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培訓>職業經理人>

關於職業經理人的薪酬問題

職業經理人 閱讀(1.87W)

導語:從一開始,企業中就有些常常是處於負責地位的人,顯然屬於管理班子之中,但並不為其他人的工作負責。例如,一個公司中的司庫,負責公司中資金的供應和使用,他可能有一些下屬,從這個意義上說來,他是一位經理人。

關於職業經理人的薪酬問題

  上海CEO總年薪包攬了8大熱門行業第一

“我特別想知道我所在行業與我同級職位的人掙多少錢。據此來判斷老闆是否虧待我了。”一提起《經理人》薪酬大調查,這是無數職業經理人最本能的第一反應。

“我特別想知道2005年市場的整體薪酬走勢,以及我所在行業各職位薪酬的市場水平大致情況如何,並據此制定薪酬方案。”提起薪酬調查,這是眾多投資者、企業CEO最關心的事情。

  整體呈上升趨勢

根據本次調查資料,2011年薪酬總體上升幅度在6.4%~7.6%,薪酬增長的特點是:越高階的職位幅度越大;薪酬基數越大增幅越大。而且在高薪群體中呈現分化趨勢,最高階的20%經理人,與其他“高薪同僚”的薪酬差距正在拉大,企業總經理、副總經理與普通經理的薪酬差距可達2~4倍。

高薪的部門經理與低薪部門經理之間的差距也在進一步加大,其中,資訊科技經理、財務經理的薪酬水平要略高於其他部門經理,人事經理在同級別中薪酬水平總體最低。而總監級與經理級的差別可以達到一倍甚至兩倍。

行業薪水上漲也達到了一個高峰,尤其新開放的一些領域,在金融,保險,基金等行業,外資的進入形成新的人才“黑洞”,大幅拉動薪金的變化。這種情況非常類似於2003年的汽車業。一些核心保險銷售經理的底薪高達30萬元人民幣,加上銷售提成,往往會高達百萬。

  上海CEO掙得最多

在北京和上海,在8大主流行業之中,房地產行業的老總“薪情”最為高漲。上海房產行業老總的總年薪高居所有被調查行業及城市榜首,高達96.7421萬元(此部分資料均取90分位值。“分位值”是統計學上的一種資料分析的統計量。90分位值可直觀地理解為,在被調查者中,有90%的人的總年薪在所公佈數值之下,有10%的人的'總年薪在所公佈數值之上)。在北京,房地產老總也以79.2831萬元的總年薪高居該市6大熱門行業之首。房產老總的高薪,也反映了北京、上海房價居全國之最的市場行情,更折射出了老百姓抱怨京滬房價過高背後的隱情。

最令人側目的是,在對京、滬、穗、深等10大城市的金融、房地產、耐用消費品、快速消費品、加工/製造、批發和零售等8大主流行業CEO2004總年薪的調查中,上海市CEO們的總年薪在幾個熱門行業中,全部處於第一位,均在84.5萬~96.7萬之間,在相同行業,比北京、深圳、廣州等城市的CEO普遍高出10萬~30萬。無獨有偶,在2011年《經理人》雜誌委託國際頂尖市場調查公司,在國內首度按國際慣例開展MBA畢業生薪酬調查時,上海地區的復旦大學2001屆MBA畢業生的90分位值薪酬水平也居全國第一位。

  兩個“鴻溝”依然存在

在改革開放初期,只有進入外企才意味著高薪。近年來,隨著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民企職業經理人的薪資迅速得到提升,部分領先民企的基本薪資甚至已經基本趕上外企或者相差不遠。

但是,通過對備受大家關注的2011年終獎金的調查,資料顯示,北京、上海的民營企業所發放的年終獎金,遠低於歐美獨資企業,這也折射出中國民企與外企的薪資鴻溝依然存在。從對京滬兩地的金融、房地產、耐用消費品、快速消費品、加工/製造、批發和零售6大行業的調查顯示,從副總經理到部門經理,歐美獨資企業的年終獎金均值普遍是民營企業相同職位經理人的1.4倍~2倍之間。歐美獨資企業年終獎金均值最高的是上海金融行業,達43259元,民營企業年終獎金均值中,最高的也是金融行業,但僅達23,382元。

女性經理人與男性經理人薪酬“鴻溝”仍然繼續存在。在資訊科技和網際網路(計算機軟硬體,通訊)、快速消費品(食品,飲料,化妝品)、耐用消費品(服裝,紡織,傢俱,家電,工藝品)三大行業類別中,男性行政/人事總監薪酬較女性總監的高於20%~70%左右,差距最大的甚至高出近1倍。但是,在行政/人事經理職位上,男女差距顯然沒有總監級別的大,差距基本都在20%以內,差距少的基本持平,上海的IT與網際網路行業的女性行政/人事經理薪酬甚至還高出男性經理3.3%。

  一股寒冷的降薪支流

起薪,附屬性職務或者部分過氣行業繼續演繹降薪的故事。每年數百萬的大學畢業生徒然加大了就業壓力,部分大學生起薪已經跌破1000元大關,在低價競爭中,不斷演繹新的記錄和“新聞”,“零薪水就業”的概念也不斷出現。

起薪降低固然讓人感覺到絲絲寒意,根據“不加薪就是降薪”的理論,相當一部分職位和行業薪水增幅停滯,在“等待”物價上漲,最典型的是行政職務,只有行政總監略有增加,其他中層穩中有降,是典型的“等待型”職位。降薪涉及的不但是不同人群,而且是不同行業,被降的往往是曾經的焦點行業和焦點族群。家電,外貿,IT,手機,海歸族,MBA族,都有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感覺,風光過後,待到飽和的情況下,形勢就開始逆轉直下。

這些行業薪酬變化更多是市場調節的結果。外貿業:20世紀90年代外貿的高利潤來自壟斷經營,政策鬆動,不同性質的企業進入,一面滿足國家外貿發展的需要,一面行業出現飽和;證券和投資:證券商不斷的集體死亡,從業者付出降薪的代價,只是在為以前的職業操守買單。還有一些族群和職位降薪,是迴歸價值的表現,比如MBA和“海歸”。

行業性降薪往往和行業平均利潤掛鉤,漸漸讓人有規律可尋,表現形式也往往是起薪降低或者“不加薪就是降薪”的概念。

  2005,逆“控”上揚

2011年肅殺的巨集觀調控之後,部分過熱行業的投資受到了抑制。然而,經濟週期的回落,並沒有導致2005年職業經理人薪酬整體的必然回落或下挫。

本次薪酬調查資料顯示,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城市,在資訊科技和網際網路、電子技術、金融、快速消費品、耐用消費品、生物/製藥/保健/醫藥、加工/製造、交通/運輸/物流、

批發和零售、房地產及中介、服務業等12大主流行業,2005年的整體薪酬將較2011年有相當幅度的增長,增度最低在5.28%以上,最高則達11.85%,大部分城市的增幅都居於5%~11%之間。

在杭州、成都、瀋陽三大重點城市,12大主流行業2005年的整體薪酬增幅將高於京滬穗深四大城市,最高增幅與京滬穗深四大城市基本一致,在10%至10.59%之間。南京的服務行業增幅最低,僅有4.09%。

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瀋陽等幾大城市的上述12大行業中,耐用消費品行業2005年整體薪酬增幅水平最高,在9.36%~11.19%之間,金融行業次之,整體增幅在7.00%~10.59%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