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護士資格>

執業護士考試兒科護理學教材知識點

護士資格 閱讀(1.69W)

兒科是現代醫學的一個分支,專門醫療患病的嬰兒、兒童及青少年。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為大家搜尋整理了執業護士考試兒科護理學教材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執業護士考試兒科護理學教材知識點

 弱視兒童食療護理

對患有弱視的兒童來講,飲食調理很重要,父母應注意以下幾點:

1、勸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挑食。

2、要注意引導孩子多吃些粗糧(如玉米麵、小米等),以增加必要的維生素供給。

3、多吃些新鮮水果和蔬菜,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限制過多糖類的攝入,以促進視網膜和視神經的發育。

4、不讓孩子吃蒸煮過頭的蛋白質類食物。

5、根據孩子營養狀況,必要時補給一些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12、維生素C、魚肝油等)和礦物質(如鋅、鐵等)、鈣(等)

以下兩則食療方也可供選擇:

1、黑豆500克,核桃仁500克,牛奶1杯,蜂蜜1匙。製法:黑豆沙熟後待冷,磨成粉。核桃仁炒至微焦,去衣,待冷後搗成泥。取以上兩種食品各1匙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衝入1杯煮沸的牛奶,加入蜂蜜1匙,能改善眼部肌肉的調節功能。

2、枸杞10克,桑葚10克,山藥20克,紅棗10個。製法:將上述四種材料水煎,分兩次飲用,中間間隔3-4小時。弱視兒童長期服用,能消除眼疲勞症狀

 該怎樣護理新生兒黃疸

(1)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飢過飽,並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2)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再妊娠時應作預防,按時服用中藥。

(3)嬰兒出生後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發現黃疸應儘早治療,並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瞭解黃疸的進退。

(4)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5)注意保護嬰兒面板、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6)需進行換血療法時,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備齊血及各種藥品、物品,嚴格操作規程。

 護理小兒腎穿刺術

護理人員在術中除了配合醫生做各種準備外,重要的就是安慰病人,爭取患兒合作,以配合醫生做好穿刺點的選擇,並密切觀察病人的面色、呼吸、脈搏和血壓。取俯臥位,腹部墊軟枕,常規消毒面板,鋪孔巾。幫助患兒放鬆心情,平靜呼吸,呼吸末屏氣,多次實踐無誤後才開始穿刺。如果是全麻下腎活檢術的患兒除密切觀察呼吸、心率、血氧飽和度外,還應注意觀察口腔是否有分泌物,防止窒息,特別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護理髮疹性傳染病患兒:

小兒常見的發疹性疾病有水痘、猩紅熱、麻疹等,這些都是呼吸道傳染病。

對水痘患兒要注意不能讓孩子用手抓搔,否則容易感染。同時結痂抓脫落後易形成凹坑,為此應把孩子的手指甲剪短些,雙手用紗布包好,抓破的地方可塗上紫藥水,如有化膿現象,應塗上抗生素軟膏。未破的水痘也可塗上紫藥水,這樣既可預防感染,又可使水皰乾燥。

猩紅熱易併發腎炎和心肌炎。因此,要注意尿的顏色和尿量的變化、有無浮腫、面色蒼白、心跳氣短,脈膊跳動是否規律等。急性期患兒一定要注意休息,最少要臥床休息1周。出疹期面板有瘙癢感,可塗爐甘石洗劑,疹退後有面板脫屑,應任其自然脫落,囑患兒不能用手剝皮屑,以免撕破面板引起感染。

麻疹患兒已明顯減少,主要見於未接種麻疹疫苗的孩子。孩子患了麻疹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①保持一定的室溫和溼度。定期開窗通風。

②飲食要吃些有營養、易消化,高維生素飲食。

③保持面板清潔,勤換內衣有利於面板體表散熱與排洩。

④注意五官護理,保持眼、耳、鼻、口腔衛生,防止併發症。眼睛往往因炎性分泌物多形成眼痂,兩眼不能淨開,應用鹽水沖洗,滴以眼藥水或眼膏於眼內,一日數次。鼻腔分泌物多時容易形成鼻痂,可用鹽水將棉杆潤溼後,輕輕拭除後塗少量石臘油以滑潤。鼻孔周圍糜爛,可塗以抗生素軟膏。要防止眼淚及嘔吐物流入耳道和口腔內,否則細菌可經耳咽管侵入中耳引起炎症。由於高熱進食少,常發生口腔炎症,應勤喂水,既可補充水分,又可沖洗口腔。

⑤注意觀察病情,特別是疹子是否出透,如疹子剛起即退,稀而少見、色澤變暗、肢體發涼、面色發灰,說明病睛嚴重,應立即到醫院檢查。

 小兒腹瀉飲食如何護理

母乳餵養者應繼續母乳餵養,暫停輔食,縮短每次餵乳時間,少量多次餵哺。人工餵養者,暫停牛奶和其他輔食4~6小時後(或脫水糾正後),繼續進食。

6個月以下嬰兒,以牛奶或稀釋奶為首選食品。輕症腹瀉者,配方牛奶餵養大多耐受良好;嚴重腹瀉者,消化吸收功能障礙較重,雙糖酶(尤其乳糖酶)活力受損,乳糖吸收不良,全乳餵養可加重腹瀉症狀,甚至可引起酸中毒,先以稀釋奶、發酵奶、奶穀類混合物、去乳糖配方奶餵哺,每天喂6次,保證足夠的'熱量,逐漸增至全奶。

6個月以上者,可用已經習慣的平常飲食,選用稠粥、麵條,並加些植物油、蔬菜、肉末或魚泥等,也可喂果汁或水果食品。飲食調整原則上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儘量鼓勵多吃,逐漸恢復到平時飲食,調整速度與時間取決於患兒對飲食的耐受情況。遇脫水嚴重、嘔吐頻繁的患兒,宜暫禁食,先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病情好轉後恢復餵養。

腹瀉停止後,應提供富有熱卡和營養價值高的飲食,並應超過平時需要量的10%~1OO%,一般2周內每日加餐1次,以較快地補償生長髮育,趕上正常生長。

小兒營養不良伴腹瀉護理:

營養不良時體液平時處於偏低滲狀態,嘔吐腹瀉時多為低滲性脫水。由於皮下脂肪少,在估計脫水程度時多易估計偏高,故補液按體重計算後,應減少總量的1/3為宜,用2/3張含鈉液補充。在補液過程中易發生低鉀、低鈣、低鎂,應及時補充,由於心功能較差,補液速度應稍慢。為補充熱量,預防低血糖,可用10%~15%葡萄糖配製液體。

 幼兒的心理反應護理

(1)心理反應:幼兒對醫院環境、生活等各個方面均不熟悉,擔心自身安全受到威脅,同時受語言表達與理解能力的限制,在表達需要、與他人交往上出現困難,感到苦惱。幼兒末期開始發展其自主性,對住院限制自己的活動產生不滿情緒。以上的各種心理反應,使患兒拒絕接觸醫護人員。具體表現為3個階段。

①反抗:哭鬧、採用打、踢、跑等各種行為,尋找父母,拒絕他人的勸阻、照顧;

②失望:因不能找到父母而情緒抑鬱,對周圍一切事物不感興趣,此階段易出現患兒逃避壓力常用的行為方式退行性行為;

③否認:住院時間長的患兒可進入此階段。即把對父母的思念壓抑下來,剋制自己的情感,能與周圍人交往,以滿不在乎的態度對待父母來院探望或離去。

(2)護理重點:以患兒能夠理解的語言講解醫院的環境及日常生活安排,瞭解患兒需要和要求,運用語言與非語言溝通技巧,多與患兒交談,以促進患兒語言能力的發展,達到互相理解。護士要注意自行行為舉止,以良好的心態與形象影響患兒。

 小兒腸套疊護理:

1.密切觀察患兒腹痛、嘔吐、腹部包塊情況。若患兒經空氣(或鋇劑)灌腸復位治療後症狀緩解,常表現為:

①安靜入睡,不再哭鬧,停止嘔吐;

②腹部腫塊消失;

③拔出肛管後排出大量臭味的黏液血便,繼而變為黃色糞水;

④口服藥用炭0.5~1g,6~8小時後大便內可見炭末排出;如患兒仍然煩躁不安,陣發性哭鬧,腹部包塊仍存,應懷疑是否套疊還未復位或又重新發生套疊,應立即通知醫師作進一步處理。

2.密切觀察生命體徵、意識狀態,特別注意有無水、電解質紊亂、出血及腹膜炎等徵象,做好手術前準備。

3.向家長說明選擇治療方法的目的,解除家長心理負擔,爭取對治療和護理的支援與配合。

4.對於手術後患兒,注意維持胃腸減壓功能,保持胃腸道通暢,預防感染及吻合口瘻。患兒排氣、排便,證明胃腸功能恢復正常後開始由口進食,飲食詞整視手術是否切除腸管而

 新生兒時期補液護理:

新生兒對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的調節功能差,對鈉、氯的排洩功能低,易出現水腫和酸中毒,由於新生兒的生理特點,補液時應慎重。新生兒正常時血鉀即偏高,生後幾天內如無明顯損失,短期補液可不給鉀x。生後10天如有明顯缺鉀時,應注意腎功能及尿量情況,每日給鉀總量為2~3mmol/kg,濃度不超過0.15%,滴入速度宜慢,新生兒補液速度,除急需擴充血容量者外,一般每小時不應超過10mol/kg.不宜把全天的液量,在短時間內一次輸入。又因新生兒肝臟功能還不完善,糾正酸中毒時宜用碳酸氫鈉,而不用乳酸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