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職稱考試>

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生產和成本理論

職稱考試 閱讀(1.52W)

導語:生產成本是生產過程中各種資源利用情況的貨幣表示,是衡量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 我們一起來看看關於生產和成本理論的考試知識點吧。

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生產和成本理論

1、生產者及其組織形式:生產者即企業或廠商。企業的主要形式包括個人企業、合夥制企業、公司制企業。在生產者行為的分析中,一般假設生產者或企業的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這一基本假定是“經濟人假設”在生產和企業理論中的具體化。

  2、企業形成的理論:

①企業本質:美國經濟學家科斯在1937年發表《企業的本質》一書,他認為企業是為了節約市場交易費用或交易成本而產生的,企業的本質特徵是作為市場機制或價格機制的替代物。

企業產生以後,企業與市場機制就是兩種不同的協調生產和配置資源的方式,社會上就形成了兩種交易,即企業外部的市場交易和企業內部的交易。當企業交易方式的交易費用小於市場交易方式的交易費用時,企業就產生了。

②企業存在的根本原因:交易成本的節約是企業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業是市場交易費用節約的產物。

③導致市場機制和企業的交易費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資訊的不完全性。

  3、生產及相關概念

有關概念

具體內容

生產

將投入轉變成產出的過程

產出

生產者向社會提供有形的物質產出和無形服務產出,是企業獲得銷售收入的基礎

投入

包括企業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生產要素一般劃分為勞動、資本、土地和企業家才能四種類型。

一般分為可變投入與不變投入,從較長時期來看,企業的各項投入都是可以改變的。

【注】當各種投入要素可變時,一般是研究企業的長期行為;當某種或幾種要素不可變時,一般是研究企業的短期行為。

勞動:指人們生產活動中提供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

土地:包括土地本身、地上地下的一切自然資源。

資本:實物形態(資本品或投資品,包括廠房和裝置等)、貨幣形態(貨幣資本)。

產出:生產者向社會提供有形的物質產出(食品、機器裝置日常用品等)和無形的服務產出(醫療、資訊服務、金融服務、旅遊服務等)。

4、生產函式的含義:表示一定時期內,在技術不變的情況下,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函式關係。生產函式是生產要素投入量和產品產出量之間的關係。

①前提:技術不變的情況下。

②生產函式是最大產量與投入要素之間的函式關係。

③所有企業都有生產函式。

5、函式表示式:假定生產中投入的各種生產要素為X1,X2……Xn,Q為所能生產的最大的產量,則生產函式可以表示為: Q=f(X1,X2……Xn)

6、一種可變要素的生產函式及其曲線---研究企業短期行為

①一種可變要素的生產函式----短期生產函式 :表示資本量固定不變;L:表示勞動量。資本量固定不變時,總產量的變化只取決於勞動量L。隨著勞動量的變化,會引起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的變動。

②總產量(TP):生產出來的用實物單位衡量的產出總量。

平均產量(AP):總產量除以總投入的單位數。 邊際產量(MP):在其他投入保持不變條件下,由於新增一單位的投入而多生產出來的數量或產出。 7、邊際產量曲線的圖形及邊際產量遞減規律

MP>0時,TP上升; MP=0,TP最大;MP<0時,TP下降。

①勞動的邊際產量先遞增,勞動投入達到一定程度L1,MP最大

②L1後邊際產量遞減,繼續增加勞動投入到L3,MP=0.如果再增加勞動投入,邊際產量為負值。

③邊際產量遞減規律也稱為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是指在技術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變條件下,連續追加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總是存在著一個臨界點,在這一點之前,邊際產量遞增,超過這一點,邊際產量將出現遞減的趨勢,直到出現負值。

8、總產量曲線圖形

根據MP曲線的圖形可以給出TP曲線。總產量曲線先以遞增的速度上升(此時MP遞增),後以遞減的速度上升(此時MP下降,但MP>0),總產量達到最大值後下降。

①勞動投入達到L1之前,勞動的邊際產量為正數並且遞增,所以總產量以遞增的速度增加,總產量曲線向上傾斜,並且斜率遞增,凸向L軸。

②在勞動投入在L1,L3之間時,勞動的'邊際產量遞減,但為正數,所以總產量是以遞減的速度增加,總產量曲線向上傾斜,並且斜率遞減,即凹向L軸。

③當勞動投入量為L3,勞動的邊際產量為0,總產量達到最大值。繼續增加勞動投入,勞動的邊際產量為負值,總產量開始遞減。

9、平均產量曲線圖形

MP曲線與AP曲線交於AP曲線的最高點。相交之前,MP>AP,AP上升;相交之後,MP

1)勞動投入在L1之前,邊際產量曲線在平均產量曲線的上方,平均產量是遞增的。

2)在L1後,邊際產量開始遞減,但邊際產量會大於平均產量,平均產量仍是遞增的。邊際產量曲線與平均產量曲線相交於L2,此時邊際產量等於平均產量。在L2後,平均產量遞減,L2是平均產量的最大值。

3)只要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平均產量就是遞增的。

11、成本的含義

機會成本:是當一種生產要素被用於生產單位某產品時所放棄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喪失的最高收入)

上述圖形中,L1時邊際產量最大;L2時平均產量最大;L3時總產量最大。

10、規模報酬-------研究企業長期生產決策問題。

含義:也稱為規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內部各種生產要素同比例變化時所帶來的產量的變化。企業只有在長期中才能改變全部生產要素的投入,進而影響生產規模。規模報酬的型別:

①規模報酬遞增:產量增加的比例大於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

②規模報酬不變:產量增加的比例等於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

③規模報酬遞減:產量增加的比例小於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

當企業規模較小時,擴大生產規模,報酬遞增,此時企業擴大規模以得到產量遞增所帶來的好處,將生產保持在規模報酬不變的階段。此後如果企業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就會出現規模報酬遞減。因此多數行業會有一個適度最佳規模或適度規模,此時企業單位生產成本最小。

12、成本函式的含義和型別

成本函式:就是表示企業總成本與產量之間關係的公式。分為短期成本函式和長期成本函式。

①短期成本函式可分為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 C=b+f(q)

其中b:固定成本;f(q):變動成本;C:總成本

②長期成本函式沒有固定成本(從長期看一切生產要素都是可變的):C=f(q)

【注】短期成本函式和長期成本函式的區別在於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13、短期成本函式分析

①短期總成本:TC=總固定成本TFC+總可變成本TVC

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內不隨產量增減而變動的那部分成本,如廠房裝置的折舊,以及管理人員的工資費用。

可變成本:是隨產量變動而變動的那部分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和動力以及生產工人的工資費用。

②平均成本――單位產品成本,是生產每一單位產品的成本,是總成本除以總產量所得之商。

即:ATC=TC/Q=TFC/Q+TVC/Q

TFC/Q:平均固定成本;TVC/Q:平均可變成本;TFC:總固定成本,TVC:總可變成本,Q:總產量

③邊際成本―――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時總成本的增加額

MC:邊際成本;△TC:增加的總成本; △Q:增加的總產量

【注】邊際成本是產量變動引起的可變成本的變動(因為短期內固定成本不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

  14、總成本、總固定成本和總可變成本曲線(短期成本曲線,圖3-2)

上述圖形分析(圖3-2): 注意(圖3-3)

①總成本曲線是從縱軸一個截點即產量為0時總成本等於固定成本的那一點開始,隨產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開始以遞減的速度上升,產量達到一定水平之後以遞增的速度上升。

②總固定成本是一條平行橫軸的直線

③總可變成本曲線從原點出發,之後隨產量增加而上升。剛開始以遞減的速度上升,產量達到一定水平之後以遞增的速度上升。

總變動成本曲線和總成本曲線的變動規律是一致的。

15、平均總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變成本、邊際成本曲線(短期成本曲線,圖3-3):

①平均總成本曲線開始時隨產量增加而迅速下降,達到M點時平均總成本最低(與邊際成本曲線相交),在M點後,平均總成本又隨產量增加而上升。

②平均可變成本曲線開始時隨產量增加而逐步下降,達到M’點時(與邊際成本曲線相交)平均可變成本最低,在M’點後,平均可變成本又隨產量增加而上升。

③平均固定成本曲線隨產量的增加而遞減,逐漸向橫軸接近

④邊際成本曲線開始時隨產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達到最低點後,便隨產量的增加迅速上升,無論是上升還是下降,邊際成本曲線的變動都快於平均變動成本曲線。

⑤平均總成本、平均可變成本、邊際成本曲線都是先下降後上升的曲線。

⑥邊際成本曲線與平均總成本曲線交於平均總成本曲線的最低點M。此時MC=ATC,ATC最低;

M點前,MCATC,ATC上升,

⑦邊際成本曲線與平均可變成本曲線交於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最低點M’,此時MC=AVC。M’之前,AVC下降,MCAVC.

⑧邊際成本曲線最早達到最低點,其次是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總成本曲線的最低點出現的最慢,且高於邊際成本曲線及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最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