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升學>大學聯考>

2017年大學聯考《語文》第一輪複習試題與答案

大學聯考 閱讀(2W)

  第Ⅰ卷(閱讀題,共70分)

2017年大學聯考《語文》第一輪複習試題與答案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頗有一些獨特之處,如虛心、有節、清拔凌雲、不畏霜雪、隨處而安等等。這些特點,很自然地與歷史上某些審美趣味、倫理道德意識發生契合,進而被引入社會倫理美學範疇,成為君子賢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並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不僅春風得意的封建寵兒常常以竹來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詡,那些落泊荒野的書生和隱居“南山”、待價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於竹、引竹自況。在這種獨特的文化氛圍中,有關竹子的詩詞歌賦層出不窮,畫竹成為中國繪畫藝術中一個重要門類,封建士大夫在私園、庭院中種竹養竹以助風雅,亦成為普遍風氣。

最早賦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會倫理範疇的,要算《禮記》了。《禮記·祀器》中說:“……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魏晉時期政治局勢反覆無常,文人士子意氣消沉,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為逃避現實,不與當權者合作,遁隱竹林,借竹之高標、清姿佐己之風流,在當時社會引起很大震動,對後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產生了莫大影響,可以說,敬竹崇竹、寓情於竹、引竹自況,竹林七賢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後,中國的文人士大夫便與竹子結下了不解之緣。晉室東渡之後,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麗的山水將他們從對現實的迷惘、懣悶中解脫出來,他們縱情山水、遠離塵囂,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廣袤的竹林正是他們託身、浪跡之所,竹子清麗俊逸、挺拔凌雲的姿質令風流名士們沉醉痴迷。一時間,聞有好竹即遠涉造訪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種竹十頃棲居林中者有之,對竹嘯吟終日不輟者亦有之,王徽之、張廌(zhì)、翟莊、袁粲等,是其中風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聲稱:不可一日無此君!這一時期,文人雅士賦竹、贊竹,為竹作譜,蔚成風氣,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專譜——戴凱之的《竹譜》正是在這種風氣下以韻文的形式誕生的。

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所賦予竹的,是“清風瘦骨”“超然脫俗”的魏晉風度,儘管對竹的“高節”“堅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對竹的自然風采的禮讚,表現了這一時期文人士大夫對大自然的崇敬和嚮往。作為一種社會風範的竹,在這一時期尚未產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後,儘管竹子作為一種自然的靈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賞,但它的某些特點如虛心、有節、根固、頂風傲雪、四時不改柯易葉等等開始被強調並引入社會倫理範疇,最終演化成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識中有德行的君子賢人的化身。這明顯地反映在中晚唐時期的文學作品之中,白居易在《養竹記》一文裡首次總結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節貞”等高尚情操,將竹比作賢人君子;劉巖夫在《植竹記》裡則更將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欽慕的“剛”“柔”“忠”“義”“謙”“賢”“德”等等品格賦予竹子;此外,“親慈子孝”“尊敬長者”等倫理規範也或先或後賦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從此,竹子在中國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體系中確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並通過種竹養竹、詠竹畫竹等等追求風流雅緻的行徑,一代一代傳承並不斷豐富和發展。

(選自《漢字趣編》之十二,有刪改)

1.下列有關“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竹子成為君子賢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為它的某些獨特之處與這些君子賢人的某些審美趣味、倫理道德意識有契合之處。

B.《禮記·祀器》中說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賦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會倫理範疇的文字記載。

C.戴凱之的《竹譜》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專譜,也是文人雅士賦竹、贊竹,竹文化發展到鼎盛時期誕生的竹譜專著。

D.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所賦予竹的是“清風瘦骨”“超然脫俗”的魏晉風度,表現出了文人士大夫對大自然的崇敬和嚮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魏晉時期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隱竹林,借竹之高標、清姿佐己之風流,是為了逃避現實,不與當權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縱情山水、遠離塵囂,以廣袤的竹林為託身、浪跡之所,是因為竹子清麗俊逸、挺拔凌雲的姿質令他們沉醉痴迷。

C.作為一種社會風範的竹,其虛心、有節、根固、頂風傲雪、四時不改柯易葉等特點被強調並引入社會倫理範疇,是中唐以後的事。

D.白居易的《養竹記》總結出竹的高尚情操,劉巖夫的《植竹記》將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欽慕的品格賦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內涵。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春風得意的封建寵兒到那些落泊荒野的書生和隱居“南山”、待價而沽的名士寓情於竹、引竹自況來看,愛竹源於他們的性格。

B.“竹林七賢”敬竹崇竹、寓情於竹、引竹自況,對後代封建文人產生了莫大影響,中國的文人士大夫與竹子結下不解之緣與之有關。

C.竹子最終演化成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識中有德行的君子賢人的化身,並反映在文學作品中,有一個由外表到內在的轉化過程。

D.將“剛柔忠義”等品格賦予竹子,將“親慈子孝”“尊敬長者”等倫理規範賦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國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體系中就確立了牢固的地位。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邽人也。準少英邁,通《春秋》三傳。年十有九,舉進士。太宗取人,多臨軒顧問,年少者往往罷去。或教準增年,答曰:“準方進取,可欺君邪?”後中第,授大理評事,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

會詔百官言事,而準極陳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判吏部東銓。嘗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準輒引帝衣,令帝復坐,事決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問時政得失,眾以天數對。準對曰:“《洪範》天人之際,應若影響,大旱之徵,蓋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頃之召準問所以不平狀準曰願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詔召二府入,準乃言曰:“頃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賕,吉贓少乃伏誅;淮以參政沔之弟,盜主守財至千萬,止杖,仍復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問沔,沔頓首謝,於是切責沔,而知準為可用矣。即拜準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自唐末,蕃戶有居渭南者,溫仲舒知秦州,驅之渭北,立堡柵以限其往來。太宗覽奏不懌,曰:“古羌戎尚雜處伊、洛,彼蕃夷易動難安,一有調發,將重困吾關中矣。”準言:“唐宋璟不賞邊功,卒致開元太平。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禍,深可戒也。”帝因命準使渭北,安撫族帳,而徙仲舒鳳翔。

真宗即位,遷尚書工部侍郎。六年,遷兵部,為三司使。時合鹽鐵、度支、戶部為一使,真宗命準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簡始適中。景德元年,契丹內寇,縱遊騎掠深、祁間,小不利輒引去,徜徉無鬥意。準曰:“是狃我也。請練師命將,簡驍銳據要害以備之。”是冬,契丹果大入。因請帝幸澶州。高瓊麾衛士進輦,帝遂渡河,御北城門樓,遠近望見御蓋,踴躍歡呼,聲聞數十里。契丹相視驚愕,不能成列。敵數千騎乘勝薄城下,詔士卒迎擊,斬獲大半,乃引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風疾,劉太后預政於內,降準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貶道州司馬。帝初不知也,他日,問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見寇準,何也?”左右莫敢對。帝崩時亦信惟準與李迪可託,其見重如此。(選自《宋史·列傳四十》)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太宗怒起/入禁中頃之/召準問所以/不平狀/準曰/願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B.太宗怒/起入禁中/頃之/召準問/所以不平狀/準曰/願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C.太宗怒/起入禁中/頃之/召準問所以不平狀/準曰/願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D.太宗怒起/入禁中頃之/召準問/所以不平狀/準曰/願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春秋》三傳”,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的合稱;“傳”,即傳記。

B.尚書,即尚書省,與“中書省”“門下省”並稱“三省”,尚書省是執行機構,主要負責貫徹執行重要政令,其長官為尚書令,副長官為左右僕射。

C.“淳化二年春”,是中國古代四種主要紀年法中的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另外三種紀年法分別是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和年號干支兼用法。

D.“崩”是指古代帝王去世,王后去世為“薨”,諸侯去世為“卒”,大夫去世為“不祿”。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寇準年少有才,19歲就考中進士,且精通《春秋》三傳;他為人誠實,不欺不瞞;討論國事時,他極力陳說利害,深得皇上器重。

B.寇準性情耿直而執著,曾經議事時與皇上意見不合,皇上十分生氣想要離開,可是,寇準毫不退讓,牽扯住皇帝的衣服不放,直到皇上讓步,寇準才退下。

C.淳化二年天大旱,皇上問時政所失,大臣們認為是天數,寇準卻藉機說案,認為與朝政得失有關,指出法度有不公平之處,於是說出祖吉、王淮枉法接受別人的賄賂之事。

D.寇準在與契丹軍隊交戰中展示了指揮才能,他仔細觀察和分析敵情,及時調遣軍隊進行防禦,並請皇上駕臨澶州以鼓舞士氣,結果大敗契丹軍隊。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唐宋璟不賞邊功,卒致開元太平。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禍,深可戒也。

譯文:

(2)是狃我也。請練師命將,簡驍銳據要害以備之。

譯文: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8~9題。

  好事近①·凝碧②舊池頭

韓元吉

(汴京賜宴,聞教坊樂,有感。)

凝碧舊池頭,一聽管絃悽切。多少梨園③聲在,總不堪華髮。

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惟有御溝④聲斷,似知人嗚咽。

注  ①好事近:“近”與“令”“引”“慢”等均屬詞的一種調式。②凝碧:王維為安祿山所拘,曾賦《凝碧池》詩。③梨園:唐玄宗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號皇帝梨園弟子。宮女數百,亦稱梨園弟子。後泛指演劇的地方為梨園。④御溝:皇宮水溝。

8.詞的上片運用典故有什麼用意?請簡要分析。(5分)

答:

9.詞的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中人物什麼樣的情緒?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闡述。(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頤《愛蓮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讚美了蓮花的潔身自愛、天真自然、不顯媚態。

(2)李白《蜀道難》中引用“五丁開山”神話傳說,描寫五壯士犧牲自己,開通了秦蜀兩地交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虞美人》中,李煜回首故國,回想舊時宮廷猶在,物是人非之感湧上心頭,這之後唱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