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幼兒>

少兒英語啟蒙攻略

幼兒 閱讀(1.19W)

為了孩子的將來,我們仍然不能放棄對孩子的英語的教育。孩子越早接觸英語,以後學的越輕鬆,下面分享一些從網上收集整理來的英語啟蒙方法,僅供大家參考。

少兒英語啟蒙攻略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教育的方式也是不一而足,方法絕不可照搬,選取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方法。我說的所有方法手段中不一定都要採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大童小童

因為大童小童啟蒙是方法不太一樣的,所以先理清什麼是大童小童。有幾種分法,學前為小童,學後為大童,或者是把學前班也歸為大童。這樣分的原因主要是考慮到孩子已經開始較為正規的學習,作業也有了。並且其它課外興趣也逐漸開始了。所以時間是個問題,大童沒那麼多時間來學英語。

另一種分法是五歲前,五歲後。主要是從生理上考慮的,五歲後中文思維逐漸強了,英語思維想要進來很難了。五歲後的孩子基本要一字一句對應上,弄清每個字的意思他可能才接受。五歲前的孩子可能能接受模糊不很明確的話。學語言就是一個不斷的試錯過程,大童可能怕錯或是害羞而不敢開口。小童更多是習得,而大童就有學得的意味了。

如果要分大童、中童、小童。那麼就是三歲前,三至六歲,六歲以上。主要是考慮到三歲前的孩子還是以TPR為主,唱唱跳跳。一歲半到兩歲可以開始介入動畫。

小童學英語的優勢:原理同母語習得一樣,有英語環境,自然習得英語是一樣的。小童的無意記憶好,喜歡重複,每次重複都有新的收穫,每次重複都有新的認識,越重複越有興趣。因為他越來越理解了。

大童學英語的優勢:執行力強,主動性強,配合度高,注意力集中時間長,理解力強。有些大童起步,也有達到很高水平的。這些孩子一般都是以前養成的學習習慣就很好。有些中文起步很好,這也有利於孩子對語言的理解。大童看動畫得先解決排斥的問題,因為他就只喜歡看中文的喜洋洋和熊出沒。

條件具備了,還是越早越好。

  發音辨音

孩子學英語的優勢就是發音和辨音的能力。孩子的記憶力並不好,只是無意記憶好。大人是邏輯記憶好。聽不清就發不準,3歲前是聽力黃金期。聽多了慢慢就辨出來了。發音敏感期一般是在三歲至六歲了。孩子剛開始發的並不好,有的中文不也發的不清晰嘛。到六歲可能達到一個頂峰。六歲後隨著聽力刺激量的下降,學校英語的影響,發音多少還會下降的。

  英音美音

孩子在啟蒙階段,最好是固定一種音,啟蒙後,進入泛看階段,可以提供不同的音,但是要注意搭配,適當照顧自己主要的音。

  早期教育的重點是什麼?

早期教育,絕不是早早教孩子知識,早早教孩子認字。而是在孩子的敏感期內,給孩子提供適合的`東西就可以了。學語言的敏感期是多大呢?從出生開始,所以孩子並沒有說英語太早一說。越早越容易,越正宗,語感越好,越容易形成英語思維。我不止一次說過,早期教育的關鍵是要和孩子形成平等,尊重、交流的親子關係。學英語只是親子過程中的一項活動而已,是副產品。不論學任何東西,我都不贊成父母強勢。通過父母的強勢來讓孩子取得成績的作法我是不贊同的。

  方法手段:

目的就是全面營造迷你英語學習環境。方法手段資料是不斷調整的。資料要符合心理髮展水平。可能從更多的資源才能選出。提供資料也要有一定的難度梯度,因為你並不一定清楚孩子達到什麼水平了,再有母語學習過程中也不一定只讓孩子看簡單慢速的。多參照母語習得原理,因為你始終不知孩子究竟何時就懂了。父母要學習理論,並且和孩子一起學英語,陪孩子學,陪孩子一起成長。和孩子交朋友,絕不是高壓。絕不可以讓孩子一個人看,自己看電視劇,全力營造家庭迷你英語環境。利用一切時間,洗澡,上廁所…不要孤軍深入,要全面發展。聽說讀寫是有順序的。錯過一點敏感期不重要,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突破啞巴英語。心動不如行動,思前想後,遲遲下不了手,反而誤了孩子敏感期。有些執行力很強的父母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把自己方法堅持下去。輸入和輸出是有時間差的,有好多是堅持不下來的。看別人的經驗,學習理論就是自己堅持下來的動力。

1、父母互動。父母要學會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句子。不要怕你的發音不好,不要怕你的表達不正宗,那怕只是個單詞或片語。能大大的促進孩子,能促進孩子開口,促進孩子學習。大人還害羞,還不敢在外人面前開口,如何強求孩子呢?只要有正版的輸入,你的發音和表達對孩子的影響很小的,孩子能轉化過來。可以從小童開始。

2、聽兒歌。要利用音樂的作用來增加孩子學英語的興趣。或是一週聽二十首,重複,一週下來好多都會唱了,不用和孩子看歌詞,當成任務來學。每週或是兩週換一次。隔一段再重複。如果聽的多了,孩子大點了就會自已編英語歌來唱了,並且以後樂感和節奏感也會好。從生下來就可以聽,再大就可以加入歐美經典歌曲。學語言從歌曲開始是很好的。古典音樂英語配音也可以。聽的內容有很多,我們的老師都會給家長list。打通聽力很關鍵。聽可以利用孩子的無意記憶,利用零碎時間來聽,或是當成背景音樂也可以的。

3、親子閱讀。閱讀習慣從出生就可以開始,從撕紙撕書開始。親子閱讀也是增加親子關係的一個手段。從繪本或是分級讀物開始。圖畫能增加孩子對語言的理解。如果是自主閱讀,分級讀物應在繪本之前,因為分級讀物用的是常用的詞彙,所用的句子象排比一樣,孩子容易上口。有人讀繪本是讓孩子聽上書配套的音訊來讀,這也可以。親子讀可以控制讀的節奏,也可以慢慢看圖,按孩子的節奏來,家長也可以延伸一些解讀。

4、聽MP3故事。可以聽一些繪本故事,分級讀物故事的音訊,從這些簡單的開始。往後也可以加進去伊索寓言故事等故事性強點的音訊。打通聽力,學校給不了,也沒有捷徑,必須有時間的積累。

5、製作單詞卡片,也可以貼到具體的實物上,或是牆上,我是沒有這樣做過。可是有些早教機或是點讀機,把卡放進去,可以點讀一些單詞。幾十元,可以利用一下。

6、利用幼兒園或學校英語。幼兒園學校的英語雖然簡單,但是也要全部拿下來,有時孩子和孩子之間不一定要強多少,強一點孩子就很有自信,進而激發他學習的興趣。所以適當提前學也是有道理的。學的好的孩子在學校和幼兒園完全可以當老師的助手,領讀。

7、三明治英語。就是中文裡面夾著漢語的。這也不是肯定不行的。三歲前的孩子,中英文都需要認知,加強的。

8、報培訓班。好處很多,可以利用老師的作用,因為孩子聽老師的話。好多孩子在一起也可以互動強化。對於培訓班,英語基礎好的孩子是最大吸收者,和老師的互動也最多。

9、TPR,全身反應法,就是做什麼動作,說什麼英語,增加孩子的理解和記憶。

10、玩各種英語遊戲。knock,knock,knock,who is there、explore,hide-and-seek,DISCOVERY,detective,孩子都喜歡玩,尤其是HIDE AND SEEK及角色扮演等。

11、PHONICS方面的碟。比如“ABC KIDS、SIGHT WORD KIDS”等,PHINICS需要慢慢磨。先從聽力詞彙的積累開始。有了聽力詞彙再學拼讀,很容易。

12、看教學片。Meet_the_Sight_7DVDRip、迪斯尼美語世界,時代美語等等。都是語言專家設計出來的,難度從易到難,還會複習。讀的也不快,發音清晰。可以集中學一些分類詞彙。

13、看動畫片。LITTLE BEAR等都是很不錯的碟。看碟也是要注意重複,只要孩子願意,就重複。可能最後好多臺詞不自主就背下來了。不喜歡重複了就換一個動畫,過一段再重複。大童可能不太喜歡重複。動畫片也可以加進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方面。比如恐龍的,科學的,音樂的。看孩子的興趣來定。也有人提取動畫的音訊來聽。讓孩子看動畫,絕不是甩給孩子個動畫片就不管了,一定是要陪孩子一起看,和孩子討論動畫中的內容。等孩子養成習慣好大人才可以慢慢放手。可以讓孩子理解一些關鍵詞,一般來說,不問就不太需要解釋。

14、跟讀。有些教學片設計的是有跟讀的時間的。有些設計的也有互動時間,讓孩子回答的時間。小童是沒必要跟讀的。大童開始啟蒙就適當跟讀了,注意要引導孩子,不要太逼孩子了。一味地跟讀狠讀也不可取,要全面介入。沒打通聽力,一上來就開始介入文字,一味跟讀,有可能形成文字依賴。有些大童開始只看有字幕的。而小童給看字幕,還可以認一些單詞。復讀機也可以跟讀。

15、點讀筆。幼小的,易沒興趣,有的玩三天就再也不摸了。大孩子易產生依賴,一見不認識的,就要求助點讀筆,自己不動腦子。看孩子情況適當利用。

16、錄相促進。錄相錄音可以促進孩子說英語,有些孩子表現欲很好,一見錄,就來勁。也可以鍛鍊一下孩子表達。

17、做手工英語。畫畫,做手工是孩子的愛好,看一些這方面的動畫,孩子興趣高。哈諾夢遊仙境,MISTER MAKER都不錯。

18、當小老師。讓孩子當老師來講英語,家長當學生。但是有些時侯孩子也會學著老師的方法來整學生的,玩起來沒完。

19、編故事,自言自語。這些就是快啟蒙後的孩子了,這些手段都要利用。

20、視訊聊天。找孩子一起聊天。有促進,不能當成常規手段。

21、背新概念。可能對大童,孩子配合的可行,再有背對孩子來說也很容易。可以試試,大多數人還是不太適合的,原來沒有細糧的時侯,只好吃這個了,現在物質極大豐富了,有很大的選擇了。

  什麼是啟蒙?

在我看來,就是達到輸出,打通聽力,並且有基本的英語思維,語言交流已無大的障礙。集中力量轟炸,目的就是要在一年半到兩三年差不多就達到此水平,如果拖的時間太長,方法手段太單一,投入時間太少,如果兩年或三年達不到啟蒙效果,孩子可能養成不好的習慣,或是對英語失去信心,產生逆反。讓孩子或家長看到成績,會讓孩子越來越興趣的。在啟蒙的中後期,家長就要為下一步孩子突破瓶頸作打算了,孩子的英語水平不能只是停留在交流層面的,知識要系統化,對資料要有分類意識。達到啟蒙並不算什麼,必須要解決好孩子的後續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真正把英語當成工具在用。孩子學英語的目的不是看懂電影,讀懂小說,當然達到這些也很了不起了,不同的孩子,興趣點不一樣,就要向專業化一點的發展了。

關於時間,小童一天兩三小時是很好擠出來的。對於有了作業的孩子,就需要好好安排時間了。一天兩三個小時的孩子也大有人在。但是啟蒙後,把英語當成工具在用,一天兩三小時就不只是學英語了,不再單純是學英語了,也可以通過英語來學知識,來認識世界。是一舉多得的事情,好多孩子不也是通過漢語來學習相關知識嗎?

可理解性輸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給孩子提供的東西一定要有一定的理解性,如果孩子80%理解不了肯定也是不行的。再有要符合心理髮展水平,有的孩子小,體驗少,有些是理解不了的。第三是理解不一定非要藉助漢語才叫理解,也可以是藉助畫面,也可以是藉助聲音,表情,肢體語言。TPR也是這個原理。有時孩子不問,是不用過多地用中文解釋或是譯,頂多強調幾個關鍵詞。看中文動畫一定是完全可理解性輸入嗎?也不是的,但是你要是讓孩子看個學術報告,那就完全是不可理解輸入了。同樣,學中文,看中文,也需要可理解性輸入。也就是有的孩子兩歲識字,能讀,但是如果理解不了,也是沒有多少意義的。

讓孩子大量背誦,以背誦為主要學習方式,讓孩子大量跟讀,逼著讓孩子複述,寫作等,都是逼迫式學習,大童可以適當試用,小童也可以有一點。如果大量使用,我是不贊同的,我是不贊同通過父母的強勢來取得成績的,孩子心理會受影響的。輕鬆式的,興趣式的,無意記憶式的,是興趣式學習,這種方法是要大量提倡的。做父母的要和孩子鬥智鬥勇,讓孩子喜歡上英語,而不是拿英語來折磨孩子。也有人說,我家就願意背,其實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背對她來說是很輕易而舉的,第二是她其實還是明白父母是想讓她背的。背新概念也只是啟蒙手段之一,啟蒙後還要加入別的手段。

有些方法很偏,但是也能成功,可能適合那些孩子,但是如果採用更科學的方法,孩子可能成就更大。偏的方法不可以大量推廣,一般人是學不來的。沒有借鑑意義。個人覺得,太偏的方法,背後總會損失一些東西的。或是總有些因方法偏導致知識偏的情況。

關於親子閱讀:我的理解就是一定要父母給讀,我是不太贊成聽音訊翻書的,對孩子多不公平啊,非要一個人在那裡讀。另外親子讀可以增加親子關係,並且有討論的時間,有思考的時間,有開小差的時間,有父母進行拓展的時間,,,而不是跟上音訊的節奏在走,只要有原版的輸入,孩子是能自己轉化過來的。也有的是用點讀筆在讀,但是我覺得最好的還是親子讀。

學語言就是學文化,多讓孩子學一些文化層面的東西,多橫向拓展,真正把英語當成工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