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論語》讀後感(合集15篇)

作文 閱讀(1.71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讀後感(合集15篇)

《論語》讀後感1

近來,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的學生忙者摘抄論語,交談中還時不時說幾句“子曰”、“詩曰”。究其原因,原來是教授語言與文化的姚麗華老師佈置了作業——全篇抄寫論語並寫出讀後感。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再傳弟子們編撰而成。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它對中國歷史和民族文化的影響可謂深遠。論語之在中國,猶如聖經之在西方。目前,“英語潮”、“韓語潮”的興起,卻讓我們將古代的精華遺忘在了角落。為了讓大家對中國的經典著作,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更深入瞭解,增加自身素質,更為以後的英語翻譯打下堅實的基礎,老師才特有此佈置。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英語翻譯人才,首先就應該對本國的文化十分熟悉,這樣才能將正確的資訊傳達給外國人。“雙語人才”是要掌握兩種文化,並會熟練應用兩種語言的人才。假如連自己本國的古典文化都不知道,又怎能傳播我們的悠久歷史呢?

《論語》讀後感2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論語》,它教了我怎麼做人、怎麼學習、怎麼對待自己的親人。

《論語》是一個語錄體文集。主要記載著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論語》傳到漢代出現了三種傳本。東漢靈帝時所刻的熹平石經用的就是《張候論》的傳本。

《論語》還是儒家的原始經典之一,要了解孔子和他的學說,《論語》是最直接、最可靠的資料。

《論語》還十分不容易令人真正領略其中深刻的意義,而且其中的詩句又是非常的多。例如“不患人知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告訴了我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做什麼事都要其中勤奮,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要為他人著想;把國家看成第一;尊老愛幼……孔子的一句句話都真有說服力啊 !

《論語》當之無愧為我們的國學經典。

《論語》讀後感3

自從媽媽給我買了一本適合兒童閱讀的注音版《論語》,我每天都會抽出一小時讓媽媽教我。

《論語》記錄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論。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開篇的第一章第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說學過的知識,在一定的時間裡溫習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嗎?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不僅可以加強理解,同時也會從知識中領悟到新的道理。就是老師經常說的:“溫故而知新。”

在《論語》中,孔子對“誠信”二字做了詳細的解釋。誠就是以誠待人。信就是說過的話要算數。信字是人字和言字組成的,意思是人應該講信用,守諾言,這樣人與人之間才能友好相處。

雖然我在很多詞語上磕磕碰碰,似懂非懂,有時甚至覺得枯燥無味,但我不知不覺中已經得到了啟發,油然而生的是一種對孔子的敬仰。我一定會花很長時間去讀,把裡面的知識記在心裡。

《論語》讀後感4

論語讀後感據中學的歷史課本記載,從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開始,一直到清末,《論語》作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認可的正統思想,統治了中國思想界達兩千年之久。事實上,這兩千年中,官家推行論語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統治的工具。因為論語講“禮”、講“仁”;講“忠”,將“孝”;或許也因為《論語》中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個人對該句的理解持保留意見,見下文)。

若子民全都仁義忠孝而又不知,自然不會犯上,不會上也就不會作亂,更談不上謀反了,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我們要推翻封建統治必須要先推翻它的思想枷鎖。《論語》自然是首當其衝。所以,我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說,五四打倒孔家店是非常正確的。打得很好。

《論語》讀後感5

我從三年級開始讀論語,到現在會背好多了。裡面的每一章都使我有新的感悟,但是讓我最受益非淺的還是那句話,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意思是學完新東西后一定要去溫習,每次溫習就會有新的發現和新的體會,說是這麼說,可日常生活裡的我並不是那麼做的。記得有一 次,我去上奧數課,在課堂上老師講的一個新知識我聽的不是太懂,下課時也沒有去問老師。一回到家就跑去和妹妹玩了,早就把這件事情拋到九霄雲外了。現在想 想的確不應該這樣,從此以後遇到不懂的就問,有時間的話我還會把三年級地題拿來複習,每一次我都會更深地理解,偶爾還會發現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知識。從 這一點,我就認識到了複習的重要性。

論語中不單是這一條,還有許多其它對我有益的知識,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要去克服它。

《論語》讀後感6

論語中有很多論述在今天看來,仍然非常有現實意義,小到一個人的為人處事,大到一個地區的`管理,都有指導意義。

《論語衛靈公》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子貢問他的老師孔子,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作為終身的行動準則,孔子說,那就是寬恕、原諒,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如果現在的人能夠按照孔子所說的那樣去要求自己,我相信很多事情是萬萬不能發生的,比如暴力強拆,又比如搶劫,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不會發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我們應當從自身做起,不論社會地位是卑賤,還是高貴,我們都應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越來越和諧、安定,人們的生活才更加幸福安康。

《論語》讀後感7

在我背過的古詩和學過的古文中,我最喜歡的是《論語》中的“吾日三省”。

曾子說:“我每天必定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謀事有沒有盡心盡力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信呢?師長傳授的知識有沒有複習呢?”這是幾千年前,曾子提出的要“吾日三省吾身”,意在告誡人們要時時注意自己的道德修養。幾千年後的今天,我仍要時時記著這句話,每天要反省自己的言行,及時發現不足,找出原因,尋找解決的方法,努力改進。我要從身邊的事做起,與同學互幫互助,勤奮學習,認真地做好每件事,做一個勤學好問的好孩子。

我還要從自己做起,保護我們美麗家園——地球,少用紙巾,重拾手帕,保護森林,節約能源,低碳生活,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廢報紙、牛奶盒的回收活動,儘自己的所能做一個環保小衛士。

《論語》讀後感8

這一則讓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學習和做人的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過程,要想掌握更多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只有用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這短短的一則語錄讓我聯想到了我身邊的人,他們憑藉著自己的才能和毅力。

努力學習,溫習,最終成為一個才華出眾的人。

我們不也這樣嗎?如果我們被憂心煩惱甚至怨恨矇蔽了雙眼,那麼勢必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和學習。

子曰:由!悔文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讀後感9

爸爸給我講了“半部論語治天下”這一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隻要讀半本論語就可以治理天下了。我想:“這本書有這麼神奇麼?”我和爸爸買了《論語》來讀。

在這本書裡有句話我很喜歡。這句話就是“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內容深刻但是用詞不恰當就會讓人覺得文章簡陋,用詞恰當但是內容不深刻就會讓人覺得文章浮淺,用詞恰當內容深刻才是還文章。這也可以形容君子。

我有兩本《三國演義》。一本很精彩內容很深刻,這就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啊!還有一本用詞簡單,這就是“質勝文則野”啊!

《論語》讀後感10

暑假裡,我讀了《論語》這本書,從書中我認識了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從他們的語言中,讓我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怎樣學習。

在《論語》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又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

讀《論語》,使我受益匪淺。這就是經典的魅力,他將伴隨我成長。

《論語》讀後感11

前幾天,爸爸在書店給我買了一本《論語》。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我並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喜愛古代文化,靠勤奮敏捷尋求得來的啊!”這裡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講的是:西漢經學家匡衡小時候非常勤奮好學。白天干活晚上讀書,因為買不起蠟燭,他只有在牆上鑿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了過來,他藉著這微弱的光線,把家中所有的書全部讀完。

我要學習匡衡那好學的精神。

《論語》讀後感12

林老師講,孔門三樂中學習的快樂來源於實踐。我認為,除了實踐的快樂,還有獲得知識的怡悅。當我們,用所學的知識完成了任務時,內心會非常的高興,因為我們學有所用了。這樣也讓我們把自己在背後因為努力所付出的那些痛苦,都給忘記了。

孔門三樂中的第二樂,是與朋友交流分享的快樂,我認為那種快樂是更高層次的快樂,是長時間且不留遺憾的。初級的快樂一般都是短時間的,很快就會離我們而去,被我們拋諸腦後,隨之而來的呢,是跟友人分離的那些痛苦。學校最近講的《滕王閣序》讓我有了這樣的體會。王勃在經歷了非常巨集大的場面,會見了非常多的好朋友、名人之後,馬上感到自己非常的失落,因為他知道勝景在下一刻就會成為往昔的回憶,那不可能是一個長期存在的東西。所以說,在酒宴上的快樂都是短暫的快樂,並不是孔子所說的高階的快樂,那應該是與人分享後的不留遺憾,是一種知識,是認識上的傳遞,這不會因為與人的分別而減少。

《論語》讀後感13

這幾天,我每天的讀書時間,都捧著《論語》。

以前從《唐詩三百首》中閱讀到了優美的詩句,從《三字經》和《弟子規》中學到了最基本的禮儀,現在從《論語》中瞭解了中國悠久的歷史。

說到《論語》大家肯定就會想到古代人搖頭晃耳讀著“之、乎、則、也”。我現在才知道古人能用幾個簡短的字句表達出豐富的意思。

《論語》裡面的小故事更是讓我百看不厭。有“張檢之儉”、“知錯就改的樂羊子”、“鄭板橋”、“孔子拜師”等等。

《論語》這本書真讓我受益匪淺啊!

《論語》讀後感14

《論語》,一篇充滿高尚的文章。今天,我們讀著讀著眼前彷彿出現了孔子智慧般的面容,宋代開國丞相趙曾說:"半部《論語》知天下。"可見這句話道出了論語在修身治國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本書上層說過,孔子。一個20xx多年的學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麼的先進,那麼貼切,何以想象《論語》這本書卻通知了中國近二十一個世紀。

真理本不是辯出的,而是做出的,孔子的徒弟在徒弟把孔子曾說的話綜合在一起,寫下了這篇文章,他所說的不僅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理,還有學習的好處和如何學習。

我喜歡的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這句話所要表達中的一樣,可我們現在的社會,卻連這一句話都做不到!

孔子,一個創下無數輝煌的學家,現在卻已成了一個歷史,但孔子仍然活在我的心中!

《論語》讀後感15

暑假我在家讀了《論語(二)》,剛開始我一點也不懂,在爸爸媽媽解釋下我漸漸地懂了一點。主要意思是說:“古代聖人孔子教我們怎樣做人的道理。”

《論語》裡面有這樣一句話: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意思是:孔子說:“我們跟父母相處,如果父母有不對的地方,要委婉的勸說。即使自己的意見沒有得到父母的認可,還是要態度恭敬,不能生氣,不能怨恨。”我是個乖巧小孩,每次爸爸媽媽教育我的時候我都很難過也很生氣。想到這些再讀讀《論語》裡的教導,我真後悔呀,父母都是為我們好!以後我要聽父母的話,認真學習,和爸爸媽媽做永遠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