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赴鄒城工業園區管理模式的考察報告

職場 閱讀(1.06W)

按照縣委李書記安排,20**年7月5日,姚縣長帶領縣經濟開發區、商務局對濟寧高新區、鄒城經濟開發區(北宿鎮)、鄒城工業園區(太平鎮)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學習考察,考察組就開發區的體制機制、機構設定、管理模式等方面認真聽取了有關單位的介紹,並參觀了園區企業,現將學習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赴鄒城工業園區管理模式的考察報告

一、濟寧高新區的經驗做法

考察組聽取了濟寧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鹿洪超、調研員秦秋來、組織部副部長石君、社會事務局副主任孫秀軍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關於濟寧高新區的體制機制、執行模式、人事、財政、招商等方面的工作經驗介紹。

濟寧高新區創建於1992年5月,2010年9月升級為國家高新區,成為引領區域發展轉方式、調結構的主導力量,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濟寧高新區正在圍繞建設創新型國際化科技新城的目標定位,高起點打造創新之城、高新之城、生態之城、創業之城、和諧之城。區內建有國家級創業中心、留學生創業園、博士生工作站以及國家光電產業基地、生物技術產業基地、工程機械產業基地、紡織新材料產業基地。

在體制機制方面不斷探索創新,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堅持小機構大機關、小政府大服務的原則,設定了一些機構,發揮了各自功能,在制度建設方面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實行了聘任制。高新區科級以上幹部全部實行聘任制,公開報名,競爭上崗,試用期3年,今年五月份又實行了全員選聘、雙向選擇制度,即根據工作需要,設定崗位,主要是一些核心崗位像投資促進部門實行全員選擇,管委會領導選擇部門一把手,部門一把手在全區選擇副職和一般工作人員,然後簽訂年度目標責任書,對完成任務的予以獎勵,完不成任務的免除職務,或留下學習或調離崗位,把用人權交給部門正職,這項制度的目的是進一步優化組合,充分調動各方面工作積極性,給幹部壓擔子。二是實行聘員制。根據工作需要,對關鍵重要崗位,面向全國211院校公開選聘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到去年共選聘60多名研究生,優化了人才結構,充實了新鮮血液,今年又拿出25各職位,進行招考,共有600多人報名,對招聘的人才簽訂聘任合同,並予以考核,實行優勝劣汰,一年後考核合格的晉升為事業編制。三是實行大部制。根據精簡效能,對部門職能相近的予以合併,設定行政機構10個:即紀律檢查工作委員會(監察室、行政效能監察處)、黨政辦公室(應急管理辦公室)、經濟發展局、市政建設管理局、社會事業發展局、人事勞動保障處(黨工委組織部)、政法(信訪)工作處、科技與智慧財產權處、金融處(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和黨群工作部;設定直屬事業機構10個:投資促進局、投資促進一處、投資促進二處、投資促進三處、投資促進五處、創業服務中心、雲端計算中心(軟體園服務有限公司)、財政集中支付中心、土地儲備中心和市容管理處,投資促進局和創業服務中心是副縣級單位;另外設定公、檢、法、工商、質監等12個市派駐機構。四是抓好經濟主業,反哺穩定社群。設立投資促進局,抓好專案引進,發展開發區經濟,這是開發區的主業,必須有別於縣市區的功能,必須有好的體制機制,如果走縣市區模式,只能死路一條。發揮好辦事處為民服務功能,高新區下轄四個辦事處,不給辦事處下經濟指標,並單獨考核,工作重心在社群,行駛鄉鎮政府的職能,處理社會事務工作,為基層服務。五是成立重點專案指揮部。由領導包保,實行“一條龍”服務,並進行現場督查,隨時釋出督查通報;六是設立市民中心。市民中心集中了政府有關部門涉及的行政許可和非許可的幾乎所有登記、核准、許可、審批事項,並通過電子政務平臺、現場服務平臺和電話網路平臺集中為市民提供統一的諮詢、受理、辦理、回覆和查詢服務,並將職權授權到位。七是實行目標管理考核制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堅持客觀公正、注重實績的原則,突出重點、注重發展、創新,實行定性、定量相結合,堅持獎優罰劣、獎勤罰懶、重獎突出貢獻的原則,設立突出貢獻專項獎。考核分業務職能目標考核(50分)和民主評議(50分),主要考核各部門承擔的黨工委、管委會確定的年度重點工作,上級主管部門年初下達的工作任務和目標。

總之,開發區要以招商引資為主業,全力抓好經濟工作;要從體制機制上創新,把體制機制搞活,擁有自主權,自己定編、定機構、定人員,才能從發展上尋求突破;重點專案實行領導包保制,進行“一條龍”服務;要重視環境建設,特別是軟環境建設,現在招商引資拼的也是軟環境。

二、鄒城經濟開發區(北宿鎮)、鄒城工業園區(太平鎮)的經驗做法。

考察組聽取了XX市委常委、副市長張彥生,鄒城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王建華,鄒城工業園區、太平鎮黨委書記屈耀武等負責人關於開發區體制機制、執行模式等方面的工作介紹。

實行“區鎮合一”模式。鄒城經濟開發區(北宿鎮)和鄒城工業園區(太平鎮)實行的是“區鎮合一”模式,2009年以前,由於管理上延續著原來的鄉鎮管理模式,造成鄉鎮和開發區並沒有完全融合,在運作上並不順暢,2009年實行“區鎮合一”模式,就是以園區為主、以鎮促園區、鎮園區一體、融合發展新模式, “區鎮合一”兩個名稱,一套班子,一套人馬,解決了土地的管轄權問題,專案用地比較好協調,逐步解決了制約開發區發展的瓶頸,能更好地為專案服好務,有利於大專案建設,每一個專案都有一個專班負責服務,實行“一條龍”跟蹤服務,這種體制保證了工業園區的順暢執行。

內設機構情況。鄒城經濟開發區(北宿鎮)內設機構“一辦、七局、七個中心、一個公司”。一辦即:黨政綜合辦公室;七局即:經濟發展局、規劃建設局、招商局、社會事業局、農業發展局、公安分局、國土分局,主要職能是“引、培、拆、建”。“引”就是招商引資、招大引強;“培”就是強企培植,壯大發展;“拆” 就是按照規劃實施舊村改造、重點區域改造;“建”就是配套設施建設、社群建設。七個中心即:七個社群服務中心,選派了近70名工作人員,兼任村居第一書記,重點抓好信訪穩定、計劃生育、優化發展環境工作。一個公司即:龍騰實業發展公司,主要職能就是融資、土地運作,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後勤服務,拆遷及房地產開發,參與新農村社群建設。鄒城工業園是由原太平鎮、原平陽寺鎮和原鄒城工業園區合併成立鄒城工業園區、太平鎮。按照“鎮園合一”模式,打破了工業園管委會和鄉鎮的機制體制,下設黨政綜合辦公室、黨群工作部、社會管理部、農村工作部、經濟發展局、經濟合作局、規劃建設局、綜合執法局、公用事業管理局、財政分局、國土分局等,形成了“一室三部七局”的機構佈局。

人員分配情況。市委常委或副市長兼任經濟開發區或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班子成員兼任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區鎮工作人員,一部分專抓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一部分專抓社會穩定和民生事業,大部分集中全力抓專案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

考核獎懲情況。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制定考核辦法,落實績效工資制度,定期開展效能監察,加強部門、辦事處、村專項考核,強化目標剛性約束,嚴格末位淘汰制度,整懶治散不留情、打霸除惡不手軟、清障排阻不畏難,旗幟鮮明地支援創業者,鼓勵幹事者,保護失誤者,懲治無為者,提拔有功者。

二、參觀學習後的感受和體會

經過對濟寧高新區、鄒城開發區、鄒城工業園的參觀考察,我們認為在體制機制方面,高新區執行時間較長,規格較高,在執行過程中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一個適合高新區發展的模式;鄒城開發區、工業園區實行的是“區鎮合一”模式,有利於土地徵收、拆遷補償等工作的開展,有利於專案的發展,但仍然承擔著較為繁重的社會事務。

三、通過此次參觀考察並結合我縣實際,對開發區今後的發展提幾點建議

(一)、切實增強推進開發區跨越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我縣開發區和全省全市一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程序,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開發區在全域性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區域競爭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帶動能力越來越凸顯。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作出以專案建設為牽動,集中突破工業發展、突破城市建設、突破文化產業、突破縣域經濟的發展佈局,很大程度上落腳點就在突破開發區。發展經驗表明,開發區發展快,則區域經濟發展快;開發區實力強,則區域綜合實力強,開發區發展水平決定了一個地方的發展水平。近年來,各地開發區都在著力培植大產業、建設大專案、實施大開放,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開發區已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二)、全力推進開發區轉型升級跨越發展

搞好開發區,首先要把握開發區的經濟屬性和開發區的發展定位。開發區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具有極強的開放性、創新性、集聚性、成長性和引領性。所謂開放性,就是開發區是因應改革開放而創立的,開放性是開發區的固有屬性,也是第一屬性,搞好開發區必須走開放之路;所謂創新性,就是開發區必須通過引進新的要素、新的技術、新的經驗、新的管理、新的體制機制,來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所謂聚集性,就是開發區要成為聚集要素資源形成發展優勢的重要平臺,統籌當地和外地資源、國內和國際資源,實現集聚發展;所謂成長性,就是通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進高階高質高效專案等,提升開發區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所謂引領性,就是開發區要充分發揮視窗、示範、輻射、帶動作用,引領區域經濟發展。

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我縣開發區發展要以加快轉型升級為主題,以“主導產業高階化、傳統產業品牌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產業發展園區化”為方向,進一步明晰產業定位,創新體制機制,完善配套設施,加快擴容提質,著力增強發展活力,增創發展新優勢,加快建成引領全縣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優勢產業集聚區、對外開放先行區、科技創新先導區、體制機制創新示範區和現代工業生態XX區。開發區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堅持科學規劃、重點突破,全面掀起大開發、大建設熱潮,力促開發區規模擴大、功能提升、跨越發展。

(三)、全面提升開發區集聚發展要素的能力

著眼於提高開發區承載大專案的能力,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開發、高標準配套,不斷提高綜合服務功能,吸引更多地發展要素向開發區聚集。

1、健全完善規劃體系。規劃是開發區建設的基礎、發展的總綱和管理的依據。沒有大手筆、高起點規劃就沒有園區的高檔次、高品位。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嚴格按照規劃佈局產業、布點專案,決不允許發生隨意調規和有規不依的現象。

2、全面提升設施配套能力。我縣開發區起步較晚,既存在建成區規模小、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也有功能不配套、服務效率低的問題。要立足“工業新城、城市新區”的發展定位,按照“產業定位準、規劃水平高、建設步伐快、整體形象優”的總體要求,完善基礎設施,突出功能配套,提高服務水平,不斷增強開發區的綜合承載服務能力。要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規劃建設好開發區供水、供電、供氣、道路、通訊、消防、垃圾和汙水處理等公用設施。

3、強化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現在,開發區土地供應不足已成為制約開發區發展的重要矛盾,隨著一些大專案的引進,這一矛盾將越來越突出。在土地問題上,一定要創新思路,既要眼睛向上、積極爭取省用地指標,又要眼睛向內、通過挖潛增加建設用地。要調整和優化開發區用地結構,下大氣力整合、盤活存量土地,最大限度地擴大用地空間。要高效集約使用增量土地,對新建專案土地的使用,必須堅持供地量與投資額、產出效益、建設密度掛鉤,提高土地投資強度和利用效率。堅持工業專案向開發區集中,用地指標向開發區集中,提高專案用地門檻,對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專案優先保證用地。鼓勵通過發展多層標準廠房、企業零增地技改等方式,提高投資強度和利用效率。

4、切實加強環境保護。針對開發區土地空間小、資源有限、環境承載能力弱的現實情況,要著眼於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積極推進節約型、生態型、環保型園區建設。要堅持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統一,既要經濟發展好,又要生態環境優,堅決拒絕高消耗高汙染專案進區。要加大“治舊控新”力度,完善節能減排監測、監督和考核體系,落實目標責任制,積極推廣應用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新裝置,有效緩解環境容量制約。要研究制定優惠政策,支援和鼓勵開發區,大力發展低碳經濟、迴圈經濟,逐步形成低投入、高產出、低能耗、高效率、低汙染的可持續發展工業體系。

(四)、竭力優化資源配置,爭取政策扶持

1、財政支援。開發區實行一級財政預算管理。開發區內的各項稅收、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基金以及土地、礦產等出讓收益,除上繳中央和省、市財政外,所有地方財政收入全部納入開發區財政管理。推行財政收入分成機制,確定基數,開發區新增地方財政收入與引入政府按比例分成,年終結算。

2、資本支援。支援開發區設立投融資平臺、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鼓勵和支援各類投融資公司積極面向開發區提供投融資服務,建立健全開發區風險擔保體系,鼓勵發展風險投資。

3、用地支援。加大對開發區建設用地的支援,每年新增用地指標留出一定比例用於開發區專案建設,每年城鄉用地增減掛鉤指標的絕大部分用於開發區專案建設。

4、研發支援。鼓勵開發區吸引各類技術、人才、資本參與科技孵化型實體建設,引導開發區加快主導產業轉型提升的共性關鍵技術開發,支援開發區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技術攻關活動,扶持開發區搭建科技創新、產品檢測、資訊共享、工業設計等公共服務平臺,優先推薦區內企業申報國家、省級各類科技計劃,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五)、大力完善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

靈活的體制機制是開發區發展的動力和基石。開發區推行“區轄鎮(街)”管理體制。按照“事權集中、管理統一”的原則,最大限度下放管理許可權。強化業績考核,形成鮮明的用人導向,真正把那些在工作一線經受鍛鍊、能力突出的幹部提拔到更重要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