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危機管理>

危機管理心得體會範文模板

危機管理 閱讀(2.52W)

引導語:近年來,國內危機事件頻發,能否正確地看待企業危機並實施合理的危機管理策略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以下學習啦小編為你帶來危機管理心得體會範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危機管理心得體會範文模板

  篇一:危機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企業危機管理是指企業為避免或減輕危機帶來的損害和威脅,從而有組織、有計劃地學習、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策略。也可以說,任何防止危機發生的行為、任何消除危機的措施都是危機管理。

1、走近危機,瞭解企業危機管理的現狀

步入21世紀以來,企業危機頻發,其影響力和破壞力也越來越大。中國的大部分企業處理危機的手法缺少專業性。一些國內大企業已經著手建立危機處理機制,但與一些跨國企業相比,總體而言,手法尚不嫻熟,對危機管理尚未有成型的模式,使得國內企業在面對危機時表現出不知所措,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1管理者危機意識較弱

目前中國大部分企業的公關活動只是停留在產品、服務和品牌傳播階段,而對的企業的全面管理尤其是危機管理難以把握。國內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普遍具有較好的危機管理理念,在日常的經營運作中也採取了一定的危機管理措施,但和西方的一些大企業相比,我們的危機意識普遍較弱。一部分原因是現有體制導致經營者沒有“恐懼”心理,沒有危機觀念。

1.2企業危機處理措施不力

很多企業不注重日常的危機管理體系的建立,當企業面臨危機的時候不知所措,無力應對,以致事態惡化。調查顯示:當企業出現危機時,9.2%的企業認為企業經營難免會出現問題,因此“不採取任何措施”;25.5%的企業採取“觀望”態度:當出現危機時,先不採取措施,視媒體和公眾的反應再製定應對方案;39.3%的企業會按照企業內部現行的處理機制進行處理;只有25.5%的企業會立刻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處理方案並採取行動。

  1.3企業不能有效應對媒體

傳媒在公眾心中普遍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媒體的報道有時能左右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調查發現:對於媒體不利於本企業的不真實報道,11.5%的企業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36.3%的企業要視公眾的反應之後再反應;33.2%的企業要投訴該報道的記者。這些消極被動或者過激的反應均不利於企業與媒體間良好關係的建立,不利於企業用好媒體這把“雙刃劍”。企業對常態時與媒體建立和諧關係的重要性缺乏足夠認識,與媒體的合作主要是常規的、表層的合作,缺乏積極有效的深層次合作。

2、把握程式,尋求企業危機管理的對策

危機管理分預防危機、處理危機、事後完善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緊密相連、環環相扣。而這三個環節中,預防危機是重點,避免危機發生是最理想的管理效果,即使無法避免至少也可做到未雨綢繆、從容應對。

 2.1預防危機

樹立危機意識是最首要的工作,在變化莫測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必須保持高度的危機感,時刻留意市場變化,加強內部管理,在強大的競爭壓力下不斷奮進。微軟公司原總裁比爾・蓋茨的一句名言“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就是企業危機意識的具體體現。企業還

應當向員工灌輸危機意識,讓員工明白企業不警惕危機就會被市場淘

汰,員工不警惕危機就會被企業淘汰。危機意識是開展危機管理的基礎,危機管理的重點工作也正是樹立危機意識,許多企業已將危機意識融入到企業文化中。

其次,建立危機管理體系。先要成立危機管理組織,一般是危機管理小組或危機管理委員會。危機管理小組是一個智囊團,需要各個領域的專才和危機管理專家,由企業的高層領導人和各職能部門人員組成。然後,危機管理體系需要制定危機管理的制度、流程和計劃,做到工作開展有條不紊、面對危機胸有成竹。只有將危機管理規範起來,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

  2.2處理危機

處理危機的措施一般分兩類:一類是危機發生初期的應急措施;另一類是危機發生中後期的解決措施。

危機發生初期是最緊張的時期,其損失和影響擴散的速度最快,所以企業必須時刻關注,及時處理,採取應急措施。危機一般是突發事件,當企業知道危機發生後,應該沉著冷靜,立即隔離危機防止其蔓延。2010年4月20日發生的BP公司墨西哥灣鑽井平臺突然爆炸事故,在處理過程中也沒有采取“一步到位”的辦法,而是先後嘗試了安放巨型鋼筋水泥罩、開啟止噴閥、設定吸油管等多種堵漏方案,在均毫無成效後,才最終使出“蓋帽法”成功堵漏。在3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大約490萬桶的原油洩漏,其中410萬桶流入了墨西哥灣,曾經的英國石油巨頭由此被拖垮。這就是由於在危機發生初級沒有及時採取措施所致。

等危機發生一段時間後,緊張感降低,主要是進行一些例行的工作,此時企業可將重點放在解決措施上。解決措施不同於應急措施,不是為了控制事態,而是要真正地解決問題。一方面要實實在在地把已出現的危機處理好;另一方面是要解決危機的根本問題。企業主要有以下幾種解決措施:第一,補償受害者損失。讓受害者基本滿意,是衡量企業渡過危機的第一個基本標準。第二,通過法律調控危機。利用法律手段處理危機,是根據事實和法律規定處理問題,可以較公正地結束整個事件。第三,利用權威處理危機。權威人士和權威機構是公眾信任的物件,他們的意見易被接納。第四,公佈危機產生原因。補償損失只能讓公眾基本滿意,說明原因和防止措施才能使公眾真正滿意。

 2.3事後完善

危機是企業的一次特殊事件,通過危機可以讓企業看到很多平時看不到的缺陷,還可以鍛鍊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每一次危機過後,企業可以從中有所收穫,如果不及時進行總結,就會喪失用代價換來的寶貴經驗。同時,危機過後還有一些尚待改進的問題,如果不及時開展,就會喪失寶貴的完善時機。

無論危機產生的原因是什麼、處理結果如何,必然都會影響企業形象。因此處理完危機後,企業還應重塑企業形象。通常樹立企業形象可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平時,另一個是關鍵時期。企業形象需要長時間積累,企業必須在日常經營中保持良好的形象。這個時期,企業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保持持久的毅力,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塑造穩定的形象。但是在關鍵時期,企業的一舉一動都在公眾的關注下,是塑造形象的最佳時機。處理危機的過程中,企業的每一個行動都會透露出企業的內涵,公眾會對企業產生深刻的印象。在危機過後的一段時間內,企業可以抓緊時間鞏固在危機中樹立的良好形象。

總之,危機並不等同於企業失敗,危機之中往往孕育著轉機。危機管理是一門藝術,是企業發展戰略中的一項長期規劃。企業在不斷謀求技術、市場、管理和組織制度等一系列創新的同時,應將危機管理創新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一個企業在危機管理上的成敗能夠顯示出它的整體素質和綜合實力。成功的企業不僅能夠妥善處理危機,而且能夠化危機為商機。

  篇二:危機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因近年來公共危機事件增多,所以在選擇自學課程時選學了《公共危機管理》,以補自己在此方面知識的不足。抓時間學了一些,確實是本好書,也引發了自己的一些感想,或許偏頗,但不吐不快。書內將危機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經濟危機五大類。我看,不夠全面。信仰的缺失是不是種危機?信仰危機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災難?現在我們要怎麼做?知道自己的水平有限,以下算是拋磚引玉吧。

 一、正視我們的信仰

毫無疑問,我們黨從來沒有放鬆過,對我們黨的隊伍,對我們的人民進行的信仰教育,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黨內歷次政治學習的基礎內容,是我們黨對群眾的宣傳基調和導向。但努力,在市場經濟利益多元化的衝擊下,在花花綠綠不斷翻新、膨大物慾的侵蝕下,效果一再打著折扣。革命時期,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是信仰的力量。現在呢?個人認為有必要深入的調查一下,真正的,而不是形式。2008年 6月11日,俄羅斯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宣佈了“清黨”計劃,在進行完審查工作後,將有約3萬人被開除出黨。我們是否也會有這樣的危機呢?不敢想。《江海學刊》陳晏清、荊學民發表的《中國社會信仰的危機與重建》中提到“在市場經濟確立之後,有可能出現和已經出現的問題,是信仰的經濟化。信仰的經濟化也就是信仰的功利化。信仰失去了它對社會發展和人生導向的神聖性。信仰消失在功名利祿之中,功名利祿成為人們行為中唯一的本能的信仰”,發人深省,應該讀讀。

二、信仰危機帶來的災難

或許,您不認可我的判斷。康柏榕在天涯社群發表的『股市論談』中國的信仰危機,我不敢全然苟同,但有的地方,也有幾分警示的道理。即是一家之言,就姑且不作評論,摘一兩句,大家看看吧。“中國目前最大的危機不是經濟危機,而是信仰危機。經濟危機常常是由信仰危機伴隨而來。” “于右任先生寫過一篇《亡國三惡因》,其中道:‘民窮財盡,社會破產,國家破產。國有金,吝不與人,為他人藏。此其一。善不能舉,惡不能退,利不能興,害不能除。化善而作貪,使學而為盜。此其二。宮中、府中、夢中,此哭中、彼笑中,外人窺伺中、霄小撥弄中,國際偵探金錢運動中,一舉一動,一黜一陟,墮其術中。此其三。’這篇文章發表後不到一年,貌似強大無比,繁榮昌盛的滿清就轟然倒臺了。”

三、我們該做些什麼

陳晏清、荊學民發表的《中國社會信仰的危機與重建》一文中,對重建信仰做了詳盡的論述。但多為理論上的,結合自己,個人認為,就信仰問題,在黨內有三件事必須要辦。一是開展一次摸底,掌握真實情況,但決心要大於形式;二是組織一次大學習、大討論,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在教師和教材的選擇上要下功夫,講的課讓人信服;三是把信仰稽核作為一項制度,貫穿於用人、幹事中,形成明確的導向。群眾的信仰,一靠黨員表率,二靠宣傳。

以上是自己學習《公共危機管理》的幾點感想,既不靠題,也不成熟,不全面,歡迎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