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資本運作>

民營企業的資本運營方式探究

資本運作 閱讀(2.39W)

所謂資本運營,是指企業將自己所擁有的有形和無形的存量資本通過流動,優化配置等方式進行有效運營,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本增值。對於企業來說,資本運營可以採取收購或兼併方式,也可以通過控股或參股進入某一企業,還可以通過出售部分產權來盤活存量資產,調整資本結構。中小企業如果能使資本運營達到有效率的水平,就可以實現短期迅速長大的目標。

民營企業的資本運營方式探究

  一、民營企業資本運營存在的問題

儘管我國民營企業在資本運營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其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制約企業資本經營成效的問題。它們主要有兩個方面:

  1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不完善

現代企業理論強調,企業資本運營切忌隨意支配資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企業在資本運作實踐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機構超大化發展,忽略企業邊際成本和機會成本,忽視生產要素的整合優化等不當做法,其結果往往是企業陷入困境,一蹶不振。究其原因,內部管理混亂往往起到很大作用。民營企業多為家族式企業,家長式的管理具有極大的隨意性。一旦企業超大化發展,尋租、權錢交易等有損企業整體利益的現象便會紛至沓來。例如,作為民營企業翹楚的太子奶曾經在中國乳酸菌飲料行業佔據龍頭地位。2005年太子奶乳品銷售收入約18億元,然而,根據中國乳業年鑑的資料顯示,2006年其銷售收入只有11.757億元,下降約34%。2010年7月,株洲市委宣傳部通報太子奶破產重整。據一位曾在太子奶任重要崗位的人透露,太子奶的員工大多是湖南人,關係複雜,老闆李途純將一些親友分別安排在會計、出納、採購等重要崗位,這使得企業的決策、執行以及監督體系都很粗糙。太子奶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能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和體系化的經營模式造成的。

  2政府不當干預導致低效率

由於我國國情的特殊性,政府為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經常直接或間接干預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如有些地方普遍存在的“扶貧幫困”、“強制兼併”等活動,這種情況嚴重地制約了民營企業的經營發展。此外,政府有關部門人為設定行業壁壘無疑也給民營企業資本運作套上了一層沉重的枷鎖。據有關部門調查,2009年,民營資本投資在將近30個產業領域存在著進入壁壘。儘管政府近年來出臺多項政策強調要逐步放寬投資領域,使民間投資與外商投資等享有同等待遇,但原有的無形牢籠並沒有從根本上被打破,行業壟斷和歧視性的準人政策仍然存在,如證券、保險、通訊、石化、電力等行業,民營企業仍是可望而不可即。有些領域雖然允許民間資本涉足,但體制性障礙導致明顯的不公平競爭。與國有經濟和外資經濟相比,民營經濟在投資、生產和經營方面,面臨更多的審批程式,手續雜、關卡多、效率低。

  二、改善民營企業資本運營的`對策

總結多年來民營企業資本運營的經驗教訓,我們得出,必須腳踏實地穩步進取才能實現資本運營的良性發展。新時期,民營企業在現有的資源和競爭優勢基礎上,應該更加有效地實現資本運營效率最大化與風險最小化有機結合的發展目標。為此,有關部門應主要在以下兩方面作出努力:

  1 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實行科學管理

良好的現代公司治理結構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必要條件,也是民營企業實現自身歷史跨越的必然選擇。我國民營企業在達到一定的規模以後應該按照相關公司法律的要求規範運作。具體而言,應根據企業的不同實際情況,進行股份制上市,實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等現代公司體制的改造。同時,規範企業的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的設立制度及執行機制,真正形成企業決策、監督和經營三權各司其職、互有監督、共同促進的良性發展格局。此外,民營企業也應在科學管理上下功夫。民營企業的資本運營通常具有經營風險、財務風險、政策法規風險等多種風險,要使民營企業在險象環生的資本市場中佔得一席之地,企業管理層必須通過設計科學的制度,充分實現企業自上而下經營決策的科學化,從而為企業的持續發展鋪平道路。

  2 完善相關法規,消除不合理的市場壁壘

完善的法律體系是防止民營企業利益被不公正侵佔的重要手段。為此,政府有關部門必須不斷推進《公司法》、《證券法》等相關法律的修改和完善,加快《投資法》等法規的立法工作。同時,政府應重新定位其自身職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工作應是掌舵而不是划槳,政府部門在實踐中應把握經濟發展的整體方向,加大立法,完善市場體系,建立健全資本市場的社會保障、企業擔保等制度,向企業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援、資訊支援和信貸支援,從而使企業在資本運營中“後勁十足”。此外,行政部門也應儘量降低民營企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具體而言,就是要做到打破所有制、部門以及地區隔絕封鎖的局面,使民營企業充分獲得與外商、國有企業同等的待遇,並且在民營企業股票上市、發行債券等融通資金方面放寬民營企業的人門條件,真正體現平等的競爭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