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體育>羽毛球>

羽毛球底線:耐打+飛行教你擺脫老化變形球

羽毛球 閱讀(1.43W)

羽毛球是一項隔著球網,使用長柄網狀球拍擊打用羽毛和軟木製作而成的一種小型球類的室內運動專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羽毛球底線:耐打+飛行教你擺脫老化變形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羽毛球底線:耐打+飛行教你擺脫老化變形球

羽毛球的效能底線:耐打與飛行

耐打,是幾乎所有廠商與消費者追逐的重要目標。耐打帶來的幸福感不亞於加薪,因耐打而省下的買球開銷就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加薪。

10年前剛開始打球的時候,我還是個學生,對球的價效比極為敏感。我先是用燕子牌的娛樂球(泡沫球頭),後來用康體城的無標入門球(仿臺纖球頭),最後遇到了某品牌的東北大鴨絨準中端球(拼合球頭)。那種逐步體驗到的價格差不多、但耐打性卻一個比一個更強的幸福感,至今難忘。這也是我完全愛上羽毛球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過,現在幸福感明顯慢慢減低了。因為這10年來,羽毛球行業受通脹、人工成本與原材料提價的影響,球的價效比在不斷倒掛,耐打效能並無提升,甚至有下降的趨勢。每年一過結算期(正常是每年的公曆年末或農曆年末)就漲價約5-10%,幾乎已經成為慣例,這也讓一些球友喊出了“最後通牒”性質的心理承受底線:如果連類似亞獅龍的7號球這種“經濟適用球”都漲到100元一筒,那他就再也不打羽毛球了,而轉去玩其他運動。還好,這是在中國喊,因為在國外很多地方,這種“經濟適用球”現在摺合人民幣超百元是很正常的。

其實,我已經看到身邊一些人減少了打羽毛球的頻率而轉向游泳、瑜珈、騎車、跑步、登山等運動。一方面,他們可能是為了減少羽毛球運動對腰腿各關節位置的傷害;另一方面,可能就是打球的成本問題,使得他們開始用腳投票,去從事其他的運動。順便說句題外話:站在減肥的角度看,長時間從事同一種運動,效能也許會越來越低。

羽毛球這種軟裝備跟球拍等硬裝備的門檻相比,完全相反。球拍以前是一家獨大,現在三國鼎立、群雄並起,市場呈紅海競爭的情況對消費者有利。現在球友球包裡放的球拍數量越來越多,而且檔次越來越高了。與此相反的是,現在球的開銷卻越來越大。就我個人而言,現在買球花的錢已經是2005年物價美夢年時的二倍以上。我自認為已經是資訊比較靈通、用球必定加溼的行內人士,都感覺有點hold不住了。

在英國等歐洲國家,球的費用居高不下,羽毛球被看作是與高爾夫球差不多的貴族運動,而且相當多的人都還在打沒有什麼手感可言的尼龍羽毛球當娛樂。因此,如果羽毛球耐打的底線失守,享受羽毛球的門檻築高,羽毛球在國內也升級成貴族運動的話,那麼必定會失去全民健身運動排名第二位的影響力(據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的調查,在全民健身的各項運動中,羽毛球的整體參與人數排名第二,僅次於健步走)。相當一部分人可能無法再去體驗天然羽毛球的響亮擊球聲,體驗擊打天然羽毛球出拍速度驟減而後場高點緩降以及劈吊旋轉、搓球翻滾的優美的飛行弧度等等了。

這裡所說的優美的飛行弧度,便是羽毛球的第二個效能底線——飛行。這既是天然羽毛球相對於尼龍球最大的魅力所在,也是越高階的羽毛球越應具備的優點。耐打是相對的,是為了錢包的幸福感,飛行則是花錢後的收穫。

如果僅考慮耐打,覺得其他一切都不重要的話,其實成本反倒很低。其解決方案,一個用是尼龍球;另一個是用非典型毛片做的球,如“鵝單邊”或“鵝大刀/駝背”,這類毛是鵝翅膀最外面的幾根羽毛,在飛行中負責的職能比重最高,所以天生結構最為堅韌。然而也因為這種羽毛在翅膀最外邊,毛片幾何結構也往外偏得最厲害,最不對稱。因此帶來的問題就是:飛行渦旋不完整、不正常,減速不明顯,或者飛行中不能自轉,形成“死球”,打起來手感很怪。又因為球毛重,球頭就必須相應減輕重量,所以飛起來容易頭重腳輕。減輕重量後的球頭因材料密度下降,對毛片的固定能力也減弱了,球頭容易打飛。種種原因,造成這種最耐打的毛片,反而是在娛樂球與訓練球領域裡發光發熱。

耐打最無可挑剔的是上面講的這種低端球,但飛行最不可挑剔的是頂級天然羽毛球。

毛片的耐打度:不可一拍斷、漫天雪

毛片可謂羽毛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原毛從鵝或鴨的翅膀上拔下,經清洗、晾晒與分揀,最終挑出16根拱度與彎度一致的毛片,插在同一個球頭上做成羽毛球。(注:把毛片平放在桌子上,毛片往上彎曲叫拱,毛片左右偏斜叫彎)

毛片當然是越耐打越好,但這只是境界。耐打的底線是什麼,我試著總結一下:

1、不能一拍斷毛。即使直接敲擊最易斷毛的地方——毛圈上沿,也應該撐得住幾拍。就算是一些大力劈殺、斜拍面劇烈切削球體的打法,一拍斷毛可能也是難以讓人接受的事情。對業餘選手來說,一局正常的單雙打過程中,換一至兩個球是可以接受的,換球更多的話,就表明你有必要再考察一下其他球了。

2、不能漫天飛屑。有時雖然毛沒有斷,但一打,毛葉就像下雪一樣飄落,打著打著,球變成了“禿頭”,這也是難以容忍的。這種情況是毛絲和毛杆的連線處老化了,可能在原毛階段就因堆積而發酵、腐爛朽壞,或者是羽毛的生長期太長,毛絲老化而容易脫落。

不管以上哪種情況,都是毛片的物質結構不具備彈性或者失去了彈性,或者是毛片本身太嫩、太弱,不經用,也可能是工序後期使毛片產生折毛、腐毛、脆毛的現象。這些都是要避免的。

毛圈的結實度:定型到最後

毛圈用於固定羽毛與保持球的開口口徑。用縫線機先把棉線縫到毛片上,然後上滾膠機塗上膠水,再套上模具固定、晾乾,之後就形成了有彈性的毛圈。

天然羽毛球之所以擊打起來有啪啪的響亮聲,毛圈是大功臣。毛圈的變形與快速反彈,帶動著毛片切割空氣,就產生了聲音。

由此來看,做為毛圈的底線之一,就是有足夠的彈性,並能保持到球打爛那一刻基本不變形。如果彈性保持不住,會是什麼情況?羽毛球未綁線之前,開口都是往外擴的;綁上線後,約束了這種外擴的現象。如果毛圈不夠結實,外擴失去束縛,羽毛球的口徑就會變大,飛行的阻力也會增加,球就會越打越慢。

除了球的開口外擴,另一個讓人難以接受的情況就是變形。球若從標準的圓形開口變得不規則,飛起來就不穩定,有時連基本的直線飛行都保證不了。我經常觀察別人換球的習慣,結果發現:很多高階的球換下來時毛片沒斷,但毛圈卻已經鬆鬆垮垮。所以,毛圈有時也能成為球的壽命短板,導致那些高效能的毛片或球頭被浪費了。

球頭的硬實度:不掉毛、不變形

球頭的作用,一是固定毛片,二是與球拍接觸時承受擊打的力量,所以底線就會有兩個,一是不能輕易“掉頭髮”,二是不能明顯“變頭型”。

“掉頭髮”即毛片沒有粘牢,或者球頭的材料不夠緻密,或者毛梗太粗,以至於擠著插在球頭上。我前面提到的仿臺纖球頭入門球與單邊/大刀毛片球的問題就屬於球頭材料不夠緻密的情況。

“變頭型”即球頭太軟,打著打著,球頭就從標準的“圓寸頭”變成“蘑菇頭”。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球頭最外層是拼合碎木再生層時。

從球頭材料看,軟木是高階球頭的代表,絕不變形是軟木最明顯的優點,但整體上,軟木已經成為歷史了。原因一是軟木原材料有限,成本太高,二是軟木仍偏硬,擊球時傳導了太多的震動到毛片上,加快了毛片折損的速度。在實戰中,球頭越硬,出球越快,也就越難控球。所以,在“後價效比倒掛年代”,羽毛球球頭都是以軟木與臺纖的拼合球頭來代替軟木。如亞獅龍的頂級球用的是三拼,增加了一層碎木再生層,為的就是吸收擊球時的震動,減少毛片受到的衝擊,適當增加球與線床接觸的時間,提升控球感。

有些品牌球拍如弓系列,主打的概念是增加球拍與球接觸的時間,從而提升控球感。其實這些年來,很多球也在往這個方向努力,不過球拍是主動的方式,而球的變化看起來則是毛片質跌價漲、不得已而為之的被動方式。

膠水的'粘合度:乾燥後彈而穩固

羽毛球行業最神祕的人士之一就是調劑師。球拍的環氧樹脂、羽毛球的膠水,還有吸汗帶的原膠,配方都是每個師傅自己多年的經驗總結。從採購的原材料渠道開始就屬機密,調劑時也是在封閉的房間內私下進行,因此形成了各種“祕方”。羽毛球的膠水,有這麼大名堂嗎?

有宗教信仰的朋友都相信,神蹟存在於很多我們覺得稀鬆平常的地方。古人也告訴我們,對身邊的事物應該“見微知著,格物致知”。看似簡單的地方都有著不尋常的學問,外行人在熱鬧中品寂寞,內行人在寂寞中看門道。

毛圈的膠水質量制約了一個球在使用後期的表現,毛圈既要硬,又要有彈性,即“剛中帶柔”,而且又要能保持較長的時間。用什麼膠水,新增什麼固化劑,再調成多大的濃度,怎樣配合好工廠的室溫,怎樣讓滾膠機把膠水均勻地滾到線圈上,甚至怎樣有效地隔絕空氣,減低膠水中的氣泡含量,選用含棉量多高的棉線,全都是學問。一方面是師傅祕不外宣,另一方面,即使你拿到了配方,你仍要不斷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微調,這也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不管過程如何複雜,消費者只需要結果:膠水粘合乾燥後,無論毛圈還是球頭,都必須既有彈性,又很穩固。

把毛片粘在球頭上的膠水質量本身,倒比較少發生問題,因為只要粘牢即可。像一些單邊毛之類的非典型毛片,粘不牢也屬於毛梗問題,而不是膠水問題。粘球頭毛片的膠水相對於毛圈膠水而言,底線要簡單很多。

打羽毛球技巧單打

一:逼反手

就所有的運動員而言,後場的反手擊球總是或多或少地弱於正手擊球,相對進攻性不強,球路也較簡單(由於生理解剖結構的限制),有的運動員還不能在後場用反手把球打到對方端線,所以對於對方的反手要毫不放鬆地加以攻擊。

a). 調開對方位置

使對方反手區露出空檔,然後把球打到反手區,迫使對方使用反拍擊球。

b). 對反手較差的對手

後場反手較差的人,經常使用頭頂擊球、側身擊球、側身弓擊球來彌補反手的不足。由於頭頂、側身擊反手區時,身體重心、身體位置要偏向左場區的邊線,因而可以重複攻擊對方的反手區,使其身體為止遠離中心。這樣本來是對方優點的正手區就出現大片的空檔,成了被攻擊的目標。當對方打來半場高球時,扣殺落點的選擇應是∶如對方移動慢,扣殺落點應在他剛離開的為止。因為在快速移動中要馬上停住再回轉身來接殺球是很困難的。迫使對方在後場用反拍擊球時,要主動向前移動位置,封住網前,當對方在後場用反手吊直線或對角網前球時,就可以很快上前撲殺或搓、勾,為下一拍創造主動的機會。

二:平高球壓底線

用快速、準確的平高球打到對方後場兩角,在對方不能攔截的前提下儘量降低球的飛行弧線,把對方緊壓在底線,當對方回擊半場高球時,就可以扣殺進攻。使用平高球壓底線時,如配合劈吊和劈殺可增加平高球的戰術效果。一般情況下,平高球的落點和殺、吊的落點拉得越開效果越好。

三:拉、吊結合殺球

此戰術是把球準確地打到對方場區的四個角上,使對方每次擊球都要在場上來回奔跑。使用這種戰術時,對不同特點的對手要採用不同的拉、吊方法。對後退步法慢的可以多打前、後場;對盲目跑動滿場飛的可使用重複球和假動作;對靈活性差的應多打對角線,儘量使對方多轉身;對後場反手差的仍通過拉開後攻反手;對體力不好的可用多拍拉、吊來消耗其體力,然後戰勝之。如能熟練地使用平高球、劈吊和網前搓、推、勾技術,快速拉開對方,伺機突擊扣殺,則這一戰術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吊、殺上網

先在後場以輕殺、點殺、劈殺配合吊球把球下壓,落點要選擇在場地兩邊,使對方被動回球。對方還擊網前球時,迅速上網以貼網的搓球,或勾對角,或快速平推創造半場扣殺機會;若對方在網前挑高球,可在其向後退的過程中把球直接殺向他的身上。

五:過渡

首先要明確過渡球是為了擺脫被動,為下一拍的反攻積極創造條件。怎樣才能變被動為主動是比賽中的重要一環。被動時要做到∶首先爭取時間調整好自己的位置和控制住身體的重心。從網前或後場底線擊出高遠球是被動時常用的手段。當處於不停地跑動追球的狀態時,或身體重心失去控制時,都可以打出高遠球,以贏得時間,恢復身體重心,調整自己的處境。其次,利用球路變化打亂對方的進攻步驟。在接殺球或接吊球時要把球還擊到遠離對方的地方,以破壞對方吊、殺上網的連續快速進攻。如果對方吊、殺球后盲目上網,而自己的位置較好時,則可把球還擊到對方底線。

六:防守反攻

這一戰術是對付那種盲目進攻而體力又差的對手。比賽開始,先以高球誘使對方進攻,在對方只顧進攻而疏於了自己的防守時,即可突擊進攻。或者在對方體力下降、速度減慢時再發動進攻。這種開始固守、乘虛而入、以逸待勞、後發制人的戰術有時效果也較好。

單打的打法

1)、控制後場,高球壓底

從發球開始就運用高遠球或進攻性的平高球壓對方後場底線,迫使對方後退,當對方回球不夠後時,以扣殺球制勝;

或當對方疏於前場防守時,就可以以輕吊、搓球等技術在網前吊球輕取。

輕吊必須在若干次高遠球大力壓住後場,對方又不能及時回到前場的基礎上進行。

這種打法主要是力量和後場的高、吊、殺技術的較量。

對初學者,這是一種必須首先學習的基礎打法。

2)、打四角球,高短結合

在後場,以高遠球、平高球和吊球,在前場則以放網前球、推球和挑球準確地攻擊對方場區前後左右四個角落。

調動對方前後左右奔跑,顧此失彼,待對方來不及回中心位置或回球質量差時,向其空檔部位發動進攻制勝。

這種打法要求進攻隊員具有較強的控制球落點的能力和靈活快速的步法,有速度,否則難佔上風。

3)、下壓為主,控制網前

主要通過後場的高遠球、扣殺、劈殺、吊球等技術,先發制人。

然後快速上網以搓、推、撲、鉤等技術,高點控制網前,導致對方直接失誤,或被動擊球過網,被進攻隊員一舉擊敗的一種打法。

通常也稱“殺上網”的打法。

這種打法是進攻型的打法,能夠快速上網高點控制網前,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也要求較高。

這種打法,體力消耗較大,如果碰上防守技術好的對手,體力就往往成為成敗的關鍵因素。

4)、快拉快吊,前後結合

以平高球快壓對方後場兩底角,配合快吊網前兩角(或運用劈殺)引對方上網,當對方被動回擊網前球時,即迅速上網控制網前,以網前搓、鉤球結合推後場底線兩角,迫使對方疲於應付,為前場撲殺和中、後場大力扣殺創造機會。

這也是一種積極主動、快速進攻的打法。

這種打法,要求運動員身體素質好,特別是速度耐力要好,技術全面熟練,而且還具備突擊進攻的特長技術。

5)、守中反攻,攻守兼備

以平高球和快吊球擊向對方前後左右四個角落,以調動對方。

讓對方先進攻,針對進攻方打的高遠球、四方球、吊球等,加強防守,以快速靈活的步法、多變的球路和刁鑽準確的落點,誘使對方在進攻中匆忙移動,勉強扣殺,造成擊球失誤,或當對方回球質量較差時,抓住有利戰機,突擊進攻。

這種打法要求隊員具有攻中有守,守中有攻的控球和反控球能力,不僅應具備優良的速度耐力、靈活的步法、準確快速的反應和判斷應變能力,更應具有頑強的拼搏精神和心理素質,這樣才能在逆境和被動橘中保持沉著冷靜,並奮起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