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樂器>

小提琴演奏的藝術特徵

樂器 閱讀(1.13W)

導語:小提琴受到世界各國家、各民族的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的共同喜愛。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小提琴演奏的藝術特徵,歡迎大家閱讀!

小提琴演奏的藝術特徵

  小提琴演奏的藝術特徵

用弓子演奏的弦樂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小提琴經常被人們說成在樂器中最難演奏的,事實可能是這樣。無論是專業小提琴手還是業餘小提琴手,也無論是業內人士還是業外人士,對於小提琴的情有獨鍾,已是十分普遍的現象。

著名作曲家、《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曲作者聶耳(1912—1935),自幼就愛好音樂,能演奏多種樂器。中學時代即參加學校的文藝活動。1930年僅18歲的他,到了上海,1931年即加入明月歌劇社任小提琴師。他作曲時經常用小提琴進行,這情景我們在影片《聶耳》和《國歌》中都可以看到。可見小提琴已成為音樂家聶耳進行音樂創作的一個支點。

我國現代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音樂教育家馬思聰(1912—1987),1923年赴法國,1924年入法國南錫音樂學院主修小提琴。後來又進入巴黎音樂學院深造。1929年回國後,工作一年時間,1930年又再赴法國,師從畢能蓬(Janco Binenbaum,1880—1956)學習作曲。後來回國,創作出大量的小提琴曲,其中主要有《第一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內蒙組曲》(原名《綏遠組曲》,包括《史詩》、《思鄉曲》、《塞外舞曲》、《西藏音詩》、《絃樂四重奏》等)以及管絃樂曲《山林之歌》、《阿美組曲》等。他曾先後執教於私立廣州音樂學院(1932年由他自己創辦並親自擔任院長)、雲南中山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並擔任過重慶中華交響樂團、臺灣交響樂團指揮。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小提琴演奏家,堪稱是中國小提琴界的“泰斗”。

稍後一點,我國還有著名的小提琴家盛中國等,也是一代精英。

尤為國人所稱道的是,我國的小提琴藝術在民族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推何佔豪、陳鋼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部樂曲創作演出於1959年,當時兩位曲作者都還是上海音樂學院的青年學生。26歲的何佔豪曾在浙江省越劇團工作,對越劇音樂十分熟悉,當時他在音樂學院進修學習小提琴;24歲的陳鋼來自部隊文工團,當時是該院作曲系五年級學生,對作曲法有紮實的功力。探索西洋樂器演奏和交響音樂形式民族化的共同志向,使兩人和首演該作品的獨奏者俞麗拿等人走到一起,攜手攻關,在學院領導的支援、幫助下,成功地完成了該作品,使其成為經典性的小提琴曲。

中國如此,外國亦如此。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拉得一手好小提琴,他曾說:“是藝術使我獲得了在科學上的創造力。”

今天,就是一般的小提琴家也具有驚人的技巧。他們左右手的配合簡直是天衣無縫。手和弓的一致性很重要,尤其是在快速的分弓樂句中絲毫也不能含煳。首先要慢練,注意手指的分組形成,注意換把動作,注意用弓方法,讓每個音都有一個清楚的斷音起奏(staccatoattack),這對手指和弓的一致性很有幫助,當速度快到不能作斷音起奏時,輕微跳動的跳弓手法就自然地產生了。

平時要認真注重這種訓練,用平均音(euen notes)的經過句訓練特別有效。

例如:練習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時,要均勻流暢地拉好經過句必須先熟背下來,手指和弓都不需要分心,把精力完全集中在節奏上和音樂表現上,這樣拉起來就會感到很容易。這種快速經過句,手指和弓必須絕對一致,只有在強烈的節奏感控制之下才能拉得好。

用音階來訓練左右手的一致性也很有效。可以在不同的節奏上用分弓奏三個八度音階,重音放在每兩個、三個、四個或六個音的第一個音上,每個音有一個乾淨的起奏(Aetack),換把要流暢並注意保持速度(換把時很容易緩慢下來)。速度加快時,要集中注意力在節奏上,用節奏很好地控制手指和弓,使左右手能夠協調一致。

當你拉快束經過句不清楚時,你只要用心檢查一下就會發現,主要的麻煩是左右手不一致所造成的。當跳弓不平穩,發音模糊不清楚時,又要再次重新慢練,如此作多次反覆,直到弓子十分平穩均勻,發音乾淨利索為止,只有從慢練的基礎上逐步練到正常的速度,你的困難才算是解決了。所以,手指和弓的一致性,是技術學習中最重要的一項任務。有了這些技術,對以後的演奏起到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