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國學智慧>

冬至吃餃子的諺語

國學智慧 閱讀(1.23W)

2016年冬至是12月21日,一年中日光最弱、白晝最短的一天,又恰逢一年中月光最弱、黑暗無邊的一天。這是屬於黑暗的日子,也是復活的日子。從今天起,光亮會越來越多,溫暖會越來越多。

冬至吃餃子的諺語

  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冬至吃餃子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那麼冬至為何吃餃子呢?(注:十月一,是十月又一的意思,也就是十一月。)

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是南陽西鄂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祛寒嬌耳湯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治凍瘡。

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原來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冬至諺語

在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氣象諺語中,冬至諺語幾乎是最多的。一起來看看吧!

“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故有“冬至一陽生,天時轉日長”之說。

冬至日開始數九,苦寒時節,“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每天寫一畫,寫完這段話,春天便來了。

冬至是最早被確定的節氣,“冬至長於歲”、“冬至大如年”,它也是古人最為重視的一個節氣。

古時的冬至,作為一個節氣和節日,比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等更加高大上。

漢代時,“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冬至成為人們遠離煩擾、靜養心神的“例假”。

唐宋時期,冬至節放假七天,與春節等同,一年之中最“黃金”的兩大假期之一。

“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在漫漫冬日裡,因陰陽流轉,於是有了一份慰籍。

人們往往把冬至時節的天氣作為一種具有先兆意義的.“風向標”,來推測未來的天氣走勢。

例如此時節的天氣與年景的關聯:

冬至晴,百物成。

冬至晴,五穀豐。

冬至晴明稻年豐。

冬至風吹人不怪,明年莊稼長得快。

冬至風寒是豐年。

冬至接近三日陰,來年穀米貴如金。

冬至天冷雨不斷,來年收成無一半。

“冬至宜晴”,是眾多諺語所透露出的定性意見嘞。

還有很多諺語所反映的,是冬至時節的天氣與後續某個時段的對應關係。比如與春節:

晴冬爛年。

冬至雨,必年晴。

幹冬至,溼年蔸。

乾淨冬至邋遢年。

比如與元宵:

冬至雨,元宵晴;冬至晴,元宵雨。

比如與立春:

冬至溼,立春幹;冬至幹,立春溼。

以及與其他時段的對應:

明冬至,暗臘八。

冬至鳴雷百日寒。

冬至不凍,冷到芒種。

冬至落一下,夏至落得怕。

… …

此外,古人也常常把冬至日是在農曆的月初、月中、月末作為推斷冷暖的一種依據。

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月中,單衣過冬;冬至在尾,沒有火爐後悔。

冬至月初,石頭凍酥;冬至在月腰,過年沒柴燒;冬至月尾,大雪紛飛。

冬至在月頭,賣被去買牛;冬至在月尾,賣牛去買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