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致詞>

校慶電視專題片解說詞參考

致詞 閱讀(1.67W)

歷史的老人翻過29100頁的日曆,終於定格在一個紅色的日子,xx一高迎來了她六十華誕!半個多世紀風雨兼程,六十度春秋砥礪前行,xx一高,厚積薄發,以噴薄的活力和凌厲的銳氣與時俱進,奮發圖強,以迅猛之勢、豪邁之情書寫著民族教育的輝煌篇章。

校慶電視專題片解說詞參考

風雨校園 滄桑鉅變

公元1949年那個山花爛漫的5月,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噴薄欲出,xx山川的剿匪鬥爭大局已定。槍聲漸停,硝煙散去,在位於縣城西北街城隍廟的幾棟簡陋的平房裡,傳出了朗朗的讀書聲。xx一高的前身——xx縣立聯合中學就這樣誕生了。

儘管當時的條件相當艱苦:城隍廟大殿是教室,土坯泥臺放上木板就是課桌,點的是煤油小燈,睡的是土臺大炕,但這足以讓當地百姓看到了讀書改變命運的希望。縣人民政府兩任縣長,先後兼任校長,對xx的中學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經過了三年的恢復和發展,至1953年學校更名為xx縣第一中學,1956年縣委決定在縣城西關修建新校舍,並招收首屆高中班,xx高中教育由此正式起步。1960年8月,xx一中徹底告別了在城隍廟與神仙為伍的日子,初高中班全部遷至西關新校址上課,開啟了學校發展的新紀元。

對於xx一高來說,二十世紀下半葉的五十年,是一段漫長的風雨歷程,她和共和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在新中國輝煌的日出中誕生,經歷了五十年代創業的艱辛,六十年代災難的衝擊,七十年代困頓中的恢復,八十年代探索中的提高,九十年代發展中的強盛,以嶄新的姿態擁抱著新世紀的曙光。

歷史的航船駛進2007年,為滿足人民群眾接受優質高中教育的迫切需要,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調整高中教育佈局,決定在縣城東郊興建佔地360餘畝,投資1.72億元,建築面積近16萬平方米的xx一高新校區。目前新校區建設已接近尾聲,一片氣勢恢弘、雄偉壯觀、新穎別緻、秀麗幽靜的建築群,正崛起於龍山腳下、洛水岸邊。新校區按功能分為教學區、辦公區、生活區、運動休閒區。各區域廊橋連通,渾然一體。樓宇間花木環繞,綠地相間;另有噴泉池塘,休閒景觀。置身其中,宛若走進都市花園。新校區功能完善,設施超前,被專家譽為“高校框架,大學佈局”。高標準配置的學生公寓、餐廳、超市、診所;擁有現代化裝置的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電子教室、閱覽室、專業教室等,為師生們創設了“全市一流,全省上游”的教學環境。隨著新校區的建成,縣委、縣政府進一步優化高中教育資源,分別於2009年2月和8月,將xx三高與xx二高併入xx一高,三校合併後的xx一高新老校區協調發展,已成為xx市規模最大的普通高中。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xx一高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初創時期的蓽路藍縷到今天與共和國一起走向輝煌,她以挺拔的身姿高唱著勝利的凱歌,托起了大山的脊樑!

  以人為本 全面發展

大山的厚重凝練了xx一高人不甘封閉奮發有為的品質。他們發揚“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團結進取的協作精神,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尊重科學的求實精神,敬業樂教的奉獻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遵循“博學、深思、篤行”的校訓,形成了“和諧、進取、求實、創新”的校風,“嚴謹、善誘、敬業、垂範“的教風,“勤奮、樂學、善思、爭優”的學風,讓一批批山鄉學子在大山播種希望,到山外放飛夢想。

學校的一切都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老區的孩子更需要廣博的見識。xx一高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全面育人觀,面向全體,張揚個性,“五育”並舉,山花爛漫。

學校立足深山區和革命老區實際,健全和完善德育網路,充分發揮“曹靖華故居” 、“紅25軍軍部舊址”、“二炮某部軍營”、“烈士紀念館”四大德育基地的作用,深入開展“信心、感恩、養成”三大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繼承老區傳統,發揚靖華精神,立志報效國家”的優良品質;邀請知名專家教授給學生作學術報告,為同學們打開了一扇與山外世界溝通對話的視窗。

學校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定期舉辦“藝術節”和“體育節”,成立了眾多的學科興趣小組、文學社團和“校園之聲”廣播站,由學生編輯出版《一高時空》校報,創設xx一高網站,舉辦科技與人文知識系列講座,組織多門學科的奧賽活動,素質教育之花處處開放。

建校以來,學校先後有1000餘人(次)在全國和省、市、縣讀書競賽、書畫大賽、科技製作評比、演講比賽、詩歌朗誦大賽、學科競賽中獲獎,有數千名特長生被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體育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等知名院校錄取。李韶華同學在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奪取河南賽區第一名,被保送進入中國科技大學。

  學高為師 德高為範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xx一高迅猛發展的背後,最關鍵的是擁有一支德高品正、業務精良、愛崗樂教、無私奉獻的教師隊伍。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xx一高的教職工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把獻身老區教育做為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們愛崗敬業,恪盡職守,自覺履行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職責。

“春蠶到死,蠟炬成灰”。

xx一高人,為了xx大地的發展,為了xx一高的未來,他們一代代從青絲到白髮,默默無聞、廢寢忘食、寒暑易節、任勞任怨……在教書育人的神聖殿堂上傾注畢生的心血和智慧,育成桃李滿天下。

六十年來,學校名師輩出,燦若星河。他們有的長於巨集觀管理,以超前的眼光和魄力為xx一高乃至全縣的教育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有的以其淵博的學識才能,高超的教學藝術,獨特的教學方法,無窮的人格魅力,培育了無數學子。他們的優秀品質和治學精神至今仍激勵著一代代xx一高人奮勇先前。

這種名師輩出現象的背後就是學校重視教師隊伍的培養和對良好傳統的繼承與發揚。

抓師德教育,培養作風過硬的教師隊伍;抓過程管理,提高教師的教學成果;抓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抓教研教改,打造教學名師……

師德沐桃李,德高芳教苑。

雄厚的師資隊伍,保證了學校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為xx一高的發展和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依法治校 科學管理

xx一高的成功還得益於一整套健全完備的規章制度和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

六十年來,xx一高傳承建校伊始形成的良好規章,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學發展的制度體系,科學民主治校,群策群力辦學,充分發揮教代會的作用,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實現了由經驗管理向制度、文化管理的轉變,從而極大的提高了管理效能

特別是近年來,學校在上級的主持下,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校長,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校長負責制。畢業於河南大學化學系有著十餘年教學經歷和學校管理經驗的周玉清同志,以其富有創造性的辦學思路和實踐精神,從眾多的競聘人員中脫穎而出,於2002年7月走上校長崗位。他秉承“為個人一生留下輝煌,為家鄉父老盡到責任”的樸實思想,駕馭著xx一高的跑車駛上了“勵精圖治、開創未來、打造名校品牌”的快車道。

  碩果累累 桃李芬芳

xx一高作為豫西邊陲的普通高中,把自己定義為“山區教育的領頭雁”,以其雄厚的實力和顯著的辦學效益,成為“當地大學生的搖籃”、“山區幹部隊伍培訓學校”、“全縣教育科研中心”、“山城精神文明教育學院”和 “山區人力資源開發基地”。

六十年來,xx一高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一個個山鄉學子走向清華、北大等知名院校;在學校與家庭的共同培育下,一家之中兄弟姐妹數人先後從xx一高畢業考入大學者不勝列舉,令人驚喜,傳為美談。一批批金鳳凰在xx一高插上理想的翅膀,展翼高飛,飛出深山,飛遍神州,飛向世界。而今,他們大都學有所成,業有所就。有的供職於科研機構,為科技興國增磚添瓦;有的執教於高等院校,為祖國培養英才棟樑;有的工作在黨政機關,為造福一方百姓而運籌帷幄;有的留學海外,創業於異域,展現華夏兒女的風采;有的弄潮於商海,反哺於社會。更多的學子則在xx一高的大熔爐裡經造就而成才,歷鍛打而成鋼,在家鄉的沃土上辛勤耕耘,成為我們可愛故鄉革命和建設的骨幹力量。這些優秀學子在母校學習期間形成的“正直純樸、自強不息、勤奮刻苦、敢於超越”的優秀品質,一直激勵著他們從輝煌走向新的輝煌!

六十年來,xx一高的辦學成就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一代文學大師曹靖華、中共河南省委書記、原中組部常務副部長趙宗鼐、國家海關總署負責人、河南省原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世軍、河南省教育廳廳長蔣篤運、中共xx市委書記李文慧、市長楊樹平等領導同志先後到xx一高視察指導工作。省、市數十家媒體多次對xx一高的教育教學經驗進行宣傳報道,在社會上產生了非凡的影響。自建校以來xx一高先後榮獲二百餘項獎勵和榮譽, 2007年又被河南省教育廳命名為“省級示範性高中”,名符其實地成為鑲嵌在豫西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為深山區普通高中的發展樹立了光輝的典範。

  繼往開來 放飛夢想

六十年來風兼雨,萬紫千紅壯山河。

六十華誕是學校發展的重要里程碑。xx一高領導和全體師生在科學總結六十年辦學經驗的基礎上,已經勾畫出學校未來發展的巨集偉藍圖:以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發展學生個性和特長,為高等院校輸送更多優秀的新生,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高素質的勞動後備力量為根本任務;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以對學生實施升學預備教育為重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提高教學教研水平,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實現教學管理現代化,辦學形式多樣化,內部管理科學化,努力形成適應21世紀人才培養和我縣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普通高中教育體制,使學校成為全市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實力最強的教育、教學、教研和人才培育中心,立足中原名校,進軍全國名校。

我們相信,未來的xx一高將會更加典雅、精緻、和諧、大氣,更加清新靚麗,品質超群;未來的xx一高將朝著“更高、更遠、更大、更強”的目標,持續創新,勇往直前,譜寫出山區教育更加壯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