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執業藥師>

2017執業藥師中藥學專業知識一章節考點

執業藥師 閱讀(8.29K)

中藥學專業是培養具有中藥學與中醫學基礎知識背景,具備良好人文和自然科學素養,系統掌握中醫藥學的基本理論,掌握中藥研製的基本技能及現代醫藥學的相關知識,具有一定的中藥生產、管理、銷售、和研究開發能力的中藥學專門人才。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的2017執業藥師中藥學專業知識一章節考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執業藥師中藥學專業知識一章節考點

 第二章 中藥材生產與品質

  第一節 中藥材的品種與栽培

1、品種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2、中藥有效成分多來源於次生代謝產物,不同品種的植物由於遺傳特性的不同,合成與積累次生代謝產物的種

類及量可能存在著很大差異。

3、中藥的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影響中藥材的質量。

4、一藥多基原情況普遍存在。

 第二節 中藥材的產地

道地藥材

目前常用的道地藥材包括:

1.川藥:主產地四川、西藏等。如川貝母、川芎、黃連、川烏、附子、麥冬、丹蔘、乾薑、白芷、天麻、川

牛膝、川楝子、川楝皮、川續斷、花椒、黃柏、厚朴、金錢草、五倍子、冬蟲夏草、麝香等。

2.廣藥:又稱“南藥”,主產地廣東、廣西、海南及臺灣。如陽春砂、廣藿香、廣金錢草、益智仁、廣陳皮、

廣豆根、蛤蚧、肉桂、桂莪術、蘇木、巴戟天、高良薑、八角茴香、化橘紅、樟腦、桂枝、檳榔等。

3.雲藥:主產地雲南。如三七、木香、重樓、茯苓、蘿芙木、訶子、草果、馬錢子、兒茶等。

4.貴藥:主產地貴州。如天冬、天麻、黃精、杜仲、吳茱萸、五倍子、硃砂等。

5.懷藥:主產地河南。如著名的“四大懷藥”——地黃、牛膝、山藥、菊花;天花粉、瓜蔞、白芷、辛夷、

紅花、金銀花、山茱萸等。

6.浙藥:浙江。如著名的“浙八味”——浙貝母、白朮、延胡索、山茱萸、玄蔘、杭白芍、杭菊花、杭麥冬;

溫鬱金、莪術、杭白芷、梔子、烏梅、烏梢蛇等。

7.關藥:主產地山海關以北、東北三省及內蒙古東部。如人蔘、鹿茸、細辛、遼五味子、防風、關黃柏、龍

膽、平貝母、刺五加、升麻、桔梗、哈蟆油、甘草、麻黃、黃芪、赤芍、蒼朮等。

8.北藥:主產地河北、山東、山西以及內蒙古中部。如黨蔘、酸棗仁、柴胡、白芷、北沙蔘、板藍根、大青

葉、青黛、黃芩、香附、知母、山楂、金銀花、連翹、桃仁、苦杏仁、薏苡仁、小茴香、大棗、香加皮、阿膠、

全蠍、土鱉蟲、滑石、代赭石等。

9.華南藥; 10.西北藥

11.藏藥:主產地青藏高原地區。如“四大藏藥”——冬蟲夏草、雪蓮花、爐貝母、藏紅花;甘鬆、胡黃連、

藏木香、藏菖蒲、餘甘子、毛訶子、麝香等。

高頻考點:新疆的雪蓮,雲南的三七,甘肅的當歸,甘肅、青海的大黃,寧夏的枸杞,內蒙的黃芪、麻黃,江

西的枳殼吉林的人蔘,山西、陝西的黨蔘,河北的黃芩,河南的地黃,山東的金銀花,阿膠,江蘇的薄荷,安

徽的丹皮,木瓜,浙江的玄蔘, 福建的澤瀉,廣西的蛤蚧, 遼寧的細辛,貴州的天冬、天麻、黃精、五倍子、

杜仲、吳茱萸,四川的黃連、附子, 西藏的冬蟲夏草。

 第三節 中藥材的採收

一、採收對藥材質量的影響

藥材的採收年限、季節、時間、方法等直接影響藥材的質量、產量和收穫率。槐花在花蕾期蘆丁的含量最高可

達28%,如已開花,則蘆丁含量急劇下降。

二、藥材的適宜採收期:一般以藥材質量的最優化和產量的最大化為原則,而這兩個指標有時是不一致的,

所以必須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

三、各類藥材的一般採收原則

(一) 植物藥類:不同的藥用部分,採收時間也不同。

1.根及根莖類:一般在秋、冬兩季植物地上部分將枯萎時及春初發芽前或剛露苗時採收,

2.莖木類:一般在秋、冬兩季採收,有些木類藥材全年均可採收,如蘇木、降香、沉香等。

3.皮類:一般在春末夏初採收,如黃柏、厚朴、秦皮等。如杜仲、黃柏採用的“環剝技術”。

4.葉類: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開花前或果實未成熟前採收 。

5.花類: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開後採收,花類中藥在含苞待放時採收的如金銀花、辛夷、丁香、槐米等;在

花初開時採收的如洋金花等;在花盛開時採收的如菊花、西紅花等;紅花則要求花冠由黃變紅時採摘。

6.果實種子類:一般果實多在自然成熟時採收,有的採收未成熟的幼果,如枳實、青皮等。

7.全草類:多在植物充分生長,莖葉茂盛時採割,茵陳有兩個採收時間,春季幼苗高 6~10cm時或秋季花蕾

長成時。春季採的習稱“綿茵陳”,秋季採的習稱“花茵陳”。

8.藻、菌、地衣類:不同的藥用部位,採收情況也不一樣。如茯苓在立秋後採收質量較好;馬勃宜在子實體

剛成熟時採收,過遲則孢子散落;冬蟲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發散時採挖;海藻在夏、秋兩季採撈。

(二)動物類藥:動物藥因不同的種類和不同的藥用部位,採收時間也不同。大多數均可全年採收,

(三)礦物類藥

沒有季節限制,全年可挖。

四、採收的注意事項

①按需採藥:採收時採大留小,採密留稀,分期採集,合理輪採。②輪採、野生撫育和封育相結合。

 第四節 中藥材的產地加工

一、產地加工的目的.

中藥材採收後,除少數要求鮮用外,如生薑、鮮魚腥草、鮮石斛等,要經過產地加工,其目的如下。

1.除去雜質及非藥用部位,保證藥材的純淨度。

2.按藥典規定進行加工或修制,。

3.降低或消除藥材的毒性或刺激性,保證用藥安全。 4.有利於藥材商品規格標準化。

5.有利於包裝、運輸與貯藏。

二、常用的產地加工方法

1.撿、洗:將採收的新鮮藥材除去泥沙雜質和非藥用部分,但具芳香氣味的藥材一般不用水洗。

2.切片:較大的根及根莖類、堅硬的藤木類和肉質的果實類藥材有的趁鮮切成塊、片,以利乾燥。如大黃、

雞血藤、木瓜。但對具揮發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則不宜切成薄片乾燥,如當歸、川芎等。

3.蒸、煮、燙:含漿汁、澱粉或糖分多的藥材,用一般方法不易乾燥,須先經蒸、煮或燙的處理,則易乾燥,

同時使一些藥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藥材的有效成分。但加 熱時間的長短不等,視藥材的性質而定,如天

麻、紅參蒸至透心,白芍煮至透心,太子參置沸水中略燙。有些動物藥,如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殺死蟲卵或蚜蟲。

4.搓揉:如玉竹、黨蔘、三七等。

5.發汗:有些藥材在加工過程中為了促使變色,增強氣味或減小刺激性,有利於乾燥, 常將藥材堆積放置,

使其發熱、“回潮”,內部水分向外揮散,這種方法稱為“發汗”,如 厚朴、杜仲、玄蔘、續斷、茯苓(口訣:

發汗不中斷,玄乎!)等。

6.乾燥:除少數藥材,如石斛、魚腥草、地黃、益母草等,有時要求鮮用外,大多數藥材經加工後均應及時

乾燥。(1)烘乾、晒乾、陰乾均可的,用“乾燥”表示。(2)不宜用較高溫度烘乾的,則用“晒乾”或“低溫

乾燥”(一般不超過60℃)表示。(3)烘乾、晒乾均不適宜的,用“陰乾”或“晾乾”表示。( 4)少數藥材需

要短時間乾燥,則用“曝晒”或“及時乾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