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體育>休閒體育>

登山的技巧都有哪些

休閒體育 閱讀(5.23K)

現如今登山運動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會做的事情,也是一種健身方式。登山的好處不僅可以增強體質,還可以放鬆心情。但登山也是比較危險的戶外運動,那麼登山的危險有哪些呢?登山技巧又有什麼呢?帶著問題一起來了解一些吧。

登山的技巧都有哪些

想要輕鬆地進行戶外登山運動,就要掌握一定的登山技巧,下面分享的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登山技巧

做好運動

如果將攀登的山比較高或者平時較少參加攀登運動,那麼,在登山之前做一些熱身運動是很必要的。即利用10—20分鐘做一些肌肉伸展運動,儘量放鬆全身肌肉,這樣攀登時會覺得輕鬆許多。

增加彈跳

向上攀登時,在每一步中都有意增添一些彈跳動作,不僅省力,還會使人顯得精神,充滿活力。

別總看高

登山的時候眼睛不要老往上方看,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因為雙腿還沒有適應這項活動,往上看會使人產生一種疲憊暈眩感。目光保留在前方三五米處是最好的。

移注意力

登山時千萬不要總是想著山有多高,爬上去還需多少時間之類的事情。不慌不忙,走走停停才能體會到爬山的樂趣,不會錯過美麗的風景。在疲憊時,可以多觀賞一下週圍的景色,也可唱唱歌,轉移注意力,倦意會有所消減。

下山放鬆

下山要及時放鬆下肌肉,否則很可能出現小腿、大腿脹痛或全身痠痛等現象。因為運動過後或多或少會在體內產生一些副產品——乳酸,會使肌肉僵硬痠痛。及時放鬆肌肉,可以讓減脂塑形的效果更好。放鬆可針對容易出現痠痛的部位(腰、臀、大小腿)進行。拉伸、放鬆,每個動作靜止拉伸10-30秒,兩側交替進行。

腰部兩側

雙腳開啟大於髖關節,身體向一側傾斜,雙手一上一下在一條直線上,垂直於地面。

臀部

雙腳按照前後分開站立,前腿膝關節打直,後退膝關節彎曲,身體的重心向後,背部要打直並且身體夾角呈30度。

腿後腱肌群

雙腳前後分開站立,前腿膝關節打直,腳尖勾起,後腿膝關節彎曲,背部打直,以髖關節為中心下壓,雙手觸控前腳腳尖,儘量讓胸部貼近大腿前側。

大腿前側

單腿支撐,同側手扶住同側腳踝,腳跟儘量貼近臀部,支撐腿彎曲,另一側手臂向外開啟,保持平衡。

小腿

雙腳前後分開,前腳找一支撐點,腳尖抬起,腳跟踩在地上,後腳微微離地,身體重心向前,雙手保持平衡。

山間危險

在攀登高峰時所遇到的各種惡劣自然現象中,凡屬可能突然對人身安全產生危害的,都被稱為山間危險。

其特點是破壞力大,發生突然,一旦遭遇,措手不及,甚至危及生命。為防止山間危險造成危害,必須掌握、識別有關山間危險的形成原因、變化規律及其顯示特徵。

  登山的危險

雪崩

容易發生雪崩的地區,稱雪崩區。雪崩發生時,積雪沿著一條被稱為雪崩槽的通道滑落,留有明顯痕跡;同時在雪崩槽下部出現雪崩堆積物。

雪崩發生的時間,一般是在大雪後的2~3日內,一天中又多出現於上午10時至下午2時的最高氣溫時間。因此在具體路段的.選擇上,要儘量避開雪崩區。如非經過雪崩區不可,則要做好充分準備。

通過的時間要躲開多發期。因通過者不便觀察,可在有利地形上輪流設定瞭望哨,以便及時報警。

每人繫上雪崩飄帶,人與人之間距離縮短,組間距離拉長,後面的人踏準開路者的足跡(防止切斷雪層而觸發雪崩),輕聲快速通過,遭遇雪崩時,不要驚慌失措,首先儘快甩脫揹包,將冰鎬插入坡面並盡力握牢,以求身體不被裹挾滾墜。

如果控制失效而被裹走,在滑動時應盡力用雙手向上扒動,以使身軀浮在衝擊物上邊。一俟停止滾動,未被埋沒的人要儘快以主繩和雪崩飄帶為線索,用雪崩探條尋找和搶救被埋沒者。被雪埋沒的人要在嘴的附近造成空隙,以延緩窒息時間。

冰崩

冰崩在懸冰川末端及其兩側、冰塔、冰崖等地形上,由於重力、風力、消融和冰川流動等原因而引起的冰體崩落、坍塌的現象,稱為冰崩。

冰崩多發生於高溫季節和每天的高溫時間裡。冰崩區的顯示及其識別,冰崩的預防和救護,均與雪崩類似。

滾石

滾石經風化破碎的石塊,在重力、風力等作用下,從山上滾落下來,稱為滾石。這種危險,在沒有植被覆蓋的高山上,尤易發生。

發生過滾石的地區稱為滾石區。滾石區的顯示特徵也是在其下部有大量堆積物,堆積物上部一般也有滾石通過的痕跡。

根據下部堆積石塊的狀況可辨別滾石發生時間的遠近,堆積石塊的表面,經風化已比較渾圓或長有低等植物,說明該處已有較長時間沒有發生滾石,是比較穩定而安全的老滾石區。

若堆積物稜角銳利,表面新鮮,則為比較危險的新滾石區。滾石也是多發生於高溫季節和每天的高溫時間內。

通過滾石區的預防措施,與雪崩、冰崩類似。一旦遭遇滾石,切忌驚慌亂跑,應沉著鎮靜,面向上方,注視滾石的動向,俟滾石靠近時再迅速躲閃,或利用附近可以遮身的基岩、陡坎、巨大石塊等地形地物,躲避滾石襲擊。如系體積很小、散碎性的滾石,也可將揹包舉到頭上防護。

  登山前準備

1、個人用品

包括服裝、臥具、餐具、日用品。準備這些東西的基本原則是依據山區氣侯特點,儘量作到輕便、多功能、保證基本需要。

其中日用品的品種在保證基本需要的前提下,根據自身條件尚可配備攝影器材、望遠鏡、指北針、雨具、收音機等。日用品中不可忽略的是裝具。最好是能夠騰出雙手的雙肩背式的揹包,外加一個腰帶式腹兜。前者裝放營地用品,後者裝放途中常用物品。

此外,不要忘了帶個手杖。登山時有了它,人就變成了“三條腿”,起到了防滑、防摔、穩定重心、節省體力的作用。長度不要超過身高的一半為宜。

集體裝備,主要包括露營裝備、炊具、燃具。當然,如穿插安排有攀巖活動,還應配齊攀巖技術裝備,包括安全帽、主繩、鐵鎖、小繩套、安全帶,岩石錐、岩石錘、上升器、下降器、外傷藥等。

環保用具,野外作業用的行動式小鍬、小鎬、垃圾袋(可用廢塑料袋),拾垃圾用的竹夾子(可自制),掩蔽廁所用的圍帳等。

食品,主副食每天每人按1公斤準備,儘可能用耐存、保鮮、便攜的成品或半成品。飲料除途中必備的以外,儘量準備粉狀沖劑,以減輕途中負重。各種食品的外包裝以非玻璃製品為宜。在山區採食野菜須求得專業人士的指導。

2、登山前在身體方面的要作哪些鍛鍊

首先我們要記住登山是一項強度很大的健身活動。體制很弱的人不要勉強參加力所難及的活動。有條件者,在進山前1-2周最好在原有鍛鍊的基礎上再加大些運動量。

進行登山活動,在身體素質上要兼顧力量、靈巧和平衡,同時突出力量的鍛鍊。力量鍛鍊以下肢(當然,如進行攀巖,則應突出上肢的力量)為主。

下肢力量的提高,可採取長跑、負重下蹲、單腿下蹲、立定跳遠、爬樓梯等多種手段。測定指標可用單腿下蹲次數。

在進行身體鍛鍊的同時,還要作些心理鍛鍊,在勇敢、意志和冷靜方面自覺要求。手段上可採取個人設想和集體互考,比如在山遇到暴風雨怎麼辦?遭遇雷電怎麼辦?因種種原因滯留山區、給養不夠了怎麼辦?大風把營帳吹翻了怎麼辦?出現重病號怎麼辦?迷路了怎麼辦?等等。總之,對困難要有儘可能多的心理準備。

登山是個集體活動專案。一心為集體,團結友愛,關心同伴,不僅是組織登山活動必備的思想基礎,也是我們通過活動鍛鍊要達到的目的。

從準備階段開始,就要在同伴中加強這方面的培養和教育。有了集體主義精神,在山區大困難會變小,小困難會變無。集體主義精神是一支登山隊伍的靈魂。

  登山的好處

(一)科學、經濟、有效的健身方式登山運動

投身健身如今已成時尚之事,許多人投資健身器,有的參加了健身俱樂部,但對於那些登山的朋友來說,卻選擇了一條投資少、見效快的健身之路--登山運動。

登山是一項不可多得的簡單、經濟、易行的健身運動,使人遠離城市喧鬧,沐浴山林的新鮮空氣,身心舒暢,充滿活力。

運動健身的選擇不僅要因人而異,還要因環境、條件、時間而選擇。

去大山登高,去野外跑步,沒有什麼投資,照樣強身健體。健身不在投資多少,而貴在堅持。我們積極提倡這種崇尚自然、熱愛人生的科學的健身方式。

(二)爬山與心血管體操

爬山的運動方式可形成獨特的心血管運動特點首先是雙腿交替攀登時,雙腿的肌肉收縮間隙中的壓力升高,靜脈血管受到擠壓,使迴心血迴流加速。

肌肉鬆弛時,肌肉間隙中壓力降低能從毛細血管和動脈端吸引血流,再向心房方向推送,形成收縮與放鬆時靜脈的迴流具有輔助泵作用,有效降低下肢的靜脈壓,對減少其血液淤滯具有重要意義。

爬山的運動節奏較為平穩,呼吸系統得到一定的鍛鍊和發展,對恢復血管彈性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最後從心臟的負擔上看,雖然說比平時加快,但從上述兩點看,對心臟的負擔反而不大。

(三)登山可防骨質疏鬆

1、骨質疏鬆最直接的影響是發生骨折,而登山可以讓中老年朋友的腿部靈活,腿部有力,大大減少摔倒的機率。

2、在發生骨折的部位,髖關節骨折對人的影響最大,發生的機率也很大,而登山時要高抬腿,增加了大腿骨的活動範圍,使大腿骨粗壯有力。

3、骨質疏鬆要補鈣,老年朋友的腸胃吸收功能差,鈣攝入量明顯不足,登山增加胃動力,陽光下有利於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

(四)糖尿病的爬山療法

糖尿病的基本療法有三,其中運動療法對糖尿病康復有積極的意義,爬山是比較理想的運動方式。

爬山可以提高身體素質水平,提高免疫能力,減輕或避免併發症,消耗多餘的熱量,促進減脂,增加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少胰島素和口服糖藥物的用量。

促進身體組織對糖的利用,特別是骨骼肌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能力,恢復細胞對糖的吸收,使血糖、血脂水平下降。

登山過程中,腿部大肌群參與較有規律的運動,具有一定的負荷,使更多的毛細血管張開,加強氧交換,增強新陳代謝,使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加強,有利於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