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教師資格>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的考點:中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

教師資格 閱讀(1.11W)

方法是一個漢語詞彙,方法的含義較廣泛,一般是指為獲得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而採取的手段與行為方式。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的考點:中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的考點:中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的考點:中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 篇1

一、心理輔導概述

心理輔導是指在心理輔導者和受輔導者之間建立一種新型的、建設性的、具有諮詢功能的融洽關係,以幫助來訪者正確認識、接納自己,進而欣賞自己並克服障礙,改變不良意識和傾向。

在學校環境中,學校輔導教師運用其專業知識和技能,給學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協助與服務,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環境,依據自身條件,確立有益於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的生活目標,克服成長中的障礙,增強與維持學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學習、工作與人際關係各個方面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一)心理輔導的目標

1.學會調適

調適包括調節與適應。學會調適是心理輔導的基本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調適性輔導。

2.尋求發展

尋求發展是心理輔導的高階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發展性輔導。

(二)心理輔導的途徑

①開設有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②開設有關心理輔導活動課;

③教學中逐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④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⑤個別心理輔導或諮詢:

⑥小組輔導。

(三)心理輔導的原則

①面向全體學生原則:

②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

③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④學生主體性原則:

⑤個別化對待原則;

⑥整體性發展原則。

二、心理輔導的內容

(一)學習輔導

學習輔導主要是對學生的學習技能、學習動機、學習情緒與學習習慣的訓練與輔導。

(二)人格輔導

人格輔導主要是對學生自我意識、自我調適、意志品質、人際交往與溝通以及群體協作技能的輔導,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與社會適應能力。

(三)生活輔導

生活輔導通過休閒輔導、消費輔導和日常生活技能輔導等,培養學生健康、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技能。

(四)生涯輔導

這是為學生未來的生活做準備的教育活動,旨在幫助學生在瞭解自己能力、特長、興趣和社會就職條件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人生志向,進行職業選擇和準備,為今後順利地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心理輔導的主要方法

(一)強化

1.概念

強化法是根據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原理設計出來的,又稱為操作條件療法。

2.目的

通過強化(獎勵)矯正不良行為,訓練與建立某種期望出現的良好行為。

(二)處罰法

處罰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為。

處罰有兩種方式:

①在不良行為出現後,呈現一個厭惡刺激(如否定評價、給予處分)。

②在不良行為出現後,撤銷一個愉快刺激。

(三)行為塑造法

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較複雜的行為。有時候我們所期望的行為在某位學生身上很少出現或很少完整地出現,此時我們可以依次強化那些漸趨目標的行為,直到合意行為的出現。

(四)系統脫敏法

1.概述

系統脫敏法是指有步驟地、由弱到強地逐步適應某種引起過敏反應的刺激源的方法。“系統脫敏法”是由互動抑制發展起來的一種心理治療法,又稱互動抑制法,由美國行為治療心理學家(美籍南非人)沃爾普創立和發展。

2.應用

在某一特定情境下產生的超出一般緊張的焦慮或恐怖狀態。

3.步驟

1)建立恐怖或焦慮的等級層次。這一步包含兩項內容:

①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慮的事件。

②將求治者報告出的恐怖或焦慮事件按等級程度由低到高的順序排列。

2)放鬆訓練。一般需要6~10次練習,每次歷時半小時,每天1至2次,以達到全身肌肉能夠迅速進入鬆弛狀態為合格。

3)系統脫敏練習。系統脫敏一般分為3個步驟進行:

①進入放鬆狀態:首先應選擇一處安靜適宜、光線柔和、氣溫適度的環境,然後讓患者坐在舒適的座椅上,隨著音樂的起伏開始進行肌肉放鬆訓練。依次從手臂、頭面部、頸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以及下肢部開始訓練,過程中要求患者學會體驗肌肉緊張與肌肉鬆弛的區別,經過這樣反覆長期的訓練,使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靈巧使用,任意達到放鬆程度。

②想象脫敏訓練:首先應當讓患者想象著某一等級的刺激物或事件。若患者能清晰的想象並感到緊張時停止想象並全身放鬆,之後反覆重複以上過程,直到患者不再對想象感到焦慮或恐懼,那麼該等級的脫敏就完成了。以此類推做下一個等級的脫敏訓練。一次想象訓練不超過4個等級,如果訓練中某一等級出現強烈的情緒,則應降級重新訓練,直到可適應時再往高等級進行。當通過全部等級時,可從模擬情境向現實情境轉換,並繼續進行脫敏訓練。

③現實訓練:這是治療最關鍵的環節,仍然從最低階開始至最高階,逐級放鬆、脫敏訓練,以不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為止。為患者佈置家庭作業,要求患者可每週在治療指導後對同級自行強化訓練,每週2次,每次30分鐘為宜。

(五)理性情緒療法

1.概述

理性情緒療法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創立的。艾利斯認為,人的情緒由思想決定,合理的觀念導致健康的情緒,不合理的觀念導致負向的、不穩定的情緒。認知是情緒和行為產生的中介,引起人們情緒和行為問題的不是客觀事件本身,而是人們對事物的解釋、評價和看法。

艾利斯提出了一個解釋人的行為的ABC理論。A指個體遇到的主要事實、行為、事件,是誘發事件(間接原因)。B指個體對A的信念、觀點,是直接原因,B的替換是關鍵。C指事件造成的情緒結果。艾利斯認為人的情緒和行為障礙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引起的信念,最後導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緒和行為後果,這就是ABC理論。

2.程式

確認產生煩惱的事件;回顧事件發生時自己的每一個念頭,看看其是如何影響自己的,從中找出不合理的信念:用積極、現實的陳述抵抗不合理的、消極的信念。

(六)認知療法

1.概念

認知療法是根據認知過程,影響情感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患者的不良認知的一類心理治療方法的總稱。

2.基本觀點

認識過程及其導致的錯誤觀念是行為和情感的中介;不良認知即不合理的、歪曲的、消極的信念和想法。

3.基本過程

1)建立求助的動機。在此過程中,要認識適應不良的認知一情感一行為型別。病人和治療醫師對其問題達成認知解釋上意見的統一;對不良表現給予解釋並且估計矯正所能達到的預期結果。比如,可讓病人自我監測思維、情感和行為,治療醫師給予指導、說明和認知示範等。

2)適應不良性認知的矯正。此過程中,要使病人發展新的認知和行為來替代適應不良的認知和行為。比如,治療醫師指導病人廣泛應用新的認知和行為。

3)在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觀念的競爭,用新的認知對抗原有的認知。在此過程中,要讓病人練習將新的認知模式用到社會情境之中,取代原有的認知模式。比如,可使病人先用想象的方式來練習處理問題,再模擬一定的情境或在一定條件下讓病人以實際經歷進行訓練。

4)改變有關自我的認知。在此過程中,作為新認知和訓練的結果,要求病人重新評價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在處理認識和情境中的作用。比如,在練習過程中,讓病人自我監察行為和認知。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的考點:中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 篇2

一、聆聽法

聆聽法是指諮詢者認真、耐心地傾聽來訪者訴說的技巧,包括耳聞與目睹。耳聞即用耳聽,目睹即觀察來訪者的體態語言,從而聽出來訪者的心聲。諮詢者在與來訪者的交談中,主要是聽,而不是說;諮詢者與來訪者之間不是師生關係,而是朋友關係。諮詢者對來訪者要平等相處,熱情接待。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會聽。交談時諮詢者與來訪者需保持適當的距離,這個距離是一種心理距離,這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聽來訪者講話時,諮詢者既不能一直盯著人家,也不能一直不看人家。在聽的過程中,諮詢者要不時有簡短的鼓勵對方講下去的反應,如“嗯”,“是這樣嗎?”等等,表示自己是在關注他的講話。在聽對方的講話時,諮詢者自己的情感和體態語言也要與對方相適應。如對方高興,諮詢者要表示喜悅;對方悲傷,諮詢者要表示沉重。在聆聽時,諮詢者的身體要微微前傾,並不時適當地點頭。總之,聆聽法的關鍵是用心去聽。

二、移情法

移情(Empathy)的意思是能體驗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樣,來理解和分擔來訪者的各種精神負荷。如一個來訪者談到自己在班裡當眾受辱一事時說:“我當時氣極了,真想拿馬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諮詢者則可以說:“在當時的情況下,你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不是感到這件事對你的傷害太大了?”

三、認知法

認知法又稱ABCDE理論,它是指發生了事件A,由於有B的想法,便產生了心理障礙的後果C。如果通過心理諮詢,將B的想法改為為D(新的想法),就會有E這個新的後果,C這個心理障礙就消除了。這種改變認知結構的方法,就是認知法。這個方法也可以稱為“說明開導”法,接近於日常的個別思想教育。

四、移置法

移置法是指一個人的一種奮鬥目標慘遭失敗,心理上受到了嚴重傷害,如能將其奮鬥目標加以轉移,從而改變其痛苦的方法。如孔子仕途生涯屢遭失敗而作《春秋》,司馬遷受宮刑而著《史記》,張海迪高位截癱而刻苦自學等等。如來訪者因大學聯考落第而痛不欲生,諮詢者就可移置其奮鬥目標,可以建議其去考中專、職校或從業,若一定想上大學,不如考電視大學、職工大學,不是照樣可以進大學,何必非考上普通全日制的大學呢?

五、暗示法

暗示是一種常見的、奇妙的心理現象,人們可以通過它把病治好,也可以因為它而無病生起病來。這就是積極暗示和消極暗示。暗示法指諮詢者通過自己的語言或行為,讓來訪者接受積極的暗示,治好心病的方法。暗示法對增強自信心,克服考試焦慮、比賽怯場、自卑心理等有很好的作用,其關鍵是來訪者要相信這種暗示,否則收效甚微。

六、鬆馳法

鬆馳法是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肌肉從頭到腳逐步放鬆的.方法,順序為幾句語言表達的公式:①我非常安靜;②我的右(左)手或腳感到很沉重;③我的左(右)手或腳感到很暖和;④我的心跳得很平穩、有力;⑤我的呼吸非常輕鬆;⑥我有腹腔感到很暖和;⑦我的前額涼絲絲的很舒服。這個公式最早是由德國精神病學家舒爾茨提出的,以後各國心理學家根據這個公式,編制了放鬆訓練的指導和暗示語,製成錄音帶讓來訪者進行鬆馳。一般一次20分鐘左右,一個療程為10天。經過訓練後,來訪者掌握了這套鬆馳技術,會迅速使自己的肌肉鬆馳下來,血壓會降低,心率會放慢。除了這種方法以外,也可以用深呼吸或冥想的方法使人放鬆。冥想就是讓來訪者回憶起自己經歷過的最愉快的一件事的經過,越具體形象越好。運用鬆馳法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放鬆前,人要坐或躺得舒服,注意力集中,排除雜念,呼吸平穩,入靜。此法對因緊張而引起的各種焦慮以及恐慌,尤為有效,還可改善人的記憶力,提高學習能力。這個方法通常與系統脫敏法結合起來使用。

七、系統脫敏法

系統脫敏法是指有步驟地、由弱到強地逐步適應某種引起過敏反應的刺激源的方法。如克服考試焦慮,可將引起學生過敏刺激的過程,分解成若干階段;①考試當天走出家門;②離學校還有100米;③離校還有50米;④離校還有10米;⑤跨進校門;⑥進入走廊;⑦走進教室;⑧入座;⑨考試鈴響;⑩拿到試卷。依次做好10張卡片,編好號。系統脫敏時,先拿出第一張卡(考試當天走出家門),想象當時的情景,心理有些緊張,就接著做鬆馳練習,放鬆全身肌肉。放鬆後,再拿起這張卡片,如再緊張,再進行放鬆,直到不緊張了,才做下面一張卡片,依次類推。直到10張卡片都做完了,考試焦慮也就消除了。這個過程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一般一天最多做一張卡片,不可心急。做後面的卡片要重做前面的卡片,一直做到想象考試的情境時不於緊張為止。

八、厭惡法

厭惡法是使外界刺激與來訪者的變態行為之間,建立起密切的條件反射,這主要用於治療那種有社會危害性的心理障礙,如性變態。諮詢者可指導來訪者,當自己一有“壞”念頭時,就用像皮筋彈痛自己的大拇指,使“壞”念頭與手指的疼痛建立起條件反射:一有“壞”念頭,就感到手痛,以此來戒除惡習。這種方法,一定要在來訪者本人有克服這個心理障礙的迫切願望時,才能進行。

九、疏洩法

疏洩法是指將沉鬱在人體內的種種不愉快感受,如悲傷的情緒等排出體外的心理過程。疏洩法有以下幾種:一是讓其痛哭一場。現代醫學研究成果表明,哭不僅可以減輕心理的悲痛情緒,還有利於人的生理健康。有人碰到悲傷器不起來,可建議他看悲傷的小說或影視節目,幫助他把眼淚排洩出來。二是向知心好友訴說自己的煩惱或悲痛。第三,可向報刊或自己信任的有關機構寫信,以疏洩自己心中的不快。諮詢室也是一種很好的疏洩場所。

十、領悟法

領悟法又稱認知領悟療法,是中國式的精神分析方法,由鍾友彬等創立。鍾友彬認為,成年人產生神經症的根源不在現在,而在於幼年時無意識的創傷體驗,如父母離異、缺少母愛、各種軀體病痛和災難、體罰、嚴重的情緒刺激、劇烈的驚嚇等,由此產生的焦慮為初級焦慮。成年人處在困境中或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而產生的焦慮,為次級焦慮。次級焦慮經過心理機制的加工被變成種種神經性的症狀,但當事人本身並未意識到。所謂領悟,就是通過當事人對病因的回憶和諮詢者的解釋,使當事人醒悟到發病的根源,從而治好他的心病。

十一、激勵法

激勵法是指激發一個追求某些既定目標的願意程度的技術,包括激發動機、鼓勵行為、形成動力等因素。諮詢者要密切注意來訪者身上的閃光點,要肯定這個閃光點,鼓勵它燃燒起來,以挖掘來訪者的心理潛能。激勵要講究方法,它要求諮詢者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明確的目標、誠懇的態度和嫻熟的技巧。激發對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此法的關鍵,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喚起被激勵者的成功經驗和對成功的向入,並創造條件讓其成功。

十二、突破法

心理上的突破法是指人類為創造成功的人生,調整不健康的心理防禦機制的措施和技術,其目的是建立新的適合自己健康發展的心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