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體育>武術>

武當派心法練習技巧

武術 閱讀(2.46W)

真正的武術,總是離不開心法的配合的,只有配合著心法的練習,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出它的威力,這也是中國武術的一種特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介紹武當派心法,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武當派心法練習技巧

  一、丹田功

本派丹田功之法稱“點火煉丹爐”(武火急烹與文火溫養),採用的功架叫“立鼎封爐樁”(丹爐樁與金鼎樁)。此僅將“丹爐樁”與“武火急烹”介紹如下:

  丹爐樁

因其形似煉丹爐,故名。兩腿兩腳並齊站立,雙膝彎曲下蹲,但不超出腳尖。兩成掌,相疊貼蓋於小腹丹田處.要求:舌抵上顎,精神貫注,氣沉丹田。

  武火急烹

本法具有神速功效,能在較短時間內激發丹田神火(真元),打通全身滯礙之處,丹田有熱氣鼓盪之感。

1、按上述姿式站好,雙目垂簾,留一點光亮感,眼觀鼻尖,由鼻尖觀心窩,由心窩觀臍下小腹丹田內,想有一黃色“呀”字。燃燒以熱。

2、鬆靜觀想,待呼吸平和,乃用鼻輕輕吸清氣一息,深吸至滿,同時小腹上提內收;氣足後,猛從喉部嚥下一口氣,如咽物將氣送往小腹丹田內,緊緊壓往,提閉穀道,保持不呼不吸。如有漏隙,則仍用鼻息收之。一氣下來,必令全身發熱,閉氣當盡全力,但不可故意用力強憋。

3、實在閉不住時,仍不能一氣吐出,吐快了,心氣頓散,上氣發虛,更不能鬆馳,一鬆弛,督脈氣能突然失昏,必使頭暈目眩,眼顯金花,身體大虛。正確法應該緊握兩拳,然後漸漸發聲吐氣,發“呀”音,這種音能使頭部氣能下潛小腹作功點,使氣益中。每次閉息吐聲後,需略有休息,使心臟狂跳漸緩,呼吸平和時,再行下一次閉息。

4、如上法閉上三至七遍,全身經脈大通,小腹內“呀”字黃色火焰引動腹內暖氣洋洋,開始作主自己運動,此際宜放鬆,姿式不變,呼吸細勻而長,仍不時行輕微的嚥氣閉息,以打通尚有淤滯之細微脈結。

練習此法,在各個階段,會有不同的反應,①小腹內有跳動感。②有熱脹感,愈脹愈充實。③熱氣滾動感。④熱氣鼓盪感。⑤強烈鼓盪感:開合,漸漸大起大伏,強於肺呼吸,漸漸肺呼吸停止胎息產生,全身漸發熱發脹。至此,宜行“日月精華”之法。練此功期間必須禁止性生活,否則丹田氣無法昇華,通關透竅無能為力。同時還要做固精止漏之功,以防夜失走丹。

此功雖是入門下手法,但病弱者不宜,另有法門;心臟功能不好者,禁煉;老年者當須行“生精強精”法。

  二、周天功

習本派周天功可直接通周天,無須用意引氣。小週天指打通任督二脈而言,只要按要領做,氣就從命門開始沿督脈上行,在小週天路線上進行迴圈;大周天指十二經脈的循行,依法練習,氣就自然沿大周天路線執行。

  1、小週天功

①預備式:兩腳開立大於肩寬的兩倍,兩膝彎曲,坐胯鬆腰,成馬步蹲樁。同時兩臂從體側緩緩上舉,手心向上,直臂舉至頭頂上方時,反掌相合,慢慢下落,合掌當胸,略停片刻。然後按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拇指的順序逐對分開,雙手放下,垂於體側,並步直立,鬆靜站好。

②正功: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從體兩側向上平舉,上舉時手心向下。轉腕,手心向前,呈弧形向胸前合攏。中指相接,其餘指頭放鬆伸直,手心轉向胸,目光注視中指相接處。兩掌拉開,手勢不變,兩中指相距15釐米左右。接著連續均勻緩慢地使兩手開啟又靠攏,中指拉開又碰上。

③收勢:兩手合掌鬆靜站立,半分鐘後,兩手分開側平舉,手心向上,緩緩向上環抱,至頭頂時垂腕手心向下,十指相對,沿身前中線慢慢下壓至腹前。如此連做三次,目光平視遠方收功。

初練者一般開合二十次左右,氣就在小週天執行一遍,優者開合八次左右執行一遍。從未練過氣功者練習此功時,可能出現命門發脹,或頭頂加壓重物,或胸發悶等情況,這是正常現象,只要堅持練習,會很快消失。出現胸悶時,可搗中指靠指尖一節橫紋處,意想湧泉,會糾正的'更快些。至於出現身體搖晃兩手似有吸力,指泛虛光,這些都是氣機開動表現,應順其自然,不必擔憂。

武術的心法練習是非常重要的,不然也不會一直以來都被列為練習武術的必要條件之一,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只要堅持練習,那麼就也一定能夠取得很明顯的效果,下面就來和小編了解一下具體吧。

  2、大周天功

①預備式:同小週天功。如做完小週天功接做此功,則可不做預備式。

②正功:兩腳分開,鬆靜站立。兩手抬起,手心向上,高與臍平。肘自然靠在兩腰旁,注意不要露出後腰。緩慢進行深呼吸,吸氣時想湧泉穴,呼氣時想勞宮穴。初練者深呼吸九次左右,氣就可走一遍大周天,佳者四五次即可。

③收勢:同小週天功。

習練此功者會感到湧泉象吸進什麼東西似的,內勞宮發脹,身體搖晃,這些為正常現象,不必管它。如感原有的疾病彷彿重了一些,這是氣功練習中的負反饋現象,千萬不要管它,繼續練習就會好的。

  三、運使功

通過上述功法練習,脈通氣行,再運勁使力,具備更高能功夫,既能發氣治病,又可硬功技擊。各門練法不同,其理則一,習者可參考別派功法,如“紅砂手”、“易筋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