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中級會計職稱考試財務管理知識點

職場 閱讀(1.76W)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理論

中級會計職稱考試財務管理知識點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有如下幾種具有代表性的理論:

(一)利潤最大化

利潤最大化就是假定企業財務管理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為目標。

利潤最大化目標的主要優點是,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就必須講求經濟核算,加強管理,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產品成本。這些措施都有利於企業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於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提高。

但是,以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存在以下缺陷:

(1)沒有考慮利潤實現時間和資金時間價值。

(2)沒有考慮風險問題。不同行業具有不同的風險,同等利潤值在不同行業中的意義也不相同,比如,風險比較高的高科技企業和風險相對較小的製造業企業無法簡單比較。

(3)沒有反映創造的利潤與投人資本之間的關係。

(4)可能導致企業短期財務決策傾向,影響企業長遠發展。由於利潤指標通常按年計算,因此,企業決策也往往會服務於年度指標的完成或實現。

(二)股東財富最大化

股東財富最大化是指企業財務管理以實現股東財富最大為目標。在上市公司,股東財富是由其所擁有的股票數量和股票市場價格兩方面決定的。在股票數量一定時,股票價格達到最高,股東財富也就達到最大。

與利潤最大化相比,股東財富最大化的主要優點是:

(1)考慮了風險因素。

(2)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企業短期行為。

(3)對上市公司而言,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比較容易量化,便於考核和獎懲。

以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也存在以下缺點:

(1)通常只適用於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難以應用。

(2)股價受眾多因素影響,特別是企業外部的因素,有些還可能是非正常因素。

(3)它強調得更多的是股東利益,而對其他相關者的利益重視不夠。

(三)企業價值最大化

企業價值最大化要求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企業價值可以理解為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市場價值,或者是企業所能創造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未來現金流量這一概念,包含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兩個方面的因素。因為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測包含了不確定性和風險因素,而現金流量的現值是以資金的時間價值為基礎對現金流量進行折現計算得出的。

企業價值最大化要求企業通過採用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係,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

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具有以下優點:

(1)考慮了取得報酬的時間,並用時間價值的原理進行了計量。

(2)考慮了風險與報酬的關係。

(3)將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和持續的獲利能力放在首位,能克服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

(4)用價值代替價格,避免了過多外界市場因素的干擾,有效地規避了企業的短期行為。

但是,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過於理論化,不易操作。對於非上市公司而言,只有對企業進行專門的評估才能確定其價值,而在評估企業的資產時,由於受評估標準和評估方式的影響,很難做到客觀和準確。

(四)相關者利益最大化

以相關者利益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具有以下優點:

(1)有利於企業長期穩定發展。

(2)體現了合作共贏的價值理念,有利於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3)這一目標本身是一個多元化、多層次的目標體系,較好地兼顧了各利益主體的利益。

(4)體現了前瞻性和現實性的統一。

(五)各種財務管理目標之間的關係

上述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以及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等各種財務管理目標,都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基礎。

當然,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核心和基礎,還應該考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各國公司法都規定,股東權益是剩餘權益,只有滿足了其他方面的利益之後才會有股東的利益。

利益衝突與協調

協調相關者的利益衝突,要把握的原則是:儘可能使企業相關者的利益分配在數量上和時間上達到動態的協調平衡。而在所有的利益衝突協調中,所有者與經營者、所有者與債權人的利益衝突與協調至關重要。

(一)所有者和經營者利益衝突與協調

在現代企業中,經營者一般不擁有佔支配地位的股權,他們只是所有者的代理人。所有者期望經營者代表他們的利利益工作,實現所有者富最大化,而經營者則有其自身的利益考慮,二者的目標經常會不一致。通常而言,所有者支付給經營者報酬的多少,取決於經營者能夠為所有者創造多少財富。經營者和所有者的主要利益衝突是經營者希望在創造財富的同時,能夠獲取更多的報酬、更多的享受,並避免各種風險;而所有者則希望以較小的代價(支付較少報酬)實現更多的財富。為了協調這一利益衝突,通常可採取以下方式解決:

1.解聘

這是一種通過所有者約束經營者的辦法。所有者對經營者予以監督,如果經營者績效不佳,就解聘經營者;經營者為了不被解聘就需要努力工作,為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服務。

2.接收

這是一種通過市場約束經營者的辦法。如果經營者決策失誤,經營不力,績效不佳,該企業就可能被其他企業強行接收或吞併,相應經營者也會被解聘。經營者為了避免這種接收,就必須努力實現財務管理目標。

3.激勵

激勵就是將經營者的報酬與其績效直接掛鉤,以使經營者自覺採取能提高所有者財富的措施。激勵通常有兩種方式:

(1股票期權;它是允許經營者以約定的價格購買一定數量的本企業股票,股票的市場價格高於約定價格的部分就是經營者所得的報酬。經營者為了獲得更大的股票漲價益處,就必然主動採取能夠提高股價的行動,從而增加所有者財富。

(2)績效股。它是企業運用每股收益、資產收益率等指標來評價經營者績效,並視其績效大小給予經營者數量不等的股票作為報酬。如果經營者績效未能達到規定目標,經營者將喪失原先持有的部分績效股。這種方式使經營者不僅為了多得績效股而不斷採取措施提高經營績效,而且為了使每股市價最大化,也會採取各種措施使股票市價穩定上升,從而增加所有者財富。但即使由於客觀原因股價並未提高,經營者也會因為獲取績效股而獲利。

(二)所有者和債權人的利益衝突與協調

所有者的目標可能與債權人期望實現的目標發生矛盾。首先,所有者可能要經營者改變舉債資金的原定用途,將其用於風險更高的專案,這會增大償債風險,債權人的負債價值也必然會降低,造成債權人風險與收益的不對稱。因為高風險的專案一旦成功,額外的利潤就會被所有者獨享;但若失敗,債權人卻要與所有者共同負擔由此而造成的損失。其次,所有者可能在未徵得現有債權人同意的情況下,要求經營者舉借新債,因為償債風險相應增大,從而致使原有債權的價值降低。

所有者與債權人的上述利益衝突,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解決:

1.限制性借債

債權人通過事先規定借債用途限制、借債擔保條款和借債信用條件,使所有者不能通過以上兩種方式削弱債權人的債權價值。

2.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

當債權人發現企業有侵蝕其債權價值的意圖時,採取收回債權或不再給予新的借款的措施,從而保護自身權益。

企業的社會責任

企業的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謀求所有者或股東權益最大化之外所負有的維護和增進社會利益的義務。具體來說,企業社會責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對員工的責任。企業除了向員工支付報酬的法律責任外,還負有為員工提供安全工作環境職業教育等保障員工利益的責任。按我國《公司法》的規定,企業對員工承擔的社會責任有:

(1)按時足額發放勞動報酬,並裉據社會發展逐步提高工資水平。

(2)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加強勞動保護,實現安全生產,積極預防職業病。

(3)建立公司職工的.職業教育和崗位培訓制度,不斷提高職工的素質和能力。

(4)完善工會、職工董事和職工監事制度,培育良好的企業文化。

2. 對債權人的責任。債權人是企業的重要利益相關者,企業應依據合同的約定以及法律的規定對債權承擔相應的義務,保障債權人合法權益。這種義務既是公司的民事義務,也可視為公司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公司對債權人承擔的社會責任主要有:

(1)按照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披露公司資訊。

(2)誠實守信,不濫用公司人格。

(3)主動償債,不無故拖欠。

(4)確保交易安全,切實履行合法訂立的合同。

3. 對消費者的責任。公司的價值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消費者的選擇,企業理應重視對消費者承擔的社會責任。企業對消費者承擔的社會責任主要有:

(1)確保產品質量,保障消費安全。(2)誠實守信,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

(3)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及時為消費者排憂解難。

4. 對社會公益的責任。企業對社會公益的責任主要涉及慈善、社群等。企業對慈善事業的社會責任是指承擔扶貧濟困和發展慈善事業的責任,表現為企業對不確定的社會群體(尤指弱勢群體)進行幫助。捐贈是其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受捐贈的物件主要有社會福利院、醫療服務機構、教育事業、貧困地區、特殊困難人群等。此外,還包括招聘殘疾人、生活困難的人、缺乏就業競爭力的人到企業工作,以及舉辦與公司營業範圍有關的各種公益性的社會教育宣傳活動等等。

5. 對環境和資源的責任。企業對環境和資源的社會責任可以概括為兩大方面:一是承擔可持續發展與節約資源的責任;二是承擔保護環境和維護自然和諧的責任。此外,企業還有義務和責任遵從政府的管理、接受政府的監督。企業要在政府的指引下合法經營、自覺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同時儘可能地為政府獻計獻策、分擔社會壓力、支援政府的各項事業。

一般而言,對一個利潤或投資報酬率處於較低水平的公司,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下,是難以承擔額外增加其成本的社會責任的。而對於那些利潤超常的公司,它們可以適當地承擔而且有的也確已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因為對利潤超常的公司來說,適當地從事一些社會公益活動,有助於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促進其業務活動的開展,進而使股價升高。但不管怎樣,任何企業都無法長期單獨地負擔因承擔社會責任而增加的成本。過分地強調社會責任而使企業價值減少,就可能導致整個社會資金運用的次優化,從而使社會經濟發展步伐減緩。事實上,大多數社會責任都必須通過立法以強制的方式讓每一個企業平均負擔。然而,企業是社會的經濟細胞,理應關注並自覺改善自身的生態環境,重視履行對員工、消費者、環境、社群等利益相關方的責任,重視其生產行為可能對未來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在員工健康與安全、廢棄物處理、汙染等方面應儘早採取相應的措施,減少企業在這些方面可能會遭遇的各種困擾,從而有助於企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