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弘揚中醫文化格言箴言集錦

語錄名言 閱讀(3.03W)

中醫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體現中醫本質與特色的'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總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弘揚中醫文化格言,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弘揚中醫文化格言箴言集錦
  弘揚中醫文化格言

1. 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 ——明·龔廷賢

2. 養生家當以養心為先,心不病則神不病,神不病則人自寧。 ——明·汪綺石

3. 宜節思慮以養心,宜節煩惱以養神。 ——明·汪綺石

4. 精神極欲靜,氣血極欲動。 ——清·金纓

5.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心。 ——《錢公良測語上》

6.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寬,心與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安份吟》

7. 養生之士,睡不至遠,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久處,立不至疲,臥不至懵。 ——唐·孫思邈

8. “養性之道,常欲小勞”——孫思邈《千金方》

9.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黃帝內經》

10.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11.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素問·上古天真論》)

12. 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素問·上古天真論》)

13. 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14. 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明·綺石《理虛元鑑·心腎論》)

15. 虛邪賊風,避其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16. 飽食即臥,乃生百病。(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道林養性》)

17.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呂氏春秋·盡數》)

18. 早起不在雞鳴前,晚起不在日出後。(宋·李昉等《太平御覽·卷七百二十》)

19. 養心莫善於寡慾。(戰國·孟子《孟子·盡心》)

20.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中醫文化箴言格言

1. 長壽之道:童心、蟻食、龜欲、猴行。

2. 健康之道:少鹽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藥多食,少睡多行,少憂多眠。

3. 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腹裡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4. 夫人只知養形,不知養神;不知愛神,只知愛身。不知形者載身之車也,神去則人死,車敗則馬奔,自然之至理也。---明代醫學家高濂在《遵生八箋》

5. 我命在我,不在於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 ----- 《仙經》

6. 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養性延命錄》南朝梁陶巨集景

7. 三關者,口為天關,足為地關,手為人關。三關調,則五臟安,五臟安,則舉身無病。----《真誥·甄命授》

8. 喜怒哀樂,寧不傷人。故心不擾則神不疲,神不疲則氣不亂,氣不亂則身泰延壽矣。———嵇康

9. 神氣淡則氣血和,嗜慾盛則疾疹作。———孫思邈

10. 養生有五難:名利不滅此一難也,喜怒不除此二難也,聲色不去此三難也,滋味不絕此四難也,神慮精散此五難也。----嵇康《答難養生論》

11. 人生而命有長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將身不謹,飲食過差,淫泆無度,忤逆陰陽,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終其壽。---《道機》

12. 安谷則生,絕谷則亡;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養生要訣

13. 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鹹多傷心,甘多傷腎,此五行自然之理也。------東晉葛洪

14. 養性之道,莫大憂愁大哀思,此所謂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陶弘景在《養生延壽錄》

15. 心者,神之舍也,心靜則神安,心動則神疲。 ——《萬壽丹書》

16. 勿使悲歡極,當令飲食均。 ——唐·孫思邈

17. 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 ——唐·孫思邈

18. 靜則神藏,躁則神夭。 ——元·劉元素

19.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

20. 肺;恐傷腎。 ——元·劉元素

  中醫的從醫格言

1.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素問·上古天真論》)

2. 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素問·上古天真論》)

3. 嗜慾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問·上古天真論》)

4. 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5. 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素問·移精變氣論》)

6. 謹道如法,長有天命。(《素問·生氣通天論》)

7. 食後須行百步多,手摩臍腹食消磨。(清·尤乘《壽世青編·孫真人衛生歌》)

8. 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明·綺石《理虛元鑑·心腎論》)

9. 善服藥者,不如善保養。(明·解縉《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六百二十》)

10. 乳貴有時,食貴有節。(清·吳謙等《醫宗金鑑·幼科心法要訣》)

11. 食能以時,身必無災。(《呂氏春秋·盡數》)

12. 善養性者,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道林養性》)

13. 小兒無凍餓之患,有飽暖之災。清·吳瑭《溫病條辨·解兒難》

14.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評熱病論》)

15.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素問·刺法論》)

16. 春夏秋冬歷一年,稍知調護自無愆。安然無病稱真福,莫恃身當壯年。 ---壽世傳真

17.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18. 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臥、久視、久聽、莫強食飲,莫大沉醉,莫大愁憂,莫大哀思。

19. 飲食之道:五穀為養,五畜為助,五菜為充,五果為益。

20. 治未病的三個層面: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已病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