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建設電力三位一體企業文化實施方案

職場 閱讀(3.24W)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先進的企業文化是先進生產力的載體和先進文化的象徵,**電力三位一體企業文化建設實施方案。為了全面推進福建電力企業文化建設,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建設電力三位一體企業文化實施方案

一、目標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服務福建電力發展戰略為宗旨,以培育員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提高企業知名度、文明度、美譽度,增強企業凝聚力、競爭力、生產力為目的,實施工作區、住宅小區、家庭"三位一體"文化建設,弘揚企業精神、實踐企業價值觀,實現企業發展戰略與員工願景有機統一,經營者理念與員工觀念高度和諧,員工內心世界與外部環境同步改善,為福建電力的改革發展提供強大的文化支撐和精神動力。

二、內容

(一)精神文化:上下同欲 同舟共濟

培育和弘揚"學習、創新、務實、誠信"的企業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核心精神;"敢為人先的探索,不甘落後的拼搏,永無止境的追求"的創一流精神;"實幹、實踐、實現"的務實精神;"接受任務不講條件,完成任務不打折扣"的拼搏精神;積極主動,盡心盡力的敬業精神。"三嚴一表率"。勤政、廉政、善政。注重身教、言教和宣教,使企業精神成為員工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為。做到一位領導就是一個標杆,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組織就是一個堡壘,使員工隊伍成為上下同欲、同舟共濟的團隊。

(2)人本文化:人企合一 人盡其才

人是第一資源,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員工的智慧和才能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力量源泉。享主人權、做主人事、盡主人責。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員工有所呼,企業有所應,增強企業向心力、親和力。推行全員競聘上崗、全員績效評價、全員終身培訓,鼓勵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設計,提高員工素質,激發員工創造力,促進員工全面發展。建立上崗靠競爭、收入憑貢獻的核心機制,倡導培訓是最大的.福利、工作是最大的幸福的理念。深化民主化管理、廠務公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全心全意依靠全體員工辦企業。堅持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對內負責與對外負責、對企業負責與對員工負責的高度一致性,培育企業共同的價值觀,把員工的個人追求與企業發展目標融為一體,以企業發展帶動員工發展,以員工進步推動企業進步,實現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三)歷史文化:奉獻社會 推陳出新

繼承和發揚福建電力員工的優良傳統:人民電業為人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光明使者,不辱使命,誠信為本,無私奉獻。艱苦奮鬥,能打硬仗。只要任務明確,就能一往無前、務期必成。以史為鑑,教育後代。紀律嚴明,腳踏實地,推陳出新,與時俱進。肩負新世紀福建電力"雙滿意"、"創一流"、"兩轉變"三大歷史使命,實施"兩化兩出,國際一流"的發展戰略,實現跨越式發展。

(四)經營文化:成本最低 資產最優

推行全面計劃管理和全面預算管理,追求綜合效益最大化。競爭性生存,可持續發展。一手抓市場,一手抓發展。從戰略、規劃、計劃、預算到專案閉環控制、偏差管理、無縫對接。用錢進盤子,花錢憑預算。集中資金辦大事,握緊拳頭保重點。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提高電網、資訊化、人才三大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員工、社會三大效益。

(五)營銷文化:效益在我心中 市場在我手中

立足營銷革命,創造客戶需求。電一度一度地賣,市場一步一個腳印地開拓。比一比,算一算,還是用電最合算,讓電力是安全、經濟、環保、潔淨、高效的綠色能源的觀念深入人心,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中的比重,規劃方案《**電力三位一體企業文化建設實施方案》。推行走出去戰略,面向市場、面向世界,瞄準省內外、國內外市場制高點、利潤增長點。把潛在客戶變成現實客戶,把現實客戶變成滿意客戶。向市場要效益,做大q·△p。

(六)服務文化:滿足客戶需求 一次就做好

始於客戶需求,終於客戶滿意。以客為尊,客戶至上。優質、方便、規範、真誠。客戶滿意、政府放心。客戶經理圍繞客戶轉、專案經理圍繞客戶經理轉、內轉外不轉;一口對外、一站服務、一次做好,通暢高效,快速反應。致力服務創新、策略創新、技術創新。下道工序就是客戶,管理就是服務。在服務中塑造"我就是福建電力"、"雙滿意"品牌形象,在服務中贏得市場、獲得效益,追求服務零時間、零距離、零投訴。

(七)安全文化:居安思危 警鐘長鳴

生產、經濟、政治三大安全是頭等大事。心存僥倖,萬禍之源。保證安全是天職,落實責任是本職。居安思危,警鐘長鳴。抓頭頭、抓源頭、抓人頭,關口前移,重心下沉,第一責任人到第一線,落實三大責任,追求企業長治久安、員工安居樂業。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加強遵章守紀教育,健全立體、動態、集約、高效的監督和保證體系,堅持"三不放過"原則,安全管理可控在控,追求零缺陷、零違章、零事故。

(八)環境文化:人改變環境 環境改變人

員工與環境良性互動、和諧共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推行國際環境標準,建設環保優秀企業。廠區定置管理、整潔有序、優美和諧。小區設施健全、管理規範、安全文明。家庭和睦平等、積極健康、情趣高雅。培育員工"以企為家"的歸屬感和獻身企業的責任感。

(九)制度文化:法治透明 有效長效

依法治企,以德治企,法德雙治。學法用法不違法,承諾踐諾不違諾,簽約履約不違約。法治透明,合法、合規、合程式。刪繁就簡,簡單管用。有限責任、有人負責、有效制衡,管理有效長效。目標倒逼、責任到人,閉環控制、偏差管理。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凡事有據可查。

(十)網路文化:平等開放 文明健康

電子商務,資訊共享,溝通便捷,平等開放,文明健康。線上管理,線上控制,線上服務,一"網"打盡,一目瞭然。資訊產業化,生產自動化,管理現代化,決策智慧化。資訊高速公路進廠區、小區、家庭,網路架起溝通橋樑,豐富企業文化內涵。

三、保證措施

認真落實省公司閩電黨[2001]77號檔案精神,加強黨的建設、作風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抓好工作區、住宅小區和家庭"三位一體"文化建設:

(一)實施一把手工程,明確工作責任

各單位黨政一把手是企業文化的第一責任人,以企業文化為載體,把企業文化建設納入領導班子任期目標。一是要把認真貫徹落實六中全會精神,加強黨的建設、作風建設,宣傳好十六大、貫徹好十六大與企業文化建設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二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化"三德"教育,及群團建設作為豐富企業文化的內容,貫穿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三是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都要率先垂範,帶頭倡導和實踐企業文化,加強檢查督導,經常分析企業文化建設形勢,及時糾正問題。四是要建立健全企業文化建設組織網路,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崗位變動的要及時調整充實,確保組織落實。五是要有計劃地投入專項經費,保證企業文化建設活動有正常、合理的資金來源。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有關裝置的配備和活動場所的建設,不斷改善企業文化建設的條件。

(二)立足兩個層面,實現上下聯動

建設企業文化要立足省公司和基層單位兩個層面,上下層面緊密配合。省公司重在開展福建電力企業文化整體戰略研究,建設福建電力cis體系,實施福建電力企業文化一體化管理,加強巨集觀把關和對基層實施檢查指導。基層單位著重在統一福建電力理念的基礎上,結合本單位實際積極開展企業文化的教育和實踐活動,使福建電力理念滲透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中。

(三)抓好三個區位,做到同步推進

1、工作區是傳播和實踐先進文化的主陣地。一要建好陣地。在工作區要統一福建電力理念識別系統、行為識別系統、視覺識別系統。在主要公共場所和顯要位置設立宣傳欄、燈箱、社會公益廣告牌,積極宣傳福建電力形象,加強對局(區)域網的文化管理和引導,淨化網上資訊,營造健康向上的氛圍。二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員工對企業文化的主要內容入心入腦、人人皆知。三要優化美化環境。貫徹iso14000標準,落實國家環保政策,美化工作環境,規範辦公秩序,建設環保優秀企業,向系統內外展示福建電力一流企業形象。四要建立三大安全形勢分析制度,落實三項責任制,教育員工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遵章守紀,努力實現三大安全目標。

2、住宅小區是學習宣傳企業文化的重要場所。把社群建設要求納入住宅小區文化建設,要按照"規劃合理、環境優美、服務配套、活動經常、安全文明、睦鄰和諧"的目標建設小區文化;積極創辦文化走廊,廣泛開展小實新活的文體活動、扶貧濟困的公益活動和"文明小區"、"文明樓院"的評比活動,樹立"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努力成為當地文明小區建設的榜樣。

3、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要圍繞"愛黨愛國、遵紀守法,移風易俗、崇尚文明,學習上進、情趣高雅,尊老愛幼、平等和睦"的目標建設家庭文化,培養一大批文明家庭、尊老敬老模範、好鄰居典型,把文化管理延伸到八小時之外,滲透到家庭成員之中。

(四)落實四項工作,豐富文化載體。

1、確定6.26企業節(司慶),開展紀念活動。以"6.26"省公司掛牌紀念日作為福建電力公司企業節日(司慶),廣泛開展"三位一體"企業文化藝術活動和各類紀念活動,回憶公司歷史、回顧發展成就,增強職工的自豪感、責任感和認同感。

2、創作司歌,製作司旗,開展唱司歌、升司旗活動。由省公司請專家創作福建電力公司司歌,並製成光碟下發。各單位要組織員工學唱和賽唱司歌,2002年10月底前,公司系統各單位要做到人人會唱,唱好、唱響;全面推行唱司歌制度,每逢重大會議和重大活動要奏唱司歌;上班前下班後,單位廣播應播放司歌。由省公司統一設計、製作、發放司旗,各單位按要求懸掛司旗,每逢企業重大活動和"6.26"企業節(司慶)日,舉行升司旗儀式。

3.制定施行公司員工行為規範。由省公司制定福建電力員工行為規範,並製成光碟下發各單位學習施行。製作員工行為識別系統手冊,印發系統各單位和全體員工,進行普及性宣貫,實現規範化管理、規範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