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社會工作者>

社會工作與人權保護理論分析

社會工作者 閱讀(5.48K)

在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的大背景下,準確定位社會工作,以人權保障的理念和內容來豐富社會工作的理論構建,推動制度完善,建立一種面向人權保障的社會工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社會工作與人權保護理論分析,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社會工作與人權保護理論分析

  一、社會工作與人權保護的關係

我國獨特的文化和歷史傳承,以及社會發展和人權理念傳承發展的歷史經歷都構成了我們在人權認知和人權保護領域的特色,形成了我們自己的特點。

基於人權保護來審視社會工作,把社會工作的相關內容和活動領域嵌入人權框架,我們會發現,其涉及的主要是經社文權利以及發展權利保護,構成人權保護的一個子系統,如反貧困社會工作與生存權發展權保護,兒童、老年人社會工作與婦女、兒童和老年人權利保護,殘疾人社會工作與殘疾人權利保護等。此外,對少數民族權利的保護、對社會保障權的保護、對環境權利的保護等都與具體社會工作密切相關。

  二、社會工作對人權保護的功能作用分析

從功能分析視角來看,人權保護與社會工作同為社會大系統下的組成部分,同屬社會大系統下的子系統。圍繞人權保護所追求的價值目標,社會工作所能起到的作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總結:

從組織上來看,具有社會動員功能,包括機構動員、人員動員、財物動員、制度動員等幾個方面。從過程上來看,具有專業化、模式化示範功能。通過把社會工作模式化、專業化的方法運用到人權保護領域,豐富人權保障的路徑和方法。從結果上來看,具有權利恢復功能。從社會效果上來看,具有推動社會政策發展完善的功能。通過社會工作的進行,不僅現實地直接解決社會問題,同時也注意採取措施預防社會問題的發生,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預先警報,並及時通過自己的工作來預防問題的發生。

  三、立足於人權保護的社會工作

在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的大背景下,準確定位社會工作,以人權保障的理念和內容來豐富社會工作的理論構建,推動制度完善,建立一種面向人權保障的社會工作。

平等與不歧視理念基礎上的社會工作構建。平等是人權的核心之一,人權應當平等而無差別地適用於所有人,禁止任何基於種族、民族、性別、語言、宗教、受教育程度、財產、政治見解、社會出身等的區別、排斥、限制或優惠。

建立在人權的普遍性、特殊性和相對性基礎上的社會工作。社會工作要考慮我國的具體情況,要考慮普遍性的人權標準在我國特定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下的具體特點,甚至要考慮在不同地域內的差別,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社會工作,既保障基本的普遍性人權標準的落實,又要實事求是因時因地制宜,確保社會工作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有底線、有溫度、接地氣、能落實,開闊思維,積極推動社會治理創新,把社會工作做得更好。

建立在人權的相互依賴和不可分割性基礎上的社會工作。作為一種以保障人權為其基本訴求和核心理念的.社會工作,由於人權本身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從而在社會工作過程中也不可能過於強調分工,而是要以人為核心。

  四、有效整合社會工作的人權保護

人權保障內容豐富,範圍很廣,涉及多種學科和各個領域。在人權保護過程中,不能故步自封、自我侷限,而是要積極探索與各學科各領域的交叉和合作。人權本身是一個複合性議題,對待人權可以有不同的視角和不同的闡釋。社會工作以其特定的關照物件、廣泛的社會動員、專業化的工作方式、龐大的工作隊伍、敏銳的社會洞察、對社會的細膩感知、對資訊的積極反饋等,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相對固定的工作領域和工作方式,成效顯著,對人權保護也有一定的啟示。

民生優先的啟示。社會工作直接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權利和利益維護,關注其基本民生保障,是一種新型的人權保護體系。

專業化操作的啟示。現代社會工作與傳統社會慈善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專業性和專業化。社會工作的專業化發展程序及其成果為人權保護的進一步專業化、規範化、模式化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