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舞蹈>古典舞>

古典舞中敦煌流派與戲曲流派的差異

古典舞 閱讀(4.54K)

在中國古典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中國古典舞“四大流派”。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搜尋整理的關於古典舞中敦煌流派與戲曲流派的差異,歡迎閱讀欣賞,希望你喜歡!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古典舞中敦煌流派與戲曲流派的差異

中國古典舞是我國舞蹈藝術中的一個類別,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藝術結晶。隨著中國古典舞的發展、探索與創新不斷加深,使其內在風格也隨之逐漸細化,慢慢地出現了戲曲(身韻)流派、敦煌流派、漢唐流派以及有望成為中國古典舞第四大流派的昆舞流派分支。

  一、關於中國古典舞中不同流派的概括性介紹

  1、戲曲流派

中國古典舞戲曲流派是在繼承中國戲曲舞蹈和中國武術身法的基礎上,並吸收、借鑑芭蕾舞的訓練結構創立起來的,《中國古典舞身韻課》的出現意味著中國古典舞從傳統戲曲中獨立出來,形成一套獨立的舞蹈語彙,具有自身特色與訓練價值,是屬於中國古典舞蹈“奠基”意義的流派,代表人物唐滿城、李正一。它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1)對戲曲片段進行原封不動的學習。

(2)為中國古典舞找出路,進行初步的整理。

(3)中國古典舞身韻課迎來柳暗花明,尋找到了新的整理探索方法。

所以說《中國古典舞身韻課》的出現,不僅為其流派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更是中國古典舞發展歷程中一個劃時代的重大突破。

  2、敦煌流派

敦煌舞的舞姿形象是來源於中國古代敦煌石窟中各時期的敦煌壁畫,上起十六國,下訖宋元,上下連綿千餘年,隨著不同時代的變遷而形態各異。早在1920年時,就已經出現了創作題材取自於敦煌壁畫的作品,像我國的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的代表作《天女散花》,他的創作就是運用了敦煌石窟中窟簷上的'舞姿造型;還有在1954年,我國老一輩著名舞蹈藝術家、舞蹈史學者、當代舞蹈先驅者之一的戴愛蓮先生創作的雙人舞《飛天》,她的創作靈感以及舞蹈編排的題材和運用的元素也是來自敦煌壁畫舞姿造型。1979年,以絲綢之路和敦煌壁畫為題材的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的問世,將敦煌舞推向了世界的舞臺。

  3、漢唐流派

漢唐舞蹈是以中國古代文明史上最輝煌的漢、唐兩代文化為基礎,繼承了古代舞蹈的傳統,以明、清以來發展較為成熟的戲曲舞蹈作為支點,而創立起來的學派,舞蹈中大量的舞姿形象都源於漢代的漢畫磚、石刻以及一些史料典籍中的記載。

  4、昆舞流派

昆舞流派的建立,是以中國最古老的和最為經典的崑曲作為創作的“源泉”,對崑曲的本質精神和神態韻味進行提煉與衍生,也可以說昆舞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崑曲內在精神內涵的一種體現。

  二、敦煌流派與戲曲流派不同的表演技法

敦煌流派的舞蹈在表演的時候非常注重流動與曲線造型協調一致、完美融合。在敦煌舞蹈中,所有的舞姿造型、人物形象幾乎都源自於壁畫原型,很多的造型都帶有“S”型三道彎曲線,甚至還有多道彎、多稜角或者多曲線的,這也是敦煌舞蹈特有的舞姿,它要求舞者頭、肩、胸、髖、膝蓋、腳踝向不同的方向扭動,這與接觸過的戲曲流派的表演感覺是不同的。戲曲流派在表演時強調的是圓形的藝術,舞者在表演時,無論是手還是上身的整個肢體運動,都要如同“磨盤”狀,把劃圓的概念貫穿始終,還有在詮釋舞蹈表演時一定是要“形、神、勁、律”的高度融合。所以這也是敦煌流派與戲曲流派在表演方面的不同之一。

  三、敦煌流派與戲曲流派不同的藝術特色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風格特色造就了敦煌流派與戲曲流派不同的藝術特色。它們在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隨著文化的延續、時間的推移、社會的變動以及風俗習尚的漸漸變化,其藝術特色也開始在潛移默化中不斷豐富著。

  四、敦煌流派與戲曲流派不同的審美特徵

隨著我對古典舞蹈的瞭解和學習不斷加深,表演技法的不斷提高,我感覺到,戲曲流派的舞蹈在表現時,所有的力道、表現、精神狀態都是尋找一種向上的、提氣凝神的感覺;其流派在建立時,除了借鑑了戲曲舞蹈和武術的元素,它也吸取了芭蕾“開、繃、直、立”的優質基因,所以它在演繹時將自身劃圓特點與芭蕾的內聚上提的感覺巧妙融合起來,形成獨特的審美特色。

因此,在同一個舞種裡不同流派間的兩種舞蹈,其文化背景、風格、表演都是不同的,所以我用4個詞字來進行最後的總結:“清晰、準確、保留、延續”,也就是說只有梳理清晰它們的來龍去脈、對錶演技法掌握準確、保留它們自身風格特色、將富有中國特色的古典美繼續延續下去,才能使它們在兩條不同的路線上各自發展,使中國古典舞真正地達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