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國小一年級銜接教材心得體會(精選6篇)

心得體會 閱讀(1.02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裡,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一年級銜接教材心得體會(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一年級銜接教材心得體會(精選6篇)

國小一年級銜接教材心得體會1

今天已是培訓的第11天,老師們雖然已經很疲憊,但依然以高度的熱情投入到培訓中來,尤其是今天進行教材分析的老師。這三位教師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特別注重聯絡已學知識,併為後學知識做鋪墊。其實重視知識間的前後銜接對我們平時的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幫助找準起點,解決重難點。

每個知識點都有著前後的聯絡,瞭解學生已學的知識,既可以找準本節課的起點,也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難點。如: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徵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先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那麼學生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時,就會想到用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徵地方法來探究。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可以轉化成長方形來推導。用了前面所學的知識,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些知識。

二、幫助不拔高要求。

注重後學的知識也相當重要,既幫助我們不拔高要求,又為後學的知識留下思考的空間。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當講完一個知識點時,總怕孩子掌握的不夠,因此把題出的難一些,使得老師學生都很累,只所以這樣是因為沒有考慮到後學的知識,因此拔高了難度。而第三位教師在最後講解從麻大湖回家的路線時就拔高了難度,用到了國中的知識,既是教師聽起來也有難度。如果告訴孩子只要用到國中的知識,會給孩子留下一點想象的空間。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知識間的前後銜接。

國小一年級銜接教材心得體會2

幼小銜接一直都是人們普遍注重的話題,如何實現幼兒順利的過渡到國小學習生活,國小教師、國小教師都應該作出相對應的努力。xx年x月x日上午,我參加了xx市進修學校舉辦的“幼小”教學銜接專題培訓。聆聽了xx市教育學院xx老師的精彩講座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自然明白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和國小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轉折期。老師和家長都應該引起注重,使孩子儘快適合這個學習環境,家長也要有充足的思想準備,配合老師為孩子順利向國小過渡做好一切準備。比如多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多瞭解國小生活,提醒孩子整理書包文具,協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在孩子出錯的時候,不發火,不急躁,有涵養,有耐心,但切記不要包辦代替,有的老師會讓家長在孩子的作業本上簽字,以便於讓家長督促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我認為家長在簽字前應該和孩子說清楚彼此的責任,讓孩子明白作業的對錯自己負責,家長只負責簽字完成老師的要求,如果家長負責檢查對錯,勢必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依賴,所以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不要依賴別人,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和獨立性。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家長會輕鬆百倍。

xx老師的講座,使我知道我們在注重孩子學習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孩子水平的培養,學習興趣的培養,獨立生活水平的培養,與人交往水平的培養以及挫折承受水平的培養,不能只注重孩子的生理健康,而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在適合環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幼小階段應是孩子水平發展和培養的一個關鍵期,所以老師應該特別注重,做好這些工作,能夠讓孩子終身受益。

幼小銜接增強幼兒習性的培養,生活上、學習上的良好習慣的養成訓練,例如:會排隊走、上廁所有序,會準確的拿筆、看書姿勢準確等,這些看似小而容易,卻是重要而繁瑣。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學習習慣會讓幼兒最快的適合國小生活,學習習慣的良好有助於在國小課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聽課,學習成績自然不會落後。而習慣養成需要國小教師持續的重複糾正,幼兒的可塑性很強,給以他什麼影響,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因而習性培養重於一切。

我們應該準確把握幼兒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相互理解和支援,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國小一年級銜接教材心得體會3

口高清華如何做好中學校之間的銜接,使學生平穩過度,保證學校階段的教學品質,一直是擺在學校校長面前的一個問題。相當一個別教師升人學校後,對英語學習感到不適應,學習興趣減低,學習品質相應增加。於是有父母嘲笑“我的小孩在學校數學成績很優秀,怎麼升入大學就不行了呢”我們大學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大學,我長期擔任中學校英語課堂工作,從一年級到九年級都教過。常有教授跟我開玩笑“你一會兒天上,一會兒地上,頭暈不暈剛起初是有點“暈”。但在大量的教學工作中,我對“症”下藥常常自省自己的課堂方法,精心設計各個課堂環節,針對不同學段特徵和規定,採用不同教法,在課堂中竟然治癒了“頭暈”的毛病,教學獲得了較理想的名次,贏得了朋友們的認同。下面我就以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英語六年級下冊第課《船長》和七年級上冊第課《“諾曼底號”遇難記》為例,談談中學校數學課堂的銜接心得。《船長》與《“諾曼底號”遇難記》寫的是同一個故事,不同的是《船長》”說到“頭暈”,是在《“諾曼底號”遇難記》的基礎上改編而來。

認真研讀課標和課本,我在下面幾個環節上嘗試做好中學校數學課堂的銜接。環節一以‘匯入”促銜接。在教學六年級《船長》時,我找來雨果原著《“諾曼底號”遇難記》,以閱讀原著導人新課。預設目標有三一是再次培養教師傾聽的良好習慣二是促使教師閱讀名著的熱情三是為整體把握文字內容作好鋪墊。可能會有同學認為這種會花去較長時間,影響教學進度,也減少了教學的難度。但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閱讀名著這個環節,不僅促使了學員的學習熱情,還會增加教學的難度。因為通過閱讀原著,學生能知道故事出現的背景、經過和結果,更有促使教師理解課本。在課堂七年級《“諾曼底號”遇難記》時,我以學生講故事《船長》導人新課。預設目標也是三一是再次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二是激發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學習新知作鋪墊三是消除學生剛進人高中的不適應感,克服畏難情緒,更好地投人到新的學習中去。環節二以“讀”促銜接。教學《船長》,我採用“默讀—朗讀—分角色讀—背誦”等多種讀書方法,層層深人,引導學員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想象。

因此對哈爾威船長的高大形象有一個感性的瞭解,並緊緊扣住最後一個自然段,熟讀成誦,促進對人物形象的抓住,體現學校階段“以讀促理解”的觀念。教學《“諾曼底號”遇難記》,我更強調默讀、自由讀,讓學員在朗讀大學會探討,學會質疑,通過字詞語的圈畫來欣賞文字。同時適當安排分角色朗讀,引導學員體會人物語言所領會的資訊,促使教師更好地理解課本,把握人物形象的豐富內涵。“朗讀便於記憶,默讀便於思考”。中學校數學課不同的讀法體現了數學學習的規律,有了學校的朗讀記憶,就有了深人反思的基礎。進人大學,加強默讀,加強自主學習中對重點段落的感受和推敲,增加共同討論疑難問題的合作學習。隨著教法與學法的改變,學生學習英語會有質的飛躍。環節三以“理解”促銜接。在教學《船長》時,我緊扣“學習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來體現人物品質的寫法”,“感受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導學生感悟句子的涵義,注重感情體驗,體現“以崇高的氣節感染人”,以捨己救人的精神”展開教學。引此對教師造成身心的震撼,對人物形象哈爾威船長有一個感性的瞭解。

國小一年級銜接教材心得體會4

中國小語文教學銜接活動的心得體會今天我聽了王麗娜老師的《生命生命》和李會君老師的作文指導課以及羅穎芳老師的《觀舞記》,真的受益匪淺。作為一名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真正認識到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人們常說: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好知識的前提。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不但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受益終身。習慣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它可以養成,也可以改變,但是培養起來容易,改變起來困難。一年級學生剛剛入學,模仿性強,可塑性大。在這期間教師要引導他們,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的收穫是:

一、課堂教學的內容安排和呈現要多樣化,盡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年級學生剛剛入學就要面對枯燥的生字和數字加減等,那種單調的反覆呈現、機械背誦缺乏新異性、刺激性,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享受學習,而不是排斥學習。

二、教會學生學會傾聽與觀察,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聽講習慣。課堂上我們經常強調同學們用“耳朵仔細聽、眼睛仔細看”就是培養學生有意識的傾聽和觀察。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做遊戲的特點,因地制宜進行一些“有回答任務”的聽故事活動,要求學生仔細聽和回答老師故事中有趣的問題,學生逐漸把注意力集中在聽講的內容上來。這樣,學生會很快形成較強的有意注意,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

三、培養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作業是課堂的教學的昇華,作業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要求學生做到“今日事今日畢”,獨立的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當天的全部作業。這樣做既能鞏固當天所學的內容,又可防止養成拖拉作業的壞毛病。

四、多利用激勵性評價,引領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

課堂上老師一個滿意的微笑、欣賞的撫摸會讓參與的同學滿足和自信。

作業本上的一顆小小五角星會讓所有同學嚮往那種成功的感覺。讓剛剛入學的學生在老師的誇獎鼓勵中逐漸喜歡國小裡緊張有序的學習生活。對於自制力差的學生要向“沙裡淘金”那樣去發現他的優點,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進步。一年級是國小階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對學校生活適應的有利時期,如果教師能把握住這個關鍵時期,進行細緻的教育對於學生來說將影響他一生的和諧發展,學校教育管理也會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國小一年級銜接教材心得體會5

幼兒園和國小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它們之間有著前千絲萬縷的聯絡,但同時又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習階段。從5日的研討會中,我感覺到了國小老師和幼兒園老師之間存在的“代溝”,正是這些“代溝”造成了幼小銜接中的諸多障礙,也致使我們走了許多的彎路。增加幼小之間的聯絡,吸收先進的教育觀念,明確幼小銜接正確的教育方向正是我們現階段所要急迫解決的問題。

一、幼小形式大不同

幼兒園和國小在內容和形式上存在有著諸多差異,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幼兒的學習和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1.學習形式的差異。幼兒園教育主要以遊戲為主要活動形式,在遊戲中幼兒可以無拘無束的模仿、學習,幼兒在遊戲的同時收穫知識。而國小教育以學習為主,孩子們要在課堂上認真地、系統地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完成各科作業,並要認真地遵守學校、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相對來說較為枯燥。

2.課程內容的差異。幼兒園課程是綜合性的,將各領域內容有機整合起來,以主題方式呈現。而國小則要依據一定的培養目標和課程標準對孩子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德、智、體、美等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各學科分科明確:語文、英語、數學、自然、體育健身、唱遊、美術等,還有各類興趣活動和探究活動等。區別於幼兒園每班固定配備兩名教師,進行五大領域的教學活動,國小則各學科都有專門的教師傳授知識。

3.學習方式的差異。從幼兒園到國小,不但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生活環境也隨之改變。在幼兒園,活動室佈置得五彩繽紛,桌椅可以移動,遊戲材料豐富多樣,有各種活動區、各類圖書、玩具,可供兒童自主遊戲、觀察、娛樂,活動的空間較大。而在國小,教室佈置比較單調,密密麻麻地排滿了桌椅,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幼兒的自由、活潑、自主的學習環境轉換成學科學習、有作業、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境。在幼兒園,教師像母親一樣照顧幼兒的飲食、睡眠、冷暖、衛生等,與幼兒有相當多的個別交流。在國小,教師固然也會去照顧兒童的生活,與他們個別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教學、批改作業和班級管理上。

4.行為要求的差異。在幼兒園,老師們雖然也很重視幼兒行為規範的要求,但紀律的約束度並沒有國小那麼高。孩子一旦上了國小,他們不僅要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還要學習他雖不感興趣但又必須掌握的知識。因此兒童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必須有較強的控制和調節自己行為的能力。而幼兒園是從尊重孩子角度出發,以孩子興趣點為重。所以,我們更側重對幼兒三大能力: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理解能力的培養,為幼兒跨入國小更能適應國小生活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幼小銜接全方面

何為幼小銜接?孩子從幼兒園走向國小教育這個過程也就是幼小銜接。在這幼兒人生的重大轉折點,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該如何幫助幼兒實現兩個階段的平穩過渡呢?

1.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避免重知識準備,輕能力培養的片面教育觀,拒絕國小化教育傾向。根據幼小行為要求上的差異,教師應該為幼兒適應國小的學習模式而打下堅實基礎。幼兒園應當更加側重學習興趣,學習和生活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的培養。而幼兒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理解能力的培養,更能為幼兒跨入國小更能適應國小生活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以語言領域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一些活動中通過引導幼兒聽故事、兒歌、看圖書等使幼兒喜愛文學作品。同時,引導孩子對這些文學作品大膽提出質疑,激發幼兒積極動腦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不要放棄任何可以幫助幼兒閱讀的途徑,讓孩子之間相互學習,以互相帶教的方法一起閱讀,增加閱讀興趣。

2.培養幼兒對國小生活的熱愛和嚮往。幼兒對國小生活的態度和情緒狀態,直接影響著幼兒入學後適應能力。所以,幼兒園階段應注意培養幼兒上國小的願望,激發幼兒對於國小生活的興趣和嚮往,從心底裡準備好成為一名國小生。從而在主觀上有配合做好幼小銜接的願望和行動。同時幼兒園應當讓幼兒有機會獲得對國小生活的積極情感體驗,可以和國小相互配合,開展參觀國小,聆聽國小課堂,嘗試成為一日國小生等等活動。

3.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本次研討會中,我們接收到了許多國小老師的希望,老師們希望幼兒園更多的關注到幼兒的良好傾聽的習慣、正確的握筆姿勢、養成課前做好課堂準備的好習慣。是的,這些都是幼兒學習所需具備的良好習慣。幫助幼兒養成這些良好習慣,除了平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提點和滲透外,我們還可以在教室中的區域角中創設模擬小課堂的情景遊戲。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國小學習的知識經驗,促使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4.幫助家長轉變教育理念。許多幼兒的家長教育理念不正確,因擔心幼兒在國小跟不上班級學習進度,為孩子報了國小課程的興趣班。以至於幼兒因在進入國小後重復學習相同的知識內容而對學習喪失了專注力和興趣,對其一生的學習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許多教師都有被家長要求增加國小學習內容的要求,這時候老師應當進行耐心的解釋和疏導,幫助家長轉變錯誤的教育觀念。同時,為了解除家長的顧慮,幼兒園可以和國小相銜接,家長和國小教師相銜接,請國小教師為家長朋友開展一次座談會。幫助家長了解國小的學習環境,解除家長的顧慮。

幼小銜接,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密切聯絡,才能讓幼兒平穩過渡。雖然,幼兒園和國小的差異巨大,但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讓幼兒擁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願在我們幼小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孩子們能順利的過渡到國小生活,從而快樂的學習成長!

國小一年級銜接教材心得體會6

首先我向在座的各位領導彙報我們參加“閱讀與寫作銜接育人”會議的流程。首先是開幕式,大會一開始,滕州實驗國小的孩子們就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向在座的老師展示了精彩的經典誦讀節目。如:合唱《讀唐詩》、集體朗誦等。接下來是三個不同校區的老師按照學段順序上了三節展示課,每節課後分別作了報告。最後是徐承治校長和馮佳琳主任的專題報告。

滕州市實驗國小在做“經典誦讀與海量閱讀”校本課程這項工作前,成立了名師工作室。以名師為依託,又成立了側重點不同的研究團隊。研究團隊共同研究閱讀專題的課例,然後,一人執教,並輔以講座,把團隊的思考與實踐梳理完善,呈獻給其他老師模仿。因此,執教老師在自己做完報告以後,都要感謝自己團隊的老師。團隊老師在研究閱讀指導課的課型時,構建了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對學生具有較強指導意義的課程體系。低年級,注重“快樂讀”,放大讀書的趣味,感受讀書的快樂。中年級注重“靜心讀”,養成沉下心細緻讀的習慣,在安靜閱讀的過程中享受讀書帶給自己的“喜悅”。高年級注重“賞評讀”,學生欣賞書中的人物形象,欣賞故事的跌宕起伏,感受作者寫作的語言之美,在不斷地思辨中尋找讀書所得。概括起來說,三個學段的教學模式分別是“低段樂讀”、“中段靜讀”、“高段思辨讀”

下面我根據執教老師的報告,將各學段的指導目標做簡單說明:

一、低段“放大趣,讀出樂”

(一)通過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讀的興趣。

兒童閱讀專家崔利斯曾這樣說:“如果有可能,就用書來搭建房頂。”這句話雖然有些誇張,但如果我們將這一理念滲透到教室佈置上,對學生的.閱讀就能起到推動作用。滕州市實驗國小在閱覽室的佈置上實施學段化。也就是按照低、中、高段設定了學生閱覽室。除了在閱覽室裡放置了書櫥,擺上適合閱讀的圖書,還安裝了黑板和多媒體裝置。還對閱覽室進行了區域的劃分。有閱讀區、指導交流區、活動展示區等。並根據學段的特點精心裝飾閱讀牆,要麼張貼經典人物、場景畫面、要麼張貼名言等。讓學生彷彿置身於書中一樣,感受閱讀的愜意。

(二)通過選擇書籍,推動讀的興趣。

學校根據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訂了每個學期必讀和選讀書目。必讀書目全部由學校配置,選讀書目採取學校配置和學生自行購買相結合的原則。《我和小姐姐克拉拉》是一年級下冊的必讀書目。候化珍老師在執教這節課時,首先讓孩子們認識書名,對故事中的人物進行簡單的瞭解。藉助目錄瞭解每個故事的名字。第二,匯出“趣”。教師出示書中三個最有趣的故事,引導學生關注。讓小組商量任選一個共讀。給學生留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靜心閱讀。第三、小組交流,找出最最有趣的地方進行練習。第四、小觀眾評選出最最有趣的地方,教師讓學生通過讀和上臺表演的形式放大“趣”,頒發“克拉和克拉拉”獎章。最後,介紹讀書祕訣,激起學生課下繼續讀書的興趣。這是低段第一課時“讀前激趣”的教學流程。整節課的教學都是在圍繞趣和樂為目標展開。

二、中段的指導目標是“培植自我靜心閱讀”

(一)靜心閱讀分為外形靜和內在靜。

外形靜就是學生能夠坐得住。內在靜就是能夠讀進去。

(二)想要培養靜心閱讀還是離不開“趣”

1.讀書興趣的培養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黨金菊老師在執教《湯姆。索亞歷險記》這課時,通過利用信封設疑,讓學生猜測老師推薦的三大理由,點燃學生讀書的慾望,然後通過評選“出彩讀書人”活動,使學生的讀書興趣得到升級。

2.讀書興趣的培養還有減少學生課外閱讀的附屬任務。

我們往往遊玩後要寫作文,看課外書就像學課文,品味語言,積累摘抄,給課外閱讀附加了很多的任務,所以學生的讀書興趣就沒有那麼濃厚了。

(三)除了濃厚的興趣,培養靜心閱讀,還要讓學生明確靜心閱讀的具體要求,做到身心俱靜。

黨老師這節課應該是屬於第二課時讀中指導課。首先,通過出示人物圖,引導學生提煉關鍵詞概括人物特點,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第二環節是展示讀書成果。先以“信封”為道具創設情境,舉行“出彩讀書人”評選活動。然後出示讀書小隊活動準備掠影,排程全班的閱讀情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然後,讀書小隊進行推薦展示。最後,投票評選。第三環節是共讀險,培植靜心閱讀的習慣。首先通過語言的渲染,推薦歷險故事中的“險中之險。”然後根據提示要求靜心閱讀。第三、讀書小組交流,這個故事能不能稱之為險中之險,說理由。最後師生共讀,感受驚險。第四環節,解密推薦理由之一,然後出示話題,繼續推進靜心閱讀,競猜其他兩個推薦理由。那麼在執教這課時,學生手裡有一份根據閱讀模式制定的伴讀單。包括:人物形象分析。推薦理由是什麼?小組展示形式。怎樣準備、怎樣拉票等等。

三、高段“賞評閱讀”

賞評是在學生對書中的內容有了瞭解的基礎上,通過思辨、鑑賞,對書中形象進行感悟、理解和評判,然後提升閱讀能力和閱讀品質。

高年級的學生,閱讀興趣和中低段相比,內涵已經不同,認知也有了一些提升。通過目標就能看出來。楊玉然老師執教的是《草房子》他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能通過賞析故事中的看似平常的故事,來品味人物身上催人淚下,撼動人心的人性美的品質。

2.能在品味定格人物形象的同時,感受作品的格調,明白什麼樣的書才是有品味的書,從中學會如何選擇圖書,如何品味書中的品味。

3.通過閱讀,能養成善於探究,樂於分享的閱讀品質。讓成讓書陪伴自己成長的良好習慣。

楊老師在執教《草房子》第一課時時,首先激起學生對《草房子》一書的興趣,通過書評、內容摘要等形式讓學生儘快瞭解書的內容,然後藉助伴讀單自由閱讀。第二課時,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閱讀,對書中的人物形象已經形成了初步的認識,有些學生產生了閱讀懈怠,認為書讀到此就可以了。楊老師又藉助第二次的伴讀單,引導學生定格人物形象,從模糊到清晰,然後引導學生探究“杜小康、禿鶴”等人物最打動你的品質,形成第二次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三課時,引導學生品味書的品味,交流,這本書催人淚下,震撼人心,仔細品一品,你認為這本書的品味是什麼?什麼樣的書才是有品味的書,以此促進學生讀書的選擇。

學生閱讀習慣的形成離不開評價激勵,高段的激勵措施是為孩子們準備了“閱讀存摺,”記錄孩子的閱讀足跡,讀完三本書發給孩子三個閱讀幣,有批註圈畫的得四個閱讀幣,形成讀後感的獎勵五個閱讀幣。

我們學校在閱讀上和滕州實驗國小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比如1.時間上,從每週的語文課中抽出兩節來做海量閱讀課,由語文老師統一帶領,到閱覽室開展快樂閱讀。另外,課前、晨讀開展的詩文誦讀,午自習時間進行個性化閱讀。學生每天回家自主閱讀。充分的保證了孩子的閱讀時間。

2.配足配齊圖書,保障閱讀資源每一年,滕小都會靜心為學生配備圖書,必讀書目全部由學校配備,按最大班額學生的數量要求,每種必讀書目均配備給三個平行班級使用,各班級根據閱讀進度,不定期交換閱讀書目。確保,每學期,每位學生完成5本必讀書目。選讀書目每個班級都有圖書角,學生每學期至少帶來2本書,充實圖書角,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源。

3.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經典誦讀、賽詩會等等。滕小最值得一提的活動是畢業班學生的“跳蚤書市。”即將畢業的學生將自己閱讀的好書拿來,擺成書攤,寫上標語,低價出售給低年級的學生,願買願賣,這一活動不僅給畢業班的學生留下來美好的回憶,又讓其他年級傳承了閱讀的生活方式。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海量閱讀。同時要發揮評價激勵作用,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努力創設閱讀環境,構建閱讀課的模式。