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藥學諮詢師>

桂皮的功效

藥學諮詢師 閱讀(2.28W)

桂皮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為樟科植物天竺桂、陰香、細葉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樹皮的通稱。本品為常用中藥,又為食品香料或烹飪調料。商品桂皮的原植物比較複雜,約有十餘種,均為樟科樟屬植物。各地常用的有8種,其中主要有桂樹、鈍葉桂、陰香及華南桂等其他種類多為地區用藥。各品種在西方古代被用作香料。中餐裡用它給燉肉調味,是五香粉的成份之一。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桂皮的功效的知識,歡迎閱讀。

桂皮的功效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治腹內諸冷,血氣脹痛。

2.《海藥本草》:補暖腰腳,破產後惡血,治血痢腸風,功力與桂心同。

3.《四川中藥志》:益肝腎,通經脈,散風寒,除溼痺,暖腰膝,止嘔吐。治筋骨疼痛,寒洩腹痛,霍亂嘔吐,噎膈胸滿,膀胱寒疝,腰膝現冷,風溼痺痛及跌損瘀滯等症。

性味 辛、溫,無毒。

成分 葉、樹皮含揮發油(肉桂醛、肉桂酸甲酷),有機酸(肉桂酸)。

  【相關藥材】桂皮紫萁

功用 溫中健胃,暖腰膝,治腹冷,氣脹。

[心胃氣病,胃寒痛]

桂皮3克,研細末,一日2次,溫水送服。

[婦女產後腹痛]

桂皮3~6克,紅糖12克,水煎去渣,分2次溫服。

  [月經來潮時腹脹痛]

桂皮6克,山植肉9克,加紅糖30克,水煎,分2次於月經來潮前分服。

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是最早被人類使用的香料之一。在公元前2800年的史料記載中就曾提到桂皮;在西方的《聖經》和古埃及文獻中也曾提及肉桂的名稱。秦代以前,桂皮在我國就已作為肉類的調味品與生薑齊名。

功效:桂皮因含有揮發油而香氣馥郁,可使肉類菜餚祛腥解膩,芳香可口,進而令人食慾大增。在日常飲食中適量新增桂皮,可能有助於預防或延緩因年老而引起的.Ⅱ型糖尿病。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道:桂皮能夠重新啟用脂肪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能力,大大加快葡萄糖的新陳代謝。每天在飲料或流質食物裡新增1/4到1匙桂皮粉,對Ⅱ型糖尿病可能起到預防作用。桂皮含苯丙烯酸類化合物,對前列腺增生有治療作用,而且能增加前列腺組織的血流量,促進區域性組織血運的改善。中醫認為,桂皮性熱,具有曖胃祛寒活血舒筋、通脈止痛和止瀉的功能。

適合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

適用量:每次小塊(約5克)。

受潮發黴的桂皮不可食用。用量不宜太多,香味過重反而會影響菜餚本身在味道。桂皮香氣濃郁,含有可以致癌的黃樟素,所以食用量越少越好,且不宜長期食用。桂皮性熱,所以夏季應忌食。桂皮有活血的作用,孕婦少食。

食療作用

桂皮味辛甘、性熱,入腎、脾、膀胱經;

有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脈止痛和止瀉的功效;

主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洩瀉、寒疝、腰膝冷痛、經閉?瘕、陰疽流注、虛陽浮越之上熱下寒等症。

1. 溫腎壯陽:用於腎陽不足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亦可用於腎不納氣的虛喘、氣逆;

2. 溫中祛寒:用於脾胃虛寒的胃脘冷痛,以及腹痛腹瀉,常與乾薑、附子同用;

3. 溫經止痛:能溫通血脈、散寒止痛,用於寒凝氣滯引起的痛經、肢體疼痛。

本品辛甘大熱,純陽燥烈,善暖中下二焦而散寒止痛,色赤入血又能鼓舞氣血生長,故為脾腎陽虛、寒凝諸痛、氣血虛寒等症之要藥。

桂心:苦辛,無毒(或作甘大燥)。[功用]補陽,活血

桂枝:辛甘溫,無毒。[功用]溫經,通脈,發汗

食療價值

樟科喬木植物天竺桂、陰香等的樹皮。天竺桂又稱川桂、土桂皮,分佈於我國廣東、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地;陰香又稱山肉桂、連粘樹,分佈於中南及福建、浙江、貴州、雲南等地。秋、冬季採取,陰乾用。

[效能]味辛,性溫。能開胃進食,溫中散寒,止痛,活血。

[參考]天竺桂含揮發油,其中有水芹烯、丁香油酚等。陰香亦含揮發油,其中主要為桂皮醛、丁香油酚、黃樟醚等。

天竺桂和陰香均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氣體。丁香酚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有抑制作用。

[用途]用於脾胃虛弱,食慾減退,或脘腹冷痛,嘔逆;婦女產後血瘀腹痛。

[用法]作調味品,煎湯。

[注意]孕婦不宜。

[附方]

桂皮紅糖湯:桂皮6~9g,紅糖適量。煎湯服。

本方用桂皮溫經活血;紅糖和血行瘀,並有溫養脾胃作用。用於婦女產後血瘀腹痛,或見胃寒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