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財會職務>高階會計師>

2017年高階會計師考試《高階會計實務》考試大綱

高階會計師 閱讀(2.35W)

導語:高會考生們期盼已久的2017年高階會計師考試大綱終於出爐了,學員可根據高會考試大綱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更有效地學習。以下是2017年高階會計師考試《高階會計實務》考試大綱(第一章)內容,供學員們參考,快來圍觀!

2017年高階會計師考試《高階會計實務》考試大綱

第一章 企業戰略與財務戰略

【基本要求】

(一)掌握戰略管理的過程

(二)掌握企業總體戰略、經營戰略與職能戰略型別及選擇

(三)掌握波士頓矩陣和SWOT模型的原理與應用

(四)掌握財務戰略型別及選擇

(五)熟悉戰略管理的內涵與目標

(六)熟悉財務戰略內涵與目標

(七)瞭解不同型別戰略管理的地位與作用

(八)瞭解PEST分析法與邁克爾.波特五力模型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戰略管理和戰略分析、選擇、實施與控制

一、戰略與企業戰略管理的內涵

(一)戰略、企業戰略與企業戰略管理

戰略是一種從全域性考慮和謀劃,以實現全域性目標的計劃和策略。企業戰略是戰略在企業這一特定組織領域的具體應用。

企業戰略管理是在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基礎上,確定和選擇達到企業目標的有效戰略,並將戰略付諸實施、控制和評價的一個動態管理過程。

(二)企業戰略管理的要素、體系與過程

企業戰略管理要素可概括為產品與市場、成長方向、競爭優勢和協同效應四個方面。

企業戰略管理體系可以細分為企業總體戰略、經營戰略和職能戰略三個層次。

企業戰略管理過程包括戰略分析、戰略選擇、戰略實施與戰略控制四個環節。

(三)企業願景、使命與戰略目標

企業願景是指為企業所描述的關於未來成就的理想化定位和生動性藍圖。

企業使命是指企業戰略管理者確定的企業經營的總方向、總目標和總體指導思想。

戰略目標是企業願景與使命的具體化。戰略目標反映了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經營活動的方向和所要達到的水平,如業績水平、發展速度等。

二、戰略分析

(一)外部環境分析

外部環境分析包括巨集觀環境分析、行業環境分析和經營環境分析。

巨集觀環境分析中的關鍵要素包括:政治和法律因素(P)、經濟因素(E)、社會和文化因素(S)、技術因素(T)。對該4個方面的分析稱為PEST分析。行業環境分析的目的在於分析行業的盈利能力與盈利潛力。影響行業盈利能力的因素有許多,總體可分為兩類:一是行業的競爭程度;二是市場議價能力。通常採用邁克爾波特五力模型進行行業環境分析。經營環境分析包括競爭對手分析、競爭性定位分析、消費者分析、融資者分析和勞動力市場狀況分析等。

(二)內部環境分析

內部環境分析包括企業資源分析、企業能力分析和核心競爭力分析。

企業的資源主要分為有形資源、無形資源和組織資源三種。在企業資源分析中,企業應當全面分析和評估內部資源的構成、數量和特點,識別企業在資源稟賦方面的優勢和劣勢。

企業能力是指企業配置資源併發揮其生產和競爭作用的能力。

核心競爭力是指能為企業帶來相對於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的資源和能力。

三、戰略選擇

(一)戰略選擇的程式

戰略選擇的程式包括:戰略適宜性分析、戰略篩選、戰略的可行性分析、戰略的可接受性分析和戰略選擇行動計劃。

(二)戰略選擇的型別

企業戰略選擇可從不同角度分類:按戰略層級可分為公司戰略選擇、經營戰略選擇、職能戰略選擇三種類型;按戰略發展的思路可分為內部發展戰略、併購戰略、聯合發展和戰略聯盟三種類型。

四、戰略實施

(一)戰略實施模式

戰略實施需要一個從高層戰略管理者到各事業部及職能部門管理者的責任轉移。根據責任與權力轉移程度不同,戰略實施可分為五種模式:指揮型模式、變革型模式、合作型模式、文化型模式和增長型模式。

(二)戰略實施支援系統

戰略實施過程受許多因素影響,如組織結構、企業文化、領導者指揮、資訊溝通等,這些因素構成了戰略實施支援系統。戰略實施支援系統可進一步分為三個方面的支援系統:組織支援系統、資源支援系統和管理支援系統。

五、戰略控制

(一)戰略控制與管理控制

戰略控制是指將預定的戰略目標與實際效果進行比較,檢測偏差程度,評價其是否符合預期目標要求,發現問題並及時採取措施,藉以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動態調節過程。

廣義戰略控制包括戰略制定控制、管理控制、作業控制三個層次。戰略制定控制是決定戰略的過程控制;管理控制是決定如何執行戰略的過程控制;作業控制是戰略控制和管理控制過程中的具體任務被有效執行的控制。

狹義的戰略控制實際上是管理控制,即管理者影響企業中的其他成員以保證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的過程。

(二)管理控制的程式

管理控制的程式通常包括戰略目標分解、控制標準制定、內部控制報告、經營業績評價和管理者報酬五個步驟。

(三)管理控制的模式

管理控制的模式包括:制度控制模式、預算控制模式、評價控制模式和激勵控制模式。

第二節 企業總體戰略

一、企業總體戰略的型別

(一)企業總體戰略的內涵

企業總體戰略是指為實現企業總體目標,對企業未來基本發展方向所作出的長期性、總體性的謀劃。企業總體戰略決定了企業各項業務在戰略謀劃期間的資源分配和發展方向。

企業總體戰略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成長型戰略、穩定型戰略和收縮型戰略。

(二)成長型戰略

成長型戰略是最普遍採用的公司戰略。成長型戰略主要包括三種基本型別:密集型戰略、一體化戰略和多元化戰略。

(三)穩定型戰略

穩定型戰略是以安全經營為宗旨的戰略,企業戰略方向沒有重大改變。穩定型戰略主要有四種:無增戰略、維持利潤戰略、暫停戰略和謹慎實施戰略。

(四)收縮型戰略

收縮型戰略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戰略。按照實現收縮目標的途徑,收縮型戰略主要有扭轉戰略和放棄戰略等。

二、企業總體戰略選擇

(一)企業總體戰略選擇的影響因素

企業總體戰略選擇受許多因素影響,其中的主要因素包括:企業過去的戰略、戰略選擇決策者對風險的態度、企業環境應變性、企業文化與管理者風格、競爭者的行為與反應、戰略目標實現的時限。

(二)各種型別企業總體戰略選擇

可供企業總體戰略選擇的型別有成長型戰略、穩定型戰略和收縮型戰略。進行企業總體戰略選擇,要明確不同型別戰略的特徵、優點、缺點及適用條件。

第三節 經營戰略與職能戰略

一、經營戰略的內涵與型別

經營戰略,也稱競爭戰略,是指在給定的一個業務或行業內,企業用於區分自己與競爭對手業務的方式,或者說是企業在特定市場環境中如何營造、獲得競爭優勢的途徑或方法,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有許多途徑,但最基本的是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中化戰略。

(一)成本領先戰略

成本領先戰略是指企業通過有效途徑降低成本,使企業的全部成本低於競爭對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業中最低的成本,從而獲取競爭優勢的一種戰略。通過低成本生產,製造商在價格上可以與行業中的任一製造商競爭,並賺取更髙的單位利潤。

(二)差異化戰略

差異化戰略是指企業針對大規模市場,通過提供與競爭者存在差異的產品或服務以獲取競爭優勢的戰略。這種差異性可以來自設計、品牌形象、技術、效能、營銷渠道或客戶服務等各個方面。

(三)集中化戰略

集中化戰略是針對某一特定購買群、產品細分市場或區域市場,採用成本領先或差異化以獲取競爭優勢的戰略。

二、經營戰略選擇

(一)經營戰略選擇的影響因素

企業經營戰略選擇涉及的因素較多,重要的影響因素來自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範圍和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企業市場競爭範圍是企業經營戰略選擇的首要因素。競爭優勢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

(二)經營戰略選擇

進行企業經營戰略選擇,要明確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中化戰略的特徵、優點、風險及適用條件。

三、職能戰略的內涵與型別

(一)職能戰略的內涵

職能戰略是為貫徹、實施和支援公司戰略與經營戰略而在企業特定的職能管理領域制定的戰略。職能戰略的重點是提高企業各種資源的利用效率,使企業各種資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企業職能戰略作為對公司戰略與經營戰略進行落實和具體化的戰略,具有從屬性、專業性和針對性等特點。

職能戰略的作用是使公司戰略與經營戰略的內容得到具體落實,並使各項職能之間協調一致。

(二)職能戰略的型別

職能戰略根據企業的業務職能及作用可分為:研發戰略、生產戰略、營銷戰略、人力資源戰略、財務戰略等。

四、業務組合管理模型

選擇正確的經營戰略可以藉助一些相對成熟的工具進行業務組合分析。

(一)波士頓矩陣

這種方法是把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部產品或業務組合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分析,研究企業相關業務之間現金流量平衡問題,將有限的資源合理分配到各種產品或業務中去。

(二)SWOT模型

SWOT模型的核心是評價企業的優勢和劣勢,判斷企業的機會和威脅,並做出決策,以實現企業資源的最優利用。

第四節 財務戰略

一、財務戰略概述

(一)財務戰略的本質與特徵

財務戰略是企業戰略的一個子系統,是對企業財務活動制定並實施的中長期目標和戰略規劃。財務戰略關注的焦點是企業資本的配置與有效使用,這是財務戰略不同於其他各種戰略的質的規定性。財務戰略的目標是確保資本配置合理和使用有效而最終實現公司戰略。

財務戰略的'特徵包括從屬性、系統性、指導性、複雜性。

(二)財務戰略目標

財務戰略目標是公司戰略目標中的核心。財務戰略目標的根本是通過資本的配置與使用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三)財務戰略分類

財務戰略按財務活動內容可分為融資戰略、投資戰略、收益分配戰略等。

財務戰略按公司戰略導向可分為擴張型財務戰略、穩健型財務戰略、防禦型財務戰略。

(四)財務戰略選擇

財務戰略的選擇必須與經濟週期相適應。經濟週期通常要經歷經濟復甦期、經濟繁榮期和經濟衰退期,企業在不同的經濟週期應選擇不同的財務戰略。

財務戰略選擇必須與企業發展階段相適應。典型的企業一般要經過初創期、擴張期、穩定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不同的發展階段應該選擇不同的財務戰略與之相適應。

二、投資戰略

(一)投資戰略的內涵、作用與原則

投資戰略主要解決戰略期間內投資的目標、原則、規模、方式等重大問題。在企業投資戰略設計中,需要明確其投資目標、投資原則、投資規模和投資方式等。

投資戰略的原則包括集中性原則、適度性原則、權變性原則和協同性原則等。投資戰略的地位與作用體現在導向性、保證性、超前性和風險性四個方面。

(二)投資戰略選擇

投資戰略選擇應考慮企業對投資規模和投資方式等作出恰當安排,確保投資規模與企業發展需要相適應,投資方式與企業風險管理能力相協調。

投資戰略根據其選擇的角度不同,可產生不同的投資戰略選擇:直接投資戰略和間接投資戰略。直接投資戰略根據目標可分為提高規模效益的投資戰略、提高技術進步效益的投資戰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投資戰略、盤活資產存量的投資戰略。間接投資通常為證券投資,間接投資戰略的核心是如何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確定投資的時機、金額、期限等。

投資時機選擇是投資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經營成功的企業投資一般是將多種產品分佈在企業發展時期的不同階段進行組合。投資期限戰略可分為長期投資戰略、短期投資戰略及投資組合戰略。

三、融資戰略

(一)融資戰略的內涵與作用

融資戰略是根據企業內外環境的現狀與發展趨勢,適應企業整體發展戰略(包括投資戰略)的要求,對企業的融資目標、原則、結構、渠道與方式等重大問題進行長期的、系統的謀劃。

融資戰略的地位與作用體現在:融資戰略可有效地支援企業投資戰略目標的實現;融資戰略選擇可直接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融資戰略還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和財務風險。

(二)融資戰略選擇

融資戰略選擇應遵循的原則包括:融資低成本原則、融資規模適度原則、融資結構優化原則、融資時機最佳原則、融資風險可控原則。

企業應當根據戰略需求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對融資進行合理配置,採用不同的融資方式進行最佳組合,以構築既體現戰略要求又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融資戰略。

基於融資方式的融資戰略包括內部融資戰略、債權融資戰略、股權融資戰略和資產銷售融資戰略。

基於資本結構優化的戰略選擇包括債務融資與股權融資結構優化、內部融資與外部融資結構優化、短期融資與長期融資結構優化。

基於投資戰略的融資戰略選擇有兩種型別:快速增長和保守融資戰略、低增長和積極融資戰略。

四、分配戰略

(一)分配戰略的內涵與作用

分配戰略,或收益分配戰略,是指以戰略眼光確定企業收益留存與分配的比例,以保證企業債權人、員工、國家和股東的長遠利益。

收益分配戰略主要包括企業收益分配戰略和股利分配戰略等。

股利分配戰略目標為:促進公司長遠發展;保障股東權益;穩定股價,保證公司股價在較長時期內基本穩定。

股利分配戰略的制定必須以投資戰略和籌資戰略為依據,必須為企業整體戰略服務。

(二)股利分配戰略選擇

股利分配戰略選擇通常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法律因素、債務(合同)條款因素、股東型別因素、經濟因素。

股利分配戰略的型別有:剩餘股利戰略、穩定或持續增長的股利戰略、固定股利支付率戰略、低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戰略、零股利戰略。

第二章 企業投資、融資決策和集團資金管理

【基本要求】

(一)掌握最佳資本預算方法

(二)掌握融資規劃方法與應用

(三)掌握投資決策方法的特殊應用

(四)掌握主要的融資方式

(五)掌握資本結構決策原理、方法與資本結構調整框架

(六)掌握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控制的主要方法

(七)掌握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方法

(八)熟悉建設專案投資決策過程中現金流量的估計方法

(九)熟悉建設專案投資決策的風險調整方法

(十)熟悉私募股權投資決策程式與退出方式

(十一)熟悉融資決策程式與投資者關係的管理

(十二)瞭解建設專案投資決策的重要性、步驟和類別

(十三)瞭解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組織形式

(十四)瞭解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業務運作

【考試內容】

第一節 建設專案投資決策

一、投資決策概述

(一)投資決策的重要性

1.資本預算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和價值。

2.資本預算促使企業戰略明確化、具體化。

3.投資決策會影響企業的財務彈性和融資決策。

(二)投資決策的步驟

企業投資方案的評價一般須經過以下程式:

1.進行企業內外環境分析;

2.識別投資機會,形成投資方案;

3.估算投資方案的各種價值指標(如淨現值、內含報酬率、現值指數等);

4.進行指標分析,選擇投資方案;

5.嚴格投資過程管理,動態評估投資風險;

6.評估投資效果,進行專案後評價。

(三)投資專案的類別

1.企業的投資專案一般可分為獨立專案、互斥專案和依存專案。

2.根據企業進行專案投資的原因,投資專案可分為固定資產投資專案、研究與開發專案和其他投資專案等。

二、投資決策方法

常用的投資專案評估方法主要有:非折現的回收期法、折現的回收期法、淨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和獲利指數法。

(一)回收期法(payback)

1.非折現的回收期法(Non-discountedpayback)

投資回收期指專案帶來的現金流人累計至與投資額相等時所需要的時間。回報年限越短,方案越有利。

2.折現的回收期法

折現的回收期法是傳統回收期法的變種,即通過計算每期的現金流量的折現值來明確投資回報期。

(二)淨現值法(NetPresentValue,NPV)

(三)內含報酬率法(InternalRateofReturn,IRR)

1.傳統的內含報酬率法

2.修正的內含報酬率法(ModifiedInternalRateofReturn,MIRR)

修正的內含報酬率法克服了內含報酬率再投資的假設以及沒有考慮整個專案週期中資本成本率變動的問題。

3.內含報酬率法的優缺點

(四)淨現值法與內含報酬率法的比較

1.淨現值法與資本成本

IRR法與NPV法各有優缺點。從理論上講,淨現值法是最佳的投資決策方法,但不少企業仍習慣使用內含報酬率法。兩種方法有各自的特點,應在投資決策中結合實際予以運用。

2.獨立專案的評估

對於獨立專案,不論是採用淨現值法還是內含報酬率法都會導致相同的結論。

3.互斥專案的評估

在進行互斥專案評估時,由於資本成本的影響,NPV法與IRR法可能導致不同的結論。原因在於:

(1)專案的規模:規模越大,淨現值越高,但專案內含的報酬率未必高。

(2)專案現金流量的時間:某個專案前期的現金流人量較大,而另一個專案後期的現金流人量大。

4.多個內含報酬率問題

內含報酬率法存在多重根的問題:即每次現金流改變符號,就可能產生一個新的內含報酬率法。

(五)現值指數法(ProfitabilityIndej,PI)

(六)投資收益率法(ReturnonInv+stedCapital,ROI)

(七)投資決策方法的總結

1.投資收益率法與非折現的回收期法

投資收益率法、傳統的回收期法由於沒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已經被大多數企業所摒棄。企業在進行投資專案決策時,一般會利用各種投資決策方法加以比較分析,進行綜合判斷。

2.折現的回收期法

折現的回收期法在一定程度說明了專案的風險與流動性。較長的回收期表明:(1)企業的資本將被該專案長期佔用,因而專案的流動性相對較差;

(2)必須對該專案未來較長時期的現金流進行預測,而專案週期越長,變動因素越多,預期現金流不能實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淨現值法

淨現值法將專案的收益與股東的財富直接相關聯。一般情況下,當NPV法與IRR法出現矛盾時,以淨現值法為準。但受專案的規模和現金流時間因素的影響,淨現值法不能反映出一個專案的“安全邊際”,即專案收益率高於資金成本率的差額部分。

4.內含報酬率法

IRR法充分反映出了一個專案的獲利水平。但這一方法也有缺點,主要包括:(1)再投資率的假定。在比較不同規模、不同期限的專案時,假定不同風險的專案具有相同的再投資率,不符合現實情況。(2)多重收益率。在專案各期的現金流為非常態時,各期現金流符號的每一次變動,都會產生一個新的收益率,而這些收益率往往是無經濟意義的。

5.現值指數法

現值指數法提供了一個相對於投資成本而言的獲利率,與IRR法一樣,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專案的收益率與風險,指數越高,說明專案的獲利能力越高,即使現金流量有所降低,專案有可能仍然盈利。

不同的投資決策方法給企業的決策者提供不同方面的資訊,需要統一加以考慮,以利綜合判斷和決策。

三、投資決策方法的特殊應用

(一)不同規模的專案

(二)不同壽命週期的專案

如果專案的週期不同,則無法運用擴大規模方法進行直接的比較,可以採用

重置現金流法和約當年金法。

(三)專案的物理壽命與經濟壽命

四、現金流量的估計

(一)現餘流量的含義

1.現金流出量

某專案的現金流出量,是指該專案引起的現金流出的增加額。

2.現金流人量

某專案的現金流人量,是指該專案引起的現金流人的增加額。

3.現金淨流量

現金淨流量,是指一定期間該專案的現金流人量與現金流出量之間的差額。

(二)現金流量的估計

在投資專案的分析中,必須對專案的現金流量作出正確的估計。專案現金流量的估計涉及多個變數、部門和個人。

1.現金流量估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1)假設與分析的一致性

(2)現金流量的不同形態

(3)會計收益與現金流量

對於大型的、較為複雜的投資專案,實務中對現金流量的估計,一般根據損益表中的各專案來進行綜合的考慮,直接估計出項目的現金流量,或者通過預測的損益表加以調整。

2.現金流量的相關性:增量基礎

增量現金流量指接受或放棄某個投資方案時,企業總的現金流量的變動數。在考慮增量現金流量時,需要注意以下概念:(1)沉沒成本;(2)機會成本;(3)關聯影響。

3.折舊與稅收效應

稅收抵扣收益,指因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而使企業減少所得稅的負擔的效應。在進行投資分析的估算專案的現金流量時,必須考慮稅收影響。

(三)投資專案分析步驟

1.列出初始投資;

2.估算每年的現金流量;

3.計算最後一年的現金流量,主要考慮殘值、淨經營性營運資本增加額的收回等因素;

4.計算各種價值指標,如專案淨現值、內含報酬率等,進行綜合判斷。

五、投資專案的風險調整

(一)專案風險的衡量

1.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就是在假定其他各項資料不變的情況下,各輸人資料的變動對整個專案淨現值的影響程度,是專案風險分析中使用最為普遍的方法。

2.情景分析

情景分析是用來分析專案在最好、最可能發生和最差三種情況下的淨現值之間的差異,與敏感性分析不同的是,情景分析可以同時分析一組變數對專案淨現值的影響。

3.蒙特卡洛模擬

蒙特卡洛模擬是將敏感性與概率分佈結合在一起進行專案風險分析的一種方法。

4.決策樹法

決策樹是一種展現一連串相關決策及其期望結果的樹形影象方法。決策樹在考慮預期結果的概率和價值的基礎上,輔助企業作出決策。

(二)專案風險的處置

1.專案風險與公司風險

專案風險與公司風險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部門的專案,也必定是一些專案風險較高,另一些專案風險較低。處理專案風險的方法有兩種:確定當量法、折現率風險調整法。

2.確定當量法(CertaintyEquivalents,CEs)

確定當量法是一種對專案相關現金流進行調整的方法。專案現金流的風險越大,約當係數越小,現金流的確定當量也就越小。

確定當量係數指不確定的一元現金流量期望值相當於使投資者滿意的確定的金額的係數。利用確定當量係數,可以把不確定的現金流量折算成確定的現金流量,或者說去掉了現金流量中有風險的部分,使之成為較為“安全”的現金流量。

3.風險調整折現率法(Risk-adjustedDiscountRates,RADRs)確定當量法是對現金流量進行風險調整,而風險調整折現率法是對摺現率進行調整。

六、最佳資本預算

(一)投資機會表(InvestmentOpportunitySet,IOS)

1.投資機會表

投資機會表按公司潛在投資專案(投資機會)的內部報酬率進行降序排列,並在表中標示每個專案相對應的資本需要量。

2.邊際資本成本表

(二)資本限額(CapitalRationing)

企業在某個年度進行投資的資本限額,並不一定等於上述的資本預算的最高限額。原因包括:股東大會未審批通過;管理層認為金融市場條件不利,既不願意借債,也不願意發行股票;公司缺少有能力的管理人員來實施新專案等。

最佳的資本預算,是指通過專案的投資組合的選擇,使所選專案的投資組合的淨現值最大,從而最大化企業的價值。

(三)最佳資本預算

最佳資本預算是指能夠保證公司價值最大化的專案組合。

在實務中有兩個重要事項:(1)資本成本隨著資本預算的規模增加而上升,在評估專案時確定恰當的折現率比較困難。(2)有時公司會設定資本預算的上限,即資本限額。

第二節 私募股權投資決策

一、私募股權投資概述

私募股權投資(PrivateEquity,PE),也稱PE投資。是指採用私募方式募集資金,對非上市公司進行的股權和準股權投資。其關注點不僅僅在於投資回報率,更在於存續期結束後的資本增值。投資專案的選擇標準通常包括傑出的管理團隊、有效的商業模式或核心技術、持續的增長能力和可行的退出方案。

(一)私募股權投資步驟

1.投資立項

投資部門通過專案發現和篩選,提出投資建議書,報請公司立項審批。

2.投資決策

投資部門完成專案立項後,著手市場盡職調查和風險評估,提出主要投資條款(如認繳金額、出資比例、存續時間、門檻收益率、管理分紅比例、投資退出保障等),組織投資決策會議,進行投資決策。

3.投資實施

根據董事會、股東會審批意見,簽署投資協議,履行出資義務,完成出資驗資報告,進行投後管理。

(二)私募股權投資的類別

私募股權投資種類繁多,按照投資戰略方向可以分為:

1.創業投資(VentureCapital,VC),也稱風險投資。一般採用股權形式將資金投向提供具有創新性的專門產品或服務的初創型企業。

2.成長資本,也稱擴張資本。成長資本投資於已經具備成熟的商業模式、較好的顧客群並且具有正現金流的企業。這些企業通常採用新的生產裝置或者採取兼併收購方式來擴大經營規模,但其增長又受限於自身財務拮据的資金困境。成長資本投資者通過提供資金,幫助目標企業發展業務,鞏固市場地位。

3.併購基金,是指專門進行企業併購的基金,即投資者為了滿足已設立的企業達到重組或所有權轉移而存在資金需求的投資。併購投資的主要物件是成熟且有穩定現金流、呈現出穩定增長趨勢的企業,通過控股確立市場地位,提升企業的內在價值,最後通過各種渠道退出並取得收益。

4.房地產基金。我國的房地產基金主要投資於房地產開發專案的股權,債權或者兩者的混合。房地產基金一般會與開發商合作,共同開發特定房地產專案。

5.夾層基金。主要投資於企業的可轉換債券或可轉換優先股等“夾層”工具。它是槓桿收購特別是管理層收購4*的一種融資來源,它提供的是介於股權與債權之間的資金,它的作用是填補一項收購在考慮了股權資金、普通債權資金之後仍然不足的收購資金缺口。

6.母基金(FundofFunds,FOF)它是專門投資於其他基金的基金。母基金向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募集資金,並分散化投資於私募股權、對衝基金和共同基金等。

7.產業投資基金。這是我國近年來出現的具有政府背景的投資人發起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一般指經政府核准,向國有企業、金融機構以及其他投資人募資並投資於特定產業或特定地區的資金。

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組織形式

私募股權商業模式的核心為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負有尋找專案、專案談判與交易構造,監控被投資企業並實現投資退出等職責。設立私募股權基金首先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就是採取何種組織形式。不同的組織結構會對基金的募集、投資、管理、退出等各個關鍵環節產生深遠影響。

確定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組織形式主要考慮如下因素:相關法律制度、基金管理成本、稅負狀況、激勵與約束機制、基金的穩定性等。目前,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組織形式主要採取有限合夥制、公司制和信託制三種組織形式。其中,有限合夥制是最為普遍的組織形式。

三、私募股權投資退出方式的選擇

私募股權投資退出,是指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其所投資的企業發展相對成熟後,將其擁有的權益資本在市場上出售以收回投資並獲得投資收益。

投資退出的時間選擇需要考慮巨集觀因素、創業企業因素和股權投資方因素的影響。主要退出方式有:首次上市公開發行(IPO)、二次出售、股權回購、清算退出等。

第三節 融資決策與企業增長

一、融資決策概述

(一)融資渠道與融資方式

融資渠道是指資本的來源或通道。融資方式是企業融人資本所採用的具體形式。融資交易分為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兩種。

(二)企業融資戰略評判

企業融資戰略是否合理、恰當,有三個基本評判維度:

1.與企業戰略相匹配並支援企業投資增長;

2.風險可控;

3.融資成本降低。

(三)企業融資許可權及決策規則

1.企業融資決策許可權與決策規則

企業融資決策分日常融資事項決策、重大融資事項決策兩類。不同決策事項有不同的決策管理程式。

2.企業集團融資決策

多數企業集團將重大融資決策許可權集中於集團總部,而將日常融資事項的決策權、總部重大融資決策結果的執行權等授予給下屬子公司(企業集團下屬的上市公司除外)。

(四)企業融資與投資者關係管理

投資者關係管理本質上是企業的財務營銷管理。它要求將企業當作市場上的“產品”來運營,尊重該產品“消費者”(即各類投資者)的現行選擇,秉承“投資者主權”理念並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

二、融資規劃與企業増長管理

(一)單一企業外部融資需要量預測

企業外部融資以滿足企業增長所需投資為基本目標。其規劃的基本模型為:外部融資需要量=(資產新增需要量-負債新增融資量)-預計銷售收人x銷售淨利率x(1-現金股利支付率)規劃方法主要有銷售百分比法和公式法。

(二)銷售增長、融資缺口與債務融資策略下的資產負債率企業銷售增長率不同,在假定融資缺口由債務融資滿足的情況下,將會導致不同的資產負債率,從而產生不同的財務後果。

(三)融資規劃與企業增長率預測

從融資規劃與融資策略看,企業增長有兩種增長極限:內部增長率、可持續增長率。

(四)企業可持續增長與增長管理

三、企業融資方式決策

企業融資方式分權益融資和負債融資兩大類,各大類下還可細分為更具體的融資方法和手段。

(一)權益融資方式

企業權益融資管理重點是:吸收直接投資與戰略投資者引人、上市公司增發配股等權益融資。

(二)債務融資

企業債務融資有很多型別,但需要重點關注集團授信貸款、可轉換債券發行這兩種新型方式和工具。

(三)企業集團分拆上市與整體上市

分拆上市使集團總體上能創造多個融資平臺;整體上市則構建了一個股權融資的大平臺。

四、企業資本結構決策與管理

企業資本結構決策的本質在於如何權衡債務融資之利息節稅“所得”與過度負債之風險“所失”。在企業財務管理實踐中,資本結構決策有EBIT-EPS(或ROE)無差別點分析法、資本成本比較分析法等基本方法。

在資本結構決策管理中,需要重點強調資本結構調整的管理框架。

五、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控制

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控制,重點要求進行資產負債率控制、擔保控制等。

第四節 企業集團資金管理與財務公司

一、企業集團融資規劃

單一企業融資規劃是企業集團融資規劃的基礎,但企業集團融資規劃並不是下屬子公司的簡單彙總。

二、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

(一)資金集中管理的功能

資金集中管理的功能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規範集團資金使用,增強總部對成員企業的財務控制力;二是提高集團資源配置優勢。

(二)集團資金集中管理模式

資金集中管理有多種模式,主要包括總部財務統收統支模式、總部財務備用金撥付模式、總部結算中心或內部銀行模式、財務公司模式等,其中財務公司是集團資金集中管理的主要管理模式。各種模式有其各自的特點和適用範圍。

三、企業集團財務公司

(一)財務公司基本功能

財務公司業務主要涉及結算、融資、資本運作、諮詢與理財等。

(二)財務公司設立條件

(三)財務公司業務範圍

(四)財務公司的治理與監管指標

(五)財務公司與集團下屬上市子公旬間的關聯交易與資訊披露

(六)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與財務公司運作

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和財務公司運作主要有“收支一體化”和“收支兩條線”兩種管理模式。

(七)財務公司風險管理

財務公司風險來自戰略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等方面。作為承擔企業集團資金管理和優化配置的財務公司,需要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主要包括組織機構體系、內部控制制度等,以防範集團整體財務風險。

四、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控制

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控制包括資產負債率控制和擔保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