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企業文化建設的心得體會

職場 閱讀(1.98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企業文化建設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企業文化建設的心得體會
企業文化建設的心得體會1

人力資源總監李冬燕的組織下,公司全體員工參加了企業文化培訓活動。此次培訓我收穫頗多的,對企業文化有了進一步認識,深受啟發。

“以人為本、高效創新、無私奉獻、共享企業”是德洲醫藥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有人曾做這樣的比喻,一個企業是一所學校、一支軍隊和一個家庭。這個比喻告訴我們一個企業要創造並擁有一個能使自己的員工能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環境,這是企業人才來源的最好的途徑。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什麼樣的人才是企業優秀的人才。一個企業的優秀人才,應該是深知企業的文化,在思想上能有機地融入企業的文化中成為一個整體,同時具備能創造性地、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的能力。

企業文化需要進行相應地創新、調整,有助於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企業成員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能夠激發員工的士氣,充分發掘企業的潛能。一個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建立後,它所帶來的是群體的智慧、協作的精神、新鮮的活力,可為企業的創新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而且還要了解其發展方向,並能夠有意識地加以調整,選擇合適的企業文化以適應挑戰,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依靠文化帶動生產力,從而提高競爭力。因此,堅持企業文化創新對於企業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它可以摒棄原有的不合理的思維和行為,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新思維來創造新的成果。

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應該貫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原則,而不是把它當成一種口號,這要求我們把它切切實實地融入到具體的工作和公司的經營活動中。創新、超越、團結、務實是企業文化的一種體現,以服從組織、團隊合作、責任敬業、誠實守信和自我批判等的企業價值觀和文化為依據,這種文化與管理機制,是公司發展過程中多年經驗的積累與沉澱。

一個企業如何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我認為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們要通過工作的實踐來不斷的學習,積極地注意吸納其它企業的先進思想,結合公司的實際和自己的員工來共同建立的一種文化。公司的企業的文化是開放的、包容的和不斷髮展的,因而我們繼續傳承這種文化,並將其發揚光大,集體團結一致共同奮鬥。德洲醫藥在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中也將會繼續發展壯大。

企業文化建設的心得體會2

何總深入淺出的企業文化講解,使我深刻領悟到企業文化對企業的正常執行具有多麼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改變員工的心智模式,塑造員工全新的職業性格,從而達到提高個人素質和服務技能的目的,真正的實現“員工的進步高於公司的發展”的價值觀念。

“企業的文化是人的文化”,何總的話至今仍在耳邊熒繞。企業——特別是一個服務性的企業,其提供的產品是建立一定物質基礎的服務,因為有了軟體的服務,所有的業務才能開展,軟體服務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服務的質量,而軟體服務的操作者就是人,所以說:“企業的主體是人,企業文化也是因人的存在產生的,同時,人也是企業文化的載體,沒有人的存在,企業文化就失去了其形成的基礎平臺。企業文化的實質是,人的文化是企業員工的文化,故而,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員工的發展和人才的留用,沒有高素質人才的存在,沒有員工素質的逐步提高,就不可能有企業的發展和開拓,“世紀經理”傑克·韋爾奇先生在其自傳中這樣說:我們費了很多周折,才知道我們獲得了世界上最好的策略,但是如果沒有合適的人選發展,實現它這些策略恐怕也只能“光開花,不結果”。所以人才是發展的根本,人的選擇是在工作過程中逐步發現的,同時也需要對人進行不斷的培養,尤其是在酒店提出“員工的進步高於公司的發展”的口號下,對員工進行定期的業務培養和業務考核對員工進步有很大的幫助,也可以提高酒店整體的素質和形成酒店鮮明的個性化形象。

企業文化的創造者是人,載體是人,同時也作用於人,人是構成企業文化,但不可否定的是,企業文化是企業家個人人生的反映和體現,(著名經濟學家吳敬蓮語),為什麼說“企業文化是企業家個人人生的體現?”因為企業文化也是像一個人的生活經驗和歷程一樣,其中也有成敗得失,之所以形成了文化,就是在總結經驗和不斷積累的基礎上,而得到的最終的具體一個深度和高度的、真實的人的文化,由此可以看出酒店的企業文化也是個艱辛的過程,需要我們員工的團結和共同努力。在事實上,企業文化的經典案例,如海爾文化、長虹文化等,都充分體現其領導人張瑞敏、倪潤峰的個性,張瑞敏喜老莊思想,無為而治,不喜張揚,海爾就其人一樣,實實在在的經營發展。而倪潤峰,所領導的長虹則不一樣了,其目標是一定要做世界電視業的龍頭。故而說,海爾是用產品做企業,而長虹是用企業做產品,在中國這兩大家電巨頭中,企業家的個性體現得非常突出。然而有必要說服的是,企業家的個性在個人的感召力和一定的機制與體制下才能真正的融為下意識行為,成為企業文化,並進一步的作用於每一位員工。這種作用力從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吸引力,對員工的作用於無形,並且使每位員工都能欣慰的感觸到,並潛移默化的也體現在工作中,對酒店服務行業來說,更是如此。

企業文化——企業的靈魂,其改造與建設務穩健而慎重,循序進展,積極而有為。

企業文化建設的心得體會3

輔導員的價值體現主要應從橋樑與紐帶(基礎設施、政策傳達等)、菸農收入(掌握菸農經濟命脈)、和諧(千萬家庭)和凝聚力(菸農持久種煙)四個方面來體現。

作為戰鬥在最基層的烤煙技術輔導員,在烤煙生產過程中起到上傳下達的重要作用,下肩負著向菸農宣傳烤煙生產的各項扶持和優惠政策作用,上肩負著把菸農對烤煙生產的意見和建議向上傳報的作用,是溝通幹群關係的重要紐帶。對烤煙生產的持續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輔導員在生產環節能否把《保山烤煙綜合標準》規定的各項技術真正落實到菸農種煙的田塊、地塊是決定菸葉產量和質量的關鍵,加之到收購期間大部分輔導員轉為預檢預定級員,對菸農能否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級扎把,提高把內純度起到關鍵作用。為此,以上提高菸農經濟效益的兩個關鍵都掌握在他們手中,所以,他們自身價值的體現就是菸農收入的體現。

作為一名輔導員,只要做好各項工作,菸農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都有了好的收入,家庭經濟收支改善,家裡的生產生活條件大大提高,菸農家庭的每位成員就都有良好心情,實現家庭和睦,鄰里之間和平相處,這就構建了和諧菸草,你們就做成了一件責任重,大意義深遠的光榮事業。

輔導員在做各項服務工作時,想菸農之所想,急菸農之所急,切實為菸農服務,指導菸農按《保山烤煙綜合標準》要求的技術種煙,提高每戶菸農的種煙水平,以提高菸葉的產量、質量和經濟效益,使每戶都菸農樹立持久種煙的思想認識,使每戶菸農都自願成為菸草產業忠實的支持者,千萬戶菸農的支援就聚整合強大的凝聚力,就會使烤煙產業經久不衰,體現旺盛的生命力。那麼,你就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企業文化建設的心得體會4

【摘要】本人對集團公司關於“七個轉型”的精神做了一些學習,並側重結合企業文化方面做了一點思考,把一些零星的、發散的思維和想法歸納起來,形成一點文字的東西,自覺還不很成熟,不很深入,不很周全,在深度、廣度和高度的把握上也恐拿捏得不準,在視角、視野和視點上也有侷限。在此,謹作如下探討。

【關鍵詞】集團公司企業文化三統一體會思考

一、一些“空泛”的體會

國務院國資委印發的《關於加強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大型企業集團要處理好集團文化與下屬企業文化的關係,注重在堅持共性的前提下體現個性化。要以統一的企業精神、核心理念、價值觀念和企業標識規範集團文化,保持集團內部文化的統一性,增強集團的凝聚力、向心力,樹立集團的整體形象。同時允許下屬企業在統一性指導下培育和創造特色文化,為下屬企業留有展示個性的空間。”

隨著集團公司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所涉足業務領域和產業鏈的不斷拓展、延伸,未來上市和轉型升級任務愈加繁重,做大、做強、做優的路徑、走向、難度、突破口等一系列的關鍵點擺在面前。要打造“世界一流”企業所面臨的顯在的和潛在性的因素也有諸多。企業總是要順勢發展的。如何把握“勢”,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並堅持不懈地去做,而且做好。那些能夠預見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潛在的危機並具有居安思危優秀品質的企業(如500強之中)是我們對標的榜樣。集團不僅需要經濟上的崛起,更需要文化的整合和再造。

面對未來的發展,需要變革和重構,需要傳達對管理和變革有用的思想和價值,並且能夠努力取得上下的認知和共識。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利用自身核心競爭力來發展新的業務、運營模式、技術創新的能力,清醒的反思能力,自省式的變革能力和動態適應能力的塑造和培育,不僅是當務之急而且是長遠之計。注重在圍繞客戶、市場進行創新的過程中適時、適度調整和驅動變革,定義其業務組合以及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和文化管理來構築通向未來的、統一的、有效的、助推集團公司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則愈發顯得緊迫和重要。

筆者感覺,中核華興這幾年來的實踐和探索是有益的。雖然有過困擾,有過波折,有過艱辛,但是更多的是恆心和毅力,堅持和堅守,認知和共享,探索和實踐。務實性的實踐,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和形成的上下共識以及員工的廣泛參與和客戶的認同感等方面均得到了驗證。說實話,文化不好管,見效難。須循序漸進,虛功實做。有“知”的壓力,有“行”的壓力,更有“用知於行”的壓力和通過“行”來深化“知”的壓力。就我而言,從分管的角度看,做了一點具體工作,從組織的角度看,做了一些有效探索,從個人的角度看,則有了一些心得收穫。

現實的今天,也許就是歷史的明天或昨天。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今天的所思所想所為可能就是在書寫著某頁歷史。所以責任感和負重感會油然而生。管理者要引領未來,正確的預判是關鍵。

以上是筆者感知並想闡釋的一些“空泛”的東西,也由此萌發了把個人在華興分管企業文化工作五年來的實際,結合對集團會議精神學習的幾點粗淺的體會和初步的思考“寫”下來的念頭。

二、集團和子公司間文化對接是不容迴避的課題,且剛剛破題

集團公司自成立以來,尤其是成立股份有限公司以來,持續加大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推進力度,形成了“創新發展、勇當國任”的企業精神和“至誠至信、惟專惟精”的經營理念等。20xx年,明確提出了要形成統一的“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標識”,即集團公司企業文化的“三統一”,並在各成員單位廣泛徵集並確立了“責任、安全、品質、卓越”的核心價值觀。這是集團面對新的發展形勢,適應新的發展階段,著眼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

從下屬子公司的層面看,集團下轄的各子公司,由於地理位置、歷史沿革、業務構成、員工結構、發展程序等原因,經過幾十年的積澱和發展,分別形成和塑造了既具有核工業共性又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如中核華興從20xx年開始正式開展有意識、有計劃、有步驟,積極主動、堅持不懈、穩步推進的企業文化工作。五年來,可以說已是成效初顯:比如確定了公司使命,梳理、提煉、形成了統一的價值理念;初步實現了廣大員工的認知認同和踐行;價值理念要求逐漸融入日常管理;形成了諸如管理反思、客戶導向、關注專案、交流反饋、納入績效考核、成效測評等一些有效的良好實踐;公司的市場得以拓展,信譽、品牌得以提升,客戶和員工滿意度也有提高。20xx年6月,又引進了諮詢公司,對“十一五”期間的企業文化進行了調研、評估,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公司“十二五”企業文化規劃綱要。

集團推進企業文化“三統一”過程中將面臨各子公司與集團公司整體文化對接等問題。這些問題似應在集團理念的梳理、提煉等初期階段就需要加以關注,充分籌劃,通盤考量,以確保在集團公司引領下,子公司文化與集團公司文化的有效對接。此題雖破,而路尚遠。

三、集團文化引領下的文化模式的可能性選擇

在筆者看過的相關資料中所描述集團引領下的文化管理思維,可分為文化控制思維、文化引領思維和文化創新思維,並在相應的集團文化建設上形成聚合文化、主從文化和多元文化三種形式。

1、聚合文化

這種文化強調集團內部文化的統一性、權威性、指導性,強調使命、願景、核心價值觀的統一,要求各子公司對集團文化的整體都要不折不扣地去貫徹和執行,所有的文化力都是向上聚集並且合為一體的,不允許有不同於集團文化的子公司特色文化出現。

2、主從文化

有些新組建的企業集團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和管理過程中,有可能形成具有明顯傾向性但又具備包容性的集團文化型別——“主從文化”。這種模式下,集團文化尊重子公司獨具特色的亞文化,但對於集團文化的核心內容要求子公司必須與其保持一致,子公司需要堅決執行集團的發展願景、核心理念,形成統一的企業文化氛圍、組織形象和優秀品牌。其好處在於,一方面可以保持集團文化的共性特徵;另一方面各子公司也能充分發展企業文化的獨特性和創造性,深入挖掘子公司企業文化積澱以及子公司所屬行業、地域的文化特點,不斷塑造和培育獨具子公司特色的企業文化,以此來輔助集團主文化順暢實現文化的落地。

3、多元文化

有的集團,本身是弱管控性質的企業,這就有可能形成具有創新性和相容性的集團企業文化——“多元文化”。這種文化模式下,集團允許下屬子公司建設自己的企業文化,並賦予企業文化新的管理內涵;集團文化所做的不是對各個子公司文化的替代,而應保障各子公司文化的自由性,並通過這種文化自由激發企業文化的創新,形成良好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本著“和而不同”、“相容幷蓄”的理念,將這些優秀的文化因子吸納到集團層面,形成相容幷包的集團文化。

綜觀以上三種集團文化建設的模式,難說孰是孰非,孰好孰壞,應該說,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就我個人來看,“主從文化”比較接近目前集團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實際,有可資借鑑的可能性。同時也不排除有選擇性地汲取“多元文化”中可用的東西。借鑑而不照搬。

四、集團文化引領下的文化對接、融合的相關構想

前面已經提到,集團下屬子公司的文化均具有一些個性特徵。集團成立於一些子公司之後這種現狀,是不可忽視的一個要因。所以,在推進集團企業文化建設時,應儘可能顧及有子公司先前已經存在的企業文化現象,探索子公司文化與集團文化的對接模式,尋求集團文化引領下的文化對接的合適路徑,避免造成子公司理念混淆,管理者和員工有可能產生某些逆反心理等情況,使集團的企業文化建設能夠有序、有效地推進。

對接中,在遵從集團文化引領的前提下,更強調巨集觀統一,目標同一,不拘泥於細部和枝節。既強調子公司與母公司文化的共性,又有益於子公司文化個性的發展,在與集團文化的核心內容和主基調保持一致的同時,能給予子公司一定的文化建設空間。符合集團現狀,也符合國資委的要求。

這裡可能有兩種(包括但不限於)情況:

一種是企業文化建設工作起步較早的或已經取得初步成效的子公司。主要應該做,而且要做好的是對集團核心價值的對接、融合。子公司應充分理解和把握集團文化的核心和導向,主動將自身原有核心理念進行對照和對應,並自覺地將其多年培育的文化基因和成果融入集團文化建設過程之中,形成集團文化在本單位植根成長的堅實土壤。一方面使集團文化在本單位得以貫徹落實,另一方面本單位原有子文化也能得到較好的延續和持續。

另一種就是尚未實質性開展有意識的文化塑造,或雖已開展但尚未形成體系、尚待健全的子公司。在集團主導文化的框架下:一是可以直接按照集團“三統一”的內容貫徹執行,並結合自身特點開展文化建設。二是可以按照集團“三統一”要求執行的同時,亦可探索、總結子公司原有的經過長期發展、積累、沉澱所形成的企業文化,通過文化分析或文化諮詢獲取優秀的子公司文化基因,並對集團主文化以積極、有益的補充,進而形成集團文化與子公司文化相生相融的良性互動機制。

集團亦可因勢利導,設計推進路線圖,或試點,或對標,結合現場實踐,推廣好的做法、案例。因企制宜,尋求行動的最大價值。

五、幾點建設性的意見和思考

總的看,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不是企業文化本身,而是企業長期的核心競爭優勢和組織的基業長青。

首先,企業文化建設需要集團的頂層設計或曰高層設計理念的搭建,如使命(願景)、核心價值的確立,高層領導行為在全集團如何推進的高度性、吻合性,至關重要。其次,文化不是說教,而是行為;不是形式,而是行動。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需要有組織、有計劃地推動,並且能夠做到。因此,專門的工作團隊(包括必要時請諮詢公司介入的可能性)亦至關重要。此外,企業文化建設還需集團總部部門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措施以及加大對下指導的力度。同時,所屬單位要提高認識高度、重視程度,認知深度和執行力度。既儘量避免簡單化,又充分考慮到推行的難度和複雜度。實施時,過程很重要,需不斷地推進和強化。化繁為簡,專注於重要的東西,摒棄多餘的動作。

由此引發的'幾點思考。

思考一,推動的信心、恆心,意志、毅力,動力、合力。集團優秀傳統的延續,持續創新的源泉,有效地運作和實質性地改變。其原動力恐怕與集團的高層不無關係。

思考二,凝聚其中的“中國核建”品牌建設,而不僅僅侷限於VI系統。

思考三,企業文化一定要對管理有用,優化企業管理。是對人的管理,對人心的管理,能夠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提升綜合競爭力。把傳統傳承好並能使其發揚光大,把核心理念轉化為行之有效的行為,不斷地創造新的價值。

思考四,文化即管理,文化即實踐。集團所屬子公司領導特別是一把手自身對文化的思辨能力,對文化的清醒和文化的自覺程度,對集團文化推進力度和示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動因和檢驗其綜合領導能力、運營管理能力的關鍵要素。對一把手應有明確的職責要求。

綜上所述,在處理集團文化與子公司文化之間關係時,需要唯實地進行梳理和研判,周密地進行思考和探究,務實地進行推動和踐行。明晰文化的主從關係,明確推展的目標指向,依靠相應的系統支援,依據實用、適用、管用、會用、有效原則,有質量、有效率地指導集團文化和子公司文化的對接,從而在文化的共性與個性之間尋求好的平衡點,建立集團與下屬子公司良性的互動關係和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共享最佳實踐方案,最終得以形成具有集團特色、支撐集團長遠發展的優秀企業文化。以有抱負的使命,有共識的價值理念,以客戶和市場認可、稱道、信賴的產品和服務,以持續進步的方式,以人的發展和價值實現,成就集團成長的品質,成就集團成為令人尊重的企業。

以上屬於探討性之言,受自身知識和認識的限制,加之對集團總體情況瞭解的侷限性以及對領導層意圖、精神實質的理解和把握的不到位,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企業文化建設的心得體會5

用快樂的心情去工作,在工作中尋找快樂——也談銀行業從業人員企業文化建設的感受和體會在銀行業從業人員中,開展職業操守宣傳教育活動是中國銀行業協會XX年文明規範服務系列活動的內容之一,旨在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銀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操守》,倡導誠信、合規、盡職的職業價值理念。在我看來,誠信,是金融企業的靈魂;合規,是金融企業的本質要求;盡職,是金融企業的核心理念。不管從事什麼行業,什麼崗位,都需要盡職。盡職是做好工作的基礎,只有恪盡職守,才能體現誠信,才能做到合規。盡職是一種充分發揮員工主觀能動性的工作狀態,盡職是事半功倍,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法寶,盡職也是所有領導對員工最殷切的希望。那麼,如何才能盡職呢?盡職要有心,盡職要用心,盡職要盡心!只有盡心,才能盡全力。如果你把工作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你就能盡心、盡職和盡責。在一次偶遇中,我對這個觀點有了更加深切的體會。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遇到一位從深圳回來的成功人士。這個人在十年前離開了應城市實驗國小校長的職位,去廣東順德一所私立學校競聘,他在兩百多人中獨佔鰲頭,獲得年薪十二萬元的校長職位。三年後,北師大在深圳設立分校,他又成功競聘到該校校長的職位,在任職期間,他用業餘時間獲得了碩士學位。六年後,他在深圳南崗區獨資開辦了一所註冊資本1000萬元的貴族學校,自己任董事長兼校長。他說:“人就是要不斷的學習新知識,不斷的謀求發展,只要用快樂的心情去對待工作,就會努力地把工作做好,也才有機會從工作中找到成功的快樂!”或許他的經歷與我們今日的議題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他成功的經驗裡不正蘊含著一種積極的職業價值理念嗎?我們至少可以從中得到三點啟示:

第一,他的成功看起來偶然,其實必然,機會往往眷顧那些積極進取的人;

第二,人們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的能力,才能不斷地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

第三,只有把工作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去完成,才有機會獲得工作的快樂。生命在於積累,有投入才有回報,對於踏入工作崗位不久的銀行員工來說,在職業的起跑線上,用一種積極的職業價值觀武裝自己的頭腦,顯得尤為重要。別人成功的職業經歷,也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鑑。而擺在我們面前的十年,或者說是二十年,對於我們的人生來說,正是生命力最強,有足夠的體力和精力為自己的人生積累知識和經驗的年齡段,我們是拈輕怕重地對待工作,還是哪裡艱苦到哪裡去呢?是淺嘗則止,還是不斷學習,不斷積累呢?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還是積極的盡職盡責的工作呢?這不僅關係著我們自己生活的質量,也關係著我們事業的興衰。偶爾聽到有人抱怨說:信貸內勤是個什麼工作啊,每個月頭別人都在休息,自己卻要加班,一天到晚埋在報表裡,做的事最多,出的錯也多,挨的批評更多,定工資係數的時候卻沒有給你多一點,唉呀,就是將工資係數定得跟行長一樣高,我也不願意做吶,誰願做誰做去!

唉,做個客戶經理多好啊,又輕鬆工資又高……每當這個時候,我總要問自己,你做到無懈可擊了嗎?你是否可以保證每一次報出的資料都不出錯?你能否及時地為領導提供有價值的分析資料?其實,我們所做的工作離領導的要求還相差很遠,如果我們再多拿出一點點的責任心來對待我們的工作,也許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如果我們多掌握一些工作技能,也許能事半功倍地完成工作任務;如果我們能拿出更多的熱情來對待工作,也許能讓原來枯燥的資料更加生動,能為更多的人服務,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當你用自己的努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時候,領導對你的滿意度會增加一分;當你用自己的努力為別人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使更多的人獲得第一手資料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時候,別人對你的信任也會增加一分;當你掙脫了自我的羈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的時候,你難道不會為之欣喜,為之快樂嗎?其實,信貸內勤這個看似繁忙枯燥的崗位,並不見得就是埋沒人才的地方,在政策金融企業裡,有許多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們都曾經在信貸內勤這個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工作過,他們也都因為出色的工作脫穎而出走向了領導的崗位。看來,只要是金子,不管放在哪裡都會閃光!若干年之後,當我們捫心自問:“你努力過嗎?

你付出過嗎?你成功了嗎?”這時你是否能夠自豪地回答,我一直在快樂地工作著,並且從工作中獲得了快樂?盡職工作,在工作中脫穎而出,取得成就,獲得成功,人生的價值能夠在成功中得到體現,這是一種人生的目標;而恪盡職守,立足平凡的崗位,默默地奉獻畢生的心血,將人生的價值在奉獻中得到昇華,則是一種更高境界的人生目標。于丹教授在講述工作之道的時候說,一個人對於工作,應該用上孔子的一句話,那就是“在其位,謀其政”。這句話包含兩個方面的意思,要把這句話的前後兩句分開來理解。前半句“在其位”強調的是你在什麼位置上,就操什麼心,不要越權,也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心思不能不放在自己的位置上,也就是說我們要做好工作首先要立足本職崗位;後半句“謀其政”強調的是把份內的工作做好,把心思放在如何做好工作上。連起來的意思也就是強調我們無論在哪個崗位上,都要想辦法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好。于丹教授標新立異地說,我不主張熱心快腸地去幫別人做事,因為別人的工作是別人的,你幫他做了,他就沒有事做,而你自己還會因為分散精力去幫別人,而導致自己的事做不好;也不主張對工作投機取巧,總是投機鑽營,總是溜鬚拍馬,總是一天到晚地拉關係,走後門,總是圍著領導轉悠,因為這樣的人心思不在工作而在其他。這種人在事業上是難得真正取得成果的。要怎麼樣呢,要管好自己,謀劃著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做得更圓滿,做得更出色。是啊,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保證自己的工作做到了無懈可擊,那麼我們整個團體的工作也就很圓滿了,不是嗎?如果說我們的領導,是高高的金字塔的塔尖,那麼,我們每一個基層行的行員,就是塔座上的一塊塊基石。並不是每一個優秀的行員都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但是我們的事業越輝煌、越發展就越是需要穩固的基礎。儘管不可能每個人都成為塔尖的那抹奪目的光彩,我們也要堅守一份塔基的凝重,因為我們稍有疏漏,便有可能導致整個大廈的倒塌,因此我更尊敬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的長者。他們也許沒有輝煌的業績,但他們能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地工作著,與世無爭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們的奉獻讓我們知道,政策金融事業的每一步成功,都離不開領導的正確決策,也得益於每一個一線員工的不懈努力。看看成功的,想想平凡的,讓我們倡導誠信、合規、盡職的職業價值理念,加強學習,努力充實自己,既擁有進取心,也保持平常心,快樂地去工作,在工作中快樂!讓自己不管在哪個崗位都能閃著耀眼的光芒

企業文化建設的心得體會6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它的目的就是在於振奮人心,提高素質,凝聚力量,加強管理,提升效益,推進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培育先進的企業文化正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認同,而農村信用社正面臨著體制改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更應該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培育出獨具特色的金融企業文化,從而推動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與發展。對此,筆者認為建設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目標定位,達成共識。

就是要科學合理地制定企業文化的發展目標,明確農村信用社的基本信念,制定《農村信用社企業員工手冊》、《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手冊》和農村信用社的標記徽標,統一對外的服務行為(即服務用語、服務規程、員工著裝),有效地引導農村信用社員工的認識與行為,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具體定位表現在“三個明確”:一是明確企業文化建設目標是農村信用社整體發展目標的組成部分。建立特色的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是手段、是動力、是保證;而鑄造卓越的農村信用社品牌是目的、是目標、是方向。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從這個定義上說,企業文化建設目標與企業發展目標具有根本的一致性。致力於企業做大做強,長盛不衰,應成為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堅定不移的奮鬥目標;二是明確企業文化建設是農村信用社一門特色的文化課程。企業文化建設既具有自身獨特的規律性,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當前,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特別是後發展地區)幾乎是一片空白,在思想認識上存在不少障礙,主要表現在“四種情緒”,即模糊情緒、畏難情緒、觀望情緒和埋怨情緒,主要原因是對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及現代企業發展趨向缺少全面瞭解。因此,要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構築符合農村信用社特色的企業文化體系。三是明確企業文化建設是農村信用社發展的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一方面,它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培育和植入工程;另一方面,又是一個與時代同步的開放伸延發展過程,所以,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必須確立長期鞏固的思想,不能搞短期效益行為,不能只追求“階段性成果”。只有強調共識,全員參與,集思廣益,使決策和管理都建立在全員智慧與經驗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科學的決策和管理,才能構築經久不衰的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

二、健全制度,規範操作。

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企業制度文化。企業的規章和制度既影響和制約著企業文化發展的總趨勢,又促使不同企業的企業文化朝著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可以說,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也就是企業制度健全、規範、完善、落實的過程。所以在建設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同時,必須按照企業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規章制度,使員工有價值觀的導向,又有制度化的規範。具體落實在“三個有”:一是有一套嚴謹的行為規範。包括制度規定、工作標準、管理辦法、工作措施、道德規範、行為準則。不斷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各司其職,使企業文化在觀念、制度、管理和機制創新中不斷昇華。二是有一套很有權威的知識讀本,不是零碎的、說法不一的,而是被大多數農村信用社員工認可、基本準確的企業文化知識。三是有一套極富魅力的禮儀系統。農村信用社要有自己的禮儀方式、文明用語、風采展示、形象宣傳等。這個系統要有新意,要有特色,要工作和生活相結合,使員工喜聞樂見。只有這樣,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才有可靠的保證,才能長期作用於企業管理、改革和發展,真正成為企業前進的巨大動力。

三、宣傳灌輸,深入人心。

農村信用社企業的個性文化一旦形成體系,就需要進行傳播和落實。任何一種新的文化推廣,都是通過宣傳被員工認知的,通過進一步宣傳被員工接受的,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立也是一樣。因此,宣傳灌輸“三要”要先行:首先是要讓員工知曉。要對員工不斷地加強灌輸,加強農村信用社企業理念和人性化宣傳力度,在企業的各個溝通渠道進行宣傳和闡釋,企業內刊、板報、宣傳欄、各種會議、研討會、區域網,都應該成為企業文化宣傳的工具,要讓員工深刻理解農村信用社的文化是什麼,怎樣做才符合本單位的文化。其次要典型引路。在選樹過程中,要把典型的選樹工作與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員工思想觀念的轉變結合起來,通過典型的宣傳,使企業文化人格化、典型化。通過典型的培養、選樹、宣傳和示範,讓員工看到企業倡導什麼,崇尚什麼,追求什麼,形成學習先進、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第三是要總結宣傳。企業文化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還要在實踐中推廣應用,在實踐中強化宣傳,反覆整合提練,才能紮根於員工的心中,並變為自覺行為。只有企業文化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宣傳、灌輸、強化,才能逐步達到被員工知曉、理解、接受進而自覺遵照執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