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關於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2.06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課堂教學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關於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

我校小班化教學從去年去上海蔘觀學習開始,到我們自己動手實踐,已經跨年了,小班化教學心得體會。每一位參與小班化教學的師生均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我也經歷了好奇、熱愛、反思的心理過程。認真反思是為了更好的投入到下一輪的教學工作中。回首一年來的小班化計算機教學,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要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國中低年級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直接的感性表象掌握概念

教師要根據這一心理特點,兼之資訊科技課本身的極強操作性,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起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發揮其主動意識,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資訊意識,促進其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從認識出發,聯絡實際,學習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淺入深,組織小組比賽等,讓學生躍躍欲試,產生動力,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這樣由內心產生慾望,教師及家長再給予積極的評價,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探索知識。

二、要善於創設情境,突出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如何願意去學,並且學出興趣、學出滋味,學得生動、活潑、主動,關鍵在於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產生內驅力,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培養他們獨立操作、發現並總結新知識的本領。例如:學習製作藝術字的過程。首先教師將課前採集的片頭字如新聞聯播或自己製作的漂亮藝術字展示給學生看,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明確學習的目標;其次讓學生想一想藝術字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學生舉例如廣告設計、賀卡等;再次,讓學生仔細觀察教師演示製作藝術字的過程,這一過程讓學生注意收集資訊,再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提出疑問,進行討論,回答他們自己的疑問,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然後通過製作過程,通過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得出處理問題的步驟:

①建立藝術字;

②設定藝術字的格式;

③選擇藝術字的形狀;

④確定藝術字的疊放次序等。但並不將此作為惟一的標準定論,而是鼓勵有多種形式的答案。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動腦發現知識的過程,印象深刻,並從具體事例中總結出處理資訊的一般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要注重任務驅動,講練結合

新版國中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內容不同於以前的計算機教材中的內容,更注重實用能力的訓練,因此宜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以一個具體的任務為學習目標,詳細介紹任務的完成步驟,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學習軟體相應功能的過程。可採用以例項講操作,以任務帶知識的方式綜合運用分析法、演繹法、發現法和實驗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僅掌握基本知識和功能的應用,又親身體驗分析問題、解決中國。

關於課堂教學心得體會2

“國小低段的體育教學,應以遊戲為主。使學生在‘樂中學、學中取樂’,達到娛樂性與趣味性相結合。”要作好體育遊戲的教學,首先應懂得如何創編遊戲。娛樂性是檢驗體育遊戲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體育遊戲只有具備了娛樂性、趣味性,才得以使其存在與發展,更具有誘人的魅力。如我國許多優秀的傳統遊戲(母雞愛小雞、丟手絹、貓抓老鼠),源遠流長。所以體育遊戲的創編,應從提高其娛樂性、趣味性出發。

1、使遊戲具有新奇性並帶有較強的喜劇色彩只有使遊戲新奇,才能誘發學生參與的興趣。遊戲的創編出乎學生的意料,好奇心被激發,他們“蠢蠢欲動”,或許會想:“我能做好嗎?我一定會比別人做得更好的!”同時又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能認真地去完成這一個遊戲。如一年級學生做“夾著球走”的接力比賽,學生受腿長的限制,跨下夾球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更何況要走完10米距離的路程,那是“雪上加霜”,便會出現很多的滑稽場面,不能用手抱球、舉步難行,或是走幾步球便慢慢下滑——成了“母雞下蛋”,讓學生捧腹大笑。所以為了能完成好而作不懈的努力。

2、體育遊戲的設計應淡化競技意識,改變競技體育為主的教學思想也是大綱的要求,淡化競技意識,能更大的提高遊戲的娛樂性。學生只要在體育遊戲的競賽中認真完成,遵守紀律,聽從指揮,都能拿到一塊“金牌”。這樣在遊戲教學的比賽中,每位學生都會認真去做,集體專案更會為集體著想,爭取“第一”,培養了勇敢頑強、奮發向

上的精神鬥志。達到競賽目的,又實現了體育遊戲的娛樂目的。當你向全班三分之二的學生,或只有幾個不在內的眾多學生宣佈遊戲結果均取得“第一名”時,他們會雙手握拳高舉頭大聲地喊“耶”。

3、同樣的方法,針對不同的班級卻會得到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說,當“遊戲法”無法發揮作用的時候,又將怎麼樣去面對這幫淘氣的學生呢?一位帶著眼睛的資深教授可能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一位嚴厲的教練可能會讓學生感到害怕,一位可愛的大姐姐卻深受學生親賴!大姐姐語言動聽,和學生融在一起,學生當然喜歡了。我,是個高個子叔叔,我又該怎麼辦呢?我用什麼特點來吸引學生呢?對,我可以用我標準的示範動作,可以加強語言的表達方式,可以參與學生活動,用我的激情帶領他們玩樂。於是,操場上一幕“老狼和小羊”追逐的畫面就出現了,和學生一起玩老狼老狼幾點鐘,和學生一起做佇列練習,和學生一起模仿老鷹做廣播操。用自己的一笑一顰與學生傳播的情感,用激勵的語言提醒落後的學生。當然,你不可以缺少嚴厲,對於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你不可以用善良保護他。因為,你要教育那些學生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誤的。

作為一名老師不僅僅要上好每一堂體育課,並要處處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和同學們建立了良好的師生感情。認真貫徹課堂常規,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規範準確的講解示範動作技術,並且加強練習方法的指導。讓每一個學生每一節課,都經受一個科學鍛鍊身體的過程,並且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關於課堂教學心得體會3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新課標在識字、寫字方面,實行“認寫分開”,提出“多認少寫”。“多認”,有利於學生儘早、儘快、儘可能多地認字,以便儘早進入漢字閱讀階段。這無論對培養閱讀能力,還是培養獲取資訊的能力都有著重要意義。在識字教學中採用的方法有異,學生掌握生字的程度也有差別。教師要想提高識字教學的效果,必須研究識字的教學方法。但我不難發現,低年級在識字中,音、形、義三方面,字形是難點,解決這個問題就為提前閱讀創造了有利條件。那如何突破這一難點呢?下面我就字形教學談談我的體會。

一、教學在自學中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

過去的教學一般是教師教,學生學,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實踐證明學生在充分自學中用多種方法思考、記憶、分析字形,是培養識字能力的捷徑。當然自學不等於教師不教,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現問題,獲取知識,這樣的所獲紮實牢固,還可以從中摸索體會漢字的構字規律。

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在學生學習了基本字、基本筆畫、筆順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後,上課前首先要解決生字的讀音,接著我們就問學生:“今天我們學的這些生字,看誰最聰明?自己動腦筋想出最佳的記憶方法,請你告訴大家。”這樣一問,同學們興趣盎然,馬上在大腦中尋找答案,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記憶方法:“以舊帶新”、“形近字的對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拆部件”、“增減筆畫”……如:學習“玉”字,有的說“王”字加上一點就是“玉”;有的說“主”字的點在腰間,就變成了“玉”。學習“園”字時,在“元”字外面加上圍牆□,就是“圍”,從而明白“校園、公園”有圍牆的,以區別“元、園”的用法,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又如學習“狼、恨”對學生把它們與“跟、很、根”等對比聯絡偏旁部首來記憶;學習“愛”字,學生把它拆成“爪”、“冖”、“友”,我配上兒歌“爪字頭,禿寶蓋,小朋友,真可愛。”有的音近字是形聲字,如:“媽、螞、罵”,有的是形近字“已、己”有的字形完全不同,如“身、深”。學習時,要找出它們在字義上的差別,結合字形、字義分析,放到詞裡多練,幫助記憶。這樣學生很快就記住了生字。

二、在輕鬆愉快的學習中突破字形難點。

低年級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勞,教學時採用多種方式方法,激發學生情緒,使他們在興趣盎然中邊玩邊學,充分調動無意的同時促進有意注意的發展。以下介紹我採用的幾種趣味識字方法:

1、編口訣(或編順口溜)。在一、二年級識字教學中,我發現“編口訣”或“編順口溜”能幫助孩子們輕鬆地掌握一些難教的生字。比如朋:兩個月亮交朋友。種:禾苗種在水田中。樹:村子裡樹木對齊。念:今天要用心念書。肯:月亮不肯止步。狼:狼狠一點。還有形聲字,要抓住形旁來理解字義,編成口訣更便區分與記憶。例“有水方說清,用言去邀請,麗人留倩影,日出天氣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更濃,有蟲是蜻蜓,有米人精神。如教學“也、地、池、她、他”,可編成順口溜歸類“有水能種荷花(池),有土能種莊稼(地),有人不是你我(他),有女是姐妹媽(她)。

2排隊組字。老師把一個字或幾個構字部件卡片打亂,發給每人一張,讓他們到講臺前組成老師讀出的生字,全班同學認讀和評議。

3、搶卡片。老師把許多卡片放在黑板上,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師讀的字音,找出有關的卡片組成字,讀後組詞或說一句話,誰搶的多,誰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這樣的遊戲,學生在字、詞、句都得到了鍛鍊,學習興趣也提高了。

4兒歌記字形。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漢字的構字規律編一些兒歌,進行字形教學,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學生喜聞樂見,識字效率高。如兩則兒歌:“雙人十四一心,‘德’字永遠記我心。”“中間有點仔細辨,中間有言來分辯,中間有瓜長花瓣,中間有絲線紮成辮。”

5故事巧記字形。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去提高漢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義的關係。通過直觀手段,形象語言,生動故事,把一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成一幅幅圖畫或一段小故事。如:學“呆”時,教師邊講故事邊寫筆畫:“一個人張著大嘴巴(口),像木頭一樣一動不動原地站著。

6字謎記字形。在識字教學中,原原本本把字擺出來,學生沒有多大興趣,而採用猜字謎的遊戲,就不一樣了。老師可以先給出謎面,讓學生嘗試寫出字形,也可以和學生一樣一道編字謎。如“思”即十張口,一顆心,猜一猜,動腦筋。又如:什麼圓圓像盤字?(日)什麼彎彎像小船?(月)什麼清清嘩嘩流?(水)學生編謎語五花八門。有:一個人是什麼字?(大),兩個人是什麼字?(天),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陽,南陽兩棵樹,長在石頭上。(磨)如此簡單而有趣味的遊戲,調動了學生自學生字是興趣。

三、拓寬空間,生活中識字用字。

漢字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讓學生養成留意周圍事物,學習生字是習慣,對生字的認知大有幫助。在家中、看電視、讀書報,在路上、看標語、讀店牌、看廠牌等等。

老師佈置作業時,讓學生回家後多讀書,多看報,不僅會念,還要會讀,並動手收集帶有學過的生字是廠牌、標語、書店名……張貼在一張紙上,然後拿到學校交給老師,辦識字廊。這樣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識字量,閱讀能力得到了鍛鍊及提高。

關於課堂教學心得體會4

在高一新課教學中常常有學生反映:有時候一節課下來,不知道學了些什麼,頭腦糊里糊塗的。還有的學生一節一節地學習的時候,對知識的掌握似乎沒有問題,但是等到學完一章或者幾章,內容多了以後,一考試就不會做題,沒有思路,沒有頭緒。第一種情況,學生在學習時沒有目標意識,抓不住課堂教學的要點。第二種情況就是常見的“一講就懂,一做就錯”現象,還有就是有的課堂教學環節不完整,或者教學流程太隨意,這些都是在我們的教學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值得教師重視。

一、一節課中學生要明確學習目標

以往我們總強調老師教學時要有目標意識,其實學生也要有目標意識。不然就會出現學生上了一節課後感到雲裡霧裡不知所云的現象。現在,不少競賽課中,授課者往往一開始就展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其目的就是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這樣才會調動學生的以往經驗,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儘快地進入主題。現在很多新課改教學模式都讓學生先做導學案,在導學案上都有課時教學目標,學生在上課前就知道了學習目標,在展示課上學生就會學得積極主動,聽課才有側重點。這就比傳統的學生不知道學習目標的做法要好。所以,學生也應該有目標意識,上課一開始,就要知道這節課要解決什麼問題。如果上了一節課後居然對所學內容一無所知,還談什麼理解和應用?

當然,我個人認為所有的目標不能一開始就全部呈現給學生,而應該是逐步呈現。教學是有一定的流程和線索的,這個線索和流程的設計,要依據學生的思維發展軌跡,又要考慮所學內容的邏輯順序,還要和教學目標相結合。這樣才能形成合力,使課堂教學高效。

二、新課教學中一定要有知識應用

學生為什麼做不起題?就是不能把前後所學知識聯絡起來而形成知識結構,如果備課時考慮了相關常考題型,當堂讓學生練習,對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是有效的。

新課教學時應考慮考點常考題型,就是學以致用,課堂反饋,可以檢驗學生是否當堂掌握相關知識內容,是否達到了相應的教學目標。為什麼在教研活動中都強調要研究考綱、課標,研究大學聯考題?我想其中的道理可能在這裡。

常考題型,一般能把該知識點的幾乎所有應用概括了,新課教學時就讓學生去做這些題,就能夠及時地將該知識點與其他知識點有機的縱橫聯絡起來,形成知識網路,有助於學生對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就是有的老師會強調課堂教學環節的完整性的原因。

如何知道每一節內容有哪些常考題型?這對新教師來說有點困難,其實我們可以從歷年的大學聯考題或者模擬考試題中,或者從典型課件和教案中去找,找下來之後常考題型如何用?可以作為例題教學用,可以在課堂練習或者課後作業中用。但是不管怎樣用,都應該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要把握好時機,過早或者過遲都不好。

就《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關係》這節課而言,在探究結論出來後,配以有關a——F影象和a——1/M影象的簡單分析判斷題,有助於學生快速掌握本節知識。

三、一節課要有清晰流程和總結提升

有的課堂,老師只是讓學生按導學案逐一展示,沒有總結和提升,能保證課堂高效嗎?這樣的課,學生缺少對本節知識的總結提升,就可能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不能從更高的層次來認識本節內容,對學生知識的應用是不利的,或者說是缺少發展的後勁。學生展示,按照什麼順序展示?教師有沒有適時的點撥?如何拓展?如何總結提升?這些都是老師要認真思考和謀劃的,不然教師就不能起到一個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的作用,那就僅僅是一個旁觀者了。

關於課堂教學心得體會8

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專業角度說,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通俗地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在學習態度上,從“要我學”到“我要學”。那麼,要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該如何著手?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是進行有效教學的保障

有效課堂教學過程應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師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配合、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上的情感交流,都會影響到教學效率的高低。創造一個活躍而不混亂、和諧而不喧鬧的課堂氛圍,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立足於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課堂教學必須基於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應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瞭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給予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教師不論在教學語言上要文明得體,在教態上要和藹可親,而且在關注學生上要做到一視同仁,無論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習品質良好的,還是學習成績較差、學習品質不好的,都要關注到位,體現出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積極關注,對每個學生髮展的關注。只有當所有學生都體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注,他們才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就不會在思想上開小差,製造不和諧因素,影響教學程序,那麼課堂教學時間有了保證,學生學習狀態良好,課堂教學效率必然會大大提高。

二、教學情境是進行化學有效教學的重要環節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的意義總是存在於情境之中的,學生是不能超越具體的情景來或得某種知識的。因此,教學情境,並不是一個無關的因素,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且已經卷入了學生知識建構的過程之中。有效地情境促進有效的教學,有效的教學促進樂譜曉得學習。實施化學有效教學,就必須充分重視有效的教學情境的創設。

比如,在《物質的分離與提純》教學設計中可以設計如下教學情境: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幾年中,著名科學家居里夫婦為了從以成百噸計的瀝青鈾礦礦渣中提取純鐳化合物,設計了用酸處理礦渣並在數百個蒸發皿間進行重結晶操作的實驗方案,歷經四年夜以繼日的艱苦實驗,終於在1902年提取出0。1克氯化鐳,從而在放射性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樣的教學情境,既讓學生接受了人文主義思想的一種教育,又讓學生認識了科學的試驗方法對研究化學的重要作用。從教學的一開始,學生的思維就有效地進入了學習狀態。正如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所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採取恰當的教學方法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關鍵

蘇聯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所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途徑,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實現。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方法百花齊放,如學案導學法、自學輔導法、討論法、探究法等。這些教學方法都是教學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研究和總結出來的,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每種教學方法都是相對辯證的,它們都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每種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決某些問題,但解決另一問題則無效;每種方法都可能會有助於達到某種目的,卻妨礙達到另一些目的。”(巴班斯基)探究活動為主的引導發現法,在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形成科學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其優勢,而難以保證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知識,而且對於陳述性的知識,也沒有探究的必要;討論法具有多向資訊交流、針對性強、便於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特點,但往往使知識缺少系統性;自學輔導法,有利於學生的獨立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但只適合於較簡單的內容;而講授法,儘管師生間的資訊交流是單向的,也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但卻具有資訊量大,系統性、邏輯性強的優點。而且很多教學內容都必須在教師的有效講解後學生才能理解掌握。因此無論教學如何改革,“講授”仍然會作為“有效教學”的一種有意義的常見教學方式。在講授過程中,要注重啟發、比喻的應用。通過教師的感悟使抽象問題形象化,以便於學生掌握。例如:在學習丙烯加聚反應的教學中,我形象的用了一個“吊”字來比喻,告訴學生,可以將非雙健部分“吊”在雙健碳原子的下邊,加聚時,只將雙健開啟就可以了。又如:《化學平衡》中“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的‘勒夏特列原理’可以給學生講授一些社會事例,⑴夏天天氣炎熱,同學們走路、做操時總是儘量往陰涼沒有太陽晒的地方走、站,

而冬天走路、做操時總是儘量往溫暖有太陽晒的地方走、站;⑵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人們總是往沒有那麼擁擠的地方移動。任何事物在發生變化時均遵循一定的規律性。象這樣一些恰到好處、畫龍點睛的“講授”總是能夠吸引學生,能使學生藉助某種比喻、神似的表情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似乎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結合教學實際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方法結構協調、合理,各種方法優勢互補、長短相濟,立體結合。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化與組合。

四、優化的思維過程

思維能力是諸種能力的核心,是人才結構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中學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可以說,一堂有效的化學課,應是一節高質量的思維課。

從某種程度上講,有效地化學教學,是學生有效思維展示的一種過程,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概念、原理、規律的“來龍去脈”,更好地把握化學的思想和方法、本質和規律,最終轉化為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必要時,要“放慢”這些思維過程,使思維活動形成“定格”,產生“慢鏡頭”,使學生更好地體驗和頓悟,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創造學家戈登曾說過,“創造的機制主要有兩條,即把陌生的東西變成熟悉的,把熟悉的變成陌生的。”無論哪種方式,我們都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思維訓練途徑,優化學生的思維過程,以求知識的融會貫通,以求思維的創新發展。

五、加強課後反思是增強有效教學的必要手段

課後反思是教學活動的回顧和梳理,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被忽視。其實通過課後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肯定成功之處,修正和完善不足之處,並不斷完善教學過程,就能更好地增強教學的有效性。為了提高今後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可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1、總結成功的經驗,將好的案例、教學方法等記錄下來,進行整理並用於以後的教學中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2、記錄教學中的失誤。先認真分析失誤的原因,再進行修正,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今後出現更多的失誤。3、記錄學生在學習上的困惑。學生在學習上的困惑是一節課的難點。只有找出學生困惑的原因,再選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困惑,提高課堂效率。另外,課堂上的靈感也儘量要捕捉下來並加以修正,再用於今後的教學中,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化學的有效性教學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髮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表現。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化學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

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關於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

記得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老師”。起初我聽了這句話的時候很氣憤,我們做老師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有出息,有哪個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將來能成材,我們是在盡心盡力地教,可他們不學啊?有的時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學。

但是最近學習了王金霞博士講的《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後,我的原有的觀點在頭腦中慢慢退去,為什麼他會這麼說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不喜歡這位老師,所以他更不會去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我們深究一下,孩子為什麼不喜歡老師啊?我覺得應該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於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或老師發生矛盾等,尤其是當和老師發生矛盾時,他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

2、有的時候是老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為沒有達到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厭學了。

3、有的時候我們老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自己也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4、還有的教師缺乏課堂管理的技巧,沒有建立新的課堂學生行為規範,如有的老師發現學生上課不專心,明知學生因為不專心答不上來,就故意提高嗓門,將其一軍:“某某同學,請你重複一遍剛才老師講的話。”這樣讓他下不了臺的老師他怎麼會喜歡呢?不喜歡的老師又怎麼能喜歡聽他講的課呢?所以他的成績也不會好。

5、還有的課堂過於死板,激發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他更不會樂學了。

所以為了做一個好老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老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佈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不能把課堂管死,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範必須使其明確;然後要對學生建立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接著要在課堂上確立合理的教學內容,學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鐘都集中在教師的身上,所以我們必須要抓住學舌功能的有意注意時間,把具體任務交代下去,這樣才能讓學生自覺控制注意力。當然還要多創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對課堂問題的處理要機智巧妙,比如:旁敲側擊法、目光暗示法、變換聲調法、行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組長管理法等等,這些方法都值得我們老師借鑑。最後是對學生的評價,在評價時要準確,肯定評價多於否定評價,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為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只有我們老師做到了這些,能被學生所認可、接受,那麼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

5月16日,我到滕州一中參加了“全市國小語文高效課堂研討活動”,聆聽了三位優秀教師執教的低、中、高三個階段的語文課,第一節是實驗國小李豔秋老師執教的《日月潭的傳說》,第二節是滕州實小新校孫淑蓮老師執教的《歡樂的潑水節》,第三節是江蘇省特級教師潘文彬執教的《莫泊桑拜師》。下午,又聆聽了潘文彬老師、高萬同老師的學術報告,聽後收穫頗多。下面本人就談一下聽課後的感受:

名師不愧為名師,聽他們的課就是一種享受。置身於課堂教學中,他們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聽課的教師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這樣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

潘文彬老師執教的《莫泊桑拜師》一課,縱觀整個教學過程,始終緊扣課標,立足文字,把握學生特點設定教學目標,並在教學中切實落實目標,教學過程“簡約而不簡單,樸實而又紮實”,紮實有效的進行了一次母語教學。什麼是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最佳路徑”?恐怕這就是吧!另外,潘老師的這節課,師生互動是一大亮點,他那紮實的語文功底,廣博的語文知識,遊刃有餘的課堂駕馭能力,無不讓聽課的老師歎服。不愧為全國優秀教師。

讚歎、稱頌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名師為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為什麼學生樂此不疲?思來想去,不外乎以下幾點: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這些老師的語文功底非常紮實,語文素養很高,深入研讀教材,瞭解詩詞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2、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很高。獨具匠心,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是必不可少的。他們都根據自身特點,根據教材設計教法,學法,形成自已穩定的教學風格。

3、活潑的課堂氣氛。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說”,這樣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師的課上,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特別是名師們都使用了多媒體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名師們的課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此,我要感謝教研室領導和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關於課堂教學心得體會6

新課標背景的數學教學有新的理念、新的`要求、新的目標、新的思路。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幾乎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我認識到數學教學必要性很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課堂”就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唯一途徑,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絡,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主要方法如下:

一、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絡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二、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式及時間安排都做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用出總結。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覺得愉快,注意精神,培養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三、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四、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五、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為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六、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講評,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七、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大了對後進生的輔導的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生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生思想的輔導,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

八、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養,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較的發展和培養。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良好的成績將為我今後工作帶來更大的動力。不過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一如既往地勤勉,務實地工作,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關於課堂教學心得體會7

這一冊教材包括:位置,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圓,百分數,統計,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這些教學內容。

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等都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百分數三個單元。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教學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小數有關計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能力以及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分數四則運算能力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重要基本技能,應讓學生切實掌握。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掌握百分數的計算方法,會解決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也是國小生應具備的基本數學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圓兩個單元。位置的教學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初步的數學化的過程,理解並學會用數對錶示位置;通過對曲線圖形——圓的特徵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統計圖。在前面學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學會看懂扇形統計圖,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和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乘法和除法、百分數、圓、統計等知識,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進一步體會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優越性,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發展統計觀念。

十幾年來,我一直從事國小數學六年級的教學工作,用的是老教材,今年作為一名新新學者,是邊教邊學的方式進行實踐教學,下面提點我在教學中對新教材的一點看法:

1、改進分數乘、除法的編排,體現數學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2、改進百分數的編排,注意知識的遷移,加深學生學習能力和應用意識的培養。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意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逐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新教材圖文並茂,文字簡潔,語言流暢,起點低,坡度平緩,注意與舊的聯絡,出發點建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並通過複習鞏固,以舊引新,掃清認知障礙,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拾級而上。在引入新知時很有特色,往往從一個生活例項或一個小問題為切入口,引發學生新舊知識的衝突,喚醒學生對學習的慾望,但是有些例題還不一定非常貼切。

7、教材增強了實驗性,操作性。

8、課文中穿插許多圖表,數形結合,直觀形象,便於抽象概念,降低了學生思維的難度。

9、新教材在適應學生差異方面很有特色,刪掉了繁瑣的計算題及多步推理的論證題,使每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達到基本要求;同時拓寬了知識面,選入了能開闊學生視野,啟迪學生思維,緊密現代化生產,生活的習題。

但是,不到不之處是:個別練習題與例題內容不配套。

關於課堂教學心得體會8

我校實行“三四五”課堂教學模式已有一年的時間了。“三四五”課堂教學模式的推行為課堂教學的充實和豐富增添了活力和動力,為學生素質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我通過自己的專研、與同行的探討、觀摩課以及說課彙報等形式,對該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我認為,在實施“三四五”課堂教學模式時,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自學教材時三維目標要明確,自學提綱要有指導性和操作性。

深刻理解“課標”要求。認真分析教材,用精煉的語言進行高度的概括,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三維教學目標,對學生的自學提出具體要求,讓學生明確應該自學哪些內容,知道自學應該達到的目標。自學提綱中問題的設計要緊扣教材,引導學生鞏固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自學成果。同時,通過自學提綱發現自己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所設計的題目要有很強的針對性,基礎性,題量要適中。

二、合作交流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自主思考的基礎上,帶著各自的疑難問題進行小組內的討論,解決學習中疑惑問題,或者對自學提綱進行組內批閱,交流,相互檢查落實的情況。小組長調控學習的狀態,並結合小組成員共同疑惑的問題,準備在班內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以小組成員的身份,參加某一小組的交流討論。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真正地讓學生都當“演員”,學生跟著教師“導”的方向走,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有利於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展示提升要保證展示的方向性和順暢性。

教師的調控指揮下,各小組代表依次展示小組的學習成果,表達小組的觀點和看法,提出小組疑惑的問題,,達到引發討論,共享成果;在班內展示,交流和評價,活動中讓學生學會聆聽,積極思考,大膽發表自己獨立的見解。教師注意捕捉學生對地理問題分析的新觀點,新方法,營造多維互動氣氛。同時,要給予適時引導,保證展示的方向性和順暢性。

四、擴充套件延伸要有實效性。

擴充套件延伸,引導,激勵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教會學生“舉一反三”的分析方法,擴大知識面,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理解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切記延伸要有度,不可漫無邊際,要有實效性。

五、反饋驗收需要老師好好的把握和設計。

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驗收題。習題設計要有層次,體現不同水平學生的要求;要圍繞教學重點和緊密聯絡地理熱點問題;要注意突出疑點、難點和易錯點,習題的數量要適當,最好能夠當堂完成,並進行及時反饋與矯正,確保課堂的效益,落實“堂堂清”的教學要求。

關於課堂教學心得體會9

通過學習《課堂教學藝術》的培訓,我獲益良多,從這個培訓學習中讓我知道了如何讓自己的課堂教學富有藝術感,也學習了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著手提高課堂教學藝術。當然,這一個培訓學習也讓我自己進行了反思,在平日的課堂教學中,我自己有哪些不足之處,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等等方面,都是需要鞭策我自己學習進步的動力。以下是我自己的學習心得和所思所想:

一、精彩的開始是一節課成功的奠基石。

一節成功的課堂教學,首先要有一個精彩的開頭,而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課堂匯入。課堂匯入不僅是一節課的序幕,揭示本節課我們所需要學習的內容,也是抓住學生胃口的“頭菜”。如何吸引學生來進入我們的課堂,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來投入參與課堂,這都是我們在設計課堂匯入需要著重思考的地方。自然流暢、富有吸引力、直切主題、生動有趣,這都是課堂匯入的藝術魅力所在。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可以採取設定一定的課堂情境,引導學生走進所預設的環境中來順其自然進入課堂教學;也可以採取設定疑問的方法,給學生留下懸念和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教學;還可以通過一些活動比賽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情緒下走進課堂教學……這些都是成功的課堂教學藝術,而這些成功的課堂匯入需要我們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情來因地制宜,制定相適宜的課堂匯入方案。

二、精彩的提問是一節課成功的催化劑。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因此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需要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課堂上的提問能很好地促進學生全面多形式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通過課堂上的提問,我們可以檢查到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也可以激發學生的靈感思維,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甚至可以推動促進學生的生化,達到課堂生成。當然課堂提問也是一門學問,不是每個環節每個內容都需要提問,也不是每個學生都進行提問,而是要抓住重點和關鍵處來提問,需要學生思考掌握的地方來生成問題,根據每個問題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宜的學生來提問,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表現的機會和思考的餘地。因此,我們教師在備課的同時,需要在對課堂教學每個環節進行預設生成,設定科學合理的問題,並且層層深入,達到最佳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

三、富有藝術感的語言是一節課成功的潤滑劑。

課堂教學的成功實施,需要教師來作為引導者指導學生進入每個環節的學習,而在這其中教師的語言就起到關鍵的作用。每個環節的實施需要教師的語言準確地描述,讓學生能清楚明瞭地知道每一個環節是怎樣的內容,自己應該如何去做;每個細節需要教師的語言生動地表達,能吸引住學生跟著教師走,激發學生的興趣;每個內容需要教師的語言形象地點撥,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的時候,需要對自己的語言進行準備地把握,精煉準確、生動而又形象、富有激情而又優美、標準而又詼諧幽默,點燃整個課堂的氣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自己的很多不足之處。而要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富有課堂教學的藝術性,需要自己在許多細節上進行精琢細鍊,不斷地學習充實,才能達到自己所要達到的教學藝術效果。

關於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0

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主要採取了以下幾個措施:一是培養學習興趣、二是訓練學習方法、三是鞏固所學知識。下面我就結合我的具體做法,談談我的體會。

一、培養學習興趣

應該說,大多數學生對於學習化學還是有著直接興趣的,對化學現象存在著好奇心,對化學實驗尤其感興趣,要充分利用學生學習化學的這種興趣來組織教學,保持學生旺盛的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1、加強化學實驗和直觀教學

化學實驗中,千變萬化的現象對學生最有吸引力,教師在做演示實驗時,要力求操作規範,現象明顯,可見度大。學生實驗要人人動手,細心觀察,及時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魅力,穩定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利用所學化學知識,在家中進行一些簡便易行的小實驗,來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如發給每位同學半小張澱粉碘化鉀試紙,要求學生利用家中一些簡單的食品和器具,檢驗家中所食食鹽是否為加碘食鹽。圖片、錄影、多媒體模擬等直觀教學手段,對學生理解知識能起相當大的作用,一些實驗現象不明顯的實驗,如原電池的工作原理,一些化學中的微觀世界,如晶體的結構等,更是有著極強的直觀示意作用。特別是電腦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可以在機上進行逼真的實驗演練,全方位的互動,更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開闢了新的途徑……

2、理論聯絡實際

生活中有許多豐富的化學知識,高中學生對自然界的現象及其變化已有一定了解,結合教學內容,儘量舉學生熟悉的化學現象,並用化學知識進行揭示,這能使一些較為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去理解和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講鋁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時,跟同學們談到油條是我國北方的一種早餐食品,民間俗有“一鹼、二礬、三錢鹽”烹製油條之說,那麼其中的“鹼、礬、鹽”是指什麼?烹製油條時發生的化學反應是什麼?再如,在學習銨鹽的性質時,同學們都能掌握NH4Cl受熱分解,然後讓大家分析為什麼舞臺佈景、艦艇上的木料等都經常用NH4Cl處理,原來NH4Cl受熱分解產生的NH3 HCl都不能燃燒,起到隔絕空氣的作用,從而達到防火的目的。再比如,在學習蛋白質的性質時,講蛋白質遇到鹽就會凝固、變硬,向同學們解釋為什麼燒魚燉肉時不易過早放鹽?這是因為燒魚燉肉時,蛋白質被拆散,生成氨基酸,味道鮮美可口,而蛋白質過早遇到鹽,凝固變硬再溶解和拆散就困難了。這樣可激發起學生學習化學的慾望

3、利用研究性學習課或選修課,開展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能活躍學生思維,學有所用,提高學習興趣。如在高一的研究性學習中,我給全年級的同學上化學興趣實驗——配製消字靈、滴水生火、滴水生煙、藍瓶子實驗等,也適時地開展一些化學用語小競賽,如百個方程式競賽,撰寫化學小論文等。

4、教學內容要適中

教學內容過深、過難、作業過多,不僅加重學生負擔,而且容易降低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要堅持適當難度與可接受性相結合,適當密度與循序漸進相結合的原則。作業切忌大量偏難,學習檢查切忌頻繁測驗、考試。針對學生素質較好的實際情況,高一側重興趣的培養和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高二側重能力的培養;高三則側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千萬不能將高三的內容下移至高一、高二,期望一氣呵成,結果適得其反,一旦使學生喪失了學習提高的自信心,那我們所作的任何努力都將會事倍功半。

二、訓練學習方法

剛進入高中的學生,對高中化學習的特點和方法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學生只有運用科學的方法學習,才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地發展自己的智慧。

1、學會觀察和分析

化學實驗是研究化學的重要手段,在教學重要引導學生重視化學實驗,逐步培養獨立觀察的習慣。通過觀察實驗現象,來說明物質的性質和變化規律,學會根據實驗結果書寫化學方程式,學會用實驗探究法來學習化學知識,同時在實驗中讓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操作,形成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等。例如我在上《鈉》一課時,就設計了這樣的實驗探究法的教學程式:

(1)提出問題:金屬鈉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金屬鐵在常溫下與水不反應,金屬鈉是否也如此呢?

(2)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①用小刀切一小塊金屬鈉——斷面呈銀白色很快變暗

②將其投入到盛少量酚酞的水中——"浮、熔、遊、鳴、紅"

③將生成的氣體點燃——淡藍色火焰

④將金屬鈉放置於坩堝中加熱——生成淡黃色固體

(3)啟發學生進行科學抽象:

①鈉的物理性質:銀白色金屬、質軟、密度比水小、熔點低等。

②鈉的化學性質:a、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

b、能與氧氣反應,條件不同產物不同

(4)然後得出結論:由於鈉原子半徑比鐵原子小,所以失電子能力強,金屬性強,單質還原性強,比金屬鐵活潑。

(5)最後將總結出來的知識加以應用:

①實驗室中如何儲存金屬鈉?

②將金屬鈉投入到硫酸銅溶液中,會置換出銅嗎?

2、掌握預習的方法,養成預習的習慣

學生預習與教師備課一樣,都是上課的準備,經過預習,學生知道教材內容,知道問題所在能帶著問題聽課。可是學生都缺乏預習的自覺性,我覺得可以採取強硬措施,上課前用5分鐘閱讀文,可畫出重點,再授新課。這種預習習慣的形成,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知識概括能力。

3、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

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而思維起源於問題。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只有通過思考,才能發現問題,而問題的提出又能促進深入思考。要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去分析理解所觀察的現象和教師所講的材料,揭示事物的聯絡和差別,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在學生具有一定基礎知識後,要訓練學生綜合運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得出概念的能力,如氧化物、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鹼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酐等定義之間的區別及聯絡。

三、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思維形式和記憶能力都有待進一步發展,各種學習負擔不均,致使學習的知識零亂,鞏固率不高,要使學生對所學過的知識由“會”到“活”並由“活”到“用”,知識的鞏固是關鍵。

1、想方設法幫助學生記憶

學習化學要強調必要的記憶,通過分析概念,發現規律,明白各部分知識間的內在聯絡等,都可以鞏固對這些知識的記憶。在實際教學中,為幫助學生對一些概念、定理、方程式的記憶,可以編一些順口溜,如講鹽類水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時,就可以編這樣的順口溜:“不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誰弱寫出誰,幾價加幾水;多元弱酸根,一次加一水;生成酸式根,再加一次水;可逆不沉澱,不畫氣體飛。“再比如,在記憶乙醛發生銀鏡反應時的方程式:CH3CHO + 2 OH → H2O + Ag + NH3↑+ CH3COONH4,由於生成物多,不好記憶,就可以編這樣的順口溜:“一水、二銀、三氨、乙酸銨”,這樣的記憶效果會好一些。

2、通過分析發現規律,歸納簡化

在學生全面掌握知識的前提下,對知識做出全面的概括、總結、歸納是很有必要的。如在每一堂課後要小結,每一單元學習之後要進行單元歸納總結,特別在高三總複習中,更要重視歸納總結,如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跟強鹼反應的物質有哪些類?滴加順序不同,實驗現象不同的有哪些組?同分異構現象有哪些?等,這樣就會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間接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3、通過反覆練習,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練習一般以課堂練習為主,這樣效率高,容易發現問題。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要通過多次反覆才能形成和鞏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重視不斷鞏固,反覆練習的作用。如在上課時,可設計一些跟蹤性的選擇題、填空題,穿插與新課之前或之後,讓學生回憶鞏固。每單元結束後,都要把學生作業中錯誤率高的典型習題反覆進行講評,設計一些針對性習題佈置給學生,糾正錯誤,以求落實。另外,讓學生對練習自我分析、整理實驗報告、自編、自解試卷、一題多解的思考,以及某一基本實驗進行相互操作的考察等等,都會起到鞏固和深化化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的作用。

總之,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是一件必須長期探索的工作,需要每位同仁不斷的探索和實踐。

關於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1

現代遠端教育學習資源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活躍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課堂效果、優化課堂結構、拓展學習方式等方面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現代遠端教育學習資源有效地為我們提供了多媒體教學的應用素材。下面我就談談運用遠端教育資源優化國小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運用遠端教育資源,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認識事物或關心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學生的內在動力。一堂成功的課,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遠端教育資源具有集資訊於圖、文、音、視、動、色為一體,綜合表現力強的特性,以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通過多媒體的音、像畫面,為學生創設有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入境動情,在輕鬆愉快的氣氛和美的感受中學習知識,大大調動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例如在講授〈有趣的七巧板〉這一內容時,利用多媒體將七巧板的七塊圖形旋轉、移動拼出學生熟悉的圖案,使學生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到“數學好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何使學生成為“樂之者”,已成為教師教學的一大課題。只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在教學《變色龍》這一課時,由於學生經驗有限,對“變色龍”缺乏感性的認識,讓我頗為煩惱,遠端教育中的課件則為我解了燃眉之急,課件中不僅有關於變色龍的介紹,還有一組變色龍變色的片段。片段中將變色龍在樹葉上.土壤上.樹幹上變色的過程展現的淋漓盡致,學生學習不禁興趣盎然。

二、運用遠端教育資源,可以優化概念教學

數學概念屬於靜態的知識,內容比較單一。因此,傳統的數學概念教學的課堂,是索然無味的,缺乏活力的。然而,應用遠端教育資源,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能直觀生動展示圖形的變化,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使教與學充滿了生機,使學生學得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並逐步瞭解知識的形成過程。

例如:我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應用多媒體教學軟體,先在螢幕上顯示一個亮點,然後用不同顏色從這一亮點作出一條線段,同時閃爍著這個亮點及這條線段,並使線段旋轉一週,形成圓形,使學生看後馬上能悟出圓是怎樣形成的。然後,再加入一條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斷,分別閃爍出亮點和這兩條線斷,使學生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通過這樣動態顯示,將那些看似靜止的事物活動起來,化靜為動,使學生獲得正確、清晰的概念。

三、運用遠端教育資源,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傳統的教學,由於教師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講解上,用在板書上,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增加了學生的課外負擔,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不利於綜合素質的提高。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恰當地運用遠端教育資源進行教學,比“粉筆+黑板+教材+嘴巴”的傳統教學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它能使學生手、眼、耳、腦多種感官並用,將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相結合,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同時,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等能力得到發展。在數學教學中,要體現“以訓練為主線”的特點,適時使用遠端教育資源,可較快地展示演算過程,展示練習題,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以某一城市為基點,但凡對這個城市感興趣的同學都可以站起來說一說對這個城市的瞭解,同時要注意符合口語交際的要求,不重複別的學生說過的話,說話有條例。這是一堂高年級的口語交際課,網路環境的適時引入,不僅豐富了課堂資源,而且提供給每一個學生不同的選擇空間,更加體現了交際的多元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運用遠端教育資源,還能使內容化難為易

利用遠端教育資源,可以將以往主要靠口頭語言和文字元號傳授知識的傳統模式,打破了封閉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學狀態,以其鮮明的直觀形象,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以其多變的手段,促進學生積極的思維,從而使教學得以化繁為簡,變難為易,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教學《中國石拱橋》一文時,由於學生對石拱橋知識瞭解甚少,無法理解中國石拱橋的的造型特徵,結構特徵和製作特徵。於是利用遠端教育直觀課件,形象地向學生展示趙州橋、盧溝橋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現代的典型拱橋的畫面。學生興趣盎然的邊聽著教師講解,邊欣賞各式各樣的拱橋,研究它們的形式、結構、裝飾等。由於強化了對實物的感受,又經過分析、比較,學生們終於理解了中國石拱橋的優美,堅固,精巧的特徵。

英語教學中,遠教資源的作用更是尤為突出。例如單詞的學習是相對枯燥乏味的。對於單詞的學習,傳統的方法往往是教師領讀或用錄音機播放,學生跟讀,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運用圖文並茂的多媒體課件教學,會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感覺。如單詞lion為例,筆者是這樣設計的:伴隨著一聲洪亮的獅吼,一隻威武的雄獅出現在螢幕上,接著醒目的黑色字型lion出現在圖片下方,同時播放出單詞清晰的發音[lain],最後通過畫外音提問:“What’s this in English?”學生齊答:“It’s a lion.”學生很快就能被這“形神兼備”的畫面和聲音吸引,興趣十足地跟著大聲朗讀並很快記住這些單詞。

應用遠端教育資源進行教學,不僅為教師提供直觀、形象、效率更高的教學手段,而且給學生展現生動活潑的畫面,給學生創設愉悅有趣的情境,給學生提供豐富多采的資源,讓他們在課堂裡輕鬆地、自由地、快樂地學習,從而大大地提高學習效率。讓我們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遠端教育資源,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吧!

關於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2

在國小六年級數學教學工作兩年多中,讓我學習到了很多,也成長了許多。我結合學生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學習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我嘗試放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發言,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給予學生展示的機會,學生在自己努力的學習中發現並能講出來的知識更有意義,理解更深刻。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數學的教學過程相對於其他科目來說相對會枯燥些,而使學生的注意力很難整節課都很集中。因此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尤為重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快樂學習、快樂記憶。

善於創設教學情境,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例如,在上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讓學生自備圓形紙片,並在課堂動手剪拼成平行四邊的形狀,動手操作體會產生的緣由,讓學生親自體驗公式的推導過程,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課堂的趣味性。創設情境,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時,我常常藉助學生的生活背景,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在教學工作中和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有利於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亦師亦友的關係,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的學習動力。

對學生的學習、作業的評價也非常重要,經常對學生進行鼓勵,也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上進的心。

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一如既往的務實工作,注重自身素質的培養,不斷提高自己,認真反思,善於發現問題,再接再厲,把工作做的更好!

關於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3

我有幸觀摩了優秀教師的開放課,聽後我收穫頗豐,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我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與同行們交流一下。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這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能感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吃透”教材,還充分地瞭解學生。她們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找準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處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學生的發展觀。

2。教學過程精彩

從每一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匯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定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知識的結構體系。值得一提的是董xx老師講的三年級數學課《認識分數》的板書,板書中的“把”、“平均分”、“其中每一份”這些字是不變的,而中間的字隨著課堂的進行逐漸變換,層層深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分數的概念。

3。學生自主學習

不管是哪節課,老師都能做到面向全體,尊重差異;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體驗成功。老師的一年級語文《迪斯尼和米老鼠》一課,整堂課輕鬆、自然。她那富有親和力的聲音,那親切而溫柔的姿態,就連每個聽課的老師都覺得心情舒暢。新課程要求教師改變以往那種以師為尊的角色,首要的一點是讓課堂成為平等的課堂,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要放權給孩子,同時給孩子熱情的鼓勵。田老師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偶爾回答錯時的安慰和鼓勵,孩子答對時的慷慨獎勵,整個課堂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讓我覺得孩子們能在這種寬鬆,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應該是種享受,這一點很值得我學習。

4。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製作精美的課件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並逐漸進入課堂得到廣泛的使用,它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的表現力,大大增強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它不僅優化了課堂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並能使教師更好的把握反饋資訊,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本次活動中,上課的老師都用到了多媒體課件。無論是匯入新課,新知識的學習,還是鞏固練習等都採用多媒體課件形式貫穿於整個課堂,環環相扣,真真實實地輔助了整節課的教學。

這次聽課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學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希望進修學校以後能多組織這樣的聽課活動,聽課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我會珍惜每一次聽課的機會,向優秀教師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關於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4

這學期語文教學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首先是課堂的變化,辯論會的舉行將質疑探究引入課堂,學生經常在課堂上為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雖然有時將課堂內容因討論引入了很多課外知識,但是這樣的課堂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只是以後應注意辯讀課文的引導和適時迴歸。讀書交流課的舉行使很多課堂上活躍分子好好利用了這次機會,也有很多默默無聞者也從這次課中一舉成名,雖然還有很多同學沉寂著,還有部分同學成了講故事大會,但是我相信在不斷實踐中他們會越來越進步,越來越會賞析文章,正如我說的“只要你站上這個講臺,你就戰勝了自己,你就是生活的主角,你就擁有了自己的舞臺,只要你抓住了這個機會,以後肯定會多出更多的機遇。”校園賞花課堂讓我感受到了學生對課堂的一份熱情,就像學生作文中寫到的“真想時間停留在沉醉校園美景的時刻”。為了這個活動,我首先將我的國學課由週五提到週一,學習常麗華老師的百花課堂,品味春天的詩句,尤其是按常老師的模式講了迎春花的詩歌和散文,再者是作業的變化,由於考試日趨重視課外閱讀,因此這學期作業多了幾項工作,如課外名著讀書批註、美文三批閱讀、美文線上賞析、網上徵集帖等,在這些作業改變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最終得到了部分家長的認可,我也看到了學生的進步。

但是由於自己過多的重視知識的傳授,因此在課堂上發現有同學走神的情況,一個不被學生喜歡的課堂不管傳授了多少知識都是失敗的課堂。因此當有位同學主動告訴我語文課太枯燥乏味導致部分同學不能認真聽講時讓我感到很受傷的同時也給我敲響鐘聲。以前我確實很用心的去備課,但是我只想把所有問題解決,卻沒有從學生心理出發,卻不知道我在很有激情的講課時有些同學因為課堂的乏味正遊離在課堂之外。

瞭解問題便要解決問題,我把班裡幾個小組長都叫了過來全面瞭解情況。此時的我便是一個學生,一個卸下教師威嚴和偽裝的學生,我要向他們學習,因為只有他們才知道自己最想要什麼,而學生的課堂不是我要教什麼,而是他們想要什麼。一節課外活動我都在請教他們,他們完全包容我這個沒經驗的老師,他們在盡力為我出謀劃策。孩子們一直在為我著想,他們在用心為我出謀劃策,他們希望看到我的改變,所以我一定讓他們看到我的進步。我相信他們所說的每句話都值得我去認真思考,努力去改變,但是畢竟語文課堂有自己的特色,教師有需要遵循的基本教學程式,所以在希望聽到學生們的心聲的同時,我也想聽到各位前輩老師們給我的建議。

先說一下學生建議中我的困惑:學生想讓我和他們打成一片,這樣就會對語文課有興趣。這一點我以為我做到了,原來我做得遠遠不夠,喜歡老師才會愛上這門課。但是一直被說太過仁慈的我會不會不能把握好這個度,更加失去威嚴。

學生想讓語文課堂能夠多一些活動,像課本劇、小遊戲,課件上也可以多弄些他們喜歡的事物,我也能夠看到他們準備這些活動的用心,但是這些活動的增加會不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或者在激發興趣的同時降低語文實質性的學習,或者遊戲過後返回課本時又失去興趣,或者形式有了,內容空洞了,會不會更加影響他們的成績。

學生還希望我能夠多補充一下其他學科的知識,這樣我才能更加讓學生欽佩。這一點我一定好好去做。

最近一直在為課堂的趣味性去探索,但是發現有些活動確實讓學生增加了興趣,但是在追求形式、追求活動的同時減少了實質性內容的學習,所以還需各位前輩們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