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教師資格>

教師資格證首次國考有何影響?

教師資格 閱讀(8.96K)

“聽說國考很難,是這樣的嗎?”“今年是最後一次不限專業嗎?我以後還可以報考教師資格證嗎?”“通過率會控制比例嗎?”……11月初,北京教師資格證考生們終於首次見到了“國考”真容,許多人開始忙著通過網路、電話等方式向參加過考試的人和一些諮詢機構,打聽教師資格證國考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切身影響。隨著教育部將教師資格證統考範圍擴至全國,國考帶來的種種改變,漸已浮出水面。

教師資格證首次國考有何影響?

  師範生淡定 社會生疑慮

與外界想象的不同,受國考新政影響最大的師範生群體,對此並沒有太大反應。雖然在今年9月以後入學的在京師範生,已經不能像原來一樣直接獲得教師資格認定,但還有不少大一學生,並不瞭解這一情況。而在被告知此事後,多數學生也十分“淡定”。

教師資格考試培訓機構的諮詢師韓思維也證實,國考並沒有讓師範生們太過緊張。“現在也有師範生來諮詢,他們不擔心《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更關心《綜合素質》會考哪些方面。他們最關心的是面試,也就是以前的‘說課’”。

加入教師資格培訓行業4年,韓思維感到,北京教師資格證考試改為國考,受影響最大的仍然是原本就要參加《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兩學”考試的非師範生群體。“特別是有些機構進行虛假宣傳,說什麼以後非師範生不能再考教師資格證,明年是最後一屆,要進行預報名等,令這群人產生了一種恐慌情緒。”韓思維說。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去年10月北京市的國考政策出臺後,不少教培機構都在宣揚國考“難度加大”的說法,也有些以所謂“最後一次”為賣點招攬生意。

他們所說的“最後一次”,除了今年3月北京市舉辦的最後一次“兩學”考試外,還有下半年的地方教師資格認證補考,為此前在“兩學”考試中通過部分科目的報考者提供最後一次機會。若未能通過補考,此前曾以“兩學”為目標備考的這批人,都將與其他新進入者,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重新接受評判。

已經參加工作的畢沙(化名)就不得不從頭再來。他一年多前就參加了北京教師資格證考試,“上班後,真沒那麼多精力好好看書。說是兩本書,但考得比較散。我光背了押題,但押得都太偏了!”去年11月,他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考試,都以10分之差未能通過。為了抓住最後一次“兩學”考試機會,畢沙專門報名參加了培訓班,依舊未能如願。

與忙碌的上班族相比,北京資訊科技大學的學生欣婭(化名),卻立志要躋身國考改革後首批拿到教師資格證者的行列。由於國考只有大綱,她沒有買到參考書,而是從網上找到了一些培訓機構根據其他省份歷年真題總結出的複習資料,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地背誦,有時每天背1000字,效率高時則能一次記下好幾頁內容。

距離考試還有大約3周時,欣婭不再進行任何娛樂活動,連自己最愛的相聲也“戒”了,開始閉關衝刺。這也是不少報名教師資格考試的在校生的普遍做法。成績沒有辜負她的辛苦,報考國中數學的欣婭一次就通過了3門學科的筆試。

  “鬆”筆試“緊”面試

從韓思維目前收到的反饋看,國考改革之後,筆試並沒有比原來更難。“學員們說《綜合素質》考試相對簡單,就算不復習也能拿到很多分。”而《教育知識與能力》,以及初、高中的`各學科筆試,則相對較難。

其實,光從考題看,《教育知識與能力》測試的內容,與此前“兩學”考試中的《教育學》比較接近,也融入了小部分原“兩學”的《教育心理學》內容。韓思維分析說:“心理學的東西其實是比較難背的,以前這方面花的力氣是比較多的。大部分內容都是考一些常識性的東西,比較優秀的非師範生學生反而比以前更有優勢。”

在國考改革前,一些教育發達地區,教師資格證考試通過率始終維持在極低的水平。據《中國江蘇網》報道,江蘇的“兩學”考試,單科通過率在15%—16%,兩門同時通過率僅10%左右。《齊魯晚報》也曾引述業內人士說法稱,山東省濟南市地方教師資格認定通過率為17%,省內其他城市通過率也在此上下。育德園師則稱,其對過去北京教師資格證地方考試資料進行統計後發現,中國小“兩學”通過率在10%左右。至於一些此前把關較鬆的地區,亦在全國統考之前,就逐步收緊了當地的教師資格認定通過率。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布和看來,這種筆試通過率的資料變化,恰與國考改革的目的相符合。國考改革後,一是由國家層面統一把好教師入口的質量關,有助提升困難地區的教師質量;同時也是放開教師隊伍入口,讓更多合格的優秀人才能有機會從教。

上海師範大學大四學生王天瑤雖然也參加了此次國考筆試,但她和同學們更關注的,卻是面試。她所在的科學教育班,共有39名學生,其中有十多人分別報考了國小、國中教師資格證,另有一兩人報考高中教師資格證。據她所知,一次性通過面試的最多隻有十幾人。

經過與同學的交流,王天瑤覺得,要想通過國考的教師資格面試,最重要的就是“像個老師”。何謂“像個老師”?張布和解釋,就是更加註重教學實踐,“一些想考證進入教師隊伍的人,學科知識沒問題,但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組織和班級管理等知識方面,都比較缺乏。可是這些也是決定教育教學質量很重要的因素。需要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後,他們才能慢慢成長為有經驗的老師”。

在國考改革之後的面試環節,將原本各地面試中的“說課”改為了20分鐘的“試講”。在北京等地,留給考生的準備時間也有所縮短,對現實中的應變能力要求更高。一位曾在江蘇擔任教師資格評委的學科帶頭人回憶說,在原本的“省考”中,面試環節通過率往往可以高達八九成。這一狀況在改革後顯然已經發生了變化。

  參考人數大幅增長

到目前為止,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的,相當一部分是如王天瑤這樣的大三大四在校學生。不少報考者參與教師資格考試,是為了增加就業時的選擇餘地。在剛剛結束的11月國考筆試中,貴州省貴陽考區貴州大學考點,共有7000多人蔘考。

在2013年剛開始試點時,是在貴州的9個州市各設了一個考區;但到2014年,原貴陽考區已遠遠不能滿足報名需求。因此,在原有基礎上又增設了4個考區。而隨著參考人數的進一步翻番,各考區的考點也在日益增加。試點3年來,貴州省參與教師資格證考試的人數一直在增長,從2013年下半年的1.6萬人次,直接躍升至2014年的4萬人,再到2015年的7.9萬人。

幾乎每個參考者,都是衝著這種就業導向去的。韓思維總結了參與國考的三大人群:“有的是確實以後想當老師,或者已經在一些學校開始實習了;還有的是我先考一個,拿到證後,想想當老師也不錯;也有一部分是家長希望孩子考教師證,這樣的也不少。”

至於想當教師的理由,則是大同小異。多數人都看到近年教師待遇和福利的提升,出於對工作穩定的考慮,希望能夠成為教師。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則有不少人希望通過當上教師解決戶口問題。也有些特例是希望通過自己擔任教職,為下一代求學鋪路。

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理科實驗班的金一鳴,就是在上海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之後,成為上海實驗學校高中數學老師的。他自稱在當年9月報名後,只花了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做了幾套真題、模擬題,就直接去參加了國考。“第一次考了兩門綜合和數學,一次就考出來了。第二次考物理,面試第一次沒過,隔了半年又去面試,就過了。”

對於求才若渴的中國小來說,來自更多領域的人才進入教師隊伍,無疑是件好事。但也有人坦言,在實際招聘過程中,即便在國考之後,教師資格證也只是一道最低的門檻。上海市嘉定區紫荊國小校長朱英強調,只有具備資質的申請者,才能參加學校所在區縣的錄用考試,然後再進入學校的面試流程。學校的管理者們往往更加看重後兩道流程,其通過率也更低。今年2月進行的江蘇省南京市新教師招聘考試,有約8700人競爭711個崗位,錄取率僅為個位數。

即便教職競爭激烈,仍然不能阻擋教師資格證國考在各地逐漸爆發的熱潮。除貴州外,最新公開的資料顯示,江蘇今年下半年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的約7.7萬人報名,較上年同期增長78%。山東自試點以來,亦是逐年增長,僅今年上半年,就有12.6萬人報名參加教師資格考試,比參加公務員考試的8萬人還要高。教師資格“考證熱”已難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