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上市輔導>

中國上市公司績效評價

上市輔導 閱讀(3.05W)

當前,如何確定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考核指標及方法,指導對上市公司的投資,已成為投資界關注的熱點之一。績效評估作為一種價值判斷,其意義不僅在於評判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更是彰顯投資價值的必要判斷,而戰略績效評價則是重中之重

中國上市公司績效評價

在對上市公司進行績效評價過程中,首要的便是對其戰略績效的評價。企業戰略是企業為了能夠與外界環境協調發展而制定的具有長遠性、全域性性、指導性的規劃,是企業對未來的總體把握,戰略績效評價則在增加戰略的一致性、增強企業的預測能力和預警能力等多方面對企業的經營績效產生巨大的影響。

  行業因素至關重要

20世紀60年代,美國戰略學家安索夫《企業戰略》一書的出現標誌著戰略以一種科學的概念在管理學中開始得到應用。企業戰略管理考慮的是如何利用自身資源和資產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下滿足顧客的要求,從而實現價值的創造。

戰略管理對開展上市公司戰略績效評價具有理論指導意義。然而,中國目前眾多企業實際上並未形成核心競爭力,往往跟隨行業景氣的變化來追求短期內的超額利潤。如上世紀90年代初的家電行業、90年代末的汽車業以及目前的煤炭及金屬開採業等。

因此,在當前我國上市公司普遍規模能力不強、專業技術不高的前提下,在對戰略績效進行評價時,首要的便是對行業競爭優勢進行評價,即對上市公司行業成長前景進行客觀的評價,分析公司所處行業的性質、環境和政策以及行業中所處的地位等。

根據增長率行業分類法,上市公司所處的行業大致可以分為成長性、成熟性和衰退性三類。而根據標準行業分類,結合證監會頒佈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可劃分為15類行業。其中,處於成長期的行業有電子通訊裝置製造、醫藥生物等;處於成熟期的行業有采掘業、食品飲料菸草等;而進入衰退期的則有農林牧漁、紡織服裝皮革。

而上述分類只表明了公司所處大行業的整體景氣情況。每個行業都有細分的子行業,每個子行業還都有產業鏈條的週期性變化次序。即使同一子行業的同一產業鏈的企業,由於產品結構的不同,其行業成長前景也不相同。

在上市公司行業成長前景分析中,除分析公司所在行業處於成長期、成熟期或衰退期外,還需對所處行業的上下游結構進行分析。如石油化學塑膠塑料和金屬非金屬行業,整體上處於成熟期行業。但是,在行業內處於上游的企業和處於下游的企業有可能在一段時期內行業成長前景截然不同。

另外,在上市公司行業成長前景分析中,要注意上市公司在行業某個領域或某個地區的壟斷優勢或獨特不可複製優勢,這可使公司產生穩定的壟斷利潤,並體現了較高的戰略績效。如歌華有線是北京市唯一的有線電視營運商,廣州控股、深能源等都是公用事業型企業,具有自然壟斷的屬性;也有一些是擁有自然資源優勢的企業,例如西山煤電、兗州煤業等的煤炭資源、鹽湖鉀肥的礦藏資源、中金嶺南的有色金屬資源等。當然,也有像貴州茅臺、五糧液之類的具有消費剛性的企業,不會因經濟週期波動而表現出明顯的起伏,而且其國酒品牌也可以看做是一種特殊的資源。

  趨勢優於核心能力

核心競爭要素是企業在整個核心能力培育過程中不斷積累的特有競爭優勢,它可分為基礎態核心能力、亞狀態核心能力和成熟態核心能力三個層次。

基礎態核心能力的企業產品有一定的生命力,但競爭能力不是很強,企業的目標主要是通過為使用者創造差異化的價值爭取生存。亞狀態核心能力企業已經初步形成能力平臺,通過能力的擴充套件為使用者更快更好地創造價值。此時,企業的主要目標是爭取快速的成長和壯大。成熟態核心能力企業已經構築其完善大能力平臺,能持續地、更快更好地為使用者創造獨特的價值。此時,企業的目標是在實現持續發展的同時獲取穩定的高額利潤回報。

依照這樣的標準,我國相關部分企業缺乏後兩種形態的核心競爭要素,但基礎態的核心能力在我國企業中還是存在的,特別對上市公司而言,不少企業已具備亞狀態的核心能力,極少數企業還具備成熟態的核心能力。

對中國上市公司核心競爭要素進行評價,首先要識別上市公司目前的核心競爭要素處於哪一個狀態,並在評分結構中將三類狀態的定量指標明顯區別出來,只有具備亞形態和成熟態核心能力的企業才能獲得更高的評價分數。其次,要分析企業是否有提升核心能力的潛力,其發展趨勢是否朝著創造持續競爭優勢的方向。對於更多的上市公司來說,問題的關鍵應該是如何提高、強化和啟用核心能力提高競爭優勢,也就是如何培育其核心能力,使其儘快達到亞狀態和成熟態,創造出持續的競爭優勢。因此,在評價中國上市公司核心競爭要素時,應尤其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一、除非一些績效差或僅具有殼價值的上市公司,絕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存在基礎態核心能力,但只有少數上市公司具有亞狀態核心能力,而擁有成熟態核心能力的企業則可能是很少一部分。

二、從外在表現看,基礎態核心能力是支援企業生存的基礎;亞狀態核心能力支援企業獲得階段性競爭優勢,而成熟態核心能力構築起了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基礎。

三、上市公司現在是否擁有能創造持續競爭優勢的成熟態核心能力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發展趨勢,公司如何根據自身特點去培育這樣的核心能力。只要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戰略執行過程是在不斷壯大和培育核心能力,就具備了較高的核心競爭要素績效。

  專注主業提升競爭

主營業務收入是公司經常性交易活動所產生的營業收入,是公司穩定利潤的主要來源,左右著上市公司的核心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主營業務利潤佔公司總利潤的比重高低及穩定性還將影響公司經營業績的穩定性,從而影響公司的後續發展,並直接決定著公司戰略規劃的實現程度。

按我國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準則的分類,公司利潤由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淨額及前期損益調整組成。其中,主營業務利潤是公司盈利的核心,具有永久的持續性,是公司盈利中最穩定和最可預期的部分,而其他四個部分屬於暫時類或價格無關類,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作為一個戰略績效優秀的上市公司來說,必須在公司戰略定位上選準主業、紮根主業、壯大主業,並通過戰略規劃和實施達到不斷提高主營業務利潤及其比重的目的,才能有效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績效和核心競爭力。

我國上市公司目前普遍存在著主營業務不突出、主營業務分散、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不強等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經營理念的錯位。在我國企業傳統觀念中,重視短期行為、盲目崇拜多元化經營,這種經營理念在經營業績上的反映便是投資過度分散化、主營業務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投資專案效益不佳,公司經營績效每況愈下。

企業多元化經營和專業化經營的爭論由來已久,而大量的事實證明,在主營業務競爭力不強的前提下,去從事非主營業務,基本上是以失敗告終的。目前,國內上市公司普遍規模偏小、技術核心能力較弱,不僅規模上尚不具備多元化經營的基礎條件,而且更缺乏與規模相匹配的專業化水平。

要評價上市公司的戰略績效,首要即是評價公司的主營業務經營績效。實際上,主業清晰只是一個結果表現,更為深層的應該說是評價上市公司戰略定位的合理性和持續經營的長期性。萬科公司的“減法”已經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案例,也是一個合理的戰略定位形成清晰而強大的主業的案例。多元化經營看似如投資組合一樣分散了風險,但由於缺乏規模效應和專業化水平,反而是加大了公司的經營風險,使公司喪失了持續經營的根本。

  評價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經營績效主要有三個指標:

一、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反映的是公司當期主營業務收入與往年同期比較所表現出來的增長能力,切實反映了公司主業規模的拓展能力,只有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的'持續快速增長,公司規模才能實現相對強大,才能成為所處行業的龍頭企業,才能獲得行業的領先利潤。

二、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反映的是公司當期主營業務利潤與往年同期比較所表現出來的增長能力,它反映了公司主營業務的經營利潤率和增長後勁。該指標一定程度上比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更具“含金量”,這說明公司主營業務的增長是伴隨著利潤和現金流同步增長的,它一定條件上說明了公司主營業務的競爭能力和發展能力。

三、主營業務貢獻率。該指標反映了主營業務利潤在公司利潤總額中所佔的比率,比率越高,說明公司經營的穩定性越強。主營業務對上市公司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其對公司利潤的重大貢獻,還在於其對穩定公司經營業績,增強投資者的信心,為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進行再融資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於主營業務利潤是公司持續穩定的利潤來源,因此,主營業務貢獻率越高,其經營業績應該越穩定。

  規範使用募集資金

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主要體現在向社會公眾股東融資,眾多優勢的上市公司正是通過募集資金的合理使用成為行業內的領袖企業,實現了企業的超常規發展。但同時,也有許多上市公司為資金而募集,缺乏實質性的投資專案或改變既定的投資用途,極大地損害了廣大流通股東的利益。

在2001年前,由於缺乏對募集資金的監控政策,再加之上市公司IPO、增發新股等政策空前的市場化,導致眾多上市公司盲目追求高市盈率融資。一時間,上市公司陷入了過度融資的怪圈:一方面,公司賬面上還有大量的現金,另一方面,又通過種種關係去再融資,從股民手中騙取更多的資金。

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和管理層的資金慾望空前膨脹,各種變更募集資金使用或佔用募集資金的現象比比皆是。當意識到這種過早“市場化”融資的弊端後,2001年11月,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股份有限公司公開募集資金管理的通知》,從建立募集資金的專戶儲存制度、規定募集資金禁止使用的範圍、進一步明確改變募集資金用途的範圍三方面對首次發行資金使用進行了限制。

減少了上市公司隨意挪用或改變募集資金用途的行為,提高了非流通股東通過過度融資獲得控制權收益的成本,有利於減少過度融資的程度和危害,限制了上市公司可能出現的技術避規,增強了政策的實施效果。

  因此,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使用評價主要涉及到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募集資金使用合規性評價。即上市公司完全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進行募集資金的合規存放和合規使用,也沒有隨意變更募集資金的使用用途。

二、募集資金使用效率評價。即評價上市公司有無按照招股說明書等的要求及時順利地進行募集資金使用,使資金在既定時間內發揮應有的價值。

三、募集資金使用效益評價。在招股說明書中,上市公司對募集資金投入專案的財務指標作出預測,包括投入週期、投資回報率等指標等都明顯披露。根據募集資金投入產生的效益與預測資料的比較,可判斷募集資金的使用效果。

四、募集後公司現金股利回報評價。中小投資者是以現金認購上市公司股份的,當然,除公司股票溢價收入外,還希望獲取真實的現金股利回報。如果平均股利回報率能超過其希望的收益率,這說明募集資金投入真實地給廣大投資者以實際回報,至少應能達到或超過普通企業債券的回報率。

通過對行業成長前景、核心競爭要素、主營業務經營績效、募集資金使用等四個方面對中國上市公司戰略績效進行評價,因此,通過四個方面內容的評價即可構建中國上市公司戰略績效評價模型。

而除了主營業務經營績效評價和募集資金使用評價中的部分內容可用定量的方式來計算外,其他指標都只能通過專家判斷等方式用定性的方法來評價,尤其是公司核心競爭要素評價,更需要在公司內部業務和競爭能力詳細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得出較為客觀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