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普通話考試>

普通話水平測試及朗讀作品

普通話考試 閱讀(4.68K)

朗讀作品必須把握住作品的基調,因為作品的基調是一個整體概念,是層次、段落、語句中具體思想感情的綜合表露。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及朗讀作品,歡迎學習!

普通話水平測試及朗讀作品

  【朗讀材料一】海洋與生命

生命在海洋裡誕生絕不是偶然的,海洋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使它成為孕育原始生命的搖籃。

我們知道,水是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動物組織的含水量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而一些海洋生物的含水量高達百分之九十五。水是新陳代謝的重要媒介,沒有它,體內的一系列生理和生物化學反應就無法進行,生命也就停止。因此,在長時期內動物缺水要比缺少食物更加危險。水對今天的生命是如此重要,它對脆弱的原始生命,更是舉足輕重了。生命在海洋裡誕生,就不會有缺水之憂。

水是一種良好的溶劑。海洋中含有許多生命所必需的無機鹽,如氯化鈉、氯化鉀、碳酸鹽、磷酸鹽,還有溶解氧,原始生命可以毫不費力地從中吸取它所需要的元素。

水具有很高的熱容量,加之海洋浩大,任憑烈日曝晒,冬季寒風掃蕩,它的溫度變化卻比較小。因此,巨大的海洋就像是天然的“溫箱”。是孕育原始生命的溫床。

陽光雖然為生命所必需,但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卻有扼殺原始生命的危險。水能有效地吸引紫外線,因而又為原始生命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這一切都是原始生命得以產生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節選自童裳亮《海洋與生命》

  【朗讀材料二】胡適的白話電報

三十年代初,胡適在北京大學任教授。講課時他常常對白話文大加稱讚,引起一些只喜歡文言文而不喜歡白話文的學生的不滿。

一次,胡適正講得得意的時候,一位姓魏的學生突然站了起來,生氣地問:“胡先生,難道說白話文就毫無缺點嗎?”胡適微笑著回答說:“沒有。”那位學生更加激動了:“肯定有!白話文廢話大多,打電報用字多,花錢多。”胡適的目光頓時變亮了。輕聲地解釋說:“不一定吧!前幾天有位朋友給我打來電報,請我去政府部門工作,我決定不去,就回電拒絕了。覆電是用白話寫的,看來也很省字。請同學們根據我這個意思,用文言文寫一個回電,看看空間是白話文省字,還是文言文省字?”胡教授剛說完,同學們立刻認真地寫了起來。

十五分鐘過去,胡適讓同學舉手,報告用字的數目,然後挑了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電報稿,電文是這樣寫的:

“才疏學淺,恐難勝任,不堪從命。”白話文的意思是:學問不深,恐怕很難擔任這個工作,不能服從安排。

胡適說,這份寫得確實不錯,僅用了十二個字。但我的白話電報卻只用了五個字:

“幹不了,謝謝!”

胡適又解釋說:“幹不了”就有才疏學淺、恐難勝任的意思;“謝謝”既//對朋友的介紹表示感謝,又有拒絕的意思。所以,廢話多不多,並不看它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只要注意選用字詞,白話文是可以比文言文更省字的。

節選自陳灼主編《實用漢語中級教程》(上)中《胡適的白話電報》

  【朗讀材料三】家鄉的橋

純樸的家鄉村邊有一條河,曲曲彎彎,河中架一彎石橋,弓樣的小橋橫跨兩岸。

每天,不管是雞鳴曉月,日麗中天,還是月華瀉地,小橋都印下串串足跡,灑落串串汗珠。那是鄉親為了追求多稜的希望,兌現美好的遐想。彎彎小橋,不時蕩過輕吟低唱,不時露出舒心的笑容。

因而,我稚小的心靈,曾將心聲獻給小橋:你是一彎銀色的新月,給人間普照光輝;你是一把閃亮的鐮刀,割刈著歡笑的花果;你是一根晃悠悠的扁擔,挑起了彩色的明天!哦,小橋走進我的夢中。

我在飄泊他鄉的歲月,心中總湧動著故鄉的河水,夢中總看到弓樣的小橋。當我訪南疆探北國,眼簾闖進座座雄偉的長橋時,我的夢變得豐滿了,增添了赤橙黃綠青藍紫。

三十多年過去,我帶著滿頭霜花回到故鄉,第一緊要的便是去看望小橋。

啊!小橋呢?小橋躲起來?河中一道長虹,浴著朝霞熠熠閃光。哦,雄渾的大橋敞開胸懷,汽車的呼嘯、摩托的笛音、自行車的.叮鈴,合奏著進行交響樂;南來的鋼筋、花布,北往的柑橙、家禽,繪出交流歡躍圖……

啊!蛻變的橋,傳遞了家鄉進步的訊息,透露了家鄉富裕的聲音。時代的春風,美好的追求,我驀地記起兒時唱給小橋的歌,哦,明豔豔的太陽照耀了,芳香甜蜜的花果捧來了,五彩斑斕的歲月拉開了!

我心中湧動的河水,激盪起甜美的浪花。我仰望一碧藍天,心底輕聲呼喊:家鄉的橋哇,我夢中的橋!

節選自鄭瑩《家鄉的橋》

  【朗讀材料四】“能吞能吐”的森林

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災害的作用非常大。據專家測算,一片十萬畝面積的森林,相當於一個兩百萬立方米的水庫,這正如農諺所說的:“山上多栽樹,等於修水庫。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說起森林的功勞,那還多得很。它除了為人類提供木材及許多種生產、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維護生態環境方面也是功勞卓著,它用另一種“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類。因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氣氛很少,氣溫也高,生物是難以生存的。大約在四億年之前,陸地才產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時吐出新鮮氧氣,調節氣溫:這才具備了人類生存的條件,地球上才最終有了人類。

森林,是地球生態系統的主體,是大自然的總排程室,是地球的綠色之肺。森林維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這種“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體都不能取代的。然而,由於地球上的燃燒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劇增加,使得地球生態環境急劇惡化,主要表現為全球氣候變暖,水分蒸發加快,改變了氣流的迴圈,使氣候變化加劇,從而引發熱浪、颶風、暴雨、洪澇及乾旱。

為了使地球的這個“能吞能吐”的綠色之肺能恢復健壯,以改善生態環境,抑制全球變暖,減少水旱等自然災害,我們應該大力造林、護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綠起來。

節選自《會考語文課外閱讀試題精選》中《“能吞能吐”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