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職稱考試>

2017心理諮詢師三級理論知識複習

職稱考試 閱讀(2.5W)

心理諮詢師是一個崇高的職業,學習心理諮詢師,您可以學習心理諮詢的知識與技巧, 可以幫助人們認識自己與社會,處理各種關係,逐漸改變與外界不合理的思維、情感和反應方式,並學會與外界相適應的方法。下面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了2017心理諮詢師三級理論知識複習,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心理諮詢師三級理論知識複習

  權利動機

一、權利動機:個體都有影響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滿足這類需要的心理傾向具有動力性質。權利需要是權利動機的決定因素。

溫特認為權利動機分為:積極/消極的權利動機

影響因素a控制社會的需求b對無能的恐懼

二、侵犯(攻擊行為)是個體有意傷害他人的行為。由侵犯動機引起。

1、侵犯的構成:廣義的侵犯包括以下三種情況,狹義的侵犯專指反社會的侵犯。

(1)傷害行為:身體傷害和言語傷害

(2)侵犯動機(侵犯意圖),侵犯行為的原因

(3)社會評價:a.違反與破壞社會規範和社會準則的侵犯具有反社會性質

b.維持社會規範與準則的侵犯是親社會性質的c.介乎二者之間的侵犯,即被認可的侵犯

2、侵犯的原因

(1)本能論的解釋:a.費洛伊德認為:人的性本能是個體行為的原動力,使人遵循快樂原則行事,自我儲存本能使人適應環境避害趨利。侵犯是性本能的一部分。侵犯衝動作為一種心理能量必須宣洩出來,否則於身心健康不利。

b.洛倫茨認為:侵犯是一種本能,是具有生物保護意義的本能,其生存意義很重要。侵犯是人類生活不可避免的,為了避免侵犯及其“升級”,要採取耗散侵犯本能的辦法。

(2)挫折——侵犯學說:

挫折,既指阻礙個體達到目標的情境又指行為受阻時個體產生的心理緊張狀態。

a.多拉德認為:侵犯永遠是挫折的一種後果,侵犯行為的發生,總是以挫折存在為條件。

這種學說有三個主要觀點:A:侵犯強度同目標受阻強度呈正相關。B:抑制侵犯的力量與該侵犯可能受到的預期懲罰強度呈線性關係。C:如果挫折強度一定,預期懲罰越大,侵犯發生的可能性則越小;如果預期懲罰一定,則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發生。

b.米勒認為:挫折也可以產生侵犯以外的結果,並不一定引起侵犯

c.伯克威茨認為:挫折導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緒準備狀態即憤怒。侵犯的發生還與情境中的侵犯線索有關,與侵犯有關的刺激物可能使侵犯得以加強。

(3)社會學習論的觀點:

班杜拉認為:侵犯行為是習得的。學習是侵犯的主要因素,個體通過學習學會侵犯,也可以通過新的學習消除侵犯。侵犯行為的學習機制是強化、聯想和模仿。

3、侵犯的影響因素

a情緒喚起水平b道德發展水平c自我控制能力d社會角色與群體e大眾傳媒的影響

三、利他:個人有益於他人、公眾和社會,不期待回報的行為。

1.利他的性質:(1)是一種親社會行為(2)是一種以人為物件的親社會行為

(3)利他行為是由利他動機引起的,其特徵是以完全有利於他認為目標。

2.利他產生條件(1)外部因素:a.自然環境b.社會情境:他人在場,人數越多,利他越少。去個性化,使個體責任意識喪失c.時間壓力:時間緊迫,難於利他。d.利他物件的特點:與利他者相似的人(態度,價值觀),未傷害過利他者的人,有吸引力的人

(2)利他者的心理特徵:a.心境(愉悅)b.內疚c.人格(社會責任感,移情能力與自我監控能力利他行為呈正相關)(3)利他技能:更多救助技能與手段

3.對利他行為的解釋:(1)生物學觀點:動物有以個體的“自我犧牲”換取物種存在的本能。(2)社會交換論觀點:利他是一種社會交換。利他者的付出是幫助他人,其收益是自我價值的提高和焦慮的減小

 成就動機

一、成就動機:個體追求自認為是重要的有價值的工作,並使之達到完善狀態的動機。

即個體在廣泛背景下,追求成功與成就的動機。成就動機是一種基本的社會動機。

二、抱負水平:個體從事某種實際工作前,對自己可能達到的成就目標的主觀估計。

(1)個體抱負水平的高低取決於成就動機的強弱。

(2)抱負水平與個體以往成敗經驗有關,成功經驗可提高抱負水平,失敗經驗則降低個體的抱負水平。

三、影響成就動機的因素:目標的吸引力、風險與成敗的主觀概率、個體施展才乾的機會。

四、培養兒童成就動機應注意的問題:

(1)家庭教養方式。家長對兒童的自律訓練的嚴格程度與兒童成就動機呈正相關,即家長對其子女的自律訓練越嚴格,他們的成就動機就越強。從小就培養兒童的成就感,這是自我實現者高峰體驗的基礎。

(2)強調成就、追求成就的社會氛圍。社會環境的氛圍對個體成就動機具有深刻影響。一個社會形成的`高成就動機氛圍有益於個體成就動機的提高

 社交情緒

社交情緒:

人際交往中個體的一種主觀體驗,是個體的社會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反應。(社會焦慮,嫉妒,羞恥,內疚)

1社會焦慮:一種與人交往的時候,覺得不舒服,不自然,緊張甚至恐懼的情緒體驗。成長過程中經常受挫折,缺少社會支援,自我意識感強,自卑,模仿與暗示都可能強化它。僅次於抑鬱和酗酒,第三大危害人類的心理健康問題

2嫉妒:是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複雜情緒狀態。

特點:a具有針對性b具有持續性c具有對抗性d具有普遍性

3羞恥:健康的羞恥是個體心理髮展的自然結果,是人適應社會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種重要方式,但過多或過少都是不好的。

4內疚:個體認為自己對實際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過失負有責任,而產生的強烈的不安,愧疚和負罪的情緒體驗。健康的愧疚是心靈的“報警器”,是人類良心的情緒“核心”,會提醒我們照顧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調整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