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護士資格>

護士資格考試基礎護理學高頻考點

護士資格 閱讀(2.98W)

導讀:對於歷年來的高頻考點,大家一定要掌握好,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護士資格考試基礎護理學高頻考點,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繼續關注考試網!

護士資格考試基礎護理學高頻考點

心力衰竭都有哪些病因

(1)心肌損害

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和心肌病;心肌代謝障礙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常見等。

(2)長期心臟負荷過重

室後負荷(壓力負荷)過重,見於高血壓、肺動脈高壓、主動脈瓣狹窄等。

室前負荷(容量負荷)過重,可由於二尖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全身性血容量增多(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慢性貧血、妊娠)引起。

心衰病情要觀察的內容

①注意觀察水腫的消長情況。

②監測病人呼吸困難:根據缺氧的輕重程度調節氧流量和給氧方式,一般為2~4L/min,肺心病病人應為1~2L/min持續吸氧。

③密切觀察體溫、咳嗽、咳痰、呼吸音等的變化:預防和及時發現肺部感染。

④排便觀察:保持大便通暢。飲食中需增加粗纖維食物,必要時口服緩瀉劑或開塞露置肛。

⑤定期監測血電解質及酸鹼平衡情況。

⑥觀察肢體狀況。

靜脈輸液茂菲滴管液麵過低處理

(1)不論滴管側壁有無調節孔,均可夾閉滴管下端的輸液管,用手擠壓滴管,待滴管內液麵升至所需高度時,即可鬆開下端輸液管,繼續輸液。

(2)如滴管側壁有調節孔,還可夾閉滴管下端的輸液管,開啟調節孔,當液麵升高至所需高度時,即可關閉調節孔,鬆開下端輸液管,繼續輸液。

靜脈輸液時溶液不滴的處理

(1)針頭滑出靜脈外:液體注入皮下組織,表現為區域性腫脹、疼痛;應拔針並更換針頭,另選靜脈重新穿刺。

(2)針頭斜面緊貼靜脈壁:表現為液體滴入不暢或不滴;應調整針頭位置或適當變換肢體位置。

(3)確定針頭阻塞:表現為藥液不滴,輕輕擠壓輸液管有阻力,且無回血,可確定針頭阻塞;應拔針並更換針頭,重新穿刺。

(4)壓力過低:由於輸液瓶位置過低、病人肢體抬舉過高或周圍迴圈不良所致;可適當抬高輸液架高度,以升高輸液瓶,加大壓力,或放低病人肢體。

(5)靜脈痙攣:由於病人所穿刺肢體長時間暴露在冷環境中,或所輸入的藥液溫度過低,導致靜脈痙攣;可進行區域性熱敷、按摩,使靜脈擴張,促進血液迴圈。

先兆早產基礎護理

臥床休息為先兆早產處理有效方法之一。高危孕婦需絕對臥床,以左側臥位為宜,可減輕下腔靜脈的受壓力,增加回心血量,減少自發性宮縮,並可緩解子宮右旋狀態,增加子宮血液迴圈量,改善胎兒供氧及營養代謝,利於胎兒生長髮育。避免誘發宮縮的活動,如抬舉重物、性生活等,慎作肛查和陰道檢查等。保持會陰的清潔乾燥,預防感染。保持環境安靜,病室空氣新鮮,做好相應的生活護理。堅持足夠的休息和愉快的情緒,因精神緊張一方面可引起全身小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另一方面緊張所致的睡眠障礙也可加重病情的進展。每隔2~4小時監測胎心1次,教會孕婦自數胎動,定時觀察胎動情況,密切觀測孕婦的生命體徵及自覺症狀。積極治療合併症,防止早產的發生。

護理常用的晶體溶液

(1)葡萄糖溶液:常用的是5%葡萄糖溶液及10%葡萄糖溶液,可供給水分和熱能。

(2)等滲電解質溶液:供給水分、電解質,常用的有0.9%氯化鈉、5%葡萄糖氯化鈉、複方氯化鈉等溶液。

(3)鹼性溶液:可糾正酸中毒,調節酸鹼平衡,常用5%碳酸氫鈉、11.2%乳酸鈉溶液等。

(4)高滲溶液:用於利尿脫水,常用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等溶液。

消毒、滅菌的原則

(一)明確消毒的主要物件

應具體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徑、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種類,有針對性地使用消毒劑。

(二)採取適當的消毒方法

根據消毒物件選擇簡便、有效、不損壞物品、來源豐富、價格適中的消毒方法。

醫院診療器械按汙染後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體接觸部位不同分為三類:

1.高度危險的器材穿過面板、粘膜而進入無菌的組織或器官內部,或與破損的面板粘膜密切接觸的器材,如手術器械、注射器、心臟起搏器等。必須選用高效消毒法(滅菌)。

2.中度危險的器材僅與面板、粘膜密切接觸,而不進入無菌組織內,如內窺鏡、體溫計、氧氣管、呼吸機及所屬器械、麻醉器械等。應選用中效消毒法,殺滅除芽胞以外的各種微生物。

3.低度危險器材和物品不進入人體組織,不接觸粘膜,僅直接或間接地與健康無損的面板接觸,如果沒有足夠數量的病原微生物汙染,一般並無危害,如口罩、衣被、藥杯等,應選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衛生處理。只要求去除一般細菌繁殖體和親脂病毒。

(三)控制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

許多因素會影響消毒劑的作用,而且各種消毒劑對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異很大。

1.微生物的種類不同型別的病原微生物對消毒劑抵抗力不同,因此,進行消毒時必須區別對待。

(1)細菌繁殖體易被消毒劑消滅,一般革藍氏陽性細菌對消毒劑較敏感,革藍氏陰性桿菌則常有較強的抵抗力。繁殖體對熱敏感,消毒方法以熱力消毒為主。

(2)細菌芽胞芽胞對消毒因子耐力最強,殺滅細菌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熱力滅菌,電離輻射和環氧乙烷燻蒸法。在化學消毒劑中,戊二醛、過氧乙酸能殺滅芽胞,但可靠性不如熱力滅菌法。

(3)病毒對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種類不同而有很大差異,親水病毒的耐力較親脂病毒強。

(4)真菌對乾燥、日光、紫外線以及多數化學藥物耐力較強,但不耐熱(60℃1小時殺滅)。

2.微生物的數量:汙染的微生物數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時間就越長,劑量越大。

3.有機物的存在: ①有機物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保護層妨礙消毒劑與微生物的接觸或延遲消毒劑的作用,以致於微生物逐漸產生對藥物的適應性。②有機物和消毒劑作用,形成溶解度比原來更低或殺菌作用比原來更弱的化合物。③一部分消毒劑與有機物發生了作用,則對微生物的作用濃度降低。④有機物可中和一部分消毒劑。消毒劑中重金屬類、表面活化劑等受有機物影響較大,對戊二醛影響較小。

4.溫度:隨著溫度的升高,殺菌作用增強,但溫度的變化對各種消毒劑影響不同。如甲醛、戊二醛、環氧乙烷的溼度升高1倍時,殺菌效果可增加10倍。而酚類和酒精受溫度影響小。

值:從兩方面影響殺菌作用①對消毒劑的作用:改變其溶解度和分子結構。②pH過高或過低對微生物的生長均有影響。在酸性條件下,細菌表面負電荷減少,陰離子型消毒劑殺菌效果好。在鹼性條件下,細菌表面負電荷增多,有利於陽離子型消毒劑發揮作用。

6.處理劑量與監測:保證消毒、滅菌處理的劑量,加強效果監測,防止再汙染。

無菌治療巾的鋪法介紹

1.無菌治療巾的摺疊法。將雙層棉布治療巾橫折2次,再向內對摺,將開口邊分別向外翻折對齊。

2.無菌治療巾的鋪法。手持治療巾兩開口外角呈雙層展開,由遠端向近端鋪於治療盤內。兩手捏住治療巾上層下邊兩外角向上呈扇形摺疊三層,內面向外。

3.取所需無菌物品放入無菌區內,覆蓋上層無菌巾,使上、下層邊緣對齊,多餘部分向上反折。

靜脈炎的基礎護理要點

靜脈炎是指靜脈血管發炎,根據病變部位不同,靜脈炎可分為淺靜脈炎和深靜脈炎。其病理變理化血管內膜增生,管腔變窄,血流緩慢。周圍面板可呈現充血性紅斑,有時伴有水腫。以後逐漸消退,充血被色素沉著代替,紅斑轉變成棕褐色。少數病人可引起反應,如發冷、發熱、白細胞增高等,患者常常陳訴疼痛腫脹。

靜脈炎護理是基礎護理學中的知識,靜脈炎護理以避免感染,減少對血管壁的刺激為原則。

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以防感染;對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藥物,輸液前應充分稀釋,並減慢輸液速度,防止藥物溢位靜脈外;靜脈使用應有計劃,經常更換輸液部位,以保護靜脈;使用靜脈留置針時,應選擇無刺激或刺激性小的導管,且留置時間不宜過長。

2)立即停止區域性輸液,抬高患肢並制動,可在區域性用95%乙醇或50%硫酸鎂進行熱溼敷。

3)用中藥如意金黃散外敷。

4)超短波理療。

5)如同時合併感染,可遵醫囑給予抗生素治療。

床上沐浴法適應範圍及操作

床上沐浴法適用於夏季臥床的病人,不適用於年老體弱的患者。

操作方法:

將用物攜至床旁,向病人作好解釋。將水槽放於病人身下,然後充氣,使四周挺起一槽形盆,放入40℃左右溫水,床邊圍屏風,協助病人脫去衣褲後沐浴。洗淨後開啟下端的排水孔排出汙水,再塞住排水孔換水衝淨後排盡汙水,擦乾全身,撤去水槽,更換清潔衣褲,整理床單元。此法節省人力與時間,且清洗徹底。

還有用聚乙烯塑料布製成的床上浴盆,由盆體、充氣枕頭,充氣閥、排水閥、塑料管等組成。充氣後形狀為橡皮船型體積小、操作簡便。

腸梗阻的特殊檢查介紹

對腸梗阻最有幫助的特殊檢查是腹部平片與鋇灌腸。

直立位腹部平片可顯示腸拌脹氣,空腸粘膜的環狀皺襞在腸腔充氣時呈“魚骨刺”樣,結腸可顯示結腸袋,腸腔充氣的腸拌是在梗阻以上的部位。小腸完全性梗阻時,結腸將不顯示。左側結腸梗阻,右側結腸將有充氣。低位結腸梗阻時,左半結腸可以有充氣。

但需提醒的是鋇灌腸可用於疑有結腸梗阻的病人,它可顯示結腸梗阻的部位與性質。但在小腸急性梗阻時忌用胃腸鋇劑造影的方法,以免加重病情。水溶性造影劑的安全性要大得多。

大家熟悉的B超檢查雖然簡便,但因腸拌脹氣,影響診斷的效果,而CT診斷的準確性優於B超,能診斷出明顯的實質性腫塊或腸腔外有積液,有時腹部CT還能發現造成腸梗阻的病因和病變部位,為手術提供重要的資訊。

精神分裂症的指導教育計劃

病人自知力恢復後,給病人介紹疾病知識及健康教育的內容,幫助病人樹立重返社會的信心和能力,教會病人如何尊重別人、尊重家人和逐漸恢復正常生活的.方法。

指導家屬學習有關知識,正確對待精神病人的疾病症狀,不歧視病人,尊重病人給病人以親人的關懷,為病人出院後創造良好的家庭護理環境,讓病人廣泛地接觸現實生活,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逐步適應社會生活,密切與周圍環境的接觸,以改善精神狀態,從而避免病人因長期住院與社會隔絕而引起的精神衰退。

教導病人按時服藥,積極配合治療。教導病人如何避免各種精神刺激,防止病情反覆。如生活規律,注意勞逸結合,克服性格中的缺陷,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正確對待及處理生活中的事件,適應並正確處理有關的社會矛盾,消除自卑與不滿,樹立堅強的意志等。

口對口人工呼吸與口對鼻人工呼吸

口對口人工呼吸是一種快捷有效的通氣方法。具體方法:將按於前額一手的拇指與示指捏閉病人鼻孔,另一手的拇指將病人口部扳開,搶救者深吸一口氣後,張口貼近病人的嘴,將病人口部完全包住,呈密封狀,緩慢吹氣,每次吹氣應持續2秒以上,確保呼吸時胸部抬起。為了減少胃腸脹氣發生,對大多數成年人規定2秒以上給予10ml/kg潮氣量,可提供足夠的氧氣。一次吹氣完畢後立即與病人口部脫離,輕輕地抬起頭部,眼視病人胸部並吸入新鮮空氣,同時放鬆捏鼻的手,此時病人胸部向下塌陷,有氣流從口鼻排出,通氣頻率為10~12次/分鐘。

有些情況下,不能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如牙關緊閉、口部嚴重損傷或搶救者不能將病人口部完全緊密地包住等。這時應採用口對鼻人工呼吸。具體方法:一手按於前額,使病人頭部後仰,另一手提起下頜,並使口部閉住,搶救者深吸一口氣,然後用口包住病人的鼻部,用力向病人鼻孔吹氣。

急腹症腹痛部位/性質簡介

急腹症腹痛特點從以下幾方面看:

腹痛的部位

最先發生的部位可能是病變的原發部位。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開始在上腹部痛,當穿孔後消化液流向下腹,此時腹痛擴充套件至右下腹乃至全腹,易與闌尾炎穿孔相混。急性闌尾炎為轉移性腹痛,開始在臍周或上腹部,為炎症刺激性內臟痛,當炎症波及漿膜或闌尾周圍壁層腹膜時,則表現為右下腹痛。腹痛最明顯的部位,常是病變最嚴重的部位,如有腹膜刺激徵,則常提示該部位有腹膜炎。腹痛的牽涉部位也有助於鑑別診斷,如前所述。

腹痛的性質

持續性劇烈鈍痛,病人為了減輕腹痛採用側臥屈膝體位,咳嗽、深呼吸和大聲說話均加重疼痛,定位準確,提示該部位壁層腹膜炎症刺激—急性腹膜炎。持續性脹痛常為髒層腹膜受擴張牽拉所致,按壓腹部疼痛加重,如麻痺性腸梗阻、肝臟腫瘤等。陣發性絞痛,為空腔臟器平滑肌陣發性痙攣所致,常提示消化道、膽道或輸尿管存在梗阻因素,如機械性腸梗性,膽道結石、蛔蟲、狹窄或腫瘤,輸尿管結石等。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劇,表現梗阻與炎症並存,常見於絞窄性腸梗阻早期,膽道結石合併膽管炎,膽囊結石合併膽囊炎等。

腹痛的程度

分輕度(隱痛),中度和重度(劇痛),表示病變的輕、中、重,但也因個人忍受程度有所差異。

血液的粘滯性概述

血液的粘滯性概述:通常是在體外測定血液或血漿與水相比的相對粘滯性,這時血液的相對粘滯性為4~5,血漿為1.6~2.4.全血的粘滯性主要決定於所含的紅細胞數,血漿的粘滯性主要決定於血漿蛋白質的含量。水、酒精等在物理學上所謂“理想液體”的粘滯性是不隨流速改變的,而血液在血流速度很快時類似理想液體(如在動脈內),其粘滯性不隨流速而變化;但當血流速度小於一定限度時,則粘滯性與流速成反變的的關係。這主要是由於血流緩慢時,紅細胞可疊連或聚整合其他形式的團粒,使血液的粘滯性增大。

在人體內因某種疾病使微環境血流速度顯著減慢時,紅細胞在其中疊連和聚集,對血流造成很大的阻力,影響迴圈的正常進行;這時可以通過輸入血漿白蛋白或低分子右旋糖酐以增加血流沖刷力量,使紅細胞分散。

人成長與發展的概念

(一)概念:成長髮展成熟。

(二)內容:1.生理方面;2.認知方面;3.社會方面;4.情感方面;5.精神方面;6.道德方面。

(三)基本原則

1.成長與發展是按持續的、有順序的、有規律的和可測的方式進行的。

2.每個人都要經過相同的各個發展階段。

3.每個人的發展都具有其的特的個性,按個人獨特的方式和速度通過。

4.每個發展階段具有一定特徵,並有一定發展任務。

5.每個人的基本態度、氣質、生活方式和行為都會受嬰兒期發展的影響。

6.發展是通過逐步的成熟和不斷學習而獲得的。

(四)影響成長和發展的因素

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家庭、學校);宗教、文化、社會、學習生活經驗等因素都可影響個體的成長和發展。

剖宮產產婦術中心理護理

1、手術室一定要整齊清潔,床單無血跡,手術器械要掩蔽,醫生和護士都應端莊大方,態度和藹,言語親切,使產婦產生安全感。

2、術中醫生和護士都應注意產婦的情緒變化,心理過度緊張時應及時安慰,不應閒談嬉笑,也不要竊竊私語,應儘量減少、減輕手術器械的碰擊聲,避免給產婦的一切不良刺激。

3、護士要嚴密觀察產婦一般情況及胎心,及早發現問題,果斷作出處理。巡迴護士始終陪伴產婦,講明手術中會有一些不適,如牽拉臟器或取出胎兒時會有不適及牽拉痛,囑咐產婦做深呼吸等等。分娩後,及時告訴產婦胎兒性別、發育情況以及母乳餵養的好處,早開奶,早吸吮,早接觸。

驅血帶的正確使用方法

驅血帶是四肢創傷外科手術常用的裝置,可明顯減少手術中創口出血,給手術醫生提供清晰的術野,減少了術中備血和輸血,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但由於在某些患者及不同的疾病狀況下,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不利影響甚至嚴重的併發症,本文就驅血帶的具體使用方法,禁忌證及其注意事項,結合我們多年的使用經驗,做一系統介紹。

1 驅血帶使用方法

目前使用的驅血帶由彈性良好的橡膠薄片製成,米黃色,寬約15cm,長度可根據需要自行裁剪,一般可剪成1m左右,使用前可經氣體燻蒸或煮沸消毒。

使用前,先將驅血帶對摺成7cm左右,雙層,再將其捲成卷狀。將患者患肢消毒後,將患肢抬高於心臟水平。片刻後即可。先用驅血帶一端由肢體末逐圈拉緊驅血帶向近心端纏繞,每圈之間不許嵌夾軟組織,直至纏繞到肢體根部,即可將手術肢體軟組織內的血液驅離肢體。在纏繞最末圈時,先將區域性面板用無菌紗布墊好,再用另一止血帶纏繞其上打結,可避免軟組織損傷。最後將驅血帶由近心端端逐圈鬆開。如果有氣壓止血帶,可將其纏繞於驅血帶最末圈處,將氣囊充氣至300mmHg左右(兒童可充氣至150mmHg左右),保持壓力恆定,並告知麻醉師記錄驅血帶開始時間。充氣時間不宜超過60min.如果操作得當,驅血後的肢體蒼白色,末梢動脈無搏動,切開面板時無血液流出。

2 在不同患者使用驅血帶時的注意事項

(1)肢體骨折尤其是粉碎性或開放性骨折的患者由於使用驅血帶需要反覆在患肢上纏繞,有可能使碎骨片移位,加重對區域性血管,神經的損傷。應該謹慎使用。不得已時,一定要由助手將患肢遠端盡力牽拉,最大限度地保持患肢生理位置,防止肢體扭曲、成角。對開放的創口部位要先用無菌紗布墊好,再纏繞驅血帶。

(2)對於患肢軟組織內異物取出的患者,不能使用驅血帶,因為驅血帶纏繞過程中對肌肉的擠壓有可能造成異物移位。

(3)對有患肢靜脈曲張伴血栓形成的患者,手術時不宜使用驅血帶,因為有可能在驅血時造成血栓脫落,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4)對於患肢有腫瘤尤其是可能為惡性腫瘤的患者,該肢體手術時不能使用驅血帶,因為驅血時有可能造成腫瘤細胞脫落隨血行轉移。

(5)對於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右心功能不良的患者,不宜使用驅血帶,因為用驅血帶纏繞一個肢體尤其是下肢,可使患者的迴心血量在短時間內增加500ml左右,使迴圈負擔加重。出現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6)在對橡膠有明顯過敏反應的患者,在使用時,宜先在患肢纏繞無菌繃帶,然後再使用驅血帶驅血,並儘快操作完畢。

(7)手術結束,縫合創口前,鬆開止血帶,充分結紮活動性出血,並檢查肢體遠端血運及動脈搏動情況,無誤後縫合切口,並記錄鬆開止血帶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