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如何提高醫護溝通能力

職場 閱讀(2.46W)

隨著患者自我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對醫療護理的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醫療領域裡,醫療和護理專業雖然屬於兩個不同的專業,但在整個醫療過程中他們卻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如果作為提供醫療服務的醫護人員關係處理不當,將直接影響患者的轉歸和醫療質量,甚至導致醫療糾紛的發生。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是如何提高醫護溝通能力,希望對您有幫助。

如何提高醫護溝通能力

病人:

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帶著情緒就診。比如你就認定了醫生都是要過度醫療黑你錢的,你認定了醫生是不負責任的,有這些先入為主的成見影響,是不會有一個好的溝通效果的。其實也不僅僅是看病,人與人溝通的前提,本就應該是不帶預設成見的。

還有些人來看病的時候,其實就是自己已經做好診斷的了。比方說,她來了就說“醫生我月經不調”,她就只是希望醫生來給她調一下月經,而如果醫生的判斷不是月經不調,還要做其他檢查幫助診斷的時候,她就會認為醫生的處理有問題,從而產生不信任。所以,不管看什麼病,心裡都要清楚,你自己不是醫生,眼前的這個人才是可以為你提供專業幫助的人,在看病之前,不要先給自己預設好答案。

隨著網路的發展,很多醫學相關知識可以在網上查到,所以很多病人會查一下自己的相關情況。我覺得這種做法無可厚非,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網上的知識畢竟片段化嚴重,而且真偽難辨。所以,在看醫生的時候,最好不要拿著在網上搜來的東西去反駁醫生,這會給醫生帶來“病人不信任我”、“這個病人真難搞”的感覺,從而不利於自己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如果你對醫生的診療產生懷疑,可以默默的換個不同的醫生再看看,或者比較有技巧的表達一下自己的疑問。比如你可以說:“哦,原來是這麼回事兒,看來網上說的×××都是不靠譜的啊,幸好沒聽網上的說法來看醫生了!”這樣,你既表達了對醫生的信任,同時對醫生又是一個提醒,萬一真的是醫生考慮不周,那麼網上的某些說法可能會對他有所提示。

對醫生的.提問不要隱瞞,有問必答,同時也儘量不要打斷醫生說話,我想這應該是溝通時的基本禮貌。而且,儘量不要問“我的病能不能治好?”“手術能不能成功?”這樣不確定的問題。雖然這是病人很關心的事情,但是,請理解醫學的侷限性,即使是醫生自己得了病,對於這樣的問題也難回答。而且,這樣的問題會喚起醫生本能的自我保護,生怕回答的有什麼漏洞,萬一日後結局不好病人來鬧,所以很難給出讓你滿意的回答。你只要知道,不管你的病最終是不是可以治好,不管手術最終能不能成功,醫生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做的。

醫生:

1加強醫護交流的目的及意義

Henneman認為合作是團隊的個人為了共同的目標而一起工作。而醫生和護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一直被認為存在等級差別,研究顯示,護士的社會地位低於醫生。也有調查顯示,醫生和護士對相互之間合作總體滿意度得分,醫生高於護士,與護士在心理、地位、待遇、聲譽等方面不及醫生有關。這些現狀限制了醫護之間的良好合作,使醫護在工作中缺乏交流,造成醫療護理工作脫節。所以,如何加強醫護的有效交流,改善醫護關係,成為各國研究熱點之一。

2加強醫護的有效交流舉措

2.1統一認識,加強領導 傳統醫學模式的醫護關係體現為護士配合醫生,護士的工作為被動性的,導致一些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存在認識上的偏差:護理從屬於醫療。而有些護理人員在經歷了漫長的舊模式之後,對新的以“病人為中心”的醫學模式仍存在偏差,認為護理已獨立於醫療,醫生和護士各司其職,兩者互不交叉。這兩種偏差都不利於醫護關係的發展及醫療護理工作的開展,因此,醫護必須有統一的認識。(1)從領導開始轉變觀念,認識到醫學模式轉變與護理模式轉變的相同性、相關性,護理專業發展的必要性、重要性,新形勢下加強醫護交流的重要性。(2)增加護理人員構成比,調整護理工作重點,規範護理工作管理。(3)醫生轉變觀念,摒棄護理從屬於醫療的觀念,開展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真正做到從點滴提高醫療質量。(4)護理人員必須認識到只有醫護合作,才能將護理實施完美完成,取得患者全面康復的終極目標。

2.2建立制度,促進合作 建立醫護分組制度,實行每週一次醫護聯合查房制度,使醫護共同負責一組患者,對患者的情況進行有效及時的溝通,共同解決患者發生的事情,完成患者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從而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使醫護關係更加融洽。

2.3發揮護理人員的主動性 護理人員中年輕者佔大多數,尤其是臨床工作中的一線護士,在工作的同時,也是自身成長、成熟的過程。不僅需要向經驗豐富的護士學習,而且承擔著為患者提供服務的重任。所以,護理人員在建立良好醫護關係的過程中,應主動向醫生學習各種經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更好的實施護理工作。

3總結

加強醫護的有效交流,增加了護理人員更新知識的渠道,激發了護理人員的學習興趣,培養了護理人員的觀察分析能力,密切了醫護關係,避免了醫療糾紛的發生,形成醫護之間交流、協作、互補的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