS標誌、生產日期、保質期、廠名、廠址等是否齊全,配料中配料成分是否符合該類飲料的標準。

其次、要選擇近期生產的產品。選購碳酸飲料時,要儘量選擇近期生產的、罐體堅硬不易變形的產品。

第三、選購飲料要因人而異。果汁飲料有一定的營養成分,適合青少年和兒童飲用,但不能長期喝或一次性大量飲用。

九 為什麼說有些手部不良的習慣動作具有潛在危險性?

我們雙手有很多的小動作是不自覺而又經常重複的。如擦鼻子、抓弄頭髮、撓鬍子、觸控口部、抓癢,這些動作若與做飲料和食品連在一起,有相互汙染的風險。歷史上曾發生過由於這些動作導致疾病流行的事件。我們在製作食品時應避免這些小動作,若發覺有這些動作應立即洗手,不要怕麻煩。集體食堂、賓館、飯店等尤其如此,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防止疾病流行,確保吃的衛生的重要環節之一。

十 為什麼應避免用手去直接接觸熟食和其他隨時可吃的食物?

手上有大量的細菌,儘管在接觸食品前進行了洗後,但不可能全部洗掉。熟食和其他隨時可吃的食物大多不再加熱處理,一旦汙染了細菌,細菌會隨這些食物進入人體,引起食物中毒。如果這一定要用手處理食物,應該戴手套(如果食物是已包好或需要再煮的可不用戴手套)。

戴手套要注意以下要求:

1、當手套破損了,被汙染了或因任何理由脫下來後,這些手套一律應棄掉。

2、在處理生和熟食之間要更換手套。

3、手套要經常更換(至少每小時一次)。

4、用過後的手套不能再用。

十一 為什麼說剩菜應徹底加熱後才能食用?

各種剩菜應儘早放入冰箱冷藏,再食用時應徹底加熱,這是消除微生物的最好辦法,剩菜在貯存時微生物也許已經生長繁殖,因為適宜的貯存僅能減慢微生物的生長,並不能殺滅它們。所以剩菜應儘量當餐食用。徹底加熱是指食品所有部位的溫度至少達到70℃以上。通常情況下,這樣可保證食品衛生質量。但是新鮮蔬菜最好不隔夜、隔餐食用。各種葉菜類尤其如此,如白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吃剩的白菜經過一夜後,由於細菌的作用,無毒的硝酸鹽會轉化為劇毒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可使人體血液中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引起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心慌等中毒症狀,亞硝鹽還是一種致癌物質。

飲食安全知識常識 篇2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東西時不要狼吞虎嚥;吃東西時不要同時做別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鬧;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

(2)養成吃東西以前洗手的習慣。人的雙手每天干這幹那,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吃東西以前認真用肥皂洗淨雙手,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可能。

(3)生吃瓜果要洗淨。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乾淨,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

(4)不隨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種類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缺乏經驗的人很難辨別清楚,只有不隨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確保安全。

(5)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食物腐爛變質,就會味道變酸、變苦;散發出異味兒,這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這些食物會造成食物中毒。

(6)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這些劣質食品、飲料往往衛生質量不合格,食用、飲用會危害健康。

(7)在商店購買食品、飲料,要特別注意是否標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不購買過期食品飲料。不食、飲過期食品飲料。

(8)不喝生水。水是否乾淨,僅憑肉眼很難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開水最安全。

飲食安全知識常識 篇3

1、購買商品的時候,要注意食品包裝上是否有廠家及生產日期,有無QS標誌,決不能購買三無產品。

2、開啟食品包裝,檢查食品是否具有它應有的感官性狀。不能食用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黴變、生蟲、汙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若蛋白質類食品發粘,漬脂類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發酵的氣味或飲料有異常沉澱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無證攤販處購買盒飯或食物,減少食物中毒的隱患。

4、生活中要注意個人衛生,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自己使用的餐具勤消毒,不亂扔垃圾以防蚊蠅叮。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什麼是食品摻假、摻雜和偽造

(1)“摻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價或沒有營養價值的物品,或從食品中抽去了有營養的物質或替換進次等物質,從而降低了質量,如蜂蜜中加入轉化糖,巧克力餅乾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摻雜”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雜物,如腐竹中加入矽酸鈉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紅磚木等。

(3)“偽造”是指包裝標識或產品說明與內容物不符。摻假、摻雜、偽造的食品,一般應由工商行政部門處理。對影響營養衛生的,應由衛生行政部門依法進行處理。

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包括哪些種類

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包括下列類別

(1)變質、酸敗、黴變等食物及時清理掉,這些都是對人體極不健康的食物;

(2)含有毒、有害物質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質汙染,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的;

(3)含有致病性寄生蟲、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過國家限定標準的;

(4)未經衛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及其製品;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等及其製品;

(6)容器包裝汙穢不潔、嚴重破損或者運輸工具不潔造成汙染的;

(7)摻假、摻雜、偽造、,影響營養、衛生的;

(8)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學物質的或者將非食品當作食品的;

(9)超過保質期限的;

(10)為防病等特殊需要,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專門規定禁止出售的;

(11)含有未經過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准使用的新增劑的或者農藥殘留超過國家規定容許量的;

(12)其他不符合食品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

飲食安全知識常識 篇4

一、食品安全常識

1、購買食物時,注意食品包裝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有無QS標識,不能購買三無產品。

2、開啟食品包裝,檢查食品是否具有它應有的感官性狀。不能食用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黴變、生蟲、汙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若蛋白質類食品發粘,漬脂類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發酵的氣味或飲料有異常沉澱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校園周邊無證攤販處購買盒飯或食物,減少食物中毒的隱患。

4、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自己的餐具洗淨消毒,不用不潔容器盛裝食品,不在食堂亂扔垃圾防止蚊蠅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二、選購冷飲食品的方法

1、看包裝:產品包裝嚴密無損、商標內容完整,品名、廠名、廠址、淨重、主要成分、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清晰可見。

2、看色澤:產品色澤應與品名相符,若其顏色過於鮮豔,失之自然,就有可能是添加了過量色素所致,不要購買和食用。

3、聞香味:產品香味應與品名相符,應香氣柔和,無刺鼻,無異臭味。若有異味,則表明已變質。

4、品滋味:產品滋味應酸甜適宜,不得有苦味、澀味、酒味、酒精飲料除外。

5、觀液汁:產品應清澈透明、無雜質、不混濁,無沉澱。如果發現飲料分層,有絮狀沉澱或有大量攪不散的沉澱,是已變質的顯著標志,不能飲用。另外若在運動後或空腹時大量食用冷飲食品,會強烈刺激胃腸道、心臟,使之發生突發性的痙攣現象,導致各種酶促化學反應失調,女性月經紊亂等病症發生。

三、怎樣鑑別奶類食品

奶類及其製品是老弱婦孺和病人比較理想的食品,但是極易腐敗變質。鑑別奶及奶製品的衛生質量,可按以下方法進行。

鮮奶:正常感官性狀呈白色或稍帶黃色的均勻混懸液體,無凝塊、無雜質,有微甜和鮮奶獨特的芳香氣味。如果發現奶的顏色變灰、變黃或紅色,有酸味,出現凝塊或沉澱時,說明奶已經變壞了,不能飲用。

奶粉:正常感官性狀應為淡黃色、粉狀,顆粒較小並均勻一致,無結快和異味。選購奶粉時,應檢查包裝是否嚴密,因為不嚴密時,奶粉容易潮解。另外要注意保質期,過期奶粉,其衛生質量沒有保證。

酸牛奶:正常的酸牛奶,其顏色與鮮奶一樣,凝塊流密、結實、均勻,有清香純正的乳酸氣味,無氣泡。當奶的色、味發生改變,凝塊溶化,有大量乳清析出時,說明奶已經變質,應廢棄,不能飲用。

甜煉乳及淡煉乳:正常的甜煉乳和淡煉乳為均勻的淡黃色,味香甜,倒出時,乳液呈線狀或帶狀流下。如果發現有凝塊、黴斑、脂肪上浮和異味,說明其衛生質量不良,不能食用。

四、預防食源性疾病的十項建議

1、不買不食腐敗變質、汙穢不潔及其它含有害物質的食品;

2、不食用來歷不明的食品;不購買無廠名廠址和保質期等標識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顧無證無照的流動攤檔和衛生條件不佳的飲食店;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這些劣質食品、飲料往往衛生質量不合格,食用會危害健康。

4、不食用在室溫條件下放置超過2小時的熟食和剩餘食品;

5、不隨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種類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缺乏經驗的人很難辨別清楚,只有不隨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確保安全。

6、生吃瓜果要洗淨。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乾淨,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

7、不飲用不潔淨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來水;水是否乾淨,僅憑肉眼很難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開水最安全

8、直接食用的瓜果應用潔淨的水徹底清洗並儘可能去皮;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食物腐爛變質,就會味道變酸、變苦;散發出異味兒,這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這些食物會造成食物中毒。

9、進食前或便後應將雙手洗淨;養成吃東西以前洗手的習慣。人的雙手每天干這幹那,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吃東西以前認真用肥皂洗淨雙手,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可能。

10、在進食的過程中如發現感官性狀異常,應立即停止進食。

飲食安全知識常識 篇5

在日常生活中,安全常識是必備的,尤其是與食物有關的安全小常識,因為食物是直接吃盡嘴裡的,稍不注意就會威脅到身體健康,所謂“病從口入”說的就是這個問題。那麼有關食物都有哪些安全小常識呢?

不新鮮的食物和變質食物千萬不能吃,不新鮮和變質的食物往往往往已經滋生了細菌,如果不管不顧吃下去的話,後果難以預料;來路不明的食物,別人給的,或者不認識的食物不能吃,以免中毒,如蘑菇;在加工菜豆、豆漿等豆類食品時一定要充分加熱,尤其是豆漿一定要燒開,不燒開的豆漿容易致癌;食用蔬菜、水果前最好將它們放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這樣可以去除果菜表面殘留的農藥;烹飪所用的餐具應該用乾淨的布揩乾擦淨,不然也很容易滋生細菌;動物身上往往常帶有致病的微生物,所以要常驅蚊蟲,不要讓它們接觸食品。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食物中毒呢?食物中毒的情況往往就是進食了被細菌或者毒素汙染的食物而導致的。變質的食品、被汙染的水源、不潔手、餐具等都是致病的主要原因。食物中毒此往往伴有一定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中毒者常有畏寒、發熱的感覺,嚴重的話還會引起休克。要防止食物中毒的話就必須先防止細菌汙染,買新鮮的食物,在食具、炊具的清洗消毒工作方面,生熟炊具注意分開使用。肉類食品應該低溫貯藏,最好在10℃以下,低溫下細菌不容易繁殖,但如海產品這類附著菌類低溫存活的食物就必須沸水煮燙後食用了。徹底加熱可殺滅病原體及破壞毒素,如肉類食品就必須煮熟、煮透。

飲食安全知識常識 篇6

1、一日三餐,要合理搭配飲食,各類事物都要吃,不能偏食、挑食。

2、早餐要吃飽吃好,要多吃雞蛋、牛奶、豆類食品,不能馬馬虎虎隨便吃一點,或乾脆不吃。

3、吃飯前要洗手,生吃的水果、蔬菜要洗淨。

4、吃飯要細嚼慢嚥,不能狼吞虎嚥,暴飲暴食。

5、吃飯時不要看電視、看書,也不要與別人聊天。

6、劇烈運動後不要馬上吃飯,應先休息一下,喝點水,然後再吃飯。吃飯後可以散步,做些輕微活動,不要馬上進行大運動量的運動。

7、不喝生水,不喝沒有熱開或沒消過毒的牛奶。

8、不要常吃甜食、零食,不要吃過鹹的食品。

9、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不隨便吃野菜、野果;不購買、不食用街頭小攤的劣質食品。

飲食安全知識常識 篇7

生活中的一些易腐爛的食物最好放在冰箱裡進行冷藏,最好是清潔乾淨然後存放在冰箱裡,這樣才能保證食物本身的物質不會變質。食品的安全是日常生活中的要點,正確的飲食安全可以保證我們身體的健康。在生活中要學會遠離一些不健康的食物。所以我們必須要有一定的食品的監測。

食品的安全是日常生活中的要點,正確的飲食安全可以保證我們身體的健康。在生活中要學會遠離一些不健康的食物。所以我們必須要有一定的食品的監測,才能確保我們達到食品安全標準,最終通過質量控制的測試。我們的食物可能來自農場的郊區,也可能是偏遠的角落。其實在食物的生產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細菌和寄生蟲的感染。食品的安全是至關重要的,那麼,有哪些飲食安全的常識與注意事項呢?

1、學會了解食物來源。我們日常的所有的食品加工廠都不是擁有很正規的加工的過程,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確保自己的食物,比如牛奶、果汁、酒等都經過一定的滅菌消毒。

2、注意日常的食物衛生。在我們製作食物時要仔細清洗我們的雙手,如果你此時生病了,應該儘量不要去做飯、到廚房去活動。一些在表面上看起來乾淨的食物,也應該用自來水沖洗食物。而一些水果也要儘可能去皮。其他一些紅肉或家禽的揉在烹調後需要及時進行清洗。

3、易腐爛的食物應該冷藏。生活中的一些易腐爛的食物最好放在冰箱裡進行冷藏,最好是清潔乾淨然後存放在冰箱裡,保持40度以下的溫度冷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食物本身的物質不會變質。

4、防止出現交叉感染。紅肉、家禽、海鮮最好與水果和蔬菜中分離開。使用單獨的切割板和烹飪用具使用。

所以,食品安全常識還有很多,學會一些預防措施也不錯,除了以上這些,要儘量確保牛肉、羊肉等保持145攝氏度,160華氏度。可以用肉溫度計測量內部的溫度,測量溫度計後應再次清潔。在與食品有關的疾病的事件中,應及時反映相關的情況,迅速找到相關的人員,進行舉報。

飲食安全知識常識 篇8

易汙染的食物

夏季氣溫升高,溼度大,適合各種致病微生物繁殖,食物易腐敗,再加之蒼蠅叮爬,汙染食物,如果人吃了被病菌或病菌毒素汙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熟食製品、冷盤、冷食等食品加工或貯存不當,極易引發食物中毒。一般來說,易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以冷葷、冷盤、剩米飯和肉製品等為主,海鮮類食品、扁豆、新鮮醃製的鹹菜也易出現這一問題

食物中毒可出現多種症狀

食物中毒者最常見的症狀是劇烈嘔吐、腹瀉,同時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會因上吐下瀉而出現脫水症狀,如口乾、眼窩下陷、面板彈性消失、肢體冰涼、脈搏細弱、血壓降低,甚至可致休克。

食物中毒後的應急措施

食物中毒發生後,千萬不要恐慌,自亂陣腳,可以採取以下應急措施:

1、飲水立即飲用大量乾淨的水,對毒素進行稀釋。

2、催吐用手指壓迫咽喉,儘可能將胃裡的食物吐出。

3、處理將引起中毒的飲食進行有效處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飲食安全知識常識 篇9

1、不隨便吃野菜、野果。

2、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

3、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以及三無食品飲品(無產地、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期)。

4、不喝生水。不食用過期食品和飲料。

5、不要到衛生條件較差的地方進餐。

6、不生吃海鮮、河鮮、肉類等。

7、不食用病死的禽畜肉。

8、生吃瓜果要洗淨。如果不清洗乾淨,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

9、不吃陌生人遞送的食物及飲品。

10、在吃飲各種食品前,要對飲食品進行一聞二看三品,如有異常,應立即停止飲食。

11、認真對待“有效期”和“保質期”,不購買過期產品,發現過期產品應向商店經營者報告。如果包裝食品在包裝上標明的有效期內“變壞”或回家後發現包裝破損,應退貨並向零售商或食品加工商報告。

12、假冒偽劣食品涉及到使用劣質、廉價原料來欺騙消費者並降低競爭成本。如發現銷售假冒品牌、假冒標籤的食品及被汙染過的食品等應向有關機構檢舉揭發。檢舉揭發這些事件可以幫助當局查處不法商販,防止此類事件重現。

13、生鮮食品特別是肉類、魚類和其他海鮮應存放在冰箱底層,加工過的食品放在頂層。食品應包裝或妥善蓋好後儲存。

14、不要將熱食物放人冰箱,因為這樣會使冰箱內溫度升高。

15、將罐、瓶和包儲存在乾燥涼爽的地方並防範昆蟲或鼠類等。

16、記住在準備食物和吃飯前一定洗手。

17、處理生鮮食物的用具使用後,處理已烹調過的食品前或處理打算生吃的食品前,用具必須徹底清洗。

18、認真選擇食品採購和就餐的地點。確保其人員、餐具和其他設施都乾淨整潔。這是反映餐館包括“幕後”設施、衛生標準的重要指標。

19、熱食物應該很熱,冷食物應該冰涼。避免食用任何在室溫下儲存2小時以上的食物。在會議、大型社交活動、室外活動等需要預先、大量準備食物或外部條件較差的情況下尤其需要特別注意。

20、如果對水果和蔬菜等生鮮食品有懷疑,金科玉律是“煮食、烹調、削 皮或扔掉”。

21、一般來說,生水是不能飲用的.飲用水必須經煮沸消毒過濾。現在學校使用飲水機飲用純淨水,對於純淨水而言,除了水的質量外,水桶的衛生問題也是細菌超標的一個主要原因。正規廠家的優質水桶不僅質量輕,而且堅固,無接縫,透明度也較好。因此應該注意一下水桶的質量。飲水機的衛生也不容忽視。飲水機如果長時間不清洗或消毒。機內的儲水膽就會滋生和寄生大量的細菌,對人體構成危害。

飲食安全知識常識 篇10

(1)膳食要多樣化,量要充足且平衡合理。根據季節及市場供應情況,做到主副食粗細搭配,葷素、乾溼適宜,多供給乳類和豆製品,保證鈣的供應充足。

(2)適當安排餐次,除三餐外應增加一次點心。三餐能量分配可為早餐20%~25%,午餐35%,點心10%~15%,晚餐30%。早餐必須豐富質優,既要吃飽也應吃好。如早餐營養供給不足,國小生常在第二節課後出現飢餓感,影響聽課的注意力。一般宜供給一定量的幹食,如麵包、蛋糕、包子之類食物,最好能吃一定量的葷食(50克~100克),如1個雞蛋、1瓶牛奶或豆漿,肉鬆、火腿、醬肉等,還可增加課間點心1次,以供給充分的營養素和能量,利於腦力活動。午餐也應充分重視,學校或家庭如能為孩子提供質量好的午餐,對提高孩子身體素質有很大作用。晚餐一般在家進餐,雙職工家庭往往晚餐最豐盛,但從營養觀點看,晚餐不宜油膩過重、吃得過飽,否則會影響睡眠、休息,晚飯後最好不再進食。

(3)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飲食衛生。食前便後應洗手,瓜果應用清水沖洗淨後再吃。養成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的好習慣。

飲食安全知識常識 篇11

1、食品一旦煮好就應該儘快食用完,因為熟食在常溫下已存放四五個小時以後,就會產生細菌和不安全。

2、如果需要把食品存放四五個小時,應在低溫條件下儲存,儘快放入冰箱;存放過的熟食必須重新加熱才能食用。

3、不要把未煮熟的食品與已煮熟的互相接觸。因為這種接觸無論是直接或間接,都會使煮熟的食品重新帶上細菌。

4、在貯藏食品時,生熟食品分開儲存。冰箱中超過保質期的鮮奶、酸奶,開蓋後冷藏超過7天的果汁飲料等都儘可能不要食用。

5、清洗蔬菜時,先用清水清理,再浸泡一段時間,這樣會更好的去除附在蔬菜上的細菌。

6、食物中毒者最常見的症狀是劇烈的嘔吐、腹瀉,同時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會因上吐下瀉而出現脫水症狀,如口乾、眼窩下陷、面板彈性消失、肢體冰涼、脈搏細弱和血壓降低等,嚴重者甚至可致休克。因此發生以上症狀時必須補充水分,有條件的可輸入生理鹽水。症狀輕者可以臥床休息。如果僅有胃部不適,多飲溫開水或稀釋的鹽水。如果發覺中毒者有休克症狀,應立即平臥,下肢儘量抬高並速請醫生進行治療。

7、將生肉、禽或海鮮貯藏在冰箱的底格,將切肉類及蔬菜類的砧板分開使用。

8、從來不把熟食放在用來處理生肉、禽、海鮮或雞蛋的碗碟、砧板或用具表面。

9、食物加醃料後放在冰箱內醃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