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2.07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銜接教育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1

今天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很巧合,上午還有同事問我對於“幼小銜接”的看法,現在很多幼兒園畢業的孩子都在報幼小銜接班,其實在我看來拼音,數字,書寫一年級上半年都會學,家長看看國小課本,願意拿出時間和精力是可以讓孩子在一年級將基礎掌握牢故的。所以並不贊成過多知識的灌輸,反而是入學應具備的幾種能力要去培養,不過很遺憾我瞭解的有點晚,自己的孩子沒有用到,而且現實是更多的家長在意的是會了多少字,拼音怎麼樣,數學會做20以內……還好,今天看到這篇文章還不晚,我就想應該讓更多的家長了解並能去做,靜待花開,每個孩子的花期都不一樣,作為家長真的不需要太著急,尤其別用自己所謂的期待,所謂的對你好,去限制孩子的自由與潛力。

其實我特別受觸動是老師在疫情期間學習過程中總會說:我們的寶貝還小,還需要照顧……我就反思我自己:老師面對那麼多孩子依然把他們當寶貝,我作為媽媽為什麼不能情緒平和呢?

伴隨著家庭教育的學習,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我想收穫會越來越大,真的很喜歡這樣的小常識課堂,簡單,好落地,也希望能多一些培養孩子各項能力的小方法,學以致用,帶給孩子更好的未來!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2

20xx年8月8日、9日、10日,這三天於我而言,特別有意義。上學期期末就在網上了解到統編版教材的目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課文居然在統編版五年級上冊出現。五年級,重複的篇目,是否複習一下就可以了呢?我該如何進行教學?正惆悵之際,羅寬暢、劉桂梅、汪強等六位專家針對國小語文統編教材編寫思路,通過理論指導、案例分析給我指了一條明路,使我找到了教學的方向。其中陳亦橋教授講解的“統編教材國小語文閱讀變化及教學建議”讓我收穫頗豐。

王崧舟老師在《百家講壇》上這麼說的:語文的重要性無論怎麼說都不為過。

第一、對廣大中國小學生來說,語文是學好其它各門學科的基礎,是基礎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第二、對任何一個普通人來說,語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沒有語文,我們可能寸步難行;

第三、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語文是三千年中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而語文字身又是三千年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結晶;

第四、對每個中國人來說,語文是我們的母語,是每個中國人的精神家園。無論怎麼說,我們都沒有理由不愛語文。作為老師,如何讓學生從小愛上語文呢?就從閱讀教學開始吧。陳亦橋教授從統編教材的新變、內容、建議這三個方面進行講解。讓我瞭解到詩歌篇目增加了;單元結構變化了,每個單元皆為雙線組織,既重人文主題,也重語文要素,一個教學目標貫穿一個單元,真正體現了語文學科的核心要素;閱讀上,強調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在考察上將向課外遷移,專治少讀書、不讀書的。看來,統編版教材好教,但教好不容易啊。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3

小升中銜接的重要性小升中銜接的重要性從國小升入中學,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由於中學和國小在教學管理、教學內容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再加上學生正好進入青春期,無論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如何儘快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就成為所有教師、學生和家長亟須解決的問題。許多事實已經證明:這個問題解決好了,對學生的成長大有益處,解決不好,則有可能影響學生一生的發

展。因此,做好中國小銜接工作尤為重要。

一、孩子暑假裡要做好預習許多剛上七年級的學生都會感覺到“暑假沒做準備,新學期開始後在學習上有些吃力”。針對這一現象,陳中數理化的老師認為,國小升國中是一個比較大的階段性跨度,中學學習的知識容量、難度、方法以及對自主學習的要求都是和國小完全不同的,很多家長和孩子都沒

有意識到這一點,從而造成了過渡時期的放鬆。 “假期裡孩子需要放鬆,但不能完全與學習脫鉤,因為學習是有延續性的,完全脫鉤容易造成斷檔,應該適當接觸為好。”這位教師建議,孩子可以在家讀讀英語、看些少兒英語節目、做做趣味數學題等,“孩子既不會覺得枯燥,也能學到知識,為國中學習做好準備,這是個兩全其美的好方法。”

二、家長要做好與孩子的溝通“國小成績很好的女生,到了國中,成績可能會跌下去。”“國中都是經過篩選的好學生,本來挺優秀的自己一下子就不突出了”,剛升七年級的學生普遍存在這樣的心理問題。 “孩子進入一個新的學習環境,要對自己重新定位,弄清楚在新環境中的起點和通過努力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這個過程是需要家長幫助孩子來完成的。”陳中教師支招,這時,家

長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態,不要給孩子造成壓力。其次,可以請親戚朋友中上中學的哥哥姐姐給孩子介紹經驗,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最後就是要營造輕鬆的家庭氛圍,積極與孩子溝通學校的情況,使孩子感覺到背後有父母的支援,不是自己一個人在面對問題。

三、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針對暑期孩子該不該參加培訓班的問題,一研究孩子心理的專業人員告訴記者,如果家長在暑期有時間陪孩子參與社會活動、進行學習,不參加培訓班也是可行的,但是由於生活壓力大,家長們大多沒時間陪孩子,所以到培訓班進行適度的學習還是有必要的,再說大多培訓班也不會佔用整個假期。“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好地掌握下學期知識點,打好基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4

今天聽了主要關於幼小銜接方面的內容,首先從孩子的心理和養成習慣著手。

孩子的心理,從幼兒園到一年級會有很大的變化,比如會有恐懼或者是不習慣,要平時給孩子給予很大的鼓勵和幫助。

還有就是養成習慣的問題,養成習慣是也是從幼兒園開始和平時在家裡的一些教育還有就是平時在幼兒園和家裡學習到的一些知識,不管是從拼音還是從數學,要很好的引導孩子去適應這個東西,不要求他學習了很多,只要求就是簡單的瞭解,有助於孩子以後是從幼兒園到一年級一個過渡,主要還是心理方面和平時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5

作為家長,經過多次的講座學習,我逐漸認識到,幼小銜接的主要挑戰在於培養孩子學習與生活的品質,使他們能適應國小的新環境,適應更加多元的人際關係,更加積極的發揮自己的社會屬性。幼小銜接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應侷限於大班,在整個幼兒園階段,我們都可以培養孩子的主動性、獨立性和人際交往能力,來讓孩子更加從容得適應國小生活。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要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建立自驅動力,要積極鼓勵孩子,使他們發自內心的參與各項活動;

二是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與自理能力,通過列一份“放手清單”的方式讓孩子從生活中的各種小事中不斷拓展自身的行動邊界;

三是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和孩子一起設立時間規則、空間規則、物權規則等,讓孩子感覺到與大人的相處是平等而自由的,從而內化為規則感;

四是要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讓孩子學會主動準確的表達自己的訴求,不過多幹涉孩子之間的交往,讓他們在不斷的磨合中學會正確的相處方式。

同時,作為家長,我們對於孩子以及他們遇到的人和事,要客觀描述,呈現事實性評價,不誇大,不貶低。這樣才有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評價,良好的社會適應。聽了三位老師的演講為我做好孩子入國小的準備指出了正確的方向,通過講座我也查找了自身存在的問題,調整自己與孩子的交流方式,由方法的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和行為規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做為家長讓我們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簡而言之,為了能讓孩子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個關鍵階段,迅速適應國小生活。我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前做好準備:

1、家長一定要認識到,孩子開始上學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沒有必要多度緊張。家長應該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學習和生活習慣。

2、以身作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起到以身作則的示範作用。

總而言之,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那麼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國小,自信獨立地面對國小生活,能儘快適應一年級的學習,需要家長、幼兒園和國小共同努力。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6

以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勢。

一、讓自己站在新的起跑線上——心理方面的銜接進入國中,學生青春期的覺醒,自我意識的增強這些心理狀態的改變都是成長階段的正常變化,為此,這個階段的語文學習也要在心理變化上隨之調整跟進,心理學認為,只有適

合不同身心階段發展的心理調節,才能成為學習的助推器,語文學習同樣如此:1、保持良好的、積極的心態。

這一點是最重要的。進入國中以後,同學們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成績再怎麼努力也是停滯不前;與其他同學相比總是有差距;與自己的國小語文成績對比產生巨大落差;老師教學方法無法適應等等。如果處理不好,會嚴重影響學習,有些同學甚至會因此而一蹶不振。其實,在進入國中之後,本身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這一系列的問題,恰恰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事情,不必害怕,不必躲避,善待自己,允許自己有個除錯期。要學會自我調節,多從積極的方面思考問題。也要多跟父母,老師進行溝通,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只有

把問題解決了,才會真正獲得進步。 2、克服思想上鬆懈的心理,不要掉隊。相當一部分同學,以為考入重點中學,進入重點班,就萬事大吉了。休息一段時間,然後再努力,反正會考還早著呢!這就大錯特錯了!語文字身就是一個長期積累與長期學習的過程,而且,語文不比數理化,可以通過補習很快見效。所以,如果基礎打得不牢,就很難趕上了。加上後面還有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學習,花在語文學習上的時間就更少了,所以,同學

們要有長遠的計劃,步步為營,時時佔得先機。 3、克服浮躁、粗心、依賴的心理障礙。浮躁、粗心這個毛病在國小的學習中還不是特別凸現。但到了國中,這就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一是似懂非懂,二是淺嘗即止。隨著國中知識點難度的提高,同學們如果再抱著這種蜻蜓點水式的學習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師所講的題目。高手過招,有時候比的不是技術,而是心理。到了中學,尤其是重點班,競爭很激烈,大家都很聰明。這個時候比的就是誰更努力,更踏實,更少犯錯誤。這也是很多毛躁的同學在國小成績很好,而到了國中後,

成績越來越差的原因。依賴心理在很多國小生中存在。國小階段,在生活上依賴甚至在學習上依賴,但是到了國中,很多問題家長也不懂,怎麼辦?所以必須養成獨立學習的好習慣。而且,語文題目,很多講究獨立的見解,個性的思維。尤其是閱讀理解與作文,更是獨立思考後的結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重複別人或者觀點陳舊都不可能得到高分。二、讓自覺成為一種習慣——習慣方面的銜接國中階段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國小階段有很大的不同,國小階段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和落實往往抓得比較多,學習方式上,學生習慣於聽命於教師的引領和指導。而進入國中後,學生的自主學習則顯得尤為重要。養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對啟發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對培養其自主思考、質疑探究、自我評價的學習能力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好的學習習慣往往是獲得優秀學習成績的有效途徑和必要手段,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加以重視和培養:1、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一進入國中,同學們會驚奇地發現,與國小老師們事事關心,面面俱到相比,國中老師管得較鬆,作業留得不多,也不太檢查,全憑自覺。在這樣寬鬆的氛圍下,首先要做到自覺學習。有些同學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覺地學習。長此以往,與那些能夠自覺學習的同學,差距就會越來越大。那麼,從哪些方面培養語文的學習習慣呢? a自覺預習與複習課文先預習,生字必須自己先解決,課文大意要了解,不懂的先做記號,這樣上起課來

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課後還要複習,加強記憶,加強運用。 b、自覺做課堂筆記培養在課堂上專注聽講的習慣,不僅聽,還要思考和記憶,注意記重難點。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課堂筆記有助於養成記錄習慣,也便於以後複習整理。 c、養成自評作業的習慣。要從方法上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行批改,及時改錯,從而及時地反饋出學習的效

果。很多老師讓孩子準備糾錯本的做法是值得借鑑的。

d、自覺查工具書的習慣。除了新華字典,成語字典等國小多用字典外,現代漢語詞典,漢典等工具書都對語文學

習有極大幫助,應多查詢,找尋確切答案。 e書寫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平時要多多練字,注意書寫工整、規範,卷面整潔。在

作文評比中,書寫尤為重要,書寫潦草是得不到高分的。 2、養成對文字質疑的習慣。這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有效手段。古人云“盡信書不如無書”,批判地接受是科學的學習

態度。語文學習同樣需要質疑,善於思考,提出問題,提出獨到見解才能提高。三、讓方法成為學習的策略——方法方面的銜接1、要學會有計劃學習。國中的學科較多,學習內容多而且深。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做好計劃是很重要的。比如:有計劃地預習課文、複習練習,有計劃地安排閱讀課外書籍(大量閱讀是學好語文的關鍵),有計劃地進行練筆(日記、隨筆、作文、素材積累等),有計劃地隨時查漏補缺。

2、分模組鞏固與加強。語文的知識點相對瑣碎,同學們難免有無從著手的感覺,因此,國中階段的一般將語文知識點劃分為基礎知識(漢語拼音、漢字、詞語、句子、標點符號);積累運用(創造性地理解運用所積累的語文知識進行古詩文的默寫及閱讀分析、進行口語交際的創意表述和理解);閱讀理解不同文體的文章(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記敘文體、闡明觀點,探究真理的議論文體、說明事物特徵、傳播科技文明的科普文章等);寫作方面:能寫敘事條理清楚、觀點鮮明正確、感情真摯生動、描寫細緻傳神的各類文體的大作文。這幾大模組成為語文學習重要的“攻關物件”。

3、發現規律,舉一反三。具體到每類知識點的學習,又都是有一定的規律或方法可循的,只要同學們善於發現、總結,就一定能夠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例如:以古詩文閱讀為例來說,品味詩中所流露的情感是同學們遇到比較多的一類題,仔細總結不難發現,詩人往往會寓情於景,因此同學們在回答此類題時注意剖析詩中所寫之景,體會其“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奧妙,便很容易把握詩

人在詩中所流露的情感了。 4、勤閱讀、廣積累。這兩種方法是語文學習不可或缺的“祕密武器”,也經得起實踐檢驗的語文學習的真諦,因為在語文學習中閱讀、積累是不可忽略的。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決非一日之功,廣泛的閱讀和積累,能厚實學生的語文功底,潛移默化地提升其文化內涵,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表現在寫作上:閱讀面寬,積累豐富的同學一般寫作能力都比較強,他們的文章往往能具有深遠的立意、深邃的思想和充滿情感和智慧的表達。我們的閱讀積累,除讀《中國小語文教學大綱》上的必讀書目外,也可讀讀自己感興趣的書,一方面積累好詞、好句、好的寫作素材,一方面也學習優秀作品在表情達意、闡釋道理方面的技巧。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7

如何學好國中數學如何學好國中數學在國小的學習中,同學們經歷了數學的啟蒙學習,初步體會到了數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樂趣。現在到了國中,數學的學習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上都和國小的學習有很大的不同,不僅如此,國中數學的學習的好壞對於高中數學學習的好壞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學好國中數學非常的重要,同時國中的數學學習有其獨特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國中數學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由於方法不得當,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但是不斷的總結自己學習的缺點,努力改善學習方法和解題思路,最後終於如願以償的取得了自己

理想的成績,同時在國中的各種數學競賽中連創佳績,更重要的是,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

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寓學於樂,十分輕鬆!一、注重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努力做到課前仔細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後及時複習。一直以來,很多同學很不在乎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認為基礎知識在解題時用不上,尤其是數學的概念,定義和定理在考試的時候也不會直接考到,學了也不會有用。其實這種想法是一個非常致命的錯誤,咱們有很多的同學,學習能力很強,也很聰明,就是在學習中忽視了基礎知識的學習,沒有抓住學習的重點,最後非常遺憾的沒有學好數學。其實,在會考中,大概有80%的題目都是直接或者間接的和基礎知識有關係,而只有20%才是我們所謂的難題,但是即使這些難題也都是由很多基礎的題目綜合而來的,所以要想學好數學,首先應該也是必須要學好數學的基礎知識。那麼怎樣學習基礎知識呢,方法就是課前預習,課中聽講,課後複習,只要這三個方面堅持不懈的結合起來,相信最後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

二、培養和鍛鍊數學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多做有針對性同時難度適當的同步練習,循序漸進,周而復始。很多同學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非常的努力,也知道要做大量的習題,有的甚至還自覺規定每天的做題數量,但是最後數學成績提高的也不是很明顯。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咱們同學所作的習題沒有針對性,對於做題,應該是不僅要做題,還要做好題,我們的練習都是經過各個老師精挑細選的習題,又經過無數的檢驗,可以說是非常有針對性,當然啦現在書店中很多習題資料也很不錯,希望大家能仔細挑選。同時,不僅要做針對性練習,更重要的是要對做過的習題不斷的總結和反思,總結自己為什麼做錯了,錯在哪裡啦,那麼正確的思路又是什麼呢等等,只要經過這樣的反覆思考,相信咱們七年級學生的學習成績

一定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總之,以上兩點是學習數學和學好數學很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其實我們任何複雜的學習過程只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都會變得很簡單,因為簡單就是美,所以真誠的希望同學們

能夠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習快樂,成績理想!具體怎樣學好數學,是剛步入國中的同學面臨的共同問題。大家在國小學習數學時,往往偏重於模仿,依賴性較強,獨立思考和自學的能力不夠,很少去探究知識間的聯絡和應用。到了中學,這種學習方法必須改變。那麼如何學好數學呢?下面從“四多”談一談我的建議。一、多看主要是指認真閱讀數學課本。許多同學沒有養成這個習慣,把課本當成練習冊;也有一部分同學不知怎麼閱讀,這是他們學不好數學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地,閱讀可以分以下三個層次:

1.課前預習閱讀。預習課文時,要準備一張紙、一支筆,將課本中的關鍵詞語、產生的疑問和需要思考的問題隨手記下,對定義、公理、公式、法則等,可以在紙上進行簡單的複述。重點知識可在課本上批、劃、圈、點。這樣做,不但有助於理

解課文,還能幫助我們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聽講,有重點地聽講。 2.課堂閱讀。預習時,我們只對所要學的教材內容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對預習時所做的標記和批註,結合老師的講授,進一步閱讀

課文,從而掌握重點、關鍵,解決預習中的疑難問題。 3.課後複習閱讀。課後複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既可解決在預習和課堂中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又能使知識系統化,加深和鞏固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一節課後,必須先閱讀課本,然後再做作業;一個單元后,應全面閱讀課本,對本單元的內容前後聯絡起來,

進行綜合概括,寫出知識小結,進行查缺補漏。

二、多想

主要是指養成思考的習慣,學會思考的方法。獨立思考是學習數學必須具備的能力,同學們在學習時,要邊聽(課)邊想,邊看(書)邊想,邊做(題)邊想,通過自己積極思考,深刻理解數學知識,歸納總結數學規律,靈活解決數學問題,這樣才能把老師講的、課本上寫的變成自己的知識。三、多做主要是指做習題,學數學一定要做習題,並且應該適當地多做些。做習題的目的首先是熟練和鞏固學習的知識;其次是初步啟發靈活應用知識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會貫通,把不同內容的數學知識溝通起來。在做習題時,要認真審題,認真思考,應該用什麼

方法做?能否有簡便解法?做到邊做邊思考邊總結,通過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四、多問是指在學習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和提出疑問,這是衡量一個學生學習是否有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有經驗的老師認為:能夠發現和提出疑問的學生才更有希望獲得學習的成功;反之,那種一問三不知,自己又提不出任何問題的學生,是無法學好數學的。那麼,怎樣才能發現和提出問題呢?第一,要深入觀察,逐步培養自己敏銳的觀察能力;第二,要肯動腦筋,不願意動腦筋,不去思考,當然發現不了什麼問題,也提不出疑問。發現問題後,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問題仍得不到解決時,應當虛心向別人請教,向老師、同學、家長,向一切在這個問題上比自己強的人請教。不要有虛榮心,不要怕別人看不起。只有善於提出問題、虛心學習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學習上的強者。學習方法是靈活多樣、因人而異的,能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是你學習能力不斷提高的表現。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8

幼小銜接一直都是人們普遍注重的話題,如何實現幼兒順利的過渡到國小學習生活,幼兒教師、國小教師都應該作出相對應的努力。

xx年10月17日上午,我參加了磐石市進修學校舉辦的“幼小”教學銜接專題培訓。

聆聽了吉林市教育學院葉波老師的精彩講座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自然明白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和國小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轉折期。

老師和家長都應該引起注重,使孩子儘快適合這個學習環境,家長也要有充足的思想準備,配合老師為孩子順利向國小過渡做好一切準備。

比如多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多瞭解國小生活,提醒孩子整理書包文具,協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在孩子出錯的時候,不發火,不急躁,有涵養,有耐心,但切記不要包辦代替,有的老師會讓家長在孩子的作業本上簽字,以便於讓家長督促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我認為家長在簽字前應該和孩子說清楚彼此的責任,讓孩子明白作業的對錯自己負責,家長只負責簽字完成老師的要求,如果家長負責檢查對錯,勢必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依賴,所以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不要依賴別人,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和獨立性。

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家長會輕鬆百倍。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9

幼小銜接一直是家長相互交流的話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話,大多數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再去上一年級的時候吃力,給孩子報學前班,學拼音、寫漢字、等,提前進入學習狀態。而我,也有類似的想法。

有幸的是通過“幼教三六五”平臺,觀看了兩位專家學者關於《幼小銜接社會準備》的講座。王老師通過事例和實踐理論,講述了培養孩子學習品質的重要性,講述瞭如何在實踐中培養好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為家長對幼小銜接問題有了正確的認識和更深的理解。

幼小銜接是孩子從幼兒園順利過渡到國小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需要培養好孩子的心理準備、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來適應國小生活,並不是以先學來打好學習基礎,更多的是對孩子進行學習品質的培養。首先我要做得是調整好心態,讓孩子自然過渡。從孩子升入國小的那一刻,將接受更多的新知識,結識更多的新同學、新老師,開始新的生活。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的提前適應國小,要重視學習品質的培養,從孩子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為孩子在進入國小前打下基礎。

我作為家長,首先要培養好孩子學習的興趣,在家庭教育中,注重把孩子學到的知識和學習的內容,融合到遊戲以及親子互動中,多鼓勵多表揚,讓孩子感受到快樂,從而培養孩子的好學學習興趣。還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作業是檢驗孩子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每當孩子放學後就要明確告訴他,放學回家後要先寫作業,寫完作業在幹其它的事,這個學習習慣從幼兒園就要培養好,要讓孩子從小懂得這個道理,不能等上國小以後再說。

在我作為家長看來,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孩子的天性就是玩。這個時候,需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學會去觀察孩子,瞭解孩子、尊重孩子、欣賞孩子,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一個自信、快樂、智慧的孩子。孩子的成長,是自我完善的過程。幼小銜接是孩子學習生活的開端,我要放寬心態,尊重與理解孩子,陪伴孩子健康成長,才會發現孩子更好的一面。相信我們的孩子會變得更優秀。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10

作為一名中班幼兒家長,對於孩子即將進入大班做好幼小銜接階段、我的心情既歡喜又憂愁。一方面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另一方面其自理能力也再逐漸提高;憂慮的是隨著角色的轉變,肯定會迎刃而來很多問題,如:能不能適應新的環境,能否和同學之間相處融洽,會不會貪玩,能不能做一個誠實的孩子等等。還有一個最大的擔心,就是孩子成績不好,學習跟不上,然後讓其失去學習的動力,缺乏自信。

今晚,聽了兩位老師和國小校長關於《幼小銜接社會準備》的專題講座,講述的內容正是我們家長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幼小銜接應是讓孩子做好上國小的心裡準備並不全是學習書面知識。

一是要幫助孩子定位好角色勇敢的表達、相對於幼兒園老師媽媽般的照顧、國小老師會相對嚴肅一些、不要焦慮的認為是老師態度不好、自己孩子表現不好、引導孩子不要怕老師。

二是要幫助孩子調整好作息時間,做一個規劃,大概一天內什麼時候幹什麼事情,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讓孩子第二天精力充沛。再升入國小前、我們家長多給孩子講國小會發生的有意思的事情讓孩子在心理上期待上學。這次講座還有一個要點讓孩子養成做事迅速的習慣,我認為很關鍵不管是吃飯穿衣學習都不要拖拉。養孩子容易、教育孩子難,在還沒有升入國小前,讓我們都放平心態不要焦慮、用老師講到的好方法積極幫助孩子進行心理和生活上的習慣建立養成、讓孩子順順利利進入國小快速適應國小節奏、開心的進行學習。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11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國小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次重要的身份轉變,也是兒童在人生的長坡上繼續前行的一個里程碑。為了更有效、更科學地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銜接理念,樹立科學導向,助力幼兒實現幼兒園到國小的順利過渡,20xx年10月15日下午我園邀請了八大峽國小大隊輔導員、心理健康教師徐海燕老師為大班家長及老師們開展幼小銜接專題講座。

徐老師以生動的案例切入,結合對幼小銜接相關政策的解讀,引導家長正確看待幼小銜接,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避免重知識而輕能力的培養。

徐老師以《家校協同,自然銜接》為題,從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幼小銜接常見的誤區及其帶來的不良影響、如何科學做好幼小銜接三方面入手,重點向家長們闡述瞭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規則意識及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在互動答疑環節,徐老師結合自身多年的從教經驗,通過豐富的實踐案例解答了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並向家長提供了具體、可操作性的建議。

活動中,家長們認真參與,用心聆聽,老師們認真學習,做好記錄。活動結束後,家長們通過微信群分享自己的感受,紛紛表示在日後的教育過程中,將與幼兒園攜手共育,更加科學、有效地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通過本次幼小銜接講座,家長們真正瞭解了“幼小銜接”的含義,也懂得如何科學地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同時,也讓家長們瞭解到從幼兒園到國小要科學過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知識、技能的準備更為重要。相信通過幼兒園、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們一定能愉快、順利的度過幼小銜接的美好時光。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12

小升中銜接研討會感想作為國小六年級的班主任,我有幸在4月14日參加了中學組織的小升中銜接交流會。在交流會上,每個學校的六年級班主任都對自己所帶的班級做了簡單的彙報,從他們的彙報中,我能深切感受到,每一位班主任都在為提高學生的成績而做著最大努力,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張旭老師,她每天下午放學後都要自己給自己加班,給待優生補課,這就體現了以為老師較強的責任心,和自己對學生的深切的關愛,在她的不斷努力下,她班的待優生現在都能達到及格或基本及格,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這不僅給學生帶來了希望,也給他們的家庭帶來了希望。和她比起來,我就遜色多了。我們六年級兩個班,兩級分化特別嚴重,好的學生,學習成績特別好,學習習慣也很好,自我學習能力也很強,相比之下,那些待優生,學生成績很差,語數英考個位數很常見,而且不是一個兩個的學生,而是十幾個學生,他們的基礎很差,在我教的英語課上,我班得有20個學生(我班共33人)連最基本的be動詞的用法都不會。聽了張旭老師的彙報,想了想我班的情況,我覺得我應該著重向張旭老師學習,學習她倔強的精神,學習她對學生的一股熱情。我可以利用課間操和午練的時間,把學生叫到辦公室,給他們補課。還有就是,對這些待優生應該分層次留作業,因為讓他們做六年級的題,他們真的做不出來,可以針對他們的弱點,單獨留作業,然後單獨批,單獨講。我還以發揮好學生的力量,讓一個好學生帶一個待優生,監督他們的日常學習,有不會的問題,多問問

他們,也讓這些好學生多檢查他們的課文背誦,漢字和單詞聽寫情況。再一個讓我驚訝的是,中學的巨大變化,短短的時間內,中學竟然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平房變成了樓房,操場也變成了塑像操場,踩上去軟軟的,老師的配備也都年輕化了。中學的這些變化,我們看在了眼裡,家長也都看在眼裡。我們六年級兩個班主任,都在班中對學生講了中學的情況,課下也有同學向我們諮詢,在我們的講解和建議下,我們覺得我們的學生對某中學的認識也在轉變中。某中學仍然在變化中,相信中學的明天會是美好的!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13

在孩子們成長的環境中,家庭和幼兒園是最重要、最直接的環境。如何運用有效的溝通方式與家長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是幼兒教師的重要職責之一。在《專業標準》所列舉的幼兒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中明確提出“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發展”的基本要求,對於大部分的新老師來說本身經驗不足大部分都是理論化的知識,實際交流中往往是紙上談兵不知道如何真正溝通。通過翻閱書籍,這本書的前言吸引了我,“幼兒園如何與家庭建立聯絡?如何提高家園溝通的有效性?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教師如何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共同為孩子的發展服務?當與家長的觀念、傲法出現衝突時,教師有何應對的措施與技巧?”。

由汪秋萍、陳琪主編的《家園溝通實用技巧》這本書中這是一本結合實際案例分析、支招可操作性強引人反思切實有利於做好家園工作的書籍。幼兒園教師要同時面對幼兒和家長兩個群體,既要懂得幼兒的心理,因材施教,又要爭取家長的支援,實現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育兒共同體”,共同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發展。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如果家園工作缺失,各項工作都將難以推進,幼兒教育的水平和質量也將受到嚴重影響。本著可讀、實用的原則,為貼近讀者的心靈,這本書通過用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剖析教育的真諦,體現教師與家長之間平等、尊重、朋友般的關係。這本書共各位五個部分,看完第一部分《締結紐帶》,主要是從幼兒園層面介紹如何與家庭建立聯絡,我們教師作為幼教專業人員,在家園共育中承擔主導作用。應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與發展需要,採取形式多樣的活動,運用多種溝通方式,促使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書中講到“家長會”是集結家園共育的力量,那麼我們就要根據各年齡段孩子的不同,家長的需求不同,家長會中的內容和重點也要有所側重,小班側重於保育工作;中班家長最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安排,如何展示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如何將孩子們的進步呈現給家長則是內容重點;大班孩子即將進入國小,如何引導家長們更好的進行幼小銜接工作是大班工作重點。我們要適時地調整家園聯絡的內容,以便家長了解並配合我們的工作。

之後第一輯又從“家長委員會”、“家長參與”、“家長資源”、“家長學校”、“成長檔案”等方面一一分析了這些內容,每篇文章都是由“閱讀指引”、“案例及分析”“教育策略”、“延伸與討論”這幾部分組成的,內容生動,便於理解掌握。“閱讀指引”是畫龍點睛之筆,“案例及分析”描繪一幅幅溫馨而熟悉的畫面,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深受啟發,並結合理論,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進行分析,縝密到位;而“教育策略”會告訴讀者如何讓家園工作形成合力,共創有助於幼兒身心發展的環境;“延伸與討論”能讓人閱讀後拓寬思路,深刻反思。總之,對幼兒的成長而言,家庭和幼兒園幾乎各佔了半邊天。而作為專業教育機構的幼兒園,有責任和義務主動地開展家園溝通工作,這本書正是一個幼兒教師的好助手,閱讀中猶如聆聽優秀教師的家園溝通工作感悟和經驗分享,讓我更加有興趣耐心研讀,為家園合作的發展添磚加瓦。

只有家庭和幼兒園同心協力,才能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充分發展。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14

今天觀看了——幼教365關於《“幼小銜接,家庭在行動”之學習準備》的專題知識講座,很受啟發!

講座就幼小銜接應做的學習準備每個方面又通過列舉例項逐一分析!給家長朋友以明確的指導!消除焦慮的同時又找到了具體的方法!

其實,幼小銜接的過程,家長的陪伴和正確引導重要!首先,引導並激發孩子對國小的嚮往!帶領參觀附近國小,講述國小知識的奇妙!讓孩子從內心喜歡並渴望成為國小生!其次,引導孩子正確的情緒表達和宣洩方式,並以身作則,用適合的方式表達情緒!引導孩子科學管理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多觀察情緒變化,多傾聽和接納其內心感受。第三,讓孩子多參加室外運動!比如,通過體驗花樣跳繩的樂趣,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增強合作意識。

幼兒入學前的“學習準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朋友應配合學校實現家園共育!樹立科學育兒理念,在生活中給予孩子們科學、適宜的幫助以及溫暖的陪伴,減緩銜接的坡度,幫助孩子們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15

對於幼小銜接,確實遇到不少家長,在孩子上國小前都挺焦慮的。因為通常孩子在上國小一年級後存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等現象。5月19日晚8點,我有幸聆聽了幼教三六五平臺吳老師、葉老師等一些幼教專家的講座,她們談了一些對於幼小銜接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讓我受益頗深。針對專家分享的育兒經驗,我簡單談一下自己的收穫!

在孩子上幼兒園期間,如果我們作家長的能有意識地進行引導,會讓孩子們更順利地過渡到國小生活。第一,家長可以為孩子做一些積極的心理建設,為孩子入學做準備。家長可以把國小生活描述得美好正面一些,比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進入國小能夠認識新朋友,學習很多新知識等等,而非嚇孩子,比如“到時候上國小老師會要求很嚴格,如果你做不到,老師會批評你的。”等等這樣類似的說法。等確認好就讀的國小後,家長還可以帶孩子提前去新學校認識一下,讓孩子心裡有個準備。第二,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家長可以在暑假逐漸延長孩子幹某一件事的時間,例如畫畫、閱讀、打乒乓球等,逐步提高孩子專注力。第三,培養孩子做事的計劃性。讓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提前列好一個計劃,按照計劃去一步一步地做。幼小銜接班並不是非上不可的,如果我們能夠按照上面的幾點去做,就可以使孩子很輕鬆地適應國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