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演講稿>

演講的態勢語言技巧

演講稿 閱讀(3.11W)

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比安說過:“人的感情表達由三個方面組成:55%的體態,38%的聲調及37%的語氣詞。”這說明了態勢語表達的重要性。心理學研究還表明:人感覺印象的77%來自眼睛,14%來自耳朵,視覺印象在頭腦中保持時間超過其他器官。初學演講者很難取得演講最佳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之一,並不是有聲語言的差距,而非言語技巧表達的生硬或者根本不用。

演講的態勢語言技巧

  一、演講態勢語言的含義

態勢語言是演講者必須具備的一種非口頭語言。它是演講者通過自己的身體姿態、儀表風度、手勢動作、面部表情和服飾打扮等來表達情意、傳達資訊的一種無聲語言,是演講中不可缺少的直觀性因素。

  二、演講態勢語言的作用

古希臘著名的演說家德摩西尼認為:“演講的祕訣在於姿態。”我國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演講能使聾子看得懂,則演講之技精矣。”

  1、輔助有聲語言。

這是態勢語言的主要功能,因為態勢語言的運用,能加強演講語言表達時的效果,能輔助有聲語言圓滿地表達內容,充分地抒發感情;它可以對重要的詞語、句子進行加重或強化處理,具有強調功能。

  2、塑造演講者自身形象,展示風采的作用。

風采即風度,是人們美好的儀表、舉止、姿態,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演講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演講者還未開口,就已經通過態勢語言的表達,深刻地印在聽眾的腦子裡。

  3、加強語言資訊可信度。

因為聽眾不只是在“察言”,也在“觀色”。形體、手勢、表情具有自然流露的性質,具有更多的真實性,聽眾在傾聽演講的接收活動中,將從演講者的體態、手勢等動作中獲得語言資訊的印證。

西方語言學家20世紀70年代的研究結果證明:人們交談時,只有35%的資訊是單純通過語言表達的,其餘的65%的資訊則是通過態勢語言表達的。這個研究結論令人吃驚,不能不引起我們足夠的注意。

  4、彌補有聲語言之不足。

態勢語言的作用還在於輔助有聲語言更準確、更形象、更有效地表情達意,彌補有聲語言表達上的不足。“言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三、演講上臺的體態動作:

  1、上臺前:

要看好地形、路線、瞭解觀眾的情況。

整理好自己的衣服、資料、道具、髮型等。

請各工作人員調整好音響、話筒高度。

  2、上臺時:

要從容不迫、落落大方、瀟灑自信。

不能鬆鬆垮垮,隨隨便便,弓背彎腰。

不能嬌柔做作,扭捏作態,怪模怪樣。

不能缺乏謹慎,匆匆忙忙,大步流星。

不能過於遲緩,拖拖拉拉,委靡不振。

  3、上臺後:

不要急忙開口,而應用親切的目光注視或掃視會場幾秒鐘,使聽眾的大腦做好接收資訊的準備,得到無聲的感染。

  4、移動:

一般來說,在正規的場合演講者站立好後是不宜移動的,但在特殊情況下,有時也要適當的移動。演講者的身體如果需要移動的話,應注意以下三點:

動要在理。必須符合演講內容的需要,或者出於其他的目的,比如,為了進一步鼓動聽眾或者制止一些特殊情況的發生,演講者可以向前走動點。

動有規則。演講者在走動方向、節奏、快慢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規則,就既能活躍會場氣氛,又能穩定聽眾的情緒。

動要適當,寧少勿多。移動範圍不應過大,不可跨越太遠、來回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