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執業醫師>

2017年臨床助理醫師備考點:眼的視覺功能

執業醫師 閱讀(3.26W)

不放過每一個知識點,尤其對容易混淆的東西要下更大工夫搞清楚,基礎要牢固,本站小編準備了2017年臨床助理醫師備考點:眼的視覺功能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2017年臨床助理醫師備考點:眼的視覺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統及其調節

1.眼的折光系統的光學特徵:眼的折光系統是一個複雜的光學系統。折光系統是由折射率不同的光學介質和曲率半徑不同的折射面組成,光學介質包括角膜、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

2. 眼內光的折射與簡化眼

簡化眼是根據眼的實際光學特性設計的一種簡單的等效光學模型。

3. 眼的調節

通常將人眼不作任何調節時所能看清的物體的最遠距離稱為遠點。隨著物體移近,物體發出的光線會愈來愈輻散,需經過眼的調節作用來加強其折光能力,使近處輻散的光線仍可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眼的調節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晶狀體的調節:視近物時眼的調節主要是通過晶狀體變凸,折光能力增強。調節 過程:視網膜上模糊物像→視區皮層→中腦的正中核→動眼神經副交感核團→睫狀神經→睫狀肌的環行肌收縮→懸韌帶鬆馳→晶狀體因其自身彈性而變凸(前突更明顯)→折光力增大,使輻散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

晶狀體的調節能力是有限的,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晶狀體自身的彈性下降,調節能力降低。其彈性大小或最大調節能力可用近點來表示。

近點:通常通過使眼作充分的調節後,所能看清眼前物體的最近距離或限度稱為近點。隨年齡增加,眼的'調節能力降低,人眼的近點會增大。有些人雖然眼靜息時的折光能力正常,但由於年齡的增長,晶狀體彈性減弱,看近物時調節能力減弱,使近點增大,稱為老視;需戴凸透鏡予以矯正。

(2)瞳孔的調節

當視近物時,可反射性地引起瞳孔縮小,這一反射稱為瞳孔調節反射或瞳孔近反射。其意義是減少入眼的光量和減少折光系統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視網膜成像更加清晰。

瞳孔的大小由於入射光量的強弱而變化稱為瞳孔對光反射。瞳反射的效應是雙側性的,反射中樞位於中腦,臨床上常將它用作判斷麻醉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的一個指標。

(3)雙眼會聚:意義:雙眼看近物時,物像仍可位於兩眼視網膜的相稱位置上,避免複視而產生單一的清晰視覺。

4.眼的折光能力異常

正視眼:

非正視眼:包括近視、遠視和散光眼。

(1)近視:是由於眼球前後徑過長或折光力過強,看遠處物體時平行光線成像在視網膜之前,因而產生視物模糊。需戴凹透鏡糾正。

(2)遠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短,遠物的平行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之後,引起視覺模糊。遠視眼看遠物和看近物時都需要進行調節,故易發生調節性疲勞。需配戴凸透鏡予以矯正。

(3)散光:多數由於角膜不呈正球面所致。需配戴柱面形透鏡予以矯正。

5.房水和眼壓

  二、眼的感光換能系統

1.視網膜的結構特點

視網膜在組織學上可分為10層,從外向內依次為:色素上皮層、光感受細胞層、外界膜、外顆粒層、外網狀層、內顆粒層、內網狀層、神經節細胞層、神經纖維層、內界膜。

色素上皮細胞層不屬於神經組織,色素上皮細胞內含有黑色素顆粒,後者能吸收光線,可防止光線反射而影響視覺。色素上皮細胞在感光細胞的代謝中起重要作用作用。

光感受細胞層有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兩種感光細胞在視網膜上分佈很不均勻。在形態上都可分為外段、內段、胞體和終足,外段是感光色素集中的部位。兩種感光細胞都通過其突觸終末與雙極細胞建立化學性突觸聯絡,雙極細胞再與神經節細胞建立化學性突觸聯絡。

兩種感光細胞的異同:

視杆細胞(rod cell) 視錐細胞(cone cell)

分佈 視網膜周邊多,中央凹處無 中央凹處密度最高

外段形狀 桿狀 錐狀

視色素 視紫紅質 視錐色素(3種)

會聚現象 與雙極細胞和神經節細胞存 會聚程度小

在會聚現象 中央凹處呈單線聯絡

視神經乳頭是視網膜上視覺纖維匯聚穿出眼球的的部位,是視神經的始端。該處無感細胞,在視野中形成生理盲點。

2.視網膜的兩種感光換能系統

在人和大多數脊椎動物的視網膜中存在兩種感光換能系統,即視杆系統和視椎系統。

視杆系統又稱暗光覺或暗視覺系統,由視杆細胞和與它們相聯絡的雙極細胞以及神經節細胞等組成,它們對光的敏感度較高,能在昏暗環境中感受弱光刺激而引起暗視覺,但無色覺,對被視物分辨能力較差;視椎系統又稱晝光覺或明視覺系統,它們對光的敏感度差,只有在強光條件下才能啟用,但視物時可辨別顏色,且對被視物的細節有較高的分辨能力。

3. 視杆細胞的感光換能機制

(1)視紫紅質的光化學反應

(2)視杆細胞感受器電位

感光細胞的外段是進行光-電轉換的關鍵部位。視杆細胞所含的視紫紅質幾乎全部集中在視盤膜中。

視杆細胞的靜息電位比一般細胞小得多,只有―30~―40mV,由Na+通道開放、Na+內流形成,稱為暗電流,表現為一種超極化型的慢電位,而其他型別的感受器電位一般都表現為膜的暫時去極化。產生機制:光照→視杆細胞中視紫紅質構象改變→啟用視盤膜上的G蛋白(傳遞蛋白),進而啟用磷酸二脂酶→外段胞漿中和外段膜上的cGMP大量分解→視杆細胞外段膜上Na+通道開放減少,Na+通透性降低→外段膜超極化即超極化感受器電位。

4. 視錐系統的換能和顏色視覺

(1)色覺與三原色學說

正常的視網膜視錐細胞,可以分辨波長在380~760nm之間的約150種不同的顏色。一種顏色可以由不同比例的紅光、綠光和藍光三種原色混合而形成,這就是所謂的三原色學說。

視網膜上存在三種視錐細胞分別對紅、綠、藍光最敏感。三種視錐細胞分別含有特異的感光色素,由視蛋白和視黃醛組成。三類視錐色素中的視黃醛相同,並且與視紫紅質中的視黃醛相同,不同點在於各含有特異的視蛋白。

視錐細胞外段在受到光照時,也發生超極化型感受器電位,機制與視杆細胞相似。

(2)色盲與色弱

  三、與視覺有關的若干生理現象

1.視敏度:是指眼睛對物體細小結構的辨別能力,又稱視力或視銳度。視力通常用視角的倒數來表示。視角是指從物體的兩端點各引直線到眼節點的夾角。視角越小其視力越好。

2.暗適應與明適應

(1)暗適應:是指人從亮處突然進入暗室,最初幾乎看不清任何物體,經過一定時間後,逐漸恢復了在暗處的視力。

(2)明適應:是指人從暗處來到強光下,最初感到強光耀眼,不能視物,稍待片刻,才能恢復視覺。

3.視野:單眼固定地注視前方一點不動,這時該眼所能看到的範圍稱為視野。

不同顏色的視野範圍大小順序如下:白色>黃藍色>紅色>綠色。一般人顳側和下方視野較大,鼻側與上方視野較小。利用視野計可測出盲點的位置。在中央凹鼻側約3mm的視神經乳頭處(直徑約1.5mm),因無感光細胞,因此沒有視覺感受,該部位稱為生理盲點。

4.視後像和融合現象

5.雙眼視覺和立體視覺

單眼視覺:兩眼的視野完全不重疊產生的視覺

雙眼視覺:兩眼同時看某一物體時產生的視覺。雙眼視覺還可以彌補單眼視覺中的盲區缺陷,擴大視野,並可防止單眼視物時造成的平面感從而產生立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