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演講稿>

有關孝道的演講稿7篇

演講稿 閱讀(5.14K)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可以使用演講稿的機會越來越多,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孝道的演講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孝道的演講稿7篇

有關孝道的演講稿 篇1

如果我問你:你孝順長輩嗎?我想你會毫不猶豫的回答:當然,我很孝順!然後你可以舉個例子,給父母買這個買那個,做那個。我只能說,隨著現代社會的逐漸發展,你對孝道含義的理解也在逐漸退化。

現代社會的孝道觀念大概是這樣的:我每天努力工作,每次回家看望父母,我都用我的'能力作為回報,給父母買更多的禮物,讓他們開心,隨時讓他們小。在我看來,孝是無形的。重要的是你有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父母,他們的年齡正在逐漸走向生命的盡頭。他們能做的越來越少。每天都只有陳壽的孤獨。他們真正想要的不是你所說的獎勵。他們想要的只是你能陪著他們,和他們聊天,在一起,僅此而已。但是為什麼總是不知道呢?

他們的要求那麼簡單,你感受到他們熱切的期待了嗎?你感覺到了嗎?只是你從來不在乎。

電視上的公益廣告裡經常有這樣一段話:一個老人整天在家忙碌。每當他的兒子打電話詢問他的生活時,老人很快回答:“家庭很好,別擔心,努力工作,有時間,你。回家看看吧!”兒子只是厭煩的回答:“我知道,我知道……”這是一段簡單的對話,但兒子也感受到了父親的思念和孤獨,但他從不在乎。即使他能記住,他也總是因為工作忙而拖延。這是多麼“無情”。這隻能是因為他們心裡越來越孤獨。我覺得:我應該放下工作,多陪陪他們。

回去多看看,別讓他們寂寞;回去看看,別讓回家的路把你當外人;多陪陪他們,這是他們想要的,不要要求豐厚的回報。

世界上失去了什麼並不重要。和父母在一起是最重要的。

有關孝道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父母的幸福大多來自於兒女們的孝順,寫到這裡我情不自禁想起我的'奶奶,我奶奶的一生是辛苦的,又是快樂的。

奶奶今年快八十歲了,慈祥的臉龐早已佈滿滄桑,後背稍稍彎曲,一條條白色的髮絲記錄著奶奶一生的故事,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奶奶臉上時常掛著知足的笑容,當她跟鄰居老夥伴們談天說地時,那些老夥伴們經常誇奶奶十分幸福,讓人羨慕。

記得大人說起,人一旦上了年紀,最怕的是孤獨了,可我奶奶在晚輩中卻十分有“威信”,家裡大大小小事情晚輩們都得跟奶奶探討,讓奶奶拿捏主意,逢年過節的,在外的親人們一回到家都得先去看望奶奶,跟奶奶聊聊家常,此時奶奶一樣把晚輩們當孩子一樣喧寒問暖,而我爸爸工作再怎麼忙,每週末他也都會抽出時間帶上我回老家去看望奶奶,陪著奶奶散步,帶奶奶去運動,有時他會騎著“小毛驢”帶上奶奶到鎮區去逛街……“百善孝為先”,這句話爸爸經常會跟我提起過,而他也做到了。

上了年紀後,奶奶身上的毛病多了起來,而爸爸對奶奶的照顧總是無微不至。記得那是下雨天的一個晚上,奶奶在家門口摔了一跤,當時爸爸正出差在外,當他聽到這一訊息後,爸爸先安慰好奶奶,並讓家人先帶上奶奶去醫院,而後他放下手中的工作,深夜裡,他心急如焚冒著滂沱大雨打車到了醫院,病床上的奶奶因腿腳摔斷了在病床上痛苦地呻吟著,爸爸的著急寫在臉上,他二話不說趕緊跑上跑下,聯絡急診醫生即刻給奶奶動了手術……

就拿我來說吧,我覺得自己對長輩的孝順就是把學習成績提高,儘量讓爸媽少操心,平時在家裡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上次母親節時,當媽媽吃完飯後,我搶著洗了所有的碗筷後,給媽媽捶了捶背,我在媽媽後背一下一下,十分認真地捶著,突然,我發現媽媽的頭上長了幾根白髮了,我不禁想起媽媽平日不僅要辛苦工作,而且回家後還要做些家務活,並幫助我輔導作業,於是我捶得更認真了,並在心中暗暗許諾:我以後要更加孝敬媽媽。

孝,一個很深奧又很平凡的字眼……

有關孝道的演講稿 篇3

店主站在櫃檯後面,無聊的看著窗外,心裡卻想著最近經濟不景氣。

一個小女孩走了進來,整張臉貼在窗戶上,小心翼翼地尋找著。過了一會兒,她狂喜地盯著一條藍寶石項鍊。

“我想給媽媽買。能不能包裝的漂亮一點?”她說。

店主用清澈的眼睛懷疑地看著小女孩,問道:“你有多少錢?”

小女孩立刻從口袋裡拿出一個小包,小心翼翼地開啟,然後把錢攤在手裡,激動地說:“這些都沒問題吧?”沒等店主回答,她說:“今天是我媽媽的生日,我想把它作為禮物送給我媽媽。好久沒見媽媽笑了。我相信我媽媽會喜歡這條項鍊的。她一定會笑得很好看,因為項鍊的顏色就像她的眼睛。”

店主仔細聽完,拿出項鍊,裝在一個精緻的小盒子裡,用一張漂亮的紅色包裝紙包好,上面繫了一條綠色的絲帶。然後他對小女孩說:“好好帶著,小心點。”說完拍拍小女孩的.頭,笑著看著小女孩滿心歡喜,蹦蹦跳跳的背影回家。

一天工作結束時,一位年輕的母親來到商店,穿著簡單但優雅的衣服。她有一雙藍色的大眼睛。她把開啟的禮盒放在櫃檯上,問:“這條項鍊是你在這裡買的嗎?”多少錢?"

"我們商品的價格是賣方和客戶之間的祕密。"

我媽說:“我女兒只有幾個硬幣,但是這條藍寶石項鍊是真的,她買不起。”

店主一臉燦爛地笑了笑,輕輕從母親手裡接過禮盒,小心翼翼地重新包裝,繫上絲帶,遞迴到母親手裡。

母親嚇了一跳。

店主說:“她給的價錢比誰都高,孝心無價。更何況她還付出了自己積攢的一切。”

“謝謝。”年輕的母親含著淚說完,又笑了。一滴眼淚在她的眼角閃爍,像藍寶石一樣清澈。

有關孝道的演講稿 篇4

從小父母就經常跟我說,你長大了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不管你有多好,多偉大,但是如果你連最起碼的道德都沒有,那你就不會被尊重,但是隻要你有道德,不管你有多卑微,人家還是會尊重你的。從那以後,我就牢牢記住了父母的話。

有一次,我去姨媽家玩,在那裡看了一本書——《二十四孝》。這本書講述了中國古代二十四大孝子的孝道故事。他們大多出身貧寒,但性格好學高尚。他們大多又老又小,還很窮。看到這個不禁想起了自己。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心!

那天,於老師給我們看了最美孝順青年的頒獎儀式。我和媽媽看的時候都哭了。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一對弟弟妹妹,他們用勤勞稚嫩的雙手扛起給奶奶買藥的大梁。他們平時一分錢都不花,只好省著給奶奶買藥。奶奶好了,他們就放心了。他們通常會把剩下的'一小部分買藥買菜的錢,一大部分帶回家給奶奶。每天一大早,弟弟妹妹就早起上山採茶,掰玉米,然後在市場上賣。因為當時茶葉市場不好,弟弟妹妹只賣了兩元。但是兩個孩子還是很開心,因為他們終於拿到錢了。他們勤勞的兄弟姐妹總是對世界樂觀。

聽完這些故事,我才知道父母的話真的很珍貴,沒有一句包含他們的人生經歷。最後,我悟出了一句話:孝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做一個有孝心的人。讓我們一起做孝順有道德的人吧!

有關孝道的演講稿 篇5

我很愛我的爸爸媽媽,他們也非常的愛我。最愛我的是媽媽,我也最愛媽媽了。

有一天,我無意中發現家裡有這樣一張照片,媽媽剛生完我躺在病床上,一動也不能動的樣子,當時我心裡特別心疼媽媽,心裡很難受忍。因為媽媽是為了生我,打了麻醉都昏迷了,肚子上還用刀子劃開了,才這麼難受的。晚上,我給媽媽說了我看見了那張照片,說著說著我就哭了起來。媽媽安慰我不要哭,媽媽說:“雖然我那時候那麼疼,但是生出來的.卻是你,你是個特別好的孩子,一切都值得。”聽了媽媽我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媽媽爭光,當個懂事、孝順的好兒子。

有一天晚上,媽媽生病了,我特別特別的著急,我連忙去廚房給媽媽衝藥。衝藥的時候我怕把藥散在桌子上,所以我就小心的快快的把藥倒進杯子裡,再給裡面倒上開水,再用筷子攪一攪,我小心的把熱熱的一杯藥端到床前,放到媽媽嘴邊,看著媽媽把藥喝了進去。媽媽喝完藥了,親了親我的臉說:“謝謝你寶貝。”雖然看著媽媽喝完了藥,可是還是心裡很擔心,晚上睡覺都沒有睡好。第二天回到家的時候,媽媽的病好了,這下我心裡的大石頭才徹底的放下來。

我是一個孝順的孩子,我愛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也愛我,我很幸福。

有關孝道的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將會有兩個人為我們的成長花費畢生心血——父親和母親。

也許,我們過早地懂得了“享受”二字的含義,卻淡忘甚至忽略了“回報”的分量,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幾乎都認為,只要成績好,就是對父母的最大安慰。此話不假,但是,父母何嘗不想在忙碌一天後,接過孩子的一杯熱茶;或者在自我生日那天,在枕邊發現一張孩子留的.溫馨字條;再或者為孩子削個蘋果後,聽到一聲真誠的“多謝”……

有時,認真想想,我覺得自己太自私了。在學校,得到同學細小的幫忙,我會感激半天;在路上,一個陌生人衝我微笑,我會受寵若驚,報以同樣的微笑。但是,這一切如果發生在父母的身上,我們也許會視而不見……“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而父母就具有這樣的胸懷,即使你犯了再大的錯誤,他們依然愛你。

猛然間,我想起了畢淑敏的那篇《孝心無價》:“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但在‘孝’的天平上,他們等值。”

把孝心獻給父母,從這天開始。

多謝大家!

有關孝道的演講稿 篇7

生活中,一個行動,一個眼神,一件小事,就像一塊試金石,可以檢驗我們是否有孝心。然而,它是在一部漫畫中表現出來的!

全家人在餐桌上吃飯。表面上,小兩口尊重老人,讓老人坐在桌子上。但是不方便他們吃,因為食物放在中間,老人面前卻只有一盤魚頭魚尾,睜著眼睛驚訝的看著。而小兩口和孩子坐在桌子中間吃飯,小兩口不停的給孩子摘菜,完全不考慮老人的感受。孩子也比較懵懂,一個人吃飯也很開心。

在生活中,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些問題。我再怎麼開心,也沒想過父母為自己做了什麼,他們為我們做的都被扔掉了。

我記得有一次,我在書中讀到這樣一篇文章(Maxim)。這是關於世界各地的人將把他們的父母排在哪裡。大家都同意中國人會把父母放在第一位。至於美國的這些國家,他們的父母會在他們18歲的時候把他們“踢出去”,讓他們自力更生。他們在外面工作賺錢養活自己。他們無疑是把父母放在了身後!但答案令人驚訝。中國人把父母放在最後幾個地方,美國人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因為覺得父母給了他們生命,養了他們20xx年,雖然18歲會被“踢出去”,但無論如何都覺得父母很棒,甚至會嚐到養了他20xx年的錢的.滋味!這是為什麼?中國父母對孩子不好嗎?當你有任何困難需要父母幫助的時候,父母會有義務盡一切可能幫助你,不管什麼時候……但是為什麼我們把父母放在最後呢?為什麼?這是因為我們的意識形態不夠深刻。然而,你把父母放在哪裡?

總之,當我們長大了,生活幸福了,不要忘記父母,父母為我們付出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