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體育>健身>

2017年最新科學健身鍛鍊原則

健身 閱讀(6.36K)

體育鍛鍊的過程中,運動負荷(指體育鍛煉時身體的生理負荷量)直接影響人體機能的變化,進而對鍛鍊效果的優劣產生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2017年最新科學健身鍛鍊原則,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2017年最新科學健身鍛鍊原則

  1.鍛鍊專案應恰當選擇

要根據學生健康狀況和體能情況,合理制定鍛鍊計劃,恰當安排鍛鍊內容,特別需要注意學生由於身體殘缺、疾病等導致的不宜進行的身體鍛鍊。在提高鍛鍊效果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2.鍛鍊強度應切實適宜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性別、體質、體能等諸多因素的差異,做到因人施教,在運動強度等方面區別對待;否則很容易產生有人“吃不飽”,有人“吃不消”的現象。

學生也應該從自身特點出發,安排、調整鍛鍊的方法、內容和運動負荷等。例如,在長跑訓練時,體質弱的女生可以先跑600米,進而逐步延長;在引體向上的練習中,對體能極好的男生可以適當提高要求。

  3.鍛鍊內容應全面系統

不同的專案鍛鍊,所引起的人體的生理變化和機能適應各不相同。例如,長跑側重於學生肺活量和耐力的提高,吊環則能快速增強手、臂的力量。大學體育的教學內容包括跑、跳、投、攀爬、懸垂、支撐以及球類、搏擊類、戶外運動、遊戲等豐富的專案,目的就是使身體得到全面鍛鍊,對良性適應起到互補和促進作用,從而促進身體各部分組織器官的整體發展,使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得到綜合提高;反之,如果只是單憑興趣,喜歡什麼專案就只練什麼,則可能造成身體發展的不均衡和不協調。

  4.鍛鍊程序應持之以恆

(1)體育鍛煉要循序漸進。俗話說“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強健體魄、完善素質、提升機能、形成技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長期的運動中,在反覆的刺激下,在大腦皮質中建立起動力定型,進而形成動力定型條件反射,使得機能逐漸適應、積累、提高,逐步、依次、循序地發生變化,拔苗助長不但不利於健康,甚至會造成身體的損傷。

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運動負荷(指體育鍛煉時身體的生理負荷量)直接影響人體機能的變化,進而對鍛鍊效果的優劣產生作用。如果負荷過小,就無法促進機體變化,達不到鍛鍊身體的目的`;如果負荷過大,超出了機體所能承受的範圍,就會引起睡眠不寧、食慾不振、長期疲勞等不良反應。正確的做法是以一定的運動負荷量作用於身體,一定的次數和時間後,引起了身體的適應,然後再依據人體對運動的適應性變化,有計劃地逐步增大運動負荷,使身體產生新水平的適應,最終達到增強體質的目標。運動負荷的大小因人、因時而異,同一個人,不同的機能狀態下對負荷的承受能力也不盡相同。一般而言,每次體育鍛煉以後感到稍累,但沒有各種不良反應,通過休息恢復較快,這樣的運動負荷基本是合適的。

(2)體育鍛煉要堅持不懈。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人體的發展既不能立竿見影,也不能一勞永逸。根據“用進廢退”的原理,人體對體育鍛煉的適應呈現出經常鍛鍊則進步、發展,“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則退步、消弱的變化規律。運動停止後幾周,由於熱量消耗減少,脂肪開始增長,肌肉逐漸萎縮,技能也會消退。古語說得好:“動不在三更五鼓,煉只怕一曝十寒”,所以,需要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日、周、月、年持續地進行體育鍛煉。

  5.鍛鍊熱身應保證到位

鍛鍊開始時,要重視準備活動。準備活動就是在體育鍛煉前,根據體育專案的特點,相應地活動身體各部位。其作用在於提高神經中樞的興奮性,加強心肺功能,使肌肉、肌腱、韌帶處於伸展性良好的“工作狀態”。它是人體從相對安靜狀態過渡到劇烈運動狀態,克服生理惰性,進行自我保護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在氣溫較低、氣候寒冷的季節,更應該重視鍛鍊前的熱身活動。

鍛鍊結束後,要做好放鬆整理活動。整理活動的作用在於通過比較輕鬆、舒緩的身體活動,使各個組織器官從緊張的運動狀態中鬆弛下來,增加吸氧量,“沖刷”體內的乳酸,從而加速疲勞的緩解和消除,使肌肉疼痛感大大降低。例如,急速奔跑到達終點後,藉助慣性再慢跑一段直至放慢到步行狀態,目的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