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設計>平面設計>

關於平面媒體中的漢字藝術

平面設計 閱讀(2.15W)

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價值和地位。以下是YJBYS小編搜尋整理的關於平面媒體中的漢字藝術,供參考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關於平面媒體中的漢字藝術

在平面設計中,文字設計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每一個優秀設計師無一不在文字設計上盡其所能。通過對現代字型的創意研究,筆者發現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平面設計的字型創意方面也存在著較大區別。在文化創意國際化的大背景下,要求我國的平面設計立足本民族漢字的固有特色,同時吸收西方文字設計的成功經驗,為提高平面設計水平創造更多機會。

  一、漢字藝術在平面媒體中的應用

在當前社會環境下,漢字作為廣告的一個重要元素,被廣泛地運用於設計之中,它不僅具有視覺衝擊的效果,而且為設計的主題帶來了全新的詮釋方式,同時漢字本身也有著一定的設計性和設計感,甚至在有的時候還會成為廣告畫面的核心視覺要素。

  (一)表象裝飾設計

平面設計有眾多的方式,其中表象裝飾設計就是一個重要的方法,這種設計形式並不是需要有多少內在的含義,其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在視覺上產生一種具有創意的效果,吸引人們的注意力。這種設計需要注意字型的結構,在設計上需要有一種裝飾美感,而且字型與圖形之間要相互適應配合。筆者將其歸納為以下幾種構成方式。

一是書法元素構成。在現代技術的作用下,書法已不再侷限於紙上,而是可以通過設計軟體和各種書法軟體來進行設計,使它線上條、色彩、結構、字型等方面進行自由的設計與組合,從而產生一種奇特的效果。如靳埭強的作品(圖1),將漢字筆畫提取,厚重有力的“一”與其他的筆畫形成鮮明對比,這既是一種創意,又能夠給人全新的視覺衝擊和感受。“自在”環保主題系列設計(圖2),同樣用書法表達了“行也自在”“坐也自在”“吃也自在”“玩也自在”的主題,整個作品行雲流水、非常自然,既體現了書法飄逸自在的特點,又表達了作品的主題。

二是圖文混合構成。在一般的設計作品之中,都能夠看到圖形和文字,它們可以說是目前我國平面設計中最主要的兩種基本元素,而且兩者在設計作品中相互配合,使得作品更加完美。一般來說,文字和圖形兩者是有區別的,它們的結構形態和表意特徵並不一樣,但是隨著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的發展,能夠將兩者進行結合,文字可以用圖形的形式進行表現,而圖形同樣可以變為文字,而且文字的內涵同樣也可以通過圖形的形式來呈現,這就是“讀圖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徵。

在圖文混合構成中,漢字和圖形往往形成強烈對比。圖3中的“竹”與“瓦”字,一部分依然是漢字的結構,而且兩個字都是原來的框架,但是在表現的時候卻用了一種實物,使得具象和抽象得到了很好的結合。圖4是一個“古”字,但是它卻以鉛筆、玉佩和一橫組成,體現了“古為今用”的主題。圖5是一種動靜的對比,外邊的“門”是靜的,而其中的“馬”則是動的,合起來又是一個“闖”字,體現了一種“闖”勁的主題;圖6是一種質感的`對比,“幹”字中間的鋼釺,突出了“實幹”的深圳精神,而質感的對比更是產生了視覺衝擊。圖7中的“玉石”以一橫為連線,其中“石”中的“口”字以實物呈現,既形象又生動。

三是文字圖形化構成。文字圖形化構成是當前平面設計中一種重要的形式,強調的是漢字或漢字筆畫的審美功能,所以在這種設計中的漢字是經過變形、抽象等方法處理過的,其實際的意義並不是核心。但是在現在的平面設計中,雖然文字被處理成為圖形,但是它本身的內涵和意義並沒有消失,只是通過另外一種形式在表現而已,甚至可以說在這種設計中,文字在誇張和形象的處理之後,變得更加有韻味和視覺衝擊力,使它從單純的文字變成一種設計的元素,賦予它新的生命力,成為“有意味的形式”。

圖8是臺灣漢聲出版的書籍封面設計,整個封面和封底被“有機”“自然”等字佔據,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這些漢字並不是傳統的寫法,而是經過了設計和處理的,而且可以看到,它們要強調的並非是漢字本身,而是借用漢字的表意功能和特殊的結構形態,藉助一定的設計和處理技術,來突出書中真正的主題。圖9是一個“夢”字,它是日本設計師白木彰為殘疾人大會設計的招貼,這個字同樣是經過一定處理的,其中很多部分都是虛化的,這是字型本身的一種“殘疾”,同時也是對人的一種象徵,但同時這種表達方式又傳達出了殘疾人對成為健全人的無望的渴望,只有一字,便蘊含了眾多的資訊。

四是中西文混合構成。近些年,“混搭”一詞很火,並且不斷更新著它的內涵,其運用的領域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在目前的平面設計領域中也受到了重視。在平面設計的過程中,將不同的元素進行有機地整合,從而設計出新的風格和形態,使不同元素在基調、審美上達到和諧統一,讓主題具有創意性。

著名香港設計師陳幼堅(Alan Chan),一直都秉承著“無領域界限”的理念,將中西文化進行了很好的融合,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圖10以“我”字來表達“商業設計中的文化脈搏”的主題,作品的左邊一豎用英文的“I”(即“我”意)替代,它既是“我”的意思,又用虛化來弱化自我意識,既不顯得唐突,又讓整個作品富於創意。

五是解構或重組構成。“結構主義”(Construction)本是一種社會學方法,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它逐漸衍生出瞭解構主義等理論。解構方法在分析圖象的時候總是會運用科學的符號學原理,來企圖揭示它視覺、文化等層面的意義。這一分析過程被解構主義理論家稱之為解碼。漢字的書寫結構的獨特性,使得它與解構主義理論能夠很好地結合。在漢字設計過程中,運用解構主義對其“解碼”,即根據漢字的結構進行拆分,使它原來的結構發生變化,之後再根據設計主題的要求,重新組合與構建,從而出現新的形態,表徵新的意味。比如徐冰在華盛頓的沙可樂畫廊(Arthur ler Gallery)“當代藝術展”的自述:“通常的文字是通過借意、表達及溝通來起作用。而我的‘文字’卻是通過誤導、混淆和阻礙來起著影響人們思維的作用……從而開啟思維中更多的從未觸碰過的空間,找回那些已被淡漠了的思維及認知的原點。”可以說通過解構之後,漢字有了新的生命力,它的結構、含義等方面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而且也與設計作品的主題、表現形式相融為一體。

六是象形構成。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漢字最初的象形功能卻逐漸淡化,但是在當前的環境下,平面設計又要重新去發現漢字的這一特色,使得設計的作品更加生動形象,讓其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象形在標誌設計中一般可以分為部分形象和整體形象兩種,所謂部分形象主要就是指整體框架不變,令文字的某一部分與其所表達的內涵相象。如圖11就是一個部分形象的“拍”字,那一個錘子就是一種明顯拍打的意思,而它同時又與拍賣行業的特徵相同;所謂整體形象,指的就是整個字都是象形,它脫離了現在漢字的一般寫法,而也其所表達的事物很像。

  (二)會意構成

漢字中的會意字主要是在內涵上的一種體現,當然這種特徵也能夠被運用到當前的漢字設計之中,也就是用漢字來表達一字的個性化意象,將內在意蘊與外在形式融合,體現出一種特別的感染力。會意字本身就是強調字的內在意思,所以在現代的漢字平面設計中,會意字設計的運用,最主要也就是為了體現在本字之外的那種意念和思想,不要求“形似”,但卻必須要求“神似”,這樣才能夠使得創造的作品更加傳神。會意構成設計與表象裝飾設計兩者雖然都為漢字設計的方法,但是它們卻存在一定的區別,前者重意,以抽象為主;而後者重形,以具象為主。但是兩者都共同作用於平面設計之中。本次研究以具體的例項來對此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