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幼兒>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幼兒 閱讀(5.42K)

讀書百遍,熟讀成誦,是語文教學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下面小編整理的關於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1】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

坐──這字義實在太尋常不過了,沒什麼可多說的。但若加一“獨”字,那就大不一樣了,其內蘊就夠人玩味咀嚼的了。

李白的《獨坐敬亭山》,題目就用了“獨坐”兩字。這裡,讓我們結合自身的體驗和感受,來看看它是怎樣構思和寫作的。

解讀文字使我我也陷入了獨坐苦思:

是李白的獨享清閒,還是他無奈的孤獨,或者是他超脫萬物在瞬間靈感激發下的絕妙情感的表達。若是這樣,豈不是不可言傳,只能意會的了,那又如何形成有條有理,有形有味的課呢?雖說我選上了它,是因為對它有感觸有興趣,但這首詩該當如何化解教學呢?教參的所言人所共見,學生的理解有所侷限,時空的距離更是滄海桑田難以溝通。

獨坐苦思中我搜索查閱了大量的文字資料。我瞭解了李白壯志難酬的無奈。李白一生以“安社稷,濟蒼生”為己任。他恃才而傲,故終生未能得志;他蔑視權貴,鄙棄功名,又常抒悲憤,自然得罪了許多人。這從杜甫的《不見》中可窺一斑:“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獨坐冥想中,我對李白思鄉的惆悵有所瞭解。如《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我瞭解了李白遭貶流放的愁楚。如作於公元759年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我在李白的身後找到了與他不謀而合之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賀新郎 》)。我瞭解了《獨坐敬亭山》的寫作背景:據清人黃錫圭《李太白年譜》考證,《獨坐敬亭山》作於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當時距李白被罷官離開京城長安已整整十年了。長期的飄泊不定,飽受了人間的苦辣酸辛,倍添了孤獨的感情。我找到了李白《獨坐敬亭山》的姊妹篇《望木瓜山》:“早起見日出,暮見棲鳥還。客心自酸楚,況對木瓜山。”兩詩比照,我看到了李白的見與不見:見日出,見棲鳥,不見眾鳥,不見孤雲。兩詩比照,我感受到了一脈相承的是詩人那孤獨的情懷。略有不同的是前詩的委婉,後詩的直白。委婉也好,直白也罷,同樣流露了詩人無可奈何的孤寂心聲。那是白居易《夜雨》:“我有所感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的無限嚮往和百結愁腸。恰是李後主的“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的感慨;恰是辛稼軒的“把酒問嫦娥”與“何處望神州”的無奈。

當有了以上對文字外延的解讀後,便自然轉入了對文字內部文字資訊的細讀。那同樣是獨坐的咀嚼,而後便是獨坐的擁有。

捧讀這首詩,讓人產生孤寂之感。不是嗎?一群爭鳴的飛鳥,從樹叢中掠起、飛走,天上飄來的一片孤雲,也獨自悠閒而去,離開了敬亭山,消失在蒼茫的太空,面前只有這座敬亭山並不走開。青山與我相對而坐,在這茫茫天宇之間,似乎只有你才和我不離不棄,不厭不怨。為何李白獨以此山為友,“相看兩不厭”呢?敬亭山連綿起伏,氣勢磅礴,卻又如老人獨坐,閒淡恬靜,泰然自若。“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捲雲舒”,並不在乎眾鳥、浮雲的遠去。山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性情節操是何等的相似乃爾!

詩人與山獨坐,直呼其名──“敬亭”。敬亭啊,我獨自一人找你坐坐!敬亭山默默無言,卻又善解人意般地凝望著詩人,彷彿它深諳詩人的內心世界,彷彿它讀懂了詩人的心語。而李白也靈犀一點,一樣地心領神會。他們親密無間,感情交融──“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或“相看兩不厭,只有李青蓮”)。這種只有極親密的朋友才達到的境界,詩人把它寄予敬亭山,而敬亭山也把它寄予了詩人。真是知己相逢,心照不宣,於是清山寂寂我不語,只是長久地對坐,彼此凝望,意會神交。暢快處,不辨“敬亭”不辨李白。又哪有什麼厭倦與滿足可言呢?

當文字在胸後,我便有了底氣,隨之而來的是對教學理念的`思索。

一、感受詩歌的意象

“意”是詩歌中的意境情感,“象”是詩歌中的形象事物。“意象”,則是“情”與“景”兩者的合二而一。讀《獨坐敬亭山》,意象翩翩,浮於眼前:

眾鳥、孤雲、敬亭山,有清晰有模糊,有實體有虛象,有眼裡的更有心中感悟的。

二、咀嚼詩歌,捕捉詩眼

詩歌的語言凝練,其傳神之處即是詩眼:

《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題目中有“獨”,詩句裡句句藏“獨”顯“獨”。解“獨”悟“獨”,大有嚼頭。

三、體驗詩歌的情感

情感是詩歌的靈魂,詩歌教學應讓學生深刻體驗其中所蘊涵的情感。《獨坐敬亭山》前兩句的“盡”與“閒”以“動”寫“靜”,以“動”襯“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後兩句中的人山對視,脈脈含情,看似寫山的“有情”實際是表現人世的“無情”。短短 20字,詩人那孤寂無奈之情就在那靜謐的場景中顯露無遺。

四、品味詩歌的韻律

詩歌是音樂性最強的文學體裁。詩的音樂性必須通過反覆誦讀和吟詠才能深切的體悟。《獨坐敬亭山》“讀”佔鰲頭,在通讀,深讀,精讀,在瞭解讀,理解讀,感悟讀上得花力氣琢磨。

綱舉目張,這之後教學設計文字稿,便如此地於獨坐中醞釀而生了。

  【2】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會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獨坐敬亭山》。

3、會通過看註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教學重點:

重點品味詩句,背誦古詩,積累語言。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知識連結:

《獨坐敬亭山》這首詩是李白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遊安徽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詩人通過對敬亭山的描寫,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孤獨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詩人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以山為伴,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

  一、匯入

師:同學們知道李白嗎?(知道)那你能給我們來介紹一下李白嗎?(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音律和諧多變。開創了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被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李杜”。)

師:李白的詩我們已經學過不少了,誰來背一首?根據學生的背誦相機點撥。《望廬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詩人。《靜夜思》--鄉愁滿懷的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重情誼、珍友誼的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