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作文如何立意

作文 閱讀(7.54K)

下面介紹幾個立意的思路:

作文如何立意

1.小中見大

什麼是小中見大呢?就是要用一滴水反映出太陽的光輝,善於通過小事,反映出重大的社會問題和時代面貌。

我們青年學生雖然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裡,可是限於年齡和活動範圍,我們親身經歷或親眼看到的重大事件是很有限的,我們的生活圈子裡都是些尋常小事。我們的文章要反映時代面貌,我們必須學會小中見大這種立意方法。我們舉一個例子。

例文 賣甜稈

做完了作業,我想到學校附近的農貿市場散散心。

“賣甜稈啦——”一聲吆喝帶著甜甜的童音。尋聲望去,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站在那兒,穿一身蔥心綠校服,頭上梳著兩個抓髻,紅撲撲的小圓臉。她的身旁戳著一捆甜稈,上端攏在一起,用稻草扎著,下端分散成一圈兒,這小姑娘幹活還很在行。人也精神,貨也水靈。

“怎麼賣?”

“兩毛錢一根,五毛錢三根。”

“我來一根。”說著我從甜稈捆裡抽出一根,從兜裡掏出十塊錢遞給她。

小姑娘沒接我的錢,抿著紅紅的、石榴花似的小嘴說:“我剛來,還沒開張,大姐,你拿一根吃去吧,別給錢了。”

我說:“那哪兒成呢。要不你等一會兒,我到別處去換開零錢再給你送來。”

“大姐,你是一中的學生吧?學習挺忙的,為這點小事耽誤工夫不值得。”

這小姑娘還真有眼力,她怎麼一看就知道我是一中的學生呢?我正不知道說什麼好呢,她咧開石榴花似的小嘴又說了:

“我這也不為賣,農村做飯不燒秸稈了,拿它漚肥又可惜,我媽讓我拿來叫城裡的同學們嚐嚐鮮兒,我也順便下下海,闖練闖練。”說著格格地笑起來,露出兩排葫蘆籽似的小白牙兒。怕自己失態,忙抬起左手用手背擋住紅紅的嘴脣兒。

我想,我再推辭,就辜負了小姑娘一番美意。說了聲“謝謝”,就嚼起甜稈來。

都說農民富了,富到什麼程度了呢?十塊八塊錢在他們眼裡不再是三兩個月的用度了。生活富裕了,待人接物也顯得大方了。

由於作者採取了小中見大的立意方法,小小的一根甜稈,把農村的經濟形勢、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面貌的變化,實實在在地反映出來了。

2.舊題新作

我們平時習作和應考作文,命題都不能脫離我們的生活。寫記敘文,記的是老師、同學、家長;寫議論文,論的都是我們應知應懂的話題;寫說明文,寫的都是我們熟悉的事物。所以作文命題很難擺脫一個“舊”字。

有的同學,不懂得舊題新作,而在那裡搞舊題舊作。一寫老師就是滿頭白髮,至少也得是花白頭髮,彷彿黑頭髮的老師都教不好書似的。寫老師工作負責,就是深夜裡老師還在批改作業,彷彿當老師的不熬夜就是責任心不強似的。一批改作業,就是往作業本上批上密密麻麻的紅字,那些訓練學生自己批改作業的老師,雖然有改革的.精神,彷彿其做法不宜提倡似的。還有些同學愛寫生病的老師,講課時不是捂著肝部,就是捂著胃部,並且額上沁出豆粒大的汗珠,彷彿沁出米粒大小的汗珠還不夠標準。再不就是下雨了,老師冒雨去給不來上學的同學補課。

這些都是經常出現在作文中的教師形象,這就叫舊題舊作,沒有新意,這樣的文章別人怎麼會願意看呢?

那些善於舊題新作的同學,所寫的雖然也是舊題目,但立意新穎,人們讀起來並不覺得陳舊。我們舉一個例子。

例文 她是我心上的一條小溪

每天早上,當我在鏡子裡看到自己短短的頭髮,心頭總是掠過一陣惆悵。為了節省時間,兩條長長的辮子被剪掉了,那教我學會梳辮子的女教師也遠遠地離開我了。我,只能在記憶中去搜尋過去……

上一年級時,我才六歲,辮子卻長得到了腰間,可惜的是,我不會梳它,每天都要纏著姑姑給梳,這到底不是“長久之計”,有一天,我終於因為不會梳辮子而哭了起來。

那一天,我迎著大風走在上學的路上。風一會兒把我的辮子吹到胸前,一會兒又把它甩到腦後……到了校門口,紅頭繩終於隨風飄走,頭髮散開了。這怎麼辦?我著急地蹲在地上,哭了。

“怎麼了?”一個像小溪流水般清脆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我抬起了頭:呵,原來是我們的班主任劉玉晨老師,她那明亮的眸子正在注視著我!我抽泣著指了指頭。“為這個也值得哭?起來,我給你梳。”她微笑著把我拉起來,用細長的手指給我攏起頭髮,我想回頭看看她梳頭是什麼樣子,可是她卻輕輕地按住了我的頭:“別動。”然後邊攏邊說:“你的頭髮真長,和我小時候的一樣。”

“你小時候誰給你梳頭?”

“我自己唄!那時候,我們家兄弟姐妹多,我媽顧不著我。”老師說著,已經把一條辮子編好。沒有頭繩,怎麼能繫住辮梢呢?我又著急了。

“攥住辮梢,我來找根頭繩。”

我把辮梢攥住,奇怪地望著她,心想:你,找得到嗎?

只見老師迅速解下自己的兩根紅頭繩,“嚓”地一聲,把它們咬成四根。我一下子明白了:“老師,不,我不!”我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你這小姑娘,真倔!”老師邊說邊把辮梢繫好,“另一條辮子,你自己梳吧!”

“可我不會呀!”

“不學怎麼能會呢?來,把手伸過來,我教你。”我把手伸過去,任老師擺弄著,不一會兒,這條辮子也梳好了,我高興極了。

老師拉著我的手,向教室走去,邊走邊說:“以後要學著自己梳辮子,還要幫媽媽幹活……”“媽媽把我送到姑姑這裡來了,她忙。媽媽就我一個孩子她不讓我幹活,姑姑也不讓我幹。”我趕緊解釋。“噢!一個孩子也得學著幹活呀!總不能靠大人一輩子。以後,她們不讓你幹-你也要幹。”

我的心上彷彿流過一條小溪,一下子明朗了:我知道以後該怎樣做了。

第二天,我擺著兩條梳得歪歪扭扭的辮子,來到劉老師面前:“老師,今天是我自己梳的辮子,我還幫姑姑掃地來呢!”“你真是個好孩子!”老師把我摟在了懷裡……

一年以後,儘管我捨不得離開那鄉村國小校,捨不得離開那可愛的年輕女教師,媽媽還是把我帶走了……

我雖然遠遠地離開了劉老師,然而她那循循善誘的話語卻永遠使我不能忘懷。她,就像一條小溪,滋潤著我的心田,在我心上流淌……

本文作者寫的雖然也是舊題目,但她避開了那些陳舊的內容,給我們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可敬可愛的鄉村女教師的俊美形象。劉老師對學生熾烈的愛心、科學的教育方法,使讀了本文的教師也讚歎不已。

3.獨出心裁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一個有一定文字水平的人,作文時若不能在立意上獨出心裁,領異標新,即使文字水平發揮得不錯,寫出來的文章也不過平平而已。如果在立意上動了腦筋,能獨出心裁,即使文字水平一般,也能寫出較高水平的文章來。

什麼叫獨出心裁呢?就是作文時能選出一個新鮮的角度,想出一個別人想不到的“點子”。我們舉一個例子。

例文 讓座 一個星期天,我乘5路公共汽車到市中心的新華書店去買幾本課外讀物。因為我是從始發站上的車,還摸著了一個靠窗子的單人座位。

過了幾站,下車的人不多,上車的人卻多起來,有不少人只好站著。這時,一位老年人步履蹣跚地上了車。他滿頭銀髮梳理得很整齊,臉上堆滿了皺紋。面色還不錯,穿一身灰棉布中山裝,腳下是一雙黑禮服呢千層底便鞋,這身衣裳的年齡看樣子比我爸爸的年齡還要大,但是卻整齊平展。右手拄著一隻彎把兒的老式手杖。我身不由己地站起來,向前走了兩步,雙手扶著這位老年人說:“老爺子,您坐這兒。”

老先生連忙說:“謝謝姑娘。”同時給我鞠了兩個躬,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我扶老先生坐好,就站在他旁邊。我偷眼向四周望了一下,沒有發現嘲笑的目光,心裡才安定下來。

在下一站,上來一個30歲左右的男子,藍色茄克衫,藍色西褲,一雙半舊棕色皮鞋,亂蓬蓬的頭髮,黃白麵皮,一副高度近視映象兩個啤酒瓶子底兒罩在兩隻眼上。手裡捧著一本書幾乎碰到鼻子尖上。車子每顛簸一下,他的書都會碰到我的臉上,我真有點不耐煩了。這時那位老先生一手拄著手杖,一手抓著扶手站起來說:“先生,請坐在這兒吧。”我以為這位“瓶子底兒”無論如何不會接受老年人給自己讓的座兒,誰知他連聲謝謝也不說,一屁股坐下了,臉還是紮在書裡,連眼皮也沒抬一下。我真想一把把那“瓶子底兒”捽起來,可是看著那位老先生站立不穩的樣子,便趕緊攙扶住他。我心裡想,我好心好意的把座位讓給老先生,他為什麼又讓給這個“瓶子底兒”了呢?

我多麼盼著那個“瓶子底兒”快點下車,好叫老先生還坐下。誰知他和我們一直都到了終點站。等人們都陸續下了車,我扶著老爺子下了車,想把他一直扶到便道上。誰知老先生站住腳,迴轉身,把右手的手杖掛在左臂彎裡,伸出雙手把那個“瓶子底兒”扶下車,一直把他扶上便道,看著他一直走進新華書店。

我實在憋不住了,就問:“老爺子,您幹嘛把座位讓給那個年輕人呢?”老先生又往新華書店看了一眼,笑嘻嘻地對我說:“我就喜歡學習入迷的人哪。”

聽老先生這麼一說,我彷彿也覺得那個“瓶子底兒”有點可愛了。我深深地給老先生鞠了一躬,快步向新華書店走去。

老年人給年輕人讓座,這真是一件新鮮事,因為作者想出了這個新鮮點子,同是表現精神文明的舊題材,卻絲毫沒有陳舊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