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智慧製造裝備產業發展前景

職場 閱讀(1.24W)

發展智慧製造裝備產業,是適應全球製造業智慧化趨勢,推動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智慧製造裝備產業發展前景的相關資料,僅供大家參考。

智慧製造裝備產業發展前景
  智慧製造裝備產業發展前景如何

近年來,在全球範圍內,自動化裝置替代人力勞動生產的趨勢不斷推進,自動化裝置銷售量逐年提高。2001 至2014 年期間,全球工業機器人年銷售量由78,055 臺/年上升到229,261 臺/年。

具體到我國,在適齡勞動力數量減少、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自動化裝置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產業升級政策支援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自動化行業的市場需求快速增長。據中國工控網釋出的《2014 年中國自動化市場白皮書》顯示,2004-2014 年期間,我國自動化行業市場規模保持了每年8.59%的複合增長速度,2014 年行業市場規模達1,486 億元,預計2015 至2018 年期間市場規模將保持5%左右的年均增長率。銀河證券研究部的研究結果顯示,預計2016年我國自動化單元產品子行業的市場規模可達215 億元,自動化裝置子行業的市場規模可達435 億元,較2013 年分別增長138.89%和141.67%

據統計資料顯示,2014 年我國自動化生產線需求量達到21,100條,而國內廠商產量僅為8,780 條,較大的市場份額被國外廠商佔據。儘管2010年至2014 年期間,國內自動化生產線產量保持了25.32%的年均複合增長速度,但目前國內廠商依然無法滿足旺盛的市場需求。隨著未來我國自動化裝置行業核心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國內自動化裝置行業仍將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智慧製造裝備產業發展綜述

回顧歷史,智慧製造是各工業國家制造業產業升級的`必然階段,而且隨著產業技術推陳出新,各工業國家的智慧製造產業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新一輪焦點。

  1、日本

二次大戰後,日本工業依靠承接西方低端製造業轉移而迅速實現了原始資本積累,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升,日本工業智慧化升級的程序也隨之啟動。以機器人產業為例,日本機器人行業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20世紀60年代,日本進入工業智慧化升級階段,工業機器人產業開始發展;70年代,機器人在日本工業領域的應用逐漸深入;80年代,日本工業機器人在工業領域得到大面積普及,根據日本機器人協會的統計資料,1970年日本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350臺,到了1980年其產量猛增到19,843臺,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0.8%;從90年代開始,日本機器人領域的發展逐漸趨於穩定,目前日本的工業機器人保有量穩居世界第一,其保有量約為31 萬臺,約佔全球機器人保有量總數的三分之一,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和應用國,同時也是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國。在日本工業機器人工業發展的過程中,政府連續從市場培育、融資環境、技術研發不同方向制定相關支援政策,對行業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2、美國

近年來,美國政府對“製造業迴歸”的強力推動正在改寫著全球製造業格局。奧巴馬政府先後推出了“購買美國貨”、“內保就業促進”等倡議活動,同時在巨集觀層面制定了多項法案、規劃,為美國製造業智慧化升級提供助力。美國再工業化的本質是產業升級,高階製造是其戰略核心,美國已經正式啟動高階製造計劃,積極在奈米技術、高階電池、能源材料、生物製造、新一代微電子研發、高階機器人等領域加強攻關,以期保持美國在高階製造領域的研發領先、技術領先和製造領先。另外,由於美國工業用地成本相對較低,而人工成本過高,美國企業有充足的動力研發智慧製造技術,以便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工的依賴,伴隨超高度自動化工廠、3D列印技術等先進技術的應用,美國智慧製造產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3、中國

目前中國的經濟環境與這些製造業發達國家在歷史上產業升級的拐點時期非常相似。對比目前中國和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日本,我們發現中國在經濟、人口、國家政策、國際環境、國內環境、市場發展狀況、所面臨困境等都與當時的日本十分相似,比如GDP 增速都開始進入相對較低的增長區間、核心製造業地區人均GDP都約為1 萬美元、人口增速都低於1%、都面臨著勞動力短缺和製造業用人成本上升的困境等。為了衝破目前的困境,遵循製造業先進國家所進行的產業升級之路,從低端產品、低技術密集度、低資本密集度、高勞動力密集度產業發展模式向高階產品、高技術密集度、高資本密集度、低勞動力密度產業轉型是中國製造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據美國經濟諮詢公司環球通視資料,2010年中國製造業產出佔世界的比重為19.8%,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但中國製造業整體發展仍面臨多重困境的擠壓。一方面,由於人口結構的變化,即原來數量龐大的低端勞動力數量——這也是近30年來中國製造業一直依託的一個重要優勢——正在不斷降低,在產業上體現為中國從東部發達地區到中西部傳統勞動力供應地區均出現大面積‘用工荒’的現象,這一現象直接導致了中國製造業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另一方面,由於中國製造業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產品技術含量與產品質量不高,導致由於企業間惡性價格競爭使得製造業整體盈利能力較弱。同時,伴隨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近些年來人民幣以年均3%至5%的速度不斷升值,快速的貨幣升值對眾多依賴出口的中國製造業企業來說不啻為雪上加霜。另外,近些年中國製造業部分企業高投入、高汙染、高耗能的產業發展方式也越來越不可持續。中國製造領域迫切需要推廣智慧製造,實現產業升級。

  中國智慧製造裝備產業現狀

中國製造業產能巨大,存在強烈的智慧化改造需求。智慧製造將為裝置和軟體行業帶來機會,機器人、感測器、 3D 列印等都蘊含百億甚至千億的市場容量。

  1、機器人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資料顯示, 2014 年全球機器人銷量增長 27% 至 22.5 萬臺,中國市場銷量增長 54% 至 5.6 萬臺,連續兩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其中,國內企業銷售 16,945臺,比上年增長 77% ;外資企業在華銷售約40,000 臺,較上年增長 47% 。在過去十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銷量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 32% ,2013 年、 2014 年分別達到 45% 、 54% 。

目前機器人在汽車行業應用最為廣泛,國內汽車行業機器人市場約 400 多億元,汽車以外的一般製造業需求大約 200 億。未來,汽車行業應用增長速度趨緩,而其他如電子電氣、化工、生化製藥等行業的機器人需求則成倍增長。 預計到 2020 年國內機器人市場將達到 2,000 億元,其中,一般製造業 1,400 億,汽車 600 億 。

除了工業機器人,由於中國老齡化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原因,服務機器人的市場空間正在逐步開啟。根據市場調研, 2012 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為207.3 億美元,預計 2012-2017 年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 17.4% ,到 2017 年達到 461.8 億美元,行業空間巨大。國際機器人聯盟( InternationalFederation of Robotics )預測認為, 2013-2016年全球估計會有 2,200 萬個人或家用機器人的銷量。其中家用機器人約為 1,550 萬臺,銷售額達 56 億美元。 IFR 認為,隨著雲機器人技術獲得重大突破,小型家庭用輔助機器人將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將在 2020 年之前形成至少累計 416 億美元的新興市場。中國作為機器人主要市場和後來者, 市場容量和增速都值得期待。

  2、感測器

感測器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社會發展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並在工業自動化時代扮演更加重要角色。 美國光電產業發展協會 (OptoelectronicsIndustr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預測,智慧感測器的國際市場銷售量將以每年 20% 的高速度增長。國內物聯網應用正在全面深化,工業界也在考慮把智慧感測器引入工業生產中,利用它的資料採集優勢,打造高度自動化的生產模式。

據統計,至 2015 年,中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或將達到 7,500 億元,感測器產業將從中直接受益。 2010 年,中國感測器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年銷售收入 500 萬元以上)實現銷售收入約 440 億元。據估計,此後中國感測器市場將穩步快速發展,在物聯網市場規模大幅增長的動力之下, 2015 年中國感測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1,200 億元以上。 未來五年, 預計食品、 物流、汽車、煤礦、安防等領域對感測器的需求出現飛躍。

  3、3D 列印

據中國 3D 列印技術產業聯盟資料, 2014 年全球 3D 列印市場規模約 40 億美元,預計 2018 年將增長至 125 億美元。在中國 3D 列印市場規模及預測方面,艾媒諮詢( iiMedia Research )資料顯示,近年來,中國 3D 列印市場規模均保持較高增長速度,遠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2014年中國市場規模約 47 億人民幣,有望在 2018年達到 200 億。

2015 年約 22萬臺 3D 印表機將被出售至全球各地,總價值量達到 16 億 ,與 2014 年相比,這代表了 100%的銷售量增長和接近 80% 的銷售額增長。但是,這並不會實現“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工廠”的願景:儘管 3D 列印可以被視作是“下一次工業革命” ,但是真正的革命是針對企業市場,而非個人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