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點評作文錦集6篇

作文 閱讀(1.37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點評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點評作文錦集6篇

點評作文 篇1

夏令營回來後媽媽送給我一本書——《告訴世界我能行》。這本書是知心姐姐盧勤寫的,裡面有50個我們成長需要面對的問題。許多都是她多年來收集和整理的,真實的故事。

知心姐姐教了我們人生的第一課:太好了!改變心情就改變世界。有一次,她帶30個小記者去手拉手希望國小採訪,而進村第二天就下起了暴雨。小記者們有的踩到了牛糞其臭無比,有的淋得像只落湯雞……個個狼狽不堪,但他們沒有一個人說太糟了,反而說太好了,平時還碰不上呢!其中有個叫劉漫夕的漂亮女孩,她的鞋底斷了,兩隻腳就像泡在水裡一樣。經過幾天的磨練後,她從一個愛哭的嬌嬌女,最後戰勝了自己的眼淚,快樂又自信。

我從她的身上彷彿看到了我的影子。記得我去夏令營的那幾天也曾像她一樣。客房裡,蚊子圍著我飛來飛去,洗澡水冰冷冷的,飯菜一點兒也不可口……看到這麼差的環境,我一肚子的埋怨,滿肚子都在想太糟了!太糟了!怎麼辦?怎麼辦?我不斷向媽媽搬救兵,可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有的時候甚至還會“下雨”,擔心恐懼時時圍繞著我。如果當時也能像他們那樣換個積極樂觀的心情去面對的話,說不定能學到更多的東西,看到更美麗的景色。想想災區的人們不也住得比我們破,生活條件還要差,那他們也堅持熬過來了。以後,凡事不要總說“太糟了”,碰到困難不要害怕,對自己說一句“太好了!新的挑戰又來了”。

讓我們一起來改變心情改變世界吧!

點評評語:這篇文章是作者讀《告訴世界我能行》而引發的感想。文章開篇點題,中間部分抓住“改變心情就改變世界”這一觀點展開,先是介紹了這本書的內容,接著結合現實進行了闡述,全文語言流暢,一氣呵成,不失為一篇佳作。

點評作文 篇2

1.學會分解分論點。

①並列法。即對中心論點進行條分縷析,分解出幾個分論點,以顯示思維的全面性。如《梅花香自苦寒來》可以分解為這三個分論點:①苦可以激發進取心;②苦可以培養堅強的意志;③苦可以培養創造精神。

②層進法。即對事理作縱深剖析,以顯示思維的深刻性。如《在困難面前》可以分解成這樣的幾個分論點:①要承認困難,因為困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②要不怕困難,因為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③要分析研究困難,千方百計地戰勝困難,這三個分論點就呈遞進關係。

③對照法。即將事理分解成正反兩個方面,以顯示思維的鮮明性。如《學貴多問》可以分解成這兩個分論點:①多問可以相互參照,便於釋疑;②孤陋寡聞導致學業荒廢。

2.掌握議論的結構方式,做到結構完整。

結構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貫,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而要做到這點,就必須掌握議論文的一般結構方式。議論文的結構方式一般有總分式、遞進式、對照式、啟感式。

【大學聯考作文議論文範文及點評】大學聯考作文議論文範文及點評。其中啟感式的寫法是考場作文的常用結構方式。"啟"是指啟示類,"感"是指感想類。共同特點是先敘材料,後發感想。感想類可以先敘材料後發感想,也可以邊讀邊感,如文學評論。這種寫法一般由"引""議""聯""結"四步構成。當然也可以採取"聯""引""議""結"或"引""聯""議""結"的步驟。

3.典型而鮮活的論據

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分論點是支撐起這個靈魂的骨架,而論據是議論文的血肉。典型的論據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與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實,切合題旨。其次,選用的論據要棄舊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學作文,記住幾個經典論據,如司馬遷、居里夫人、張海迪,變換著角度使用,把它們當做萬花油。其實,這些論據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選取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論據說理,使閱卷者在閱讀時產生新鮮感,效果會更好。另外,有些同學習慣用古代事例闡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聯絡實際,無時代的活水,也不能達到充分說理的目的。

點評作文 篇3

“空氣中的溫暖不會很遙遠,冬天也彷彿不再留戀,那個被風吹過的夏天……”

——題記

一個蟬鳴稀薄的夏日,窗外陽光正好,從指縫間看去依舊燦爛如昔。遠處街道上空飄來的細塵氣息,記錄著這個小鎮特有的味道。

我隨手關掉音響,剛才還飄蕩在房內的歌聲頓時消散。正準備出門,卻遇上行色匆匆的父親。讓我詫異的是,他並沒有繫鞋帶,顯然是忘了。

母親迎面走來,攔住了他。

俯身、彎腰,母親開始為父親系鞋帶,纖細卻不白皙的手在鞋帶間飛快地穿梭。母親脣角微抿,一縷長髮調皮地從耳際落下。她眼神專注,彷彿在編制心愛的絲織品。驀的一陣微風吹來,空氣中便迴旋著淡淡的香樟樹的味道。我的心底也驀然一動,彷彿有什麼要破土而出。

平日裡一向威嚴的父親在此時微低著頭,像一個犯錯的孩子,午後的陽光掃過他的臉龐,在臉側投映出一個光影明滅的圓圈。他的目光帶著深邃的微陽,彷彿跨過千年,亙古不變地穿過空氣中氤氳著的陽光和浮塵,溫柔地凝望著母親。四目相對的一刻,沒有任何的文字和語言,只有燦若夏花的笑容。

我倚在門邊,噙笑望著眼前的一幕,一首熟悉的歌從心底唱起:愛不一定要轟轟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

眼前,父親抬手,將母親耳旁的一縷髮絲歸到耳後。一縷紅暈泛上母親的臉龐,宛如初戀中的少女。

此時,夕陽如酡紅微醉的芳顏,點點暈染,隨之散開,兩人並肩離去,逐漸消失在夕陽深處。

我仍佇立在原處,心底的歌兒越唱越響,一直以為父親是個內斂的`男人,不善表達。可剛才他的一舉一動都顯出對母親熾熱的愛意。是啊,愛不一定要說出來,不一定要轟轟烈烈,心底的愛最感人,平淡的生活更能給人安全感,發出心底的歌聲才最美。

學會生活,學會感受,學會愛,讓歌從心底唱起,讓愛從歌中飄揚!

評卷老師點評:

這篇文章亮點有三。一是以小見大。本文的選材角度很特別,可以說沒有多少“故事情節”,只有細節。寫父母親臨出門的一個細節:母親為父親系鞋帶,父親給母親理頭髮。表現父母之間的愛情。從心底唱出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愛情之歌。看來,寫作文,不一定要什麼大事件,其實小細節一樣可以表現深刻主題。

二是善於調動各種寫作手法。例如人物的描寫,神態、動作,細膩而傳神。又如景物的描寫,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形象,“午後的陽光掃過他的臉龐,在臉側投映出一個光影明滅的圓圈,他的目光帶著深邃的微陽,彷彿跨過千年,亙古不變地穿過空氣中氤氳著的陽光和浮塵”。還有聯想、想象等手法,也是俯拾皆是,運用自如。

三是語言表達功力深厚。文章寫父母親臨出門的細節,作者把這一細節演繹得搖曳生姿,讀來令人愛不釋手,暗暗叫絕。語言表達功不可沒。文章的語言細膩、優美,表現力強。可以說,小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都用文字恰當地表現出來。看來,錘鍊語言,是寫好作文的重要一環。

點評作文 篇4

和諧的力量,欣悅而深沉的力量。

讓我們的眼睛逐漸變得安寧,

我們能夠看清事物內在的生命。

——華茲華斯

無意之中我邂逅了這樣一朵花。

它安靜地佇立在花盆裡,墨綠色的莖細細的卻十分有力,沒有任何多餘的葉片,只是在頂端分出岔來,結了兩個小小的花骨朵。

我十分欣喜,它們嬌小的模樣像剛剛墜地的嬰孩,實在惹人憐愛。我給它們澆水,看著它們微微抬起頭,爭先恐後地吮吸著這般甘露,繼而湧動著自己的身體,像是要掙脫花苞的束縛,完全地綻放開來。我默默地等待著,定時澆水,想看這場無聲的比賽究竟誰會獲勝。

過了一段時日,它們竟同時盛開了。

蛻去了當初嬰兒的模樣,彷彿兩個朗朗大方的姑娘,挺胸抬頭,隨這拂來的輕風搖曳,舞動著自己曼妙的身姿。那層次分明的粉紅色是它們的衣衫。花瓣邊緣處的淡粉到中間的粉紅,一直延續到底端的桃紅色,像一道佈滿玄奧的謎語,層層揭曉的模樣,使我更加沉醉於其中。

之後的每一次澆水我都更加用心,害怕這樣的美麗太短暫,一天夜裡出奇的安靜,沒有風吹沒有鳥鳴,我走到陽臺上,竟聽到了她們的竊竊私語。

“我捨不得你……”

“你一定要好好的生活,帶著我的生命,一起活下去!”

我十分驚訝,把這莫名的聲音歸類於自己的幻聽。她們只是沒有思想沒有能力的花而已,我告訴自己。

第二天,她們開始出現異常。一朵像往常一樣高昂著頭顱,一多卻有些無力了,像是在告訴別人,父母在養育她們的過程中偏了心。直到後來,一朵越來越漂亮,張開花盤跳著比從前更加絢爛的舞姿,另一朵卻越發沒有精神,變得枯黃無力,卻向著那朵嬌豔的花,像是在認輸,又像在飽含深情地寄託著什麼。

“有一種花叫雙生花,一株二豔,竟相綻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的一朵就會不斷地吸取另一朵的養分和精華。到了最後,一朵嬌豔奪人,一朵枯敗凋零。”

我驚異於這樣的偉大,犧牲自己來成全他人,那朵花是用怎樣的堅強毅力在等待和煎熬,直至把自己的養分全部奉獻給她的姐妹,黯然於世間。

那微弱而絢爛的生命向我們傳達了一個怎樣巨集大的生命排場。

她最終垂下腦袋沉沉地睡去,我看到另外那朵傲然的花也溢位淚來。

點評:

從自然生命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這是一般考生難以企及的。文章開頭引用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的詩句,非常巧妙地點題,又點出了文章的主旨。考生對雙生花的刻畫及生命感悟是深邃的,文章採用了擬人的手法,賦予花以人的情感和思維。的確,“那微弱而絢爛的生命向我們傳達了一個怎樣巨集大的生命排場”,在面對艱難困苦的抉擇時,我們或許應該像花一樣,用堅強毅力等待,甚至是煎熬,成全他人的輝煌。

點評作文 篇5

“哎,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愣愣地望著窗外,星星忽明忽暗,像母親捉摸不定的心。

不遠處,傳來鄰家小女孩的聲音:“媽媽,媽媽,星星為什麼會眨眼?”我突然痴了,思緒一下子飄出去很遠、很遠…… 那時候,也是這樣的夜晚,這樣的星光,寧靜而又溫馨。我依偎著媽媽,呢喃嬌語,嬉笑不斷,媽媽手輕輕地滑過我的面頰,輕輕柔柔……呵,眼睛好累,酸酸的、澀澀的,也許是昨天沒睡好的緣故吧。我揉揉眼,手突然便溼了。時間過得奇快,一轉眼,我長大了,媽媽似乎也變了,變得陌生起來,看見媽媽,競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絲逃避的想法,為了什麼呢?是為了那本泰戈爾詩集,是為了我滔滔不絕談天論地。還是因為我在日記裡寫上了“愛情”這兩個字眼?是嗎,媽媽。是為了這些嗎?為什麼?我看見您的疑慮緊鎖在眉頭,您的懷疑閃現在眼裡,在擔心什麼呢?媽媽,女兒大了,該有自己的思想呵,您難道希望她永遠只是個漫遊仙境的小愛麗絲? 晚風輕輕地吹過,星星亮晶晶的,寧靜的夜晚,我的心海卻翻湧著波浪。“還是鎖起來的好。”朋友的勸告又在耳邊響起。是嗎?也許吧。默默地,我給抽屜加了一把鎖,小巧玲瓏。但鎖住了一切。 我不再笑語如珠了,我不再神吹鬍侃了。只是,靜靜地,當夜深人靜時,讓自己整個兒沉沒到書海里去,或者由著心的旋律在精美的日記裡徜徉,那裡方是我的世界、我的天地。我悠然自得。可是,媽媽,我敏感的媽媽呵,為何你的眉頭鎖得更緊,為何你的眼中競流出一絲淡淡的哀愁?為什麼?我的筆尖在日記本上劃過一串串深深的問號……

夜深了,一件衣服輕輕地披在了身上,母親不知何時踱到了我身邊,我一驚,下意識地蓋住了日記。抬眼看時,母親卻又默默地退了出去。我愣了愣。房間裡又靜了下來,心卻怎麼也難以平靜,筆尖無意識地從紙上劃過,窗外的蟋蟀響過幾聲顫顫的輕鳴,我的心忽地也微顫了起來。墨水滴落,洇染了一片。模糊了我的雙眼。依稀記得,兒時媽媽的手臂像溫暖的搖籃,還有那啟迪智慧的溫柔的眼眸……哦,媽媽!我合上日記本,輕輕地走出房門,可媽媽屋裡的燈光依舊亮著——媽媽在等待什麼? 我推開門,——“媽!”媽媽一抬頭,一絲絲驚喜,一絲絲詫異。“媽。今晚我陪陪你。”母親的眼角彎了,笑意從嘴角漾開。我看見有兩簇亮晶晶的東西在媽媽眼裡閃現。靠在媽媽的懷裡,我呢喃著,哦!多少天的猜疑迷惘!媽媽靜靜地聽,微微地笑:“孩子,你真的大了,知道嗎?媽媽只是擔心會失去你。”媽,女兒已經明白,媽媽一直沒變,仍是那份沉沉的愛心,仍是那份濃濃的愛意。“媽,我的抽屜再也不鎖了。”媽媽微微地笑了:“不,可以鎖,但不要鎖得太多。”溫柔的手滑過我的臉頰,那感覺又好似回到了童年。 窗外,星星亮亮的,一如從前。

語言指津:

本文是在記敘中融入抒情的成功之作。作者意在抒寫母女之間的至真至親而又不無隔膜的情懷。在此過程當中,作者不僅將事情本身寫得具體細緻,而且善於借景物抒發對人的情感。注意細節描寫以及環境的烘托。文章中思緒飄飛時的“夜晚星光”,母親蓋衣後的“墨水洇染”等,描寫與抒情相結合,使這些精彩的細節描寫,都極富情感魅力,也使文章情景交融,有動人的感染力。

點評作文 篇6

還沒到大年三十,街上傳開了,大家議論紛紛:今年的春晚是什麼樣子的。都對春晚又一種特殊的嚮往。我也不例外。

終於到了那一天,全家人都圍坐在電視旁,等待著新的一年的春晚的開始,終於開始了,新的主持人;新的舞臺;新的節目;一切都是新新的樣子。每年的春晚都是由魔術‘小品‘歌舞’相聲組成的,小品總是押後的,今年不一樣了,剛剛開頭就來了一個小品,讓我們覺得今年的春晚有了新意,讓我們禁不住的往下看。

我最看好的就是今年的小品《扶不扶》,開頭的一幕讓我們大跌眼鏡,郝建的熱心與過路人的態度及語言形成了對比。體現了現在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包含了對碰瓷團伙的批評,使真正需要幫助的老人得不到幫助。

我最佩服的人是一位彩裙姑娘,在春晚的舞臺上轉了4個多小時,真可謂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真讓人不可思議。

我覺得春晚不光是過春節時的一種必備形式,裡面的歌曲可以讓我們的疲憊的身心得到放鬆,能帶給我們快樂,也能讓我們從中明白一些大道理。

祝你們新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