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建築工程>安全工程師>

安全生產管理知識點:能量意外釋放理論

安全工程師 閱讀(2.2W)

有幾分勤學苦練,天資就能發揮幾分。天資的充分發揮和個人的勤學苦練是成正比的。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的安全生產管理知識點:能量意外釋放理論,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安全生產管理知識點:能量意外釋放理論

能量意外釋放理論

能量意外釋放理論揭示了事故發生的物理本質,為人們設計及採取安全技術措施提供了理論依據。

 1.能量意外釋放理論概述

(1)能量意外釋放理論的提出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種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釋放,意外釋放的各種形式的能量是構成傷害的直接原因。因此,應該通過控制能量,或控制作為能量達及人體媒介的能量載體來預防傷害事故。

1966年美國運輸交通部安全域性局長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釋放理論,認為“人受傷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種能量的轉移”。將傷害分為兩類:第一類傷害是由於施加了區域性或者全身性損傷閾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類傷害是由影響了區域性或者全身效能量交換引起的,主要是指中毒窒息和凍傷。

哈登認為,在一定條件下某種形式的能量能否產生傷害造成人員傷亡事故,取決於能量大小、接觸能量時間長短和頻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根據能量意外釋放理論,可以利用各種遮蔽來防止意外的能量轉移,從而防止事故的發生。

(2)事故致因和表現

1)事故致因

能量在生產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人類利用能量做功以實現生產目的。如果失去控制的、意外釋放的能量達及人體,並且能量的作用超過了人們的承受能力,人體必將受到傷害。根據能量意外釋放理論,傷害事故原因是:

①接觸了超過機體組織(或結構)抵抗力的某種形式的過量的能量。

②有機體與周圍環境的正常能量交換受到了干擾(如窒息、淹溺等)。

因而,各種形式的能量是構成傷害的直接原因。同時,也常常通過控制能量,或控制達及人體媒介的能量載體來預防傷害事故。

2)能量轉移造成事故的表現

機械能、電能、熱能、化學能、電離能及非電離輻射、聲能和生物能等形式的能量,都可導致人員傷害。其中前四種形式的能量引起的傷害最為常見。

意外釋放的機械能是造成工業傷害事故的主要能量形式。現代化工業生產中廣泛利用電能,當人們意外地接近或接觸帶電體時,可能發生觸電事故而受到傷害。

工業生產中廣泛利用熱能,生產中利用的`電能、機械能或化學能可以轉變為熱能,可燃燒物燃燒時釋放出大量的熱能,人體在熱能的作用下,可能遭受到燒灼或發生燙傷。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使人員中毒,是化學能引起的典型傷害事故。

研究表明,人體對每一種形式能量的作用都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或者說有一定的傷害閾值。當人體與某種形式的能量接觸時,能否產生傷害及傷害的嚴重程度如何,主要取決於作用於人體的能量的大小。作用於人體的能量越大,造成嚴重傷害的可能性越大。

 2.事故防範對策

從能量意外釋放理論出發,預防傷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防止人體與過量的能量或危險物質接觸。

哈登認為,預防能量轉移於人體的安全措施可用遮蔽防護系統。約束限制能量,防止人體與能量接觸的措施稱為遮蔽,這是一種廣義的遮蔽。同時,他指出,遮蔽設定得越早,效果越好。按能量大小可建立單一遮蔽或多重的冗餘遮蔽。

在工業生產中經常採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釋放的遮蔽措施主要有下列11種: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例如,在易發生觸電的作業場所,用壓縮空氣動力代替電力,防觸電;採用水力採煤代替火藥爆破等。

(2)限制能量。即限制能量的大小和速度,規定安全極限量。例如,利用低壓電器裝置防止電擊,限制裝置運轉速度以防止機械傷害,限制露天爆破裝藥量以防止個別飛石傷人等。

(3)防止能量蓄積。能量的大量蓄積會導致能量突然釋放。例如,控制爆炸性氣體濃度;裝置接地消除靜電蓄積;利用避雷針放電保護重要設施等。

(4)控制能量釋放。例如,建立水閘牆防止高勢能地下水突然湧出。

(5)延緩釋放能量。緩慢地釋放能量可以降低單位時間內釋放的能量,減輕能量對人體的作用。例如,採用安全閥、逸出閥控制高壓氣體;用各種減振裝置吸收衝擊能量,防止人員受到傷害等。

(6)開闢釋放能量的渠道。例如,安全接地可以防止觸電;抽放煤礦瓦斯可以防止瓦斯蓄積爆炸等。

(7)設定遮蔽設施。遮蔽設施是一些防止人員與能量接觸的物理實體,即狹義的遮蔽。例如,安裝在機械轉動部分外面的防護罩;設定安全圍欄等。人員佩戴的個體防護用品,可被看做是設定在人員身上的遮蔽設施。

(8)在人、物與能量之間設定遮蔽,在時間或空間上把能量與人隔離。例如,防火門、防火密閉等。

(9)提高防護標準。例如,採用雙重絕緣工具防止高壓電能觸電事故;用耐高溫、耐高寒材料製作的個體防護用具等。

(10)改變工藝流程。例如,改變不安全流程為安全流程;用無毒少毒物質代替劇毒有害物質等。

(11)修復或急救。治療、矯正以減輕傷害程度或恢復原有功能;搞好緊急救護;進行自救教育;限制災害範圍,防止事態擴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