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建築工程>安全工程師>

安全工程師案例分析預測題

安全工程師 閱讀(1.08W)

 簡答題

安全工程師案例分析預測題

1、河北粵華化工有限公司“5•7”合成觸媒吊樑高空墜落事故

2002年5月7日18時4O分,河北粵華化工有限公司宣化分公司在檢修聯合車間合成塔時,合成觸媒吊樑從34.5m高空突然墜落,造成3人死亡,2人受傷。

注:以下關於經濟損失的描述是出於出題的需要做了修改,不一定符合實際情形。

此次事故中,喪葬費每人6000元,事故處理費共花費3萬元,撫卹金每人5萬元,固定資產損失2萬元,停產造成損失2000元,本企業每人每天創造的稅利為60元,兩名受傷者共損失工作日200天,醫療費共花費4000元。

一、事故經過

4月20日,該分公司做開車前的準備工作,將新召回廠的工人安排檢修。5月7日,聯合車間更換合成塔合成觸媒,機修車間派人吊裝。聯合車間主任張某派合成工段長孫某安排操作工郭某、畢某、趙某、門某、喬某、左某、王某上塔裝倒觸媒,餘某等6人負責推絞磨及供料。16時20分,合成觸媒裝好M層(需裝四層),正在安裝三段換熱器時,從廠內西面颳起一股龍捲風。由於風速較大,捲起廠區的沙土瀰漫,作業工人暫時中斷工作避風約 10分鐘,然後繼續作業。18時 40分,突然用於吊裝用的自制吊樑(φ273 X 10x 3000cm=2、φ219 x 6 x 3000cm=1,焊接為品字型)從 34.5cm高空墜落,掉到 14.5cm高的放塔蓋平臺(塔蓋重約5噸),將平臺東北角砸落。使底層正在裝觸媒的郭某、畢某、門某三人隨上邊砸下的物體一起墜落地面,趙某、孫某二人被拋起的物體砸傷。事故發生後,在場的人員一面向廠領導彙報,一面採取積極搶救措施,將傷員送往宣化區醫院救治。郭某、畢某、門某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趙某、孫某二人在醫院治療。

二、事故原因

1、合成觸媒吊樑設計存有缺陷,且操作時未進行兩端邊加固,是造成事故發生的________原因。(在1998年裝置投產時由於設計原因,採用土法自制,形成事故隱患)。

2、在此次檢修中,由於企業處於轉制階段,未對合成觸媒填裝安全加以重視,缺乏系統的組織領導,也是造成這起事故的_______原因。

3、事故發生前,廠區颳起的龍捲風,對吊樑掉落起一定作用。由於吊樑未做任何加固,龍捲風曾使合成塔框架產生搖動,導致吊樑滑動,加之風過後工作平臺操作中有振動,使得南邊吊樑西頭髮生脫落,導致事故發生。

三、事故性質

這是一起由於吊樑設計、施工問題和企業忽視安全面發生的重大_________。

四、責任分析及處理意見

1、宣化分廠經理耿某為該廠安全生產第一責任者,在此起事故中負有領導和管理責任。

2、宣化分廠副經理曹某,主管該廠裝置工作,在檢修中未對裝置使用進行必要的安全檢查,在此起事故中負有管理責任。

3、河北粵華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某負責該公司安全生產工作,在此起事故中負有領導責任。

4、機修車間主任允某,在檢修中對吊裝裝置使用缺乏安全要求,在此起事故中負有一定責任。

5、安環科長劣某,在檢修中缺乏對施工現場的監護,在此起事故中負有一定責任。

6、裝置科長樊某在檢修中未對吊裝裝置安全生產採取措施,在此起事故中負有一定責任。

張家口市安全生產委員會批覆,同意河北粵華化工有限公司提出的建議:對事故責任者分別給予記大過、記過、警告處分和對事故單位罰款處理。

五、整改措施

1、從5月10日起,利用一週時間在全廠職工中開展查隱患、堵漏洞活動,把新存在的問題、隱患用書面材料報廠安環科、裝置科統一解決。認真吸取事故教訓,進一步落實原化工部頒發的化工企業“四十一條禁令”和化工企業安全管理制度,舉一反三肥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到實處。

2、由裝置科負責對合成塔框架、工作平臺、吊樑及設施提出整改、修復方案,從下至上地檢查,自上而下地進行整改,檢修及清理,嚴格驗收,建立臺帳。加強管理做到責任到人,責任到位,將“五同時”落到實處。

3、嚴格工作票證的審批手續,教育職工嚴格遵章守紀,做到制度到崗、責任到人。獎罰分明。

4、做好鍋爐壓力容器、吊裝裝置及特殊裝置存檔、落戶、審批、年審手續,按規定做好複審。加強對特殊工種的教育。按時做好培訓複審。

5、把“5•7”定為每年廠安全活動日,開展以安全為主要內容的各種安全活動,使每個員工都永遠不會忘記這刻骨銘心的教訓。

請根據上述案例,回答以下問題:

1、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GB6721-1986)的規定,造成事故的直接經濟損失包括?

2、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GB6721-1986)的規定,造成事故的間接經濟損失包括?

3、計算本次事故的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

4、在事故原因和事故性質的空白處填上合適的答案。

2、2013年11月25日16時55分,××煤礦發生一起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6人死亡,4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2130萬元。

一、礦井概況

該煤礦屬個體私營企業。2010年7月開始籌建。2011年3月,在未取得采礦許可證、無初步設計、安全專項方案未經審查批准的情況下,1號井和2號井同時違法違規開工建設。

2012年12月,××省煤炭工業局同意建設該煤礦。該礦未進行瓦斯等級鑑定,未安裝瓦斯監測監控系統。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該煤礦原煤產量為45927.4t,其中2號井為

41527.4t。此次事故發生在該煤礦2號井。

2013年1月,該礦因手續不全,被國家煤礦安監局和××省人民政府公告為關閉礦井。

二、事故原因

(1)事故的直接原因:礦井通風系統不合理,通風設施不合格,礦井漏風嚴重,放炮後湧出的瓦斯和掘進作業點溢位的瓦斯積聚,達到爆炸濃度界限。因煤電鑽綜合保護裝置供電電纜絕緣損壞,造成芯線短路,產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2)事故的主要原因:

1)該煤礦無視國家法律、法規,違規建設,拒不執行停產指令,非法生產。該煤礦2號井以包代管,特殊工種無證上崗;礦井無正規設計,採掘佈置混亂;礦井漏風嚴重,串聯通風,未安裝瓦斯監測監控系統;井下機電裝置失爆現象嚴重。

2)××鎮煤炭分局未採取有效措施徹底制止××煤礦違規建設和非法生產。××縣煤炭工業局明知××煤礦手續不全卻違規向該礦下發開工通知,明知××煤礦屬於違規建設、非法生產礦井卻研究上報置換保留該礦,並且在煤礦整頓關閉工作中弄虛作假。××縣煤礦安全監督管理局對××煤礦違反停建指令進行違規建設和非法生產的問題監管不力。××市煤炭工業局明知××煤礦屬於違規建設、非法生產礦井,卻研究同意置換保留該礦,對煤礦整頓關閉工作中存在弄虛作假的問題失察。

3)××縣、××鎮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明知××煤礦在沒有取得采礦許可證情況下開工建設,卻未對××煤礦進行查處和取締。××縣、××鎮公安部門在××煤礦未提交有效工商營業執照的情況下,違規稽核、批准該煤礦購買火工品。

4)××鎮人民政府未能督促有關部門採取有效措施制止××煤礦違規建設和非法生產的違法行為。××縣人民政府對縣煤炭工業局在煤礦整頓關閉工作中存在的弄虛作假問題失察。××市人民政府對××縣人民政府上報的關閉礦井方案稽核把關不嚴。

5)××電網集團××縣供電有限責任公司在××煤礦未能提供用電工程專案批准檔案及完整的相關用電資料情況下違規批准供電。

6) ××煤礦安全監察局××監察分局監察三室在未到礦井現場檢查的情況下,違反執法程式下達對××煤礦的現場處理決定書。

(3)經調查認定這是一起責任事故。

三、對事故責任人員的處理

移送司法部門處理12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22人。

四、對事故煤礦的處罰及對有關部門的處理

沒收××煤礦違法所得734.8萬元,並處違法所得5倍的罰款,計3674萬元。

依法關閉××煤礦。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26分):

1.《安全生產法》對設定安全機構和配備安全人員是如何規定的?

2.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在安全生產方面有什麼義務?

3.參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危險危害因素分為哪幾類?

4.引起瓦斯燃燒與爆炸必須具備的條件是什麼?

5.預防瓦斯爆炸的技術措施包括哪些?

3、某發電廠一期工程高處墜落事故(共22分)

某年2月17日15時許,H省W縣某建築公司承建的`某發電廠一期工程3# 機組冷卻塔施工現場發生一起高處作業墜落事故,造成7人死亡。

事故發生過程:

某發電廠一期工程專案經S省發展計劃委員會批准建設。由S省某電力建設公司中標建設,其中 3# 機組冷卻塔工程分包給 H省 W縣某建築公司承建,S省某工程監理公司進行工程監理。由於不具備冬季施工條件,該工程已停止作業,停止作業時間為事發前一年10月15日至事發當年3月1日。

2月 16日下午 16時,H省 W縣某建築公司分包承建的發電廠一期工程 3# 機組冷卻塔施工專案執行經理在未得到總包許可的前提下,帶領所屬施工人員來到工地。17時,組織所屬施工人員進行體檢、照相,準備辦理“安全上崗證”,進行3# 冷卻塔井架吊橋平臺拆除作業前的準備。2月17日上午,H省W縣某建築公司現場負責人安排施工班長組織拆除作業前的技術交底工作。當日下午13時許,班長王某在施工現場組織了班前會,交待了施工操作規程後,帶領11名工人沿井架爬梯步道上到井架吊橋平臺,進行平臺下降作業。

冷卻塔吊橋平臺是冷卻塔施工的高空運料平臺,由前橋、後橋兩部分組成,連線方式為伸縮式,其中前橋共分為四節,根據施工需要可以伸縮。整個吊橋平臺靠11個倒鏈拉結在豎井架上,吊橋降落施工時,受力的手拉倒鏈應同時勻速降落,且受力倒鏈與備用倒鏈依次倒換。

15時許,吊橋平臺下降lm後(總高度為46.25 m),根據下降距離,需要調整倒鏈。此時在可伸縮的前橋平臺左端的操作工張某在沒有使掛設的備用倒鏈受力的情況下,就將受力倒鏈解掉,使平臺前橋前端兩側倒鏈受力不均,造成前橋平臺失去平衡。按操作規程要求,吊橋平臺拆除前應先將前橋收縮起來,由前向後逐步收縮,最後用倒鏈封死,然後將平臺降至底部。此次作業前,四節吊橋只收縮兩節半,還留一節半在外,未全部收縮排來。在班長的指揮下又有4人趕到前橋左端,在沒采取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去拉昇倒鏈,造成傾斜加劇,前橋自重和動荷載及相應的力將作為滑道用的首橋槽鋼下翼衝擊變形,前橋掉出軌道,班長王某等7人從高處墜落,當場死亡5人,重傷二人。

施工現場地面人員發現情況後,緊急呼叫120,與該單位車輛一起立即將墜落人員送至J市人民醫院搶救,至當日16時40分,重傷2人經搶救無效先後死亡。這起事故的經濟賠償為平均每位死者16.5萬元,重傷2人的搶救費用為3.6萬元,事故造成停工經濟損失為80萬元。

請根據上述案例,回答以下問題:

1.這起事故損失多少工作日?直接經濟損失是多少萬元?

2.請從技術、管理等方面分析該事故發生的原因。

3.為避免此類事故發生,應採取哪些措施?

4. 該廠預進行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寫出開展此項工作的重點內容?

4、某修造船廠火災事故

某修造船廠發生一起火災事故。該廠修船船塢幾天前有一艘外國船籍的油船(約9萬t)入塢,更換側罐的外板和中央罐的船底外板。

事故發生當天,準備更換其中左弦3號側罐(長約40m、寬約10m、高約20m)的外板。上午在罐內裝配腳手架,然後由10個人開始對罐內施工部分進行清掃,把堆積在外板更換部分休息室上的殘泥用鍬、鉤刮鏟裝在容器裡,吊到船底。

下午在清掃的同時,又在6人開始外板打眼和切割,用氣焊在外板上開大致等間隔的換氣孔,同時進行休息室和外板接頭的切割,氣體(乙炔和氧氣)是從甲板上的氣體轉換器通過軟管輸入的。作業時已預先在罐底上水,並且是在除完泥渣的地方進行的。

但是在開始打眼和切割約1H後,油罐內發生火災,從事該項作業的6人和清除泥渣的1人向油罐外逃避,其中6人行動較慢,自升降梯等處被燒死或者吸入過量一氧化碳而中毒身亡。

經調查分析,事故原因如下:

油罐上部氣割或切割的火星引著下部休息室殘留的泥渣,又引起啟發處殘留的泥渣燃燒。罐底的水量少,刮落的泥渣沒有完全被水蓋住,從而引燃船底泥渣,這也是使火災擴大的原因。

該造船廠每天定時測定作業場所可燃氣體濃度及氧氣濃度,根據測定結果的規定在相關場所標明是否進行煙火作業,對造船3號側罐內的作業,清掃組合焊接組之間預先也商議了計劃。明火作業時,充分注意了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的可能性,但對泥渣這一可燃性物質,對它的易燃程度、應除去的量、殘留泥渣的分佈狀態和使用明火場所的相互位置關係等則沒有從安全形度出發給予足夠的考慮。油罐維修作業中,泥渣的存在不論在安全方面還是在勞動衛生方面,都是應充分考慮的事項。

像這種氣割火花引起泥渣著火,初期滅火失敗導致火災的事例時有發生。這類事故有時是發生在油罐內,因此不易躲避,換氣也困難,往往造成重大人身事故,為了作業安全,必須事前進行慎重的研究。

這類事故存在的問題是:

1、罐底盛水不足。

2、消防水管雖然拉進罐內,但負責使用的人著火時不在場,未能有效的利用。

3、為了防止同類事故的發生,須採取的措施。

1)明確清除泥渣的判斷標準和確立按標準建立的現場

檢查體制。

2)灌頂相應的煙火作業限制(包括禁止)。

3)調查作業間的聯絡。

4)推行以作業指揮人員為中心的安全作業。

5)確保避難通路、避難口和按需要設定、裝備報警器。

6)配備數量合適的消防裝置並掌握使用方法。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

1、進入裝置內作業的危險因素是什麼?

2、進入裝置內工作應做好哪些安全防護?

3、進入裝置內動火工作應該注意什麼?

4、對於未知的危險因素,可以採取什麼方法進行分析辨別?

5、案例四

某企業為小型貨車生產廠,地處我國華北地區,年產小型貨車 5 萬輛,現有職工 1100 餘人,其中 200 人為勞務派遣人員,實行 8 小時工作制。

廠區主要建築物有衝壓車間、裝焊車間、塗裝車間、扳金車間、裝配車間、外協配套庫、半成品庫和辦公樓。

衝壓車間設有 3 條衝壓生產線。庫房和車間使用 6 臺 5t 單樑橋式起重機吊裝原材料,裝配生產線上設定多臺地面操作式單樑電動葫蘆和多臺小噸位的平衡式起重機,在汽車板材衝壓生產線上設定 4 臺大噸位橋式起重機。

車身塗裝工藝採用三塗層三烘乾的塗裝工藝,塗裝運輸採用自動化運輸方式。漆前表面處理和電泳採用懸掛運輸方式,中層塗層和麵漆塗裝線採用地面運輸方式。生產線設中央控制室監控裝置執行狀況。噴漆室採用上送風、下排風的通風方式,噴漆室外附設有調漆室。

整車總裝配採用強制流水裝配線。

車身裝焊線旱季選用懸掛點焊機、固定焊機、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焊機等。車身裝焊工藝主要裝置包括各類焊機、夾具、檢具、車身總成調整線和輸送裝置。

車架裝焊採用胎具集中裝配原則,組合件和小型部件預先裝焊好與其他零件一起進入總裝胎具焊接線。 焊接方法採用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裝焊裝置主要包括焊機、總成焊接胎具、部件焊接胎具、小件焊接胎具以及輸送系統裝置等。

裝焊車間通風系統良好。

該企業採用無軌運輸,全廠原材料、配套件、成品和燃料等的運輸採用汽車運輸,廠內半成品運輸以叉車為主。

全廠現有小客車 8 輛,貨車 16 輛,叉車 15 輛。廠區道路採用環形佈局,主幹道寬度 8m、轉彎半徑大於 9m。次幹道寬度 5m、轉彎半徑大於 6m。廠區內主要道路兩側進行了綠化,種植有草坪、灌木、松樹和楊樹。

該企業主要公用和輔助設施有變配電站、鍋爐房和空壓站。變配電站電壓等級為 35kV,內設 5 臺變壓器,總安裝容量為 3900 kVA。廠區高、低壓供電系統均採用電纜放射式直埋或電纜溝敷設,廠區道路設路燈照明。鍋爐房內設 3臺 4t/h 燃煤鍋爐,為廠區生產和生活提供蒸汽。空壓站安裝有 4 臺供氣量為 20m³/min 的空氣壓縮機,為全廠生產提供壓縮空氣。

2013 年該企業共發生 1 起事故,死亡 1 人,重傷 2 人,事故情況如下:

某日,衝壓車間進行起重機吊裝板材作業,工人甲、乙掛上吊鉤後,示意天車司機開始起吊。隨著板材徐徐升起,工人甲發現板材傾斜,與工人乙商議是否需要停車調整,工人乙說:“不必停車,我扶著就行。”作業場所地面物品擺放雜亂,工人乙手扶板材側身而行,被腳下物品絆倒,板材隨之傾斜、脫鉤砸在工人乙身上,造成工人乙死亡。同時砸傷旁邊的 2 名工人,造成 2 人重傷。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 22 分):

1、計算該企業 2013 年度的千人重傷率和百萬工時死亡率。

2、按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 6441——1986),辨識出該企業生產過程中引發事故的主要危險因素,並指出所辨識的危險因素存在於哪些裝置、設施或場所。

3、請分析事故原因及預防措施

4、請列出該公司的主要特種特備

5、按照《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程式碼(GB/T13861-2009)分析該企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6、案例三

2014 年 8 月 2 日上午 7 時 37 分許,A 公司汽車輪轂拋光車間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爆炸。事故造成 75 人死亡,185人受傷。

A 公司創辦於 1998 年,註冊資本 880 萬美元。其核心業務是電鍍鋁合金輪轂,主要從事鋁合金表面處理,表面鍍層有:銅、鎳、鉻;對高低檔鋁合金製品均可進行電鍍加工。該企業有員工 450 人,佔地空間 4.8 萬平方米

2014 年 8 月 2 日 7 時 33 分 37 秒左右,A 公司汽車輪轂拋光車間突然冒起一大股白色煙霧,大約 10 秒之後煙霧由白色轉變為青灰色,並且越來越濃烈;7 時 35 分許,汽車輪轂拋光車間發生爆炸。7 點 42 分左右,煙霧已經蔓延至整個廠區。隨後警方和 120 急救人員趕到,與一些附近的群眾一起,將受傷人員送上救護車。

爆炸後廠房的屋頂被掀開了三分之二以上,廠房頂部的鋼鐵輪轂清晰可見。因爆炸會使得粉塵四處衝擊,再加上現場情況混亂,二次爆炸極易發生。事件發生後現場被封鎖。A 公司董事長吳某、總經理林某、經理吳某被刑事拘留。

2014 年 8 月 4 日晚,國務院爆炸事故調查組對事故作出判定,並總結出 5 大原因:

1、企業廠房沒有按二類危險品場所進行設計和建設,違規雙層設計建設生產車間,且建築間距不夠。

2、生產工藝路線過緊過密,2000 平方米的車間內佈置了 29 條生產線,300 多個工位。

3、除塵裝置沒有按規定為每個崗位設計獨立的吸塵裝置,除塵能力不足。

4、車間內所有電器裝置沒有按防爆要求配置。

5、安全生產製度和措施不完善、不落實,沒有按規定每班按時清理管道積塵,造成粉塵聚集超標;沒有對工人進行安全培訓,沒有按規定配備阻燃、防靜電勞保用品;違反勞動法規,超時組織作業。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 22 分):

1、請分析該事故的性質、級別、型別和責任主體

2、粉塵爆炸的條件有哪一些?結合本案例進行分析

3、如何防塵粉塵的二次爆炸

4、請敘述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 68 號:《嚴防企業粉塵爆炸五條規定》的主要內容

5、請總結該事故的經驗教訓

7、某火炮廠發生爆炸事故,造成39人死亡,49人受傷。事故基本情況是:該火炮廠是村辦集體企業,由村民陳某任廠長,實行承包經營,實際上是由陳某與村民楊某合夥生產經營。後因經營虧損,陳某向楊某提出不再合夥經營,楊某同意,並提出修改合同,在合同上明確楊某也是承包人。於是,二人找到村領導,村領導明確表態,對楊某要求經營火炮廠的要求給予否定,理由是楊某沒有這方面的技術和職稱,不能讓其辦分廠。但陳、楊二人私下商定以一個廠的名義,分成兩組各自獨立生產經營,自負盈虧,並在未經任何部門、任何人檢查驗收的情況下,將廠房分為兩部分,進行生產。由於廠房分割後,空間狹小,廠房內切引、插引等危險工序與封底、封面、編序等一般工序混於同一廠棚內。當時,農忙季節已過,來廠要求幹活的村民很多,陳、楊二人將主要精力放在對外業務上,陳將廠內工作安排事宜交由其妻主管,楊則將工作安排事宜交由其女負責。

這二人都是一般農家婦女,未經過專門培訓學習。開始二人還簡單地給新來工人強調一下火炮安全生產的一般常識,然後安排上崗,後來連簡單的要求都不強調就安排工人上崗。事故發生當天,切引工龍某在工作臺上墊上木板,用菜刀將引線切成小把,供插引工領去插引。因當時來做工的人較多,切好的引線不夠用,龍某就用另一工人切過油蠟紙的菜刀和墊板,肩上搭著引線,在工棚內插引區來回走動,隨意切引線,當龍某在工棚南段東端切引線時,發生燃燒,引起待插引火炮發生爆炸,導致事故。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22分):

1.導致這起爆炸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2.針對此事故,對安全隱患進行分析。

3.該火炮廠違反了我國《安全生產法》的哪些規定?

8、E招標專案為20km管道鋪設施工專案。專案作業內容主要有:挖溝、布管和焊接;主要作業程式是:挖溝、地面管道焊接、吊管入溝、溝內對管焊接、填埋。施工期為6月1日至8月31日,屬於雨季。施工地點位於江淮丘陵地帶,施工現場地表最大坡度達22。。管溝開挖尺寸為:深2.6m、上部寬2.5m、底部寬2.1m。管道規格為:直徑1016mm、壁厚17.5mm、長12.3m,重量為5.3t。

F公司計劃參與該專案的投標。該公司主要裝置有:挖掘機10臺,焊接工程車20臺,40t吊管機20臺;該公司有員工140人,其中:挖掘機駕駛員15人、焊接工程車駕駛員25人、吊管機駕駛員25人、焊工60人、管理和技術人員15人。該公司有類似工程施工經驗,曾經完成過300km類似管道工程的施工,沒有發生傷亡事故,有良好的安全、質量業績。

在製作專案投標書時,需要分析該專案施工過程中的危險有害因素並進行風險評估,依據風險評估結果制訂安全防範措施,計算安全生產投入。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22分):

1.參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 6441—1986),分析該專案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型別及起因物。

2.指出改公司主要工程裝置中的特種裝置,並說明該類裝置安全技術檔案的內容。

3.指出該專案施工過程中應採取的安全技術措施。

4.說明該專案安全生產投入應包括哪幾方面費用。

9、D煤礦採用井工開採方式,設計生產能力450萬t/年,服務年限35年,基建施工年限5年,2013年1月1日開始建設。該煤礦基建工程分別由兩家施工企業承擔,井下有5個基建工作面。礦井開採的煤層上部岩層中有2個含水層,開採煤層周邊有采空區和廢棄井巷,並已探明採空區充水。

2014年4月25日13時,當班工人在井下第3基建工作面作業時,發現巷道區域性有“冒汗”、滲水等透水現象,班長甲立即向排程室報告,但當班排程員接報後未採取任何處置措施。15時10分,第3基建工作面發生重大透水事故。事發時,井下有作業人員185人,緊急升井101人。

經3d奮力救援,59人獲救。事故導致21人死亡,4人失蹤。

事故發生後,D煤礦深感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D煤礦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編制了安全生產專項應急預案,內容包括:應急處置基本原則、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預防與預警、應急處置、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應急組織機構和人員的聯絡方式、逃生路線、標識和圖樣以及相關檔案附在預案之後。專項應急預案經企業內部評審後印發,並報3_3地人民政府備案。之後,D煤礦組織開展了透水事故專項應急救援演練。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22分):

1.說明D煤礦安全生產專項應急預案應補充的內容。

2.指出D煤礦專項應急預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說明排程員乙在接到甲報告後應採取的應對措施。

4.針對透水事故的一級救援演練,編制全面演練方案。

10、 J市地鐵1號線由該市軌道交通公司負責投資建設及運營。該市K建築公司作為總承包單位承攬了第3標段的施工任務。該標段包括:採用明挖法施工的304地鐵車站1座,採用盾構法施工、長4.5km的40號隧道1條。

J市位於暖溫帶,夏季潮溼多雨,極端最高溫度42℃。工程地質勘查結果顯示為第3標段的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複雜。40號隧道工程需穿越耕土層、砂質黏土層和含水的砂礫岩層,並穿越1條寬50m的季節性河流。304地鐵車站開挖工程周邊為居民區,人口密集,明挖法施工需特別注意邊坡穩定、噪聲和粉塵飛揚,並監控周邊建築物的位移和沉降。為了確保工程施工安全。K建築公司對第3標段施工開始了安全評價。

J市軌道交通公司與K建築公司於2014年5月1日簽訂了施工總承包合同,合同工期2年。K建築公司將第3標段進行了分包,其中304地鐵車站由1公司中標,1公司組建了由甲擔任專案經理的專案部。專案部管理人員共25人,於6月2日舉行了進場開工儀式。

304地鐵車站基坑深度35m,開挖至坑底設計標高後,進行車站底板墊層、防水層的施工,車站主體結構施工期間,模板支架最大高度為7m。施工現場設定了兩個鋼筋加工區和一個木材加工區。在基坑土方開挖、支護及車站主體結構施工階段,施工現場使用的大型機械裝置包括:

門式起重機1臺、混凝土泵2臺、塔式起重機2臺、履帶式挖掘機2臺、排土運輸車輛6輛。施工用混凝土由J市M商品混凝土攪拌站供應。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26分):

1.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1986),辨識304地鐵車站土方開挖及基礎施工階段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

2.簡述K建築公司對1公司進行安全生產管理的主要內容。

3.簡述第3標段的安全評價報告中應提出的安全對策措施。

4.簡述304,地鐵車站施工期間1公司專案經理甲應履行的安全生產責任。

5.根據《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指出304地鐵車站工程中需要編制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的分項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