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設計>環境設計>

鄉土景觀資源的整合與利用方法

環境設計 閱讀(5.4K)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國,與土地的聯絡最為緊密,土地上有彌足珍貴鄉土文化、鄉土景觀遺產,還有當地人對自己這片土地的信仰。然而,大規模的鄉村開發導致生態惡化日趨嚴重、鄉土景觀風貌逐漸遺失、鄉土文化也出現斷層。我們應當認識到:鄉土景觀是維繫鄉土中國的傳統倫理信仰的紐帶,建立人跟自然真正和諧的重要基礎,理所應當得到關注和重視。因此,研究鄉土景觀資源整合與利用有其重要的意義。

鄉土景觀資源的整合與利用方法

一、鄉土景觀資源的型別

(一)從景觀風貌角度劃分

鄉土景觀根據其外在表現形式和人的參與形式主要可分為自然環境景觀和人文景觀兩大部分,其中人文景觀又包括:經濟景觀、聚落景觀、歷史文化景觀。這幾個部分相互聯絡,相互滲透,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鄉土景觀。

1.自然景觀。自然景觀是由山水、動植物資源和風霜雨雪等自然現象構成的景觀,是一個地區的自然環境條件總和,也是—個地區鄉土景觀框架的基礎和大背景。

2.人文景觀。鄉土景觀以其人文化人性化為特點。人文景觀與人類的發展緊密相連,是歷史研究的寶貴資源,也是保持景觀本土化的關鍵。

(1)聚落景觀。聚落景觀是構成鄉土景觀的重要部分。傳統聚落景觀由自然環境、建築、構築物和建築外部空間構成,以建築群構成的景觀氛圍為主體。

(2)文化景觀。鄉土文化景觀包括物質形態的和非物質形態的。傳統鄉土建築中的牌坊、宗祠、碑刻、寺廟、戲樓是鄉土文化的物質表現。此外,各地的宗教、民俗活動等也非物質形態景觀,也屬於鄉土歷史文化景觀的範疇,是各地區鄉土景觀吸引人們的重點所在。

(3)經濟景觀。經濟景觀是鄉土景觀中與人的經濟活動密切相關的部分,是鄉土景觀的特色所在。鄉土景觀與人們的生活不可分割,鄉土景觀中的經濟景觀包括人們的生產場景、農田、林帶生產工具與生產相關的經濟作物、動物和有這些元素組成的景觀體系。

(二)從空間層次上劃分

1.微觀層次——鄉土事物。一個或一組事物形成的景觀,例如鄉村小路旁的一棵大樹、遺留在田邊的一架水車等。一般是由具象的“物”所構成的,其具有具體的景觀形態,給人較為直觀的鄉土感受、是生活藝術的體現。借鑑這樣的元素,將原有的鄉土景觀藝術化、符號化,從而保留鄉土的精神,可以引起人們情感的共鳴。

2.中觀層次——鄉土片段。鄉土環境中的一些景觀片段,例如鄉土聚落景觀、農業景觀、民俗景觀等。這一層次的景觀最富有地域特點和鄉土原生特色,也是鄉土環境中最具感染力和代表性的風景。對於這一層次的鄉土景觀,應重在保留維護和更新,在規劃和進一步設計中,保持其風貌,順應其特色,營造出和諧美感。

3.巨集觀層次——鄉土意象。巨集觀層次的鄉土景觀即鄉土意象,是鄉土環境中所有自然與人工形態給人們的感受。它是以自然純樸的田園風光為主題,由鄉土環境中的各種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所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鄉土景觀意象是人們對鄉土景觀的認知過程中。在信仰、思想和感受等多方面形成的一個具有個性化特徵的景觀意境。在鄉土景觀意象明確和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鄉土景觀規劃中。繼承和保持傳統景觀和景觀意象是最高原則。

二、鄉土自然資源的利用方法

自然界豐富多樣的地形、土壤、氣候、地質和植被,不僅是構築鄉土景觀的重要元素,也是景觀創作的靈感和象徵,對於鄉土自然資源的利用要因地制宜、因材施用。

(一)充分結合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鄉土景觀的框架和基礎,也是景觀設計的主要依託。複雜的地形,對於設計者來說,既是巨大的挑戰,又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例如,深圳梅林山郊野公園依山而建。地表起伏較大,空間層次豐富,區域性地形複雜。設計者以保護和恢復基地生態環境為前提,在進行相關專案的設定和景觀營造中充分尊重當地的自然生態條件,結合現狀地形進行因地制宜的設計,力求創造生態和諧、人與自然互利共生的宜人環境。

(二)鄉土植被的特色展現

鄉土植物是作為本地的鳥類、昆蟲等動物的棲息生境而存在。不同的鄉土環境孕育出各具特色的鄉土植被,珠三角的芭蕉林、北方的梨園、江南的油菜花田等等,無一不體現了獨特的地域風光,是鄉土環境中不可多得的景觀資源。鄉土植物造景一般通過營造地形、水體、硬質景觀來營造生境,或者巧妙利用鄉土環境中植被豐富的色彩與肌理,達到優美的景觀效果。例如,在深圳光明新區中央公園國際競賽的方案中,設計者利用原有場地機理,與各種植物結合形成流動的五色土景觀,大氣磅礴,令人過目不忘。

(三)自然材料的靈活運用

鄉土環境中的自然材料是最生活化、最直接可取的資源。其利用方法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注重可持續性:鄉土材料最好是通過當地再利用的資源獲得。例如,建造建築物時多餘的石材可以用於鋪設園路,修建景牆、水池,以及景觀裝飾和鑲邊等。二是結合材料特性:鄉土材料的特性與表現的題材只有根據實際情況來定位,今天設計師所追求的不僅僅是造型上的完美,還是造型表現與材質特性的有機結合。三是藝術化處理:鄉土材料經過藝術化處理,可營造多種多樣的景觀小品,點綴場地。一方面,鄉土材料本身就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和天然的魅力;另一方面,陶土、石材、木材等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經過打磨、雕刻等加工手法,可以呈現出不同的藝術效果。

三、鄉土人文資源的`利用方法

在鄉土景觀設計中,除了充分考慮場地的自然地理特徵,尊重場地的原有特性外,對於鄉土人文資源的利用也同樣重要,這主要包括保護利用歷史遺存和挖掘當地傳統文化兩個方面。

(一)歷史遺存的保護與恢復

鄉土景觀中的歷史遺存具有很高歷史文化價值,且具有不可複製性。我們應當充分地發掘、保護和利用這些歷史遺存,使他們能夠更加完整有序地成為鄉土文化的承載體。一方面可以通過強化宣傳教育。建立起當地居民自發保護的機制;另一方面要開展調查研究和評估工作,對具有保護價值的鄉土景觀遺存進行全面的調查,建立檔案名錄。確定保護物件,實行分類保護,分級管理田。保護原生環境,歷史遺存的原生環境不同於城市的自然環境,具有特色性和獨有性,而獨特的歷史遺存正是根植於這種有個性的環境,二者互相依賴又互相襯托。因此,對於歷史遺存的保護,要植根於整體原生環境的保護。景觀的模仿再生,鄉土景觀的再生是立足於當地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以藝術的手法。科學的理念,還原或再現。對現有景觀進行恢復與功能再造,使原本屬於這片土地的有利資訊得以保留,並通過再創作賦予其新的內涵,使其獲得再生展示並延續當地的歷史與文明舊。

(二)鄉土文化的繼承與延續

在不同的景觀環境設計中,對地方歷史民俗文化的尊重大致表現為三種方式:對地域傳統文化的“活化”;對地域傳統形式的借鑑;傳統生活方式的參與和感受。

1.鄉土文化的“活化”

民間的鄉土節日文化、家庭文化、習俗文化等,經過了歲月變遷,可能已經喪失了原有的鮮活顏色。對地域傳統文化的活化,其關鍵點在於保持其原汁原味,對此我們可以從下幾個

方面出發:

(1)文化片段整理總結。對於逐漸沉寂或遺失的地域傳統文化。應通過民間查訪、閱讀歷史資料等方式,對零星的文化片段進行整理、歸納、總結,並根據其脈絡進行適當的新增和創作,使之易於理解,便於更完整的保留和傳承。

(2)傳統文化內涵挖掘。要善於挖掘鄉土景觀蘊涵著的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注重對鄉土人文生態的保護和利用。以便更好地發揮民間傳統文化在鄉士景觀規劃設計中的作用。

(3)多元文化的整合。鄉土景觀的意義來源於地方文脈。並解釋著地方文脈,僅靠表層的感覺、感官的體驗來打動人的景觀是無法長久的。鄉土文化的傳承,既要全面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要吸取來自各方的文化精華,整合到本土的文化中來,使傳統文化得到昇華。

2.鄉土文化的借鑑與表達。鄉土文化具有區域感和差異性,作用上的互補、空間上的重疊、時間上的動態變化。從景觀設計層面來說,就是對空間周圍環境資訊、城市歷史、民族風情、傳統習俗、宗教思想等方面分析,提煉相關資訊,通過模擬、抽象、隱喻和象徵等手法,形成抽象符號表達所提煉資訊的主題內容,使人們視覺上接受淺層審美后,通過聯想、想象引發更深含義的意境審美,從而加深人們對鄉土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3.鄉土文化的體驗與感知。從人與生俱來的好奇的本性和親近鄉土的意願出發,藉助各種活動讓遊人自己去感知鄉土的存在。包括讓遊人參與農業生產、手工藝、鄉土飲食的製作、參與當地特色節慶和鄉土社會活動等,在鄉土文化的體驗中得到情感上的共融與昇華。例如,在武漢佳海農業風情公園的方案中,特別設定了生活體驗區,該區在功能上以創造出值得遊人回憶的農業活動體驗為主,建設具有住宿型、康體型、生產型等功能的市民體驗主題農園。其中設定有農家飯舍、自家農耕園、開心磨坊、釀酒坊、製陶屋、農家戲臺等景點,供遊人參與、觀賞遊玩(如圖4)。又如,在光明新區中央公園規劃方案中,大部分引發公共參與的公共事件被規劃在中央公園外層。呼應“請和我做朋友”的主題,這些公共事件將圍繞“土地”的基本主題展開,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引導人們進行探討,從而加深對土地的理解。通過不斷的“與大地交流”,找尋真正和諧的相處之道。

四、結語

自然融於人類環境,人類屬於自然正是現代生態理念所追求的。鄉土景觀整合與利用是以尊重鄉土環境的生態自然、歷史人文以及人文的體驗需要為前提的一種綜合過程。因此,我們應該秉持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和自然樸素的設計觀,不加粉飾地運用現有資源,最大限度地體現其原創的特點,保持鄉土本色。此外,要呼籲和提倡發揚設計的創造性,帶著我們對社會對環境的責任去創造當代人的土地和當代人的生活空間。總之,“鄉土”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是社會發展歷程的見證,如何利用人類聰慧的頭腦把使鄉土景觀得以儲存和發展下去,是未來繼續探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