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職業>茶藝師>

日本茶事

茶藝師 閱讀(2.13W)

導語:日本茶道具有濃郁的日本民族風情,並形成獨特的茶道體系、流派和禮儀。韓國人認為茶文化是韓國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為全國茶日。

日本茶事

什麼是茶事呢?在漢語中,自古以來,“茶事”一詞很少用來表達“吃茶”的含義,它大多是用來表示茶的種植、採摘、製作、銷售等茶業方面的事情;只有“茶會”這個詞才是專門用來表達吃茶含義的詞。

與之相對,日語中的“茶事”與“茶會”則不同,它們都有吃茶之意。而且,在16世紀之前,“茶事”與“茶會”的含義區分不是很明確。例如,在《看聞御記》中,到處可見“茶事”與“茶會”的記錄,細考其含義,基本都是指“鬥茶”遊戲之會而言的。

鬥茶遊戲是王公貴族們最為喜歡的遊戲方法之一,這些王公貴族及其屬下們每次舉行這樣的.鬥茶遊戲時,都要預先決定一個“御頭”(即負責人)並且大家輪流坐莊。一般情況下,“御頭”要負責準備賭品,有時也會由參會者“賭品各持參”。

賭品的內容也是各色各樣,“有茶會,賭品為三色綿、圓鏡一面、扇子一把、厚紙一束”。而且,“茶前一獻”,即每次舉行鬥茶遊戲前還要先喝上一杯酒,然後才開始鬥茶。勝者各取所贏之物,賭品如有剩餘,則用擲色子的方式來進行分配。

“茶了酒宴催興”,鬥茶結束後往往還會盡情地大吃大喝一頓,大有一種小賭怡情的感覺。不過,有時這種鬥茶遊戲會連日進行,甚至會“朝行藏庵順茶事……晚又茶事”夜以繼日地鬥茶,這就有點兒難以用“小賭”名之,大概該稱之為“豪賭”。

自16世紀中後期開始,隨著日本茶道的形成和發展,文獻中逐漸趨向於用“茶會”來稱呼一般意義的飲茶,而將“茶事”限定為日本茶道的專用語。那麼,二者的區別何在呢?“所謂茶事,即通過點一碗濃茶,總括主客交流的所有要素,綜合所有的文化,創造出新的美,時而作為一種社交活動來進行,時而作為一種莊嚴的儀禮來舉辦,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

簡言之,“茶事”,就是食禮與茶禮的精美結合,即“茶事”不單包含飲茶,還伴有懷石料理的應酬,茶事的參加人數最多在5人左右,其更加重視和追求精神層面的內容;而“茶會”則多指單純的飲茶,不伴有懷石料理的應酬,參加人數少可幾十、數百,多可達幾千,其重視的更多的是飲茶的社交性。

在現代日本,有時舉辦茶會時,也會採取與“茶事”極為近似的形式,即分設“茶席”和“點心”席,在“茶席”專門喝茶,在“點心”席主人為客人提供一點兒簡單的飯菜,簡單得有時甚至就是一份盒飯或者一小碗蕎麵條,根本談不上禮儀上的應酬。

所以,我們在談到日本茶道時,將其主要的修行內容“茶事”翻譯成“茶會”是不夠準確的,中文文獻中對日本茶道的專業用語“茶事”的處理,直取其形意而不做翻譯的做法,源自清人黃遵憲,筆者亦贊同其做法。

什麼是茶事?日本茶道舉辦的茶事,種類很多,根據舉辦茶事的主題來進行分類的話,則既有以賞雪、月、花為主題的季節性茶事,也有慶祝某人新婚或逝世幾週年之類的茶事等;若根據茶事具體舉辦的時間來分,則又可分為“拂曉茶事、早晨茶事、正午茶事、晚間茶事、臨時茶事”這樣五種。

舉辦茶事時,主人在決定了茶事的主題、時間、地點以後,一般要充分考慮到客人回覆的時間,大約在舉辦茶事的一到兩個星期以前,正式向客人發出請帖,請帖裡要註明茶事的時間、地點以及所邀請的客人。

在現代社會,由於通訊手段愈來愈發達,親密朋友間往往也會通過傳真、電話來發出邀請,但在一般情況下,如舉辦正午茶事,主人都會用毛筆親自書寫請帖,函寄相邀。客人收到請帖以後,如果決定參加茶事,就要在舉辦茶事的兩三天前給主人答覆,並且要在正式舉辦茶事的前一天,去向主人當面致謝,這被稱為“前禮”,而且在茶事結束的第二天,客人還要再一次到主人家,向舉辦茶事的主人表示感謝,這被稱為“後禮”。

茶事是“用餐儀禮”與“飲茶儀禮”的一種組合。一次正規的茶事,一般是由“前席(初座)”、“席間休息(日語稱之為‘中立’)”、“後席(後座)”這樣三部分構成。客人按約定的時間由茶庭進入茶室,先是主客的禮儀性寒暄,隨後是點炭(初炭)、為客人獻上懷石料理、茶點心。客人用完懷石料理、點心後退席至茶庭中小憩,此即所謂的“中立”。

客人席間休息時,主人則要迅速重新整理和裝飾茶室,一切準備停當後,按著約定好的擊打方法敲銅鑼以通知客人再次入席。這席間休息後的茶席即所謂的“後席”。“後席”的主要內容是點濃茶、點炭(後炭)、上茶點心、點薄茶、主客互致感謝辭別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