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日本茶文化的起源

生活經驗 閱讀(2.07W)

茶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日常飲品。古人所說的“茶事”,包括日本人的“茶道”才稱得上是文化。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日本茶文化的起源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日本茶文化的起源

中國茶葉約在唐代時﹐便隨著佛教的傳播進入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因而最先將茶葉引入日本的﹐也是日本的僧人。

公元1168年﹐日本國榮西禪師歷盡艱險至中國學習佛教﹐同時刻苦進行“茶學”研究,也由此對中國茶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榮西回國時﹐將大量中國茶種與佛經帶回至日本﹐在佛教中大力推行“供茶”禮儀﹐並將中國茶籽遍植贈飲。

其時他曾用茶葉治好了當時鎌倉幕府的將軍源實朝的糖尿病﹐又撰寫了《吃茶養生記》,以宣傳飲茶之神效﹐書中稱茶為“上天之恩賜”﹐是“養生之仙藥﹐延年之妙術”。

榮西因而歷來被尊為日本國的“茶祖”。

隨著唐宋時期中國的茶葉與飲茶藝術﹑飲茶風尚引入日本的佛教寺院後﹐又逐漸普及到廣大民間﹐使吃茶的習俗進入了日本平民的生活﹐並日益興盛。

15世紀時﹐日本著名禪師一休的高足村田珠光首創了“四鋪半草菴茶”﹐而被稱為日本“和美茶”(即佗茶)之祖。所謂“佗”﹐是其茶道的`專用術語﹐意為追求美好的理想境界。珠光認為茶道的根本在於清心﹐清心是“禪道”的中心。他將茶道從單純的“享受”轉化為“節慾”﹐體現了修身養性的禪道核心。

其後﹐日本茶道經武野紹鷗的進一步推進而達到“茶中有禪”﹑“茶禪一體”之意境。而紹鷗的高足﹑享有茶道天才之稱的千利休﹐又於16世紀時將以禪道為中心的“和美茶”發展而成貫徹“平等互惠”的利休茶道﹐成為平民化的新茶道﹐在此基礎上歸結出以“和﹑敬﹑清﹑寂”為日本茶道的宗旨(“和”以行之﹔“敬”以為質﹔“清”以居之﹔“寂”以養志)﹐至此﹐日本茶道初步形成。

日本茶道的精神實質﹐追求人與人的平等相愛和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而在生活上恪守清寂﹑安雅﹐講究禮儀﹐被日本人民視為修身養性﹑學習禮儀﹑進行人際交往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日本茶道發揚並深化了唐宋時“茶宴”﹑“鬥茶”之文化涵養精神﹐形成了具濃郁民族特色和風格的民族文化﹐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顯示了有中國傳統美德的深層內涵的茶文化之巨大影響。

  日本茶道有七美

簡素之美

簡潔樸素單純的美,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第二屬性。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禪宗的“無”,所以,茶道的簡素,就是“無”的表現之一。

枯槁之美

毫無感覺的空白澄明,枯老中的孤高,歷經歲月滄桑的變遷,不論怎樣的蒼老,其中都有著無覺的靜默之美。在茶室中,常常見到掛軸中的書法或畫,墨跡淡薄難辨,或者老舊斑剝的茶盒等,有種枯槁之狀,令人感悟一種枯中沉澱的力量,外表不再強大,內在卻雄氣的陽剛厚重之美。

自然之美

無心,無念,無意識。不論是茶師或茶客,在茶室中,相視深禮一敬時,彼此流露出來的平常心態,為自然之美。古來日本茶道文化中,視人為做作的行為不美。所以,從茶見到茶人的行為,皆追求自然狀態。茶碗不需名匠之作,不需華麗釉彩。最好的茶碗就是自然燒製的粗陶。

幽玄之美

日本茶道提倡的幽玄之美,是一種無限深幽之處的無限意境之美。在幽暗茶室中,簡單的眼神和無言的會意,有種心領神會的幽深玄美。這種東方的含蓄之美,在茶道文化中達到極致。留白處的空闊意境,是一種自覺自悟的韶美,是一種非日常耀眼明燦的幽深玄闊之美。

脫俗之美

踏入茶庭,走過碎石板路,進入茶室入座,這一過程,是一種短暫地脫離紅塵俗世的忘我之境。放下塵念,遠離喧鬧,進入神清心寧的境地,這是日本茶道文化的一種忘我脫俗之美。利休大師倡導的“心中一尺自悟”,便是對脫俗最練達的詮釋。不論是茶師還是茶客,茶前茶後的交流,大多是輕語溫句的情趣之事。脫俗,便是俗人在此一時,求得此一刻的清淨俗念之願。

靜寂之美

沉穩、安靜、平和,內省內悟,也是日本茶道文化的元素之一。茶道的開始和結束,時常都是在一種無言的靜寂中展落。從茶師到茶客到茶具到掛軸到插花,均以靜為旨,以求得悟淡中感知雅美,靜中品味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