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幼兒>

要不要讓孩子學奧數的思考

幼兒 閱讀(1.14W)

1978年,一封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NO)的邀請信發到了中國。那是中國的數學工作者第一次聽說IMO,雖然它已在世界各地舉辦過二十多屆。

要不要讓孩子學奧數的思考

1985年,中國第一次派隊參加國際數學奧賽,名列團體第32名。

“今年,我們拿下了參賽以來的第14個團體第一。”2008年中國國家隊領隊、華東師範大學國際數學奧椿匹克研究中心主任熊斌自信而低調。

奧數,一個人人皆知卻說不盡的話題。從一時“全民奧數”,宛如“智慧寶典”,到一時國小奧數被上海市教委叫停……現在,幾乎每一位學生的家長都要回答這樣一道奧數選擇題:要不要讓自己的孩子也去學奧數?

  疑問一:奧數是普及教育?

“某n位數的個位數字是6,將8移到該數的首位,其餘各位數字不動,得到新的一個n位數,這個新數是原n位數的4倍,則滿足條件的最小n位數是多少?”

這道國小奧數題,您會做嗎?記者考了一下週圍20位成年人,19人做不出,唯一一個做出來的是個理科研究生,耗時2小時。類似這樣的題目,讓普通國小生做,豈不是太難為他們?

熊斌認為:“奧數只適合學有餘力、有數學特長的學生,一般佔學生的5%。對於不同的學生,一定要分層輔導,一窩蜂搞奧數實在沒必要、也不可行。”

“奧數只能定位在‘課外活動’,讓所有孩子都去學奧數肯定是不合適的。對於普通學生來說,課本知識還沒有完全掌握就學奧數能有多少意義?他們還是先把課本知識掌握了,然後做一些難度比課本稍高的題目提高就可以了。”上海教學持級教師杭順清說。

熊斌告訴記者看出學生有無數學天賦的“祕訣”:在孩子上四五年級或者國中的時候,讓他做幾道題,這幾道題可有講究――首先確保沒見過,通常是自編的、沒有出現在輔導材料上的題;其次是符合孩子的年齡,他用已有知識能夠解決,做完題目後,讓孩子談解題過程,這可以看出孩子的思路;還可以向孩子講一種解題方法之後,佈置幾道題,讓孩子做,看他能否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這樣的測試,一般是比較準確的。”熊斌說。

不過,能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可謂“精英中的精英”。首先是通過“全國高中數學聯賽”,選拔120名左右的學生參加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從中再選拔20~30名左右的學生組成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最後選出6名學生組成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隊,參加當年7月份的國際數學一奧林匹克競賽。

“學習奧數要有數學天賦,和彈鋼琴要有音樂天賦是一樣的道理。但現在很多家長往往不顧孩子的興趣和能力,什麼都讓孩子學。”熊斌嘆了口氣。“特別是國小階段,孩子的天賦不明顯,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挺聰明,全來學奧數,到了中學階段才逐漸明白,孩子根本不是這塊料。”

那麼,這種情況是怎麼出現的呢?

  疑問二:奧數和升學有多大關係

“我也不想讓孩子學奧數啊,小小年紀學得那麼累,看得我都心疼。問題是,你不學別人學,奧數和升學考試雖然不直接掛鉤,可關係很緊密!”一個國中生家長的話挺有代表性。

大學、高中、國中,無論哪一級的學校在招生時,對於數學競賽成績優異者,都十分青睞。特別是那些在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的高中學生,早早就會被名牌大學“鉚牢”。目前,由谷超豪院士擔任名譽校長的上海市中學生業餘數學學校,是經上海市教委同意,由市數學會主辦的一所中學生業餘學校。招生物件是國中預備年級和高一年級的以數理見長並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說集中了本市最好的數學老師、最好的數學尖子。”熊斌說。

但是,能夠進入上海市中學生業餘數學學校學習、獲得奧數參賽資格、並在競賽中獲獎的學生,畢竟鳳毛麟角。為何有那麼多家長熱衷於讓自己的孩子學奧數呢?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上海取消了國小升國中的升學考試,要求就近入學,以減輕國小生升學壓力,倡導教育公平。但是,一些集納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民辦國中在招生時,會出一些較難的數學題讓學生做,如果孩子事先沒學過,豈不吃虧?

一位國小老師講述了這樣一個例子:我們學校附近有一家進修學校辦奧數班,有個家長找我幫忙去要一張孩子的奧數成績單。奧數考試滿分120分,她的孩子三次考試成績分別為38、40、45,還有一次缺考。我很不理解,家長為何要保留一張分數如此“難看”的成績單?而家長的'回答是:“現在很多民辦學校招生都要看奧數成績,不管怎樣,這張成績單證明我女兒學過奧數。”國小奧數熱的原因之一在這裡,也難怪這麼多家長趨之若鶩。

2005年,上海叫停國小奧數以及各類國小學科競賽。但是,各類“思維訓練班”、“數學興趣班”還是層出不窮;民辦國中的招生“指揮棒”擺在那兒,家長希望孩子的思維不斷被“拓展”,在報考名牌國中時能與別人一比高下。

奧數過熱,苦了孩子。復旦附小四年級學生曉菲告訴記者:“我已經做了3本奧數輔導書了。每個班都會找出幾個數學優秀的學生參加學校的免費培訓,每星期兩次,但我並不想上。”曉菲微微低下頭:“那些輔導書也是爸爸讓做的,其實我不喜歡奧數。”接著,就不肯再談奧數這個話題了。還有個別孩子,學奧數不但沒能“拓展思維”,反而把思維搞混亂了,見到數學就害怕。

  疑問三:奧數尖子都是天才嗎

奧數尖子都是天才嗎?熊斌笑說:“天才的定義是‘在科學或藝術等領域有非凡創造力的人’,這與解難題見長的奧數選手不是同一個概念,但不得不承認,奧數冠軍與天才的集合有較高的相關性。”

科學的說法是,數學能力是人的多種能力之一,奧數能辦又是數學能力的“子集”。切不可誇大,也不必貶低。不能因一種思維的欠缺就給某人下定義說是“笨”,也不必盲目地說奧數尖子都是天才。

讓熊斌記憶深刻的是1995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得主王海棟。“國小、國中時都很調皮,從來不記筆記,只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在奧數比賽的集訓中,他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系統全面的數學知識,最終在數學領域有所建樹。”

上海中學的牟曉生是今年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滿分金牌得主。“如果不是孩子感興趣,有天賦,我們不會逼著他學奧數。”牟曉生的爸爸說。國中起開始住校,雙休日是雷打不動的“奧數時間”,每做一道題,他都要翻來覆去用不同方法解答,有時不知不覺便到了凌晨。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第一名、華羅庚數學邀請賽第一名……天賦、執著和投入,鑄就了奧數冠軍路,更鑄就,了一個“多面手”。牟曉生國中時雅思便考了7.5分,是上海中學英語辯論賽中的“風雲人物”,不久前還和隊友一起,代表上海中學獲得全市中學生羽毛球比賽團體冠軍。

“我的成功主要來源於努力付出,”今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中國隊隊長、現就讀北大

數學系的張瑞祥說,“我曾將數學競賽的經典著作《數學競賽研究教程》讀過六七遍。在天才這個問題上,我推崇門捷列夫的‘什麼是天才?終生努力,變成天才’以及愛因斯坦的‘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y代表正確方法,z代表少說空話’。”

張瑞祥說:“奧數激發了我的興趣,幫助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了我的自學能力。我學會了自己提出問題,學會了思考、探索的方法,這對於我以後做研究會很有幫助。”

  疑問四:奧數可以更純粹些嗎

“數學競賽好。”前中國數學會理事長、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王元院士最近給數學競賽題詞。

“數學競賽是青少年的一種智力競賽。我國數學競賽活動表明,凡是開展得好的地區和單位,都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於培養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習效率。當然,現在有些人過於關注數學競賽的成績,組織和參與都具有很強的功利目的,過分擴大數學競賽的作用,這些都是不正確的,違背了開展數學競賽活動的本意。這些缺點有其深層次的社會原因,需要逐步加以克服,但不必因為有某些缺點,就否定這項活動。”王元說。

近年來,更有一種說法:奧數是數學中的“雜耍”,“奧數熱”扼殺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創新能力。對此,熊斌告訴記者,就數學競賽本身而言,其中的很大部分題目,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少量技巧性較高的題,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求異思維。就是國際數學奧林匹克,至今還沒出現一道題目讓全體考生做錯或做不出。盲目的“奧數熱”是功利主義驅使造成的,和競賽本身無關。

也許美國的情況對我們有所啟示。“美國學生的升學、就業壓力沒有中國學生大,上大學的途徑多,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也很全面,包括學生平時的學習成績、各類競賽的成績、文體方面的表現以及參加社會實踐、公益活動的情況等。在美國,鑽研奧數的學生一般都是自己特別喜歡的,會去查閱很多資料,再找老師討論,學校老師輔導的並不多,更沒有家長強迫。”與美國領隊交流頗多的熊斌這樣說。

中科院院士李大潛對國內奧數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針對學有餘力的學生;二是針對有興趣的學生;三是少一點功利性。

“事實證明,真正的奧數高手都是功利心很輕的,他們真正熱愛數學。中國是奧數強國,我希望在若干年後它會成為數學強國。”張瑞祥最後由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